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3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
2013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

2013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澳门
  • 出版时间: 2013-10-30

主办单位: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

会议文集:2013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介绍了小学生禁毒教育小课堂项目的策划、实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总结了项目实施三年来的一些经验,并运用文献阅读、问卷调研等方法对项目的成果进行了评估.旨在探讨针对小学生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方式方法,开发适合小学教师在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所需的教学资源.
  • 摘要:药物滥用可能导致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炎、急性肺水肿、肺出血、肺气肿、气胸和纵膈气肿等.毒品引起肺损害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毒品的种类和毒品进入身体的途径(吸入或静脉注射).由于这些呼吸系统疾病并非药物滥用者所特有,临床医生往往难以识别滥用药物是疾病的病因.本文介绍了肺炎、结核病、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出血、肺气肿和肺大泡、气胸和纵膈气肿等因滥用药物而引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让医护人员提高警惕.
  • 摘要:大部份女性吸毒者均处于生产年龄,她们因吸毒影响生理周期、缺乏避孕知识及家庭计划,没有采取避孕措施而意外怀孕的现象十分普遍.吸毒令她们生活方式混乱,而且配偶也可能是吸毒者,加上和家人关系破裂,普遍缺乏支援,不利照顾婴儿健康成长和长远学习需要.这群孩子日后可能难以摆脱跨代贫穷,甚至跨代吸毒的命运.为此,香港戒毒会在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推行「关怀妈妈育儿培训计划」,训练成功戒除毒瘾的妇女担任专责同辈辅导员,为参加美沙酮治疗计划的产妇提供育婴技巧训练、产前及产后陪诊服务、情绪开导、戒毒康复经验分享、避孕及家庭计划指导等服务.这项计划在三年内,为33位产妇提供了682次共2,526小时上门育婴训练.评估发现,产妇完成训练后,在产後带同婴儿往母婴健康院到诊比率、育婴技巧、母婴关系及戒毒动机等方面均有显着改善.本文总结「关怀妈妈育儿培训计划」的工作经验,讨论怀孕吸毒妇女的需要和有效协助她们的方案.
  • 摘要:为药物滥用者提供戒毒治疗的方式,以封闭式的药物治疗及康复中心[Drug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Centre]为主.封闭式的治疗院舍为参与戒药者提供一个没有可能接触任何诱惑的环境,重建健康的生活模式.虽然有一定成效,可是封闭式的治疗院舍对于在香港生活的少数族裔人士而言,往往未能照顾其独特文化需要,而且位置偏远,只能获准有限度的外间接触,戒药者因为缺乏支援和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而减低更生的成效,更令到有意戒药者或正接受治疗者却步治疗.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于2012年9月获得禁毒基金资助开展为期两年的少数族裔药物滥用者日间治疗及服务.日间治疗强调戒药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可以继续参与社区事务、工作、与家人和支援群体继续联系.服务计划尊重不同族裔的宗教背景提供灵性上的支援,亦引入中医药针灸治疗,减轻戒药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痛楚,增加戒药者继续接受治疗的动机,提高戒毒成功率和减低复吸率.计划社工及辅导员,会提供认知及行为治疗为本的个人辅导,建立预防重吸的基础.
  • 摘要:现时香港惩教署正采用RNR (Risks,Needs,Responsivity) (Andrews,Bonta&Hoge1990)的工具,以评估所员的更生需要,以达「惩」及「教」之效.就此工具,它界定七个与重犯有关的范围,其中一个是「毒品」本会自2011始,于香港惩教署辖下不同的院所,将「叙事实践」应用于被评估为于「毒品」一项有RNR需要的200位所员,进行20个为期4节的叙事实践小组.此文章将对论就过去经验整理出「叙事实践」时的重要进路,特别是就「传统」叙事实践的进路,提出一个新的方向,更有效地提升服务使用者的改变动机.
