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圆柱滚子

圆柱滚子

圆柱滚子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684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5179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设备管理与维修、金属加工:冷加工、工程设计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学术交流会、2012全国滚动体专业技术学术年会、2010全国青年摩擦学及工业应用研讨会等;圆柱滚子的相关文献由329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和珍、韩长涛、袁巨龙等。

圆柱滚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5179 占比:99.70%

总计:35286篇

圆柱滚子—发文趋势图

圆柱滚子

-研究学者

  • 周和珍
  • 韩长涛
  • 袁巨龙
  • 陶永刚
  • 范雨晴
  • 车德礼
  • 郑广会
  • 秦贞山
  • 赵培振
  • 徐淑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芳
    • 摘要: 主轴轴承如同风电机组的“关节”,是保障风电机组可靠运行的关键一环。此前,我国主轴轴承产品多来自进口,制约了国内大兆瓦风电机组的快速发展。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强联”)作为一家较晚入局的民营企业却异军突起,凭借方向准、行动快、重细节、敢创新,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在热处理、验证等环节掌握了差异化竞争优势,攻克了三排圆柱滚子、单列圆锥滚子、双列圆锥滚子等轴承关键技术,逐渐打破外企“卡脖子”难题,成为目前国内少数大功率主轴轴承达到量产的企业。
    • 陈洋; 任成祖; 邓晓帆; 陈光; 靳新民
    • 摘要: 为了解决双盘直槽研磨方法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圆柱滚子在研磨状态下的自转运动展开相关研究.首先,对圆柱滚子在研磨状态下的自转运动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其稳定自转的条件.然后,基于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建立了圆柱滚子自转运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以圆柱滚子与上、下研磨盘间的摩擦系数,下研磨盘V形槽半角,单个圆柱滚子所受研磨载荷及上、下研磨盘相对运动线速度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圆柱滚子的相对滑动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计及因素间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通过响应均值分析与方差分析,得到了可实现圆柱滚子稳定且连续自转的最优参数组合.最后,在自主设计的圆柱滚子自转运动试验平台上对最优参数组合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下圆柱滚子自转时的平均相对滑动率仅为0.30%,能够实现稳定且连续的自转,这充分证明了通过理论分析与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参数组合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证实了基于双盘直槽研磨的圆柱滚子自转运动的合理可行域,其对双盘直槽研磨方法的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为提高圆柱滚子批直径尺寸一致性奠定了基础.
    • 杨福芹; 肖乾浩; 胡德兴; 宋豪杰; 刘欣
    • 摘要: 为了分析圆柱滚子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圆柱滚子与滑块槽之间的脂润滑状况,基于Ostwald模型建立线接触热弹流脂润滑数值计算模型.结合联轴器的稳态工况参数,采用多重网格法、逐列扫描法对润滑油膜压力、膜厚和平均温升求解;探究不同输入轴与输出轴轴线夹角、不同输入轴回转半径、不同圆柱滚子半径、不同初始黏度和不同流变指数对联轴器热弹流脂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输入轴与输出轴轴线夹角、减小输入轴回转半径、减小润滑脂初始黏度有利于降低二次压力峰和平均温升,但膜厚减小;增大圆柱滚子半径有利于降低二次压力峰和平均温升,增大膜厚;增大流变指数,有利于增大膜厚,降低温升,但二次压力峰增大.因此,根据实际工况选择较小回转半径,适当减小轴线夹角和增大圆柱滚子半径,适当减小润滑脂初始黏度和增大流变指数,均有利于改善联轴器润滑特性.
