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固化行为

固化行为

固化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85388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工程、复合材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第十四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等;固化行为的相关文献由477位作者贡献,包括余鼎声、周权、何平笙等。

固化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5388 占比:99.85%

总计:85513篇

固化行为—发文趋势图

固化行为

-研究学者

  • 余鼎声
  • 周权
  • 何平笙
  • 倪礼忠
  • 刘胜平
  • 徐日炜
  • 曾鸣
  • 刘孝会
  • 刘敏
  • 季庆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雪婷; 刘翔宇; 周琳贇; 肖海刚; 杨坤好; 唐妹红
    • 摘要: 研究了2-乙基-4-甲基咪唑(2E4MI),1-苄基-2-甲基咪唑(1B2MI)和1-(3-氨基丙基)咪唑(API)三种液体型咪唑衍生物对环氧树脂(EP)固化反应行为和固化物性能的影响。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三种体系不同升温速率下反应的放热行为及固化度变化,运用Friedman法研究了各体系在不同固化度下的活化能,通过等温DSC法比较了120°C下的固化行为,对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E4MI,1B2MI和API均可单独用作固化剂来固化EP,而且与EP的相容性极好。此外,三种体系的反应机理完全不同,EP/2E4MI反应分三步进行,而EP/1B2MI和EP/API反应分两步进行。活化能(E_(a))结果表明,EP/2E4MI在反应前期的E_(a)最低,后期最高,EP/1B2MI与其正好相反,EP/API居中。反应速率大小顺序为EP/API>EP/2E4MI>EP/1B2MI。EP/1B2MI的T_(g)为102.29°C,表现出最佳热性能。
    • 钟科; 张勐; 孙明志; 韩丁丁
    • 摘要: 为研究单组分聚氨酯(PU)多孔弹性混合料(PPEM)的固化及力学特性,首先通过单组分聚氨酯的黏时曲线确定了多孔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与压实温度;其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试验和马歇尔试验研究了PU和PPEM的固化规律;然后,利用车辙试验、三点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稳定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飞散试验研究了PPEM的力学特性;最后,通过拉拔、剪切试验研究了水损害对集料-PU/沥青砂浆-集料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苯二异氰酸酯(PU-Ⅰ)与集料的最佳拌和温度为75~80°C,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PU-Ⅱ)与集料的最佳拌和温度为64~68°C,且PPEM可在室温(25°C)下压实;PPEM的完全固化时间为4 d,洒水法能明显缩短PPEM的完全固化时间;PPEM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和抗剥落性能;集料-PU/沥青砂浆-集料体系的拉拔强度和抗剪强度与水损害时间呈负相关关系.
    • 赵晓冉; 季铁正; 牛帅; 马旭涛; 王文涛; 冯喜平; 侯晓; 马晓燕
    • 摘要: 为寻求满足纤维包覆要求的可瓷化涂层,需充分了解陶瓷先驱体的特性。以三种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热-热重同步热分析(STA)、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红外分析(IR)、核磁共振碳谱分析(^(13) C-NMR)等研究其热失重、固化行为及结构的差异变化。参考对树脂的固化行为研究方法,通过Kissinger、Ozawa及Crane方程得到三种先驱体的固化动力学参数,确定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的失重主要发生在200~700°C,在这一阶段,先驱体中有机官能团逐渐减少,基本完成无机化转变;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的交联固化主要是通过双键的自聚合实现,交联后样品的陶瓷产率有所提高;先驱体结构中,乙烯基和烯丙基的存在,验证了其结构差异。
    • 李泽宇; 王志德; 周权
    • 摘要: 以4-氨基苯氧邻苯二甲腈(BZN)、间氨基苯乙炔(APA)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制备了含氰基和乙炔基的苯并噁嗪树脂(BZ-BPA)。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热重分析法(TGA)分析了BZ-BPA的固化行为,得到:BZ-BPA在固化反应过程中存在两个放热峰(225°C和274°C);在氮气氛围下,BZ-BPA固化物热失重5%的温度(T)为502.6°C,800°C时质量残留率为79.8%;在空气氛围下,T为506.0°C,800°C时质量残留率为29.6%。采用Kissinger法计算得到两个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E_(1)=228.31 kJ/mol,E_(2)=87.97 kJ/mol;由Ozawa法计算得到:E_(1)=225.98 kJ/mol,E_(2)=92.26 kJ/mol;固化反应接近一级反应。考察了石英纤维增强的BZ-BPA复合材料(QF/BZ-BPA)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结果显示:QF/BZ-BP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为476°C;在常温下其弯曲强度为764.2 MPa,层间剪切强度为57.3 MPa;在400°C热处理2 h后,其弯曲强度为614.5 MPa,层间剪切强度为38.1 MPa;400°C热处理10 h后,其质量损失仅为2.4%。以上结果表明BZ-BPA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 徐志财; 侯燕; 刘志林; 张运湘