  • 摘要:澳门是一个中、西文化汇集的地方,自赌权开放以来,社会的经济持续提升.但繁荣的背後,社会上林林总总的社会问题应运而生,而青少年滥用药物问题更显而易见.所以,社会上下不能对青少年滥用药物问题就手旁观,因青少年滥药行为对其个人和社会都影响深长远,是不容忽视的严肃问题.通过分析青少年滥用药物的外部环境因素(家庭、朋辈、社会)和内在心理因素(感觉寻求、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提出可采用综合性预防策略、指向性介入策略、持续性干预策略和伴随性介入策略等。
  • 摘要:毒品及药物滥用问题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有着重大影响,还衍生其他社会问题,如毒驾、暴力等犯罪行为,实在不容忽视.基于对公众健康的原则,医护人员发挥其专业角色和影响力,于禁毒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降低毒品对个人健康、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从而达到「降低需求」及「减低伤害」的目的.同时,医护人员透过志愿服务,举办及参与禁毒相关的研讨会及工作坊,加深同业对毒品危害、禁毒宣教等知识,以及对预防毒品、药物滥用等预防教育工作,使其能在前线工作时及早发现、及早介入和治疗.试图从实证理论,支持及引领从医护人员的专业角色,于毒品及药物滥用防制工作上作出早期介入与治疗.
  • 摘要:随着毒品预防教育基地的数量不断地增长,志愿者也成为了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机制化、品牌化"建设的分析,为促进毒品预防教育基地的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出谋划策.
  • 摘要:笔者深信曾经吸毒的过来人在宣传及介入戒毒问题时,能为他们过去的『同道中人』带出更大的说服力.自2007年9月开始,社工们开始招募及训练称为『友心人团队』的过来人小组,并透过一系列的个人及小组训练,一方面巩固戒毒动机,另一方面协助社工进行不同层次的社区介入工作.近年,积极地发展友心人团队,目的是希望友心人团队的影响力能够由补救性扩展至预防性,增加服务的介入面.由于友心人团队间的青少年有着不同吸食毒品的背景及经验,故社工由招募、培训、督导及安排工作等也担当着一个协调者的角色,以发挥团队的功用.友心人团队不单是个案,亦是社工的伙伴,故团队间的气氛、目标、以至需要等,实在须要进行持续性发展及评估.
  • 摘要:在香港,滥用药物辅导服务以个人辅导或小组工作为主导.从社区或家庭层面出发的实践仍是在尝试的阶段.在九年前,本军开始在社区中招募不同的人士,包括:家长、专业人士、「过来人」等,成立「回响团队」并以此建立社区支援网络,目的是支援及与一群正受滥药困扰的青少年同行.九年的经验中,发现不止青少年有需要,他们的家长也很需要支援,故此在二零一零年开始,透过「生命交织社群动力TEEN使」计划(下称本计划),在社区中成立专为高危青少年的家长而设的家长朋辈辅导员(下称家友朋),运用叙事治疗及家长朋辈辅导员支援高危青少年的家长也由此开始.在过去三年,家友朋成员超过40位,为超过50位高危青少年的家长提供支援服务.
  • 摘要:吸毒对于人体健康害处较大,需要及时进行戒毒治疗,脱毒治疗作为戒毒治疗的第一个步骤,对于患者戒毒成功至关重要,成功完成脱毒治疗,可以帮助吸毒者重新回归社会,并找到生活的信心.但是,海洛因依赖者在参与脱毒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其难以遵从医务人员的建议,而难以顺利完成脱毒治疗,从而对其后期康复产生严重影响,最终导致整个戒毒过程前功尽弃,由此也给其家庭及自身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很多患者甚至因为吸毒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对自身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可见,脱毒治疗的后期康复对于戒毒成功尤为重要,只有加强后期康复处理,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对策,才能够真正对患者起到改善作用,提高其生活质量.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对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脱毒治疗的后期康复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戒毒者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实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以对戒毒者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帮助其最终达成戒毒愿望.