    • 周芬芬; 张迅雷; 袁巨龙; 梁贵林; 何城成
    • 摘要: 为满足客户需求,开展了大型圆柱滚子对数凸度成形磨削加工试验,阐述了加工原理,确定了磨削加工工艺.根据圆柱滚子凸度轮廓的已知数据,结合Solidworks样条曲线拟合,得到砂轮工作面内凹曲线上相应点的修整量占比.采用直线插补原理控制金刚石笔修整轨迹,将砂轮工作面修整成内凹的对数曲线廓形,加工时将砂轮工作面形状复映到滚子素线上.试验结果表明:滚子检测技术指标均能满足产品要求,且轴向跳动和圆度误差远小于产品要求值,滚子凸度最大值为89.8μm,滚子两侧凸度偏差不超过1.5μm.
    • 郭亚盛; 张硕; 张爱梅
    • 摘要: 以轴承圆柱滚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圆柱滚子尺寸检测方法,利用圆柱滚子的图像实现圆柱滚子直径与长度的同步检测.首先,对相机拍摄的圆柱滚子照片做预处理:使用灰度线性变换提高圆柱滚子与背景的对比度,再使用二值化阈值分割方法实现圆柱滚子图像的获取;然后采用Canny算子检测圆柱滚子边缘,为了获得圆柱滚子的直径与长度值,最后运用最小外接矩形拟合边缘.经过与人工检测结果对比,证明该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准确.
    • 陈晓建; 鲍玉冬; 潘承怡; 赵彦玲; 张士横
    • 摘要: 针对圆柱滚子尺寸测量过程中缺少滚子推送过程动力学分析的问题,根据圆柱滚子推送过程的工作原理建立圆柱滚子推送模型,对圆柱滚子推送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圆柱滚子达到匀速滚动所需时间的计算方程,找到影响滚子达到匀速滚动状态所需时间的影响因素.确定圆柱滚子的规格型号,对圆柱滚子推送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圆柱滚子推送过程动力学分析的合理性,了解圆柱滚子推送过程的运动规律.研究结果可用于圆柱滚子推送系统的参数化设计,为以圆柱滚子为代表的柱类工件推送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何庆顺; 何春雷; 陈光; 刘伟峰; 邓晓帆; 任成祖
    • 摘要: 为解决双盘直槽研磨方法中圆柱滚子稳定自转问题,对研磨状态下的圆柱滚子的自转运动进行理论分析,计算获得滚子实现稳定自转运动的条件.设计了一种电磁研磨盘,引入电磁力以增大驱动滚子自转的摩擦力矩,改善滚子的自转条件.对电磁研磨盘的磁路进行参数化设计和电磁仿真优化,并制作出电磁研磨盘实物,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都表明所设计的电磁研磨盘能够对圆柱滚子提供足够大且分布均匀的电磁吸力.在自制的试验台架上对?12 mm×18 mm圆柱滚子进行研磨试验,验证了自转条件的正确性.经过60 min研磨,圆柱滚子的圆度误差由2.55μm减小到0.63μm,形状精度得到显著提升.
    • 邓晓帆; 任成祖; 陈洋; 陈光; 蔡智杰; 贺英伦
    • 摘要: 双盘直槽(double-disc and linear-groove,DDLG)研磨方法是以1个平端面研磨盘和1个具有多条直沟槽的研磨盘为对磨研具,对圆柱滚子的滚动面进行精密加工的新方法.在加工过程中,圆柱滚子沿直沟槽连续供料,在2个研磨盘的摩擦力矩驱动下连续自转.研磨盘材料的选择是搭建双盘直槽研磨设备的基础.为了确定适用于双盘直槽研磨方法的研磨盘材料组合,基于摩擦磨损实验展开相关研究.首先,基于摩擦原理,分析了圆柱滚子的运动状态和研磨盘材料的摩擦特性对研磨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研磨盘材料摩擦系数的筛选条件.然后,通过销-盘摩擦磨损实验测试了铸铁、45钢、黄铜、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有机玻璃(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125%铸铁基固结磨料和125%树脂基固结磨料等多种备选材料在研磨条件下的摩擦系数、耐磨性和排屑性能.最后,搭建了双盘直槽研磨试验台,通过观察圆柱滚子的自转情况来验证基于摩擦磨损实验的研具选材方法的合理性.通过摩擦磨损实验测得,铸铁和45钢的滑动摩擦系数大,磨削效率高,但耐磨性差,适合用作大去除量场合的上研磨盘材料;有机玻璃的滑动摩擦系数大,耐磨性好,磨削效率高,适合用作小去除量场合的上研磨盘材料;聚四氟乙烯的滑动摩擦系数小,耐磨性好,可用作下研磨盘直沟槽材料;固结磨料的滑动摩擦系数变化大且易堵塞,不适合用作研磨盘材料.研究结果可为双盘直槽研磨设备的设计提供可行的研具选材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