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合成途径

合成途径

合成途径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0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75597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进展、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2014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等;合成途径的相关文献由1239位作者贡献,包括P·M·西克斯、S·C·麦克法兰、何影等。

合成途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9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5597 占比:99.84%

总计:175881篇

合成途径—发文趋势图

合成途径

-研究学者

  • P·M·西克斯
  • S·C·麦克法兰
  • 何影
  • 何春梅
  • 张举仁
  • 李坤朋
  • 禹阳
  • 谢一芝
  • 贾赵东
  • 边小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师超; 孙秋艳; 冯旭东; 李春
    • 摘要: 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药理、生理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目前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主要获取方式是植物提取,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植物天然产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它具有生产周期短、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条件温和等优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来源及其天然合成途径,综述了典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功能活性、结构特点及目前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部分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当中的未解析的关键修饰位点及关键酶,并结合已报道的体内、体外研究,对部分未知途径当中催化母核形成苷元的P450酶以及对苷元进行糖基化修饰的糖基转移酶进行了合理预测;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分析、总结、归纳了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存在的主要瓶颈,讨论了现阶段工业化生产现状及利用生物合成进行工业化生产所面临的挑战,为高效合成五环三萜皂苷类天然产物的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新思路。
    • 张郑洁; 杜琪; 王茜; 周小江
    • 摘要: 血水草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药和民族药,其主要成分为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本文整理了近五年来血水草中分离得到的苯并菲啶类生物碱成分,总结其在各种癌症、炎症、感染、骨质疏松、杀虫、心血管等疾病方面的药理作用,归纳其生源合成途径、化学合成途径及各类衍生物合成途径,以期为血水草的科学开采与利用奠定基础。
    • 江舟
    • 摘要: 香豆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有机杂环化合物,具有抗感染等多种生物活性,是我国许多中草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如独活等多种常用中草药含有香豆素衍生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是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物质,具有作用机制特殊等特点。香豆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许多香豆素化合物在植物中含量较低,对天然香豆素类化合物化学合成成为研究热点。综述香豆素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研究进展,分析总结香豆素研究问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 王林; 汪和廷; 王慧; 张从合
    • 摘要: 淀粉作为水稻最主要的储藏物质,其结构、含量及理化性质等直接影响着稻米品质。研究发现,淀粉是在一系列关键酶的共同作用下合成的,但相关酶在淀粉合成路径中的具体作用缺乏系统性研究。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水稻淀粉合成途径和调控淀粉合成的转录因子家族(b ZIP家族、AP2/ERF家族)以及近年来在蛋白水平上对淀粉的生物合成有重要作用的基因等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以进一步解析水稻淀粉合成机理机制,为指导培育优质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撑。
    • 李月娇; 孙淑琴; 李广胜; 杨秀荣
    • 摘要: 黑粉菌素(ustilaginoidins)是由稻曲菌产生的一种聚酮类真菌毒素。稻曲菌侵染水稻穗部引发稻曲病,不仅导致水稻产量下降,还存在感病籽粒真菌毒素污染的问题,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近年来,随着稻曲菌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黑粉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也逐渐被揭示。研究表明:黑粉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是由UvPKS1(UV_2086)所在的基因簇负责合成,该基因簇全长49.7 kb,共包含14个基因,命名为ugs基因簇。就近年来黑粉菌素的分离与鉴定、生物活性分析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着重对其生物合成路径进行介绍,为进一步解析稻曲菌黑粉菌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以及制定控制毒素污染的策略提供研究基础。
    • 刘淑华; 臧丹丹; 孙燕; 李金霞; 赵恒田
    • 摘要: 花青素是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的果实、叶片、花瓣和种子中,使植物花和果实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色彩。作为纯天然的食用色素,花青素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在抗氧化、抗衰老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对于抗炎症、预防肥胖、预防慢性代谢性疾病、保护心血管、改善视力等也有良好的功效。近年来,关于花青素生物合成的研究已经成为植物次生代谢领域的热点问题,其中花青素的运输、积累以及体外合成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花青素的结构、种类,重点对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合成关键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花青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机制及植物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
    • 卞金玉; 张晓梅; 徐国强; 史劲松; 许正宏
    • 摘要: L-半胱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含硫氨基酸,广泛应用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该文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高产L-丝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36为出发菌株,通过加强表达丝氨酸O-乙酰基转移酶(serine O-acetyltransferase,SAT)、O-乙酰基-L-丝氨酸巯基化酶-A和转运蛋白Bcr编码基因强化L-半胱氨酸合成和转运,敲除L-半胱氨酸降解途径关键酶弱化其降解,构建系列重组菌株,其中重组菌S-C-7的L-半胱氨酸产量最高,为286.7 mg/L。进一步通过优化硫源提高菌株S-C-7的L-半胱氨酸产量,结果表明,最佳硫源为硫代硫酸钠,当发酵24 h时添加12 g/L硫代硫酸钠,L-半胱氨酸的产量最高,为581.6 mg/L,较优化前提高1.0倍。最后,在5 L发酵罐对S-C-7进行发酵评价,L-半胱氨酸产量达到1.2 g/L,是目前文献报道谷氨酸棒杆菌产L-半胱氨酸的最高产量;为实现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L-半胱氨酸奠定了基础。
    • 李国林; 林平; 何扬波; 李咏富
    • 摘要: 甜菜红素是一类含氮的水溶性色素,由于其有独特的色泽、高安全性和多种生物活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甜菜红素作为天然色素已经被批准在食品工业中使用。该文对甜菜红素的合成途径、生物活性进行简要的总结,着重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甜菜红素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简要综述目前研究中的局限性,旨在为未来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甜菜红素的保护提供参考。
    • 范一铭; 高桂珍; 薛羽君; 伍晓明
    • 摘要: 神经酸是一种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最初发现于哺乳动物神经组织中,是脑部神经组织和神经细胞的天然核心成分,具有修复受损神经纤维、帮助神经细胞再生的功能。神经酸的来源由动物到植物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神经酸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尝试通过转基因技术进行高神经酸植物的遗传改良。含神经酸的油菜在神经酸植物来源中脱颖而出,有望解决神经酸短缺的现状。综述了植物中神经酸的生理功能和来源,介绍了植物中神经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和从植物中提取神经酸的工艺,以期为植物神经酸相关研究和油菜创新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 刘甜甜; 徐显皓; 孔晓; 刘延峰; 李江华; 堵国成; 吕雪芹; 刘龙
    • 摘要: 综述了酿酒酵母作为底盘细胞代谢调控合成功能营养品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酿酒酵母作为细胞工厂相关的启动子调控、终止子调控、辅因子调控、转运蛋白调控及动态调控等一系列代谢调控策略,并介绍了加强产物合成的相关遗传改造工具和代谢分析技术。随后,概述了酿酒酵母合成寡糖、维生素及萜类、短链有机酸和脂肪酸等功能营养品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并结合代谢工程新兴技术展望了未来酿酒酵母代谢调控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功能营养品在酿酒酵母中的高效合成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