  •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参与戒毒症状、对吸毒相关环境线索诱发反应的生物反馈、十步脱瘾训练的矫治效果,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对广西南宁玉洞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22例女性戒毒人员,采取自愿方式,使用SCL-90量表、生物反馈测试表、十步脱瘾训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2名调查对象问卷有效,在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戒毒矫治期间,戒毒人员的强迫症、躯体化、生活、抑郁程度和社会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药物渴求等生物反馈变化较大;结论: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强迫症、躯体化、生活、抑郁程度较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成人一般水平,暴露在相关环境线索下多项生理指标增大,社会支持等积极正向的需求增加.应对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戒毒矫治进行必要的危机干预,使其通过参与系列心理健康矫治、心理辅导和治疗,以规范其行为养成、提高其心理素质和修复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
  • 摘要:海洛因依赖是海洛因成瘾者长期大量摄入外源性阿片类物质后,反馈性抑制机体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合成,使机体内阿片受体数量減少,阿片受体敏感性降低,造成人体大脑的尾状核、丘脑下部蓝斑核、边缘系统海马回、骨髓组织等部位的阿片受体平衡失调.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有恒定的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内啡呔、脑啡呔、强啡呔)作用于阿片受体,通过阿片受体、阿片肽系统调节体内一系列神经体液免疫系统,使体内各系统正常运转,维持机体的功能平衡.由于体内阿片受体平衡失调,海洛因依赖者在減少或停用外源性阿片类物质时,机体内源性和外源性阿片样物质则同时缺乏,使阿片受体和阿片肽系统的调节发生紊乱,干扰了机体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功能,临床上就会出现各种戒断症状.戒断症状的出现是海洛因依赖的一个主要诊断标志.医院从2008年8月中旬始收治了多例海洛因依赖综合征患者(均为入所进行吗啡检测试剂胶体金法尿检呈阳性).其中海洛因依赖程度临床评估,中重度36例.采用丁丙诺啡治疗10例,阿片酊治疗26例,均使依赖者戒断症状完全消失,达到药物替代脱毒治疗的目的.
  • 摘要:荒漠甘泉福音戒毒事工成立于2003年,至今刚好十年.期间几乎每年都有社区的公益活动或防毒、治毒、心理问題咨询,2004年6月在强制戒毒所做了一次禁毒演讲,2005年6月社区防毒演讲,2010年8月举办了一次大型音乐禁毒晚会,2012年6月26日做了禁毒晚会,2013年4月做了一次禁毒晚会,2013年6月做了一次社区禁毒、防毒、治毒演讲,2013年6月26日在社区做了义工服务活动.这十年经过机构戒治学员大概有400人左右,一些戒掉的学员,现在他们基本都已回归社会,有的出去在外地做生意,也有一些在机构一起服务吸毒人员,有的已经参与教会侍奉工作,目前也有在读神学,预备自己将来面对服侍.总而言之,他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这是最令人高兴的,因为作为吸毒者,从根本上讲就等于是家庭的累赘,是社会的败类,没有什么活着的价值、意义可言;然而,最让人得安慰是,他们经过荒漠甘泉之家的生活,却已成了一个新造的人.
  • 摘要:心理治疗中的冥想疗法,是把冥想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专门方法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中.rn 本文意在探讨冥想疗法在戒毒人员的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与效果.为了验证冥想培训的效果,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进行前测与后测实验.结果表明,前测焦虑总分与后测焦虑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前测自我效能感自评与后测自我效能感自评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个体角度分析,在前测中有焦虑倾向的10名戒毒人员中,经过冥想训练,有7名戒毒人员的焦虑指数下降,且效果显著.说明冥想对降低焦虑水平有效,冥想培训对提高冥想效果也有意义.
  • 摘要:自《禁毒法》《戒毒条例》颁布以来,全国各地对戒毒模式都进行积极的探索,通过五年的实践摸索,社区在遵循了《禁毒法》、《戒毒条例》、《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规定》精神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戒毒理念,并结合广西戒毒管理工作的实际,初步形成了具有广西特色并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广西强制隔离戒毒"四·四模式",本文通过对广西强制隔离戒毒"四·四模式"确立的依据、管理的理念、运行模式和特点进行解读,进一步阐述广西强制隔离戒毒"四·四模式"的科学性、实用性,对强制隔离戒毒新模式提出一些看法.