    • 摘要: 氰酸酯树脂(CE)是一种在航空航天应用广泛的高性能树脂,但其固化温度高、韧性差等缺点影响其应用领域。文中利用超支化环氧树脂(E102)改性CE,系统研究E102对CE体系的固化行为、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102对CE固化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能降低固化峰值温度16.3°C,同时能明显增强增韧CE树脂,可使CE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42.27%和16.95%,且能很好地保持树脂的耐热性和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282.4°C)。并利用动态力学热分析和扫描电镜证实了界面相互作用和树脂之间的良好相容性,阐述了均相增强增韧机理。该结果对降低CE固化温度和制备高韧性的CE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
    • 张利民; 韦承莎; 金波; 彭汝芳
    • 摘要: 为获得3,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BT)-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黏结剂体系固化反应行为规律,采用微热量热法研究了固化温度、固化比以及增塑剂对PBT-TDI体系固化反应的影响,并对PBT-TDI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固化反应温度越高、固化剂TDI含量越多,PBT-TDI体系固化反应速度越快;(2)增加增塑剂2,2-二硝基丙醇缩甲醛与2,2-二硝基丙醇缩乙醛混合物(A3)以及癸二酸二辛酯(DOS)用量会降低PBT-TDI体系的固化反应速度;(3)PBT-TDI体系的固化反应符合n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表观活化能Ea为12.81 kJ·mol^(-1),指前因子A为1.48×10^(-2)s^(-1)。
    • 惠雪梅; 侯晓; 张承双; 魏花丽; 廖英强; 张光喜
    • 摘要: 采用酚醛型环氧改性氰酸酯树脂(CE),通过预聚工艺解决CE树脂的室温结晶和析出问题。利用凝胶时间、差示扫描量热(DSC)、红外光谱(IR)、流变仪和凝胶色谱(GPC)等分析手段跟踪CE/EP树脂体系的预聚反应过程,研究预聚时间对凝胶时间、固化反应、分子结构、流变行为、相对分子质量和复合材料金相结构的影响,获得CE/EP树脂体系的预聚工艺参数。结果表明,CE/EP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包括1个吸热区和2个放热区,生成不同化学结构的生成物。CE/EP树脂体系的固化度、粘度和相对分子质量随预聚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而凝胶时间却随预聚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预聚时间还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金相结构,孔隙率随预聚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通过研究,掌握CE/EP树脂体系粘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方法,降低固化温度,改善CE树脂与碳纤维间的浸润性和粘接性,为制备高性能碳纤维预浸料和工程化应用提供高性能树脂基体。
    • 王志德; 白小陶; 贾宇翔; 胡文杰; 高明宇; 戴赟; 刘敏; 周权
    • 摘要: 通过分子设计以苯硼酸、二苯基二氯硅烷、三氯乙烯和丁基锂为原料,合成了主链上含硼、硅元素和炔基的耐高温硼硅炔杂化树脂聚(乙炔-苯硼酸-硅烷)(PEBS)。PEBS树脂能溶于多种低极性的溶剂,如丙酮、四氢呋喃等。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重分析等方法分析了PEBS树脂的结构、固化行为及耐热性能。结果表明,PEBS树脂的固化峰值温度为285°C,固化反应为C≡C之间的Diels-Alder反应和三环化反应。此外,PEBS树脂在N中的T(质量损失5%时的温度)为609°C,900°C的质量保留率为89.3%。
    • 王志德; 李泽宇; 白小陶; 贾宇翔; 胡文杰; 周权
    • 摘要: 通过含氰基和乙炔基的苯并噁嗪(BZ-BPA)改性聚(间二乙炔基苯一甲基氢硅烷()PSA)制备了一系列BP共混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法分析了BP共混树脂的固化行为,结果表明,噁嗪环、硅氢键、端乙炔基、内乙炔基及氰基等活性基团均参与了固化反应。BP-3固化物在N2和空气中热失重5%的温度(T_(d5))及1000°C质量保留率分别为687.3°C,92.1%和582.4°C,26.5%。石英纤维增强BP树脂复合材料(QF/BP)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常温下弯曲强度从153.5 MPa提高至300.4 MPa、层剪剪切强度从21.6 MPa提高至35.6 MPa;400°C热氧化2 h后,QF/BP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保留率高于60%,600°C热氧化15 min后树脂结构已遭破坏;QF/BP-3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超过500°C。以上结果表明,BP共混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有所提升。
    • 李悦; 张艳君; 贾晓鹏; 赵立东; 曹东伟
    • 摘要: 为了缩短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结构的养生时间,达到快速开放交通的目的,对一种自制短期养生环氧树脂结合料及其环氧沥青混合料进行研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荧光显微镜研究短期养生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评价其混合料强度增长情况,通过室内路用性能试验评价其混合料性能.结果 显示:环氧树脂结合料固化后特征官能团消失,固化反应完全;其固化过程为自催化反应,升温速率越高固化热越小;实验室固化温度为60°C,在此温度下固化72 h后,体系产生交联网络结构;短期养生环氧沥青混合料常温固化96 h达到开放交通要求;室内试验马歇尔稳定度可达72 kN,浸水残留稳定度比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均大于95%,70°C车辙动稳定度高达53 000次/mm,最大弯拉应变高于规范指标29%且抗拉强度可达26.7 MPa.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