  • 摘要: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作为是华东地区第一家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基地,是对青少年进行禁毒科普教育的基地、面向社会开展禁毒宣传的载体、汇聚各界人士参与禁毒事业的平台,以及展示上海禁毒工作成就的窗口.通过合理的功能定位、全面的资源整合、创新的品牌建设,积极推进毒品预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调查目的是探讨香港主要吸食海洛英的人士对爱滋病病毒的认识程度和警觉性、寻求戒毒治疗的态度,以了解他们感染爱滋病病毒的存在风险.调查以街头问卷调查形式进行.问卷内容是根据香港戒毒会前高级社会工作主任钱明年博士对吸毒者于高危行为的Knowledge,Attitude,Behaviour,Practice(K.A.B.P.)的经验作蓝本,设计一份街头访问问卷,并招募了27位戒毒康复人士担任访问员.调查在2012年12月于吸毒人士最常出没美沙酮诊所附近地方,访问了700位滥药人士,其中男633位,女63位.此论文旨在分享报告此调查就共用针筒习惯的滥药人士年龄分布、寻求戒毒治疗的意识高低、对共用针筒的行为会增加感染爱滋病病毒的机会是否知悉、行为与思想是否一致的发现,并作出相应建议.
  • 摘要:预防吸毒政策可从学校、家庭或工作环境三方面着手,现时香港涉及工作环境预防或抗毒的措施可谓少之又少.有见及此,明爱乐协会于2010年8月开始为一所连锁娱乐公司及其相关外判公司推行雇员验毒计划,希望能达到利雇主、利雇员及利社会的三赢局面.rn 计划至今推行三年多,超过三千多人次之雇员接受有关服务.计划不单进行验毒,同时协助公司订立抗毒政策,提供谘询.雇主及雇员同时亦要参与其他预防活动.计划主要目标不是检测员工有否吸毒,而是协助有吸毒问题之雇员改进及在公司内宣扬抗毒讯息.所以在计划当中,本会与雇主有害面协识,给与有吸毒问题之员工(非涉及贩毒)最少一次机会及转介有关雇员到本会跟进,而非作出解雇.rn 此计划面对不少问题:内在方面,推行雇员验毒计划需投放大量人手,涉及资源分配问题.而外在因素,雇主亦会衡量雇员吸毒对公司的影响、应否帮助吸毒的员工改过、法律考虑及参与计划要投放的成本.展望未来,除了继续联系不同的雇主提供服务外,更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工作环境中抗毒的宣传,让雇主明白到工作环境中抗毒的重要性.以吸引更多雇主推行类似的计划,共同抗毒.
  • 摘要: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的影响因素,为今后MMT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rn 方法:分析本院2007年~2012年期间入住的1267例患者,从社会人口学特征、药物依赖及治疗时间等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因素.rn 结果:男性、无业、文化程度低、吸毒时间长、偷吸等是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rn 结论:维持治疗中患者脱失的原因客观存在,但采用相应对策可以降低脱失率,提高维持治疗率.
  • 摘要:香港过去以海洛英为主的吸毒问题日益严重,社区内却缺乏民间戒毒设施,香港戒毒会适时于1963年设立石鼓洲康复院,以医疗及社会心理辅导模式,为不同年龄男性自愿戒毒人士提供一站式、免费的药物脱瘾治疗、康复服务.此论文旨在回顾石鼓洲康复院过去50年来如何采用美沙酮递减式治疗,让戒毒人士忍受较少因脱瘾而带来的身体不适及痛苦的戒毒方法,配合工作治疗、专业的辅导团队包括社工及过来人朋辈辅导员,灌输预防重吸的概念,协助其身心健康,发展「全人康复」.rn 经过半世纪的发展,香港近十年间,吸食毒品由传统的鸦片、吗啡及海洛英转为吸食危害精神毒品.本会发现这群十多年前起吸食危害精神毒品人士年龄渐长,身体问题愈来愈多,他们却甚少机会接受住院式的戒毒服务.有见及此,戒毒会在石鼓洲康复院内,除了为吸食海洛英人士而设的疗程外,于2010年8月起开展一项专为21-35岁吸食危害精神毒品男士的崭新戒毒服务—「新德计划」(Project SARDA).此论文旨在介绍该计划如何秉承「全人康复」的理念,提供戒毒康复治疗、在职训练及善后服务,让他们发展所长,融入社会.rn 传统的住院戒毒服务与新德计划,两者既相似,亦有不同.此论文尝试就石鼓洲康复院从过往五十年的实务智慧及经验中,如何滴滤转化,走到危害精神毒品康复服务,回应社会的需要,前瞻日后的服务发展.
  • 摘要:社会工作强调「案主自决」、「不批判」等专业价值,着重对象的独特性.但基于有限理解和意识限制,工作员在实务工作常以「价值抽离」或「案主自决」作为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回应.对案主的了解,都常以有普遍客观性的项目对案主进行理解,但这些项目对理解案主感受或价值观的构成并没有直接的帮助.诠释学指出,所有人都有能力对事物进行评价和理解,从而基于个入价值标准作出认为合适的选择和演绎.rn 一些于案主有极大意义,但工作员未能理解的事情,从纯实证并且价值抽离的角度并未能协助工作员对案主的行为有清晰的理解,导致评估案主真正需要上出现落差,阻碍了辅导进程.本文透过真实个案的经验,从道德社会工作及诠释学的角度,并工作员自身与案主的价值对照,尝试对案主的价值取向进行仔细的理解和刻书,更设身处地找出案主戒毒以外的「真正需要」.
  • 摘要:本研究以澳门社会工作局于2010年所开展的"在学青少年与药物调查研究"中所获得的相关数据为支持,分析预防滥用药物的教育宣传模式和举措对广大在学青少年个体药物态度的影响,并初步评估其有效性.文中主要以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和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y)为理论支援建立研究模型,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剖析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宣传举措对在学青少年个体药物态度的不同影响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在学青少年个体在同一教育宣传举措的影响下所反映出来的药物态度的差异性.通过研究发现,总体上看,本澳预防在学青少年滥药教育宣传举措成效明显,其中学校/老师、媒体宣传以及社工局在学校开展的讲座等活动对在学青少年的药物态度有显着的积极作用,而同学/朋友、健康生活教育中心对在学青少年的药物态度起到显着的消极影响,父母对在学青少年药物态度的影响不显着.本研究认为,预防青少年滥药教育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伴随着青少年整个成长的历程,需要全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根据青少年成长的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灵活采取恰当的教育宣传策略,同时要加强对教育宣传工作成效的评估研究,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方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 摘要: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经过艾滋病知识教育后再次共用注射器具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参考.rn 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所强制隔离戒毒的再次共用注射器的353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353名被调查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4±3.17岁,初中文化程度以下130人,占36.8%;初中文化占152人,占43.1%;高中以上71人,占20.1%;城镇户口131人,占37.1%;农村户口222人,占62.9%.再次共用注射器原因是一时找不到干净的注射器(含无条件购买及交换不到清洁的注射器),其中居住乡村的为265人,占75%;居住城镇的为88人,占25%.共用注射器时进行清青洗的为37人,仅占10.5%.有312人(占88.4%)对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的知识明确知晓,对共用注射器吸食海洛因造成艾滋病等传染病感染也明确知晓,表示当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rn 结论:经过多年多次的艾滋病基本知识教育后,绝大部分海洛因依赖者复吸时已经使用自己准备的干净的注射器,但也仍然存在共用注射器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处乡村、文化程度较低的、针具交换条件不是很充分,且当时无条件购买干净注射器的海洛因依赖者.在心理依赖和戒断症状的作用下促使他们使用他人用过的、不干净的注射器进行吸食海洛因.加强对海洛因依赖者艾滋病知识的再教育,不断提高他们防范艾滋病传播的意识仍然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在农村地区开展的针具交换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 摘要: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再社会化还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在这里所说的再社会化,是指后者,即戒毒人员被收治实行强制隔离戒毒,回归社会后,能适应社会环境,重新获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自食其力,不再违法犯罪的过程.但是不少戒毒人员因种种原因,再社会化失败,导致重新吸毒或其他违法犯罪,给其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增加了改造的成本,己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对这类人员的再社会化是改造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摆在眼前的重大课題,在此本人重点分析戒毒人员再社会化的难点及提出一些粗浅的对策.提出要改变观念,重新定位,改良戒毒场所设施,实现多功能,达到双促进;增强戒毒人员的社会角色意识和责任感;设立专门机构,无条件提供专业的抗拒心瘾指导;帮助戒毒人员保持与外界的密切联系,强化社会角色。
  • 摘要:此论文旨在分享香港戒毒会区贵雅修女纪念妇女康复中心(下称中心),在过去两年针对戒毒康复人士的需要,为中心之年轻女性戒毒康复学员及其家人,采用「园艺治疗」"一个非威胁性及非歧视性的场景,运用人与植物的互动及关系",透过园艺活动的过程,配合驻院社工提供辅导跟进小组,改善年轻女性戒毒康复者的效能感、协助她们的家人减压、并促进戒毒康复者及其家人增进亲子关系.rn 这个为期两年的试验计划,共八个单元,由注册园艺治疗师策划园艺治疗小组内容和带领,再由社工负责带领辅导跟进小组.透过园艺治疗,让女性戒毒康复者在栽种植物时跟大自然接触;在照顾植物的同时也更进一步重新思考自我价值并在过程中发掘自我,逐步建立自信.亦借着园艺治疗这种无威胁性的治疗法,让极需要支援的学员家人们从中得到松弛、减压的机会.亲子组之园艺活动更可让学员及其家人们共同享受小组的过程,分享并明白彼此的看法及感受;让她们借此重新建立关系.rn 此论文亦会分享社工在辅导跟进小组中再按个别小组及组员的进度,结合社会心理辅导手法协助参加者整理其在园艺治疗小组的经验、并加强她们在其中的领会和得着.
  • 摘要:本研究计划旨在深入地探讨本地男同志吸毒状况及特性,以探讨他们对于禁毒服务的需要.计划于二零一零年三月至二零一二年九月进行,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以量化(Quantitative)及质化(Qualitative)混合模式进行.rn 根据首阶段量化研究结果,有逾两成受访者自称曾出现一次或以上与毒品有关的行为,情况令人关注.rn 研究的第二阶段,研究人员以「深入访谈」的形式,向上述表示曾经滥用药物的男同志中五位愿意接受访问的对象,进行共十次,每次一小时以上的个人深入访谈以收集资料,并以此为基础作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本地男同志滥用药物与「因性倾向歧视而产生的压力」、「主流社会对性别的定型」及「教师及社工等专业人士对性倾向认识不足」三个因素有密切关系.rn 研究人员指现今法律上及对前线专业人士提供的支援不足,徒增同志面对的歧视和压力,不但提高了同志出现高危行为如滥用药物的风险;亦减低了他们寻求协助的动机;更剥削了他们接受平等对待及社会服务的权利.rn 综合而言,研究人员提出不同建议以填补现行服务的不足,望让社会上所有人能够不分性倾向,公平地享受应有的社会服务.
  • 摘要:在1970年代,欧洲国家首先提出「减低伤害」概念,并将之应用于公共政策以应对毒品问题.到1980年代,吸毒人群感染爱滋病病毒问题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减低伤害」策略遂被广泛采用.然而华人社会时至今日,仍对「减低伤害」普遍存有抗拒,并且视「减低伤害」为一种政策或服务计划,在个案辅导工作中应用「减低伤害」的发展滞后.本论文旨在回顾美国近年发展成熟的「减低伤害心理治疗」(Harm Reduction Psychotherapy),并引用香港戒毒会辅导美沙酮治疗计划个案的工作经验,尝试印证「减低伤害心理治疗」提出的核心理论和介入手法于辅导华人吸毒个案的适用性.最后,本论文作者结合文献回顾和香港戒毒会的实际工作经验,建构一个「渐进式的戒毒康复辅导模式」,俾能更切合华人戒毒康复工作的特色.
  •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药物滥用情况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要认识到青少年药物滥用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展开教育和防治工作.要提高认识,认清危害,教育为重,突出预防。
  • 摘要:通过对450例长期服用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及氯胺酮等药物者的身体检查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和观察长期药物滥用与身体伤害的关系.观察采用自行设计《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滥用情况登记表》及《身体检查情况统计表》进行.结果显示90%药物滥用者受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结论是:药物滥用会造成人体特別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提出加强对药物滥用人群的宣传教育,必要时进行干預,将有利于控制药物滥用造成人体的伤害及拒绝药物滥用.
  • 摘要:2010年,香港毒驾数字急升,引起大众关注.明爱乐协会透过设计了一连串的服务,协助舒缓问题,期间更得到禁毒基金拨款支持,自2011年9月起推行为期两年的预防、教育和支援计划-「毒驾风险高,你我齐Say No」.rn 众所周知,毒后驾驶损人不利已,除了伤害自己,更随时害及无辜,为社会大众诟病.惟此等行为若非弄致交通意外,甚少能被人察觉.明爱乐协会考虑此等行为对个人以至社会的影响,尝试以鼓励毒驾司机求助、提高雇主警觉及协助监察、以至预防教育和宣传多方面入手,冀能透过多管齐下,提高社会大众对问题的严重性的警觉,期望能产生效果.rn 此计划之最终目的是加强社会大众对毒驾问题的关注及认识;协助运输业界预防及处理毒驾问题;以及提升毒驾司机改进的动机.计划推行两年,活动包括辅导及支援毒驾司机及其家人;协助输业界雇主辨识毒驾行为迹象,和大型预防毒驾宣传.期间适逢政府立例打击毒驾,以致计划能配合整体社会气氛,渐见成效.rn 计划因为财政资助告终而完结,但毒驾问题仍值得继续关注.特意总结这两年的实践经验、推行活动的心得、遇上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期望可以带动持久的影响,鼓励大家继续关注毒驾行为,推行预防及教育和协助毒驾司机等工作.
  • 摘要:深圳市点点药物成瘾关愛中心借鉴香港、澳门在药物成瘾教育预防的经验,结合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并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民非组织在药物滥用教育预防的方法与模式.“点点”自创立之初,认识到药物成瘾预防的重要价值,两年以来,采用了多种宣传形式,对社会的不同人群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点点”秘书长被评为2013年“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由于人力的不足,资金的匮乏,系统的宣传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点点”正在根据《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要求,探索编写深圳中小学禁毒教育的校本教材的方法。根据《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把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作为禁毒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的精神,正在学习国际上针对中小学生宣传的经验,打造有效的网络和现场宣传药物成瘾预防的系统,希望“点点”的努力能够让更多家长和青少年受益,让药物成瘾伤害远离中国青少年,让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身心健康,家庭幸福。
  • 摘要:目的:为掌握参加"十步脱瘾法"的解戒人员的操守率,不断总结戒毒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戒毒矫治效果.方法:从1225名解戒人员中随机抽取出所三年以上的613名解戒人员,从派出所、居委会、家属、本人四个方面对解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尿检綜合得出操守率.结果:调查解戒人员613人,平均三年操守率为21.09%,复吸率为78.91%.结论:以"十步脱瘾法"为主要内容的戒毒方法戒毒效果明显,有效降低了复吸率,应在全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普及推广,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 摘要:应用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在香港越来越趋普及.表面上,正向心理学与戒毒工作的康复治疗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实上,药协会推行快药大使义工小组已有六年,经验引证了正向心理学能够推动许多戒毒康复者和家人作出关键性的转变.一对吸毒十多年的年轻夫妇,出入监房很多次,他们偷钱打架,被家人遗弃.六年前的一天,丈夫与太太分别在离开监房后决志信主,随后戒除毒瘾及重过新生活,可是他们的路不容易走,社会人士甚至如家人及教友也报以怀疑及不信任.他们投入中心的快乐大使义工小组,在小组里找到接纳和支持,学会感恩和宽恕,并且助人自助,领会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至今他们随着小组的成长,维持戒毒操守已有六年.
  • 摘要:在协助滥药者处理滥药问题时,很多时都会去了解滥药者过去的滥药历史和所滥用药物的种类.无可否认,掌握了这些资料能可以帮助工作员了解滥药者的情况,包括滥药对身体和精神健康方面造成的影响、引致依赖药物的因素和未能成功停药的原因等.rn 除了可以横向地去掌握资料外,本文作者尝试纵向地从人的本质入手,于人天生拥有的身份及性别定位发掘社会对个人的期望,理解滥药者的情况.如果从这个方向去了解滥药者,最基本会发现性别角色的分别,意即滥药者因性别不同亦令他们有着不同的心态、特性和需要,这亦连带于介入时有着不同的手法和导向.rn 一般女性比男性重感情,渴望情感交流,所以女性滥药者对于药物的依赖,不单只想得到观感上的感觉和刺激,亦从中让情感得到安慰,女性的自我价值其中就是通过感觉和情感交流而建立,滥药让她们在情感缺失的部份上有得到填补的错觉.故此,戒药对女性滥药者而言,已经不再只是需要改变行为的一种问题,亦是个人价值重建的工程.
  • 摘要:吸毒行为是一种对行为人个体、家庭和社会具有严重危害的违法行为.吸毒成瘾是个体、药物和社会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毒品成瘾者既是违法者又是毒品的受害者和慢性、复发性脑疾病患者,毒品成瘾者的矫治工作是一项坚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对毒品成瘾者的矫治工作应本着"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综合矫治、科学戒毒、关怀救助"的原则,充分利用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依托医疗戒毒,和社区康复等形式,通过生理脱瘾、心理脱瘾、教育矫治、心理行为矫治、体能康复和拒毒技能训练等手段使戒毒人员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康复,告別毒品,成为一个身心健康遵纪守法的公民.
  • 摘要:本人运用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心理测量、社会适应辅导、等一系列心理矫治方法,对广西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戒毒学员,按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过程从时间上分四个阶段即:脱毒治疗期、入所康复期、教育巩固期、回归适应期实施管理和评估.目的在于了解相关的心理矫治措施对戒毒学员进行教育矫治效果的评估.从而提高戒毒学员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水平,理性思维和自助能力,促进戒毒学员以一种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活动以及如何修复亲情关系.
  • 摘要: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作为是华东地区第一家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基地,秉承"全天候、纯公益"的办馆理念,以"发挥禁毒教育基地功能,拓展禁毒教育辐射面"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青少年校外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品牌活动打造和创新教育模式,面向全市开展禁毒预防教育,为全市青少年构筑一道防毒、识毒、拒毒的钢铁长城.
  • 摘要:元朗区是全港十八区吸毒问题最岩重的地区之一,过去一年,有九名吸毒人士因吸毒及其引发之精神问题而自杀.根据禁毒处中央档案室(CRDA)2012年资料显示,隐蔽吸毒期由过往的两年延长至四年多.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天朗中心作为元朗区的社区戒毒中心,经常遇上因长期吸毒而引发不同精神问题,如:自我伤害、情绪低落、抑郁、精神错乱等.特别吸毒者每每在深宵时分,夜栏人静、感到前路茫茫,身边缺乏支援及求助途径之际,容易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有见及此,「智能手机应用程式--毒瘾无可忍」,就是透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式支援这群服务对象之需要,特别是加强于非办公时间提供情绪支援,鼓励隐蔽吸毒个案透过手机程式寻找出路.rn 智能手机应用程式用作辅助戒毒治疗,是借助现时大众使用智能手机的趋势.「毒瘾无可忍」主要以简短介入模式(Brief intervention)作为介入基础,有助服务对象减低毒品使用量、提升隐蔽吸毒人士求助动机、以及舒缓吸毒人士负面的情绪(Tait&Hulse,2003).手机应用程式「毒瘾无可忍」内容主要包括:成功戒毒人士经历、不同情绪回应、过来人作品、成瘾评估工具等,对应吸毒者的成瘾症状,让吸毒人士了解及正视自身的成瘾问题,以提高求助动机.
  • 摘要:本调查以深入访谈形式,访问24位来自不同界别的社区人士,包括在学青少年、家长、教育工作者、社工、辅导员、医让入员、曾滥药人士及立法会议员,邀请他们表达对「社区为本验毒计划」(CDT)咨询的看法.rn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支持政府加大力度打击毒品问题的方向,但在欠缺详细谘询文件及执行细节下,他们表示现阶段难以全面赞成推行CDT,可见计划甚具争议性.过半数受访者对计划涉及的人权及私隐问题、计划成效、可能出现的标笺效应及跟进措施等表示关注,更甚者担心出现「白色恐怖」及「选择性执法」等问题.因此受访者建议在咨询文件中,清晰列出计划目标、执行细节及跟进配套工作,同时作公开及广泛的咨询,让市民及不同团体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寻求社会共识;否则不但无助解决毒品问题,更有机会引起当局与市民之间的矛盾.rn 另外大部份受访者认为预防教育比CDT更能够发挥防患未然的作用,建议当局加强禁毒教育工作;部分受访者指出毒品问题与医疗、福利及劳工政策息息相关,必须由多个政府部门互相配合才能有效打击毒祸,而不能单靠CDT解决问题.
  • 摘要:在院舍的试探行为可以是越轨远规的,可以是并不违规的;可以是偶发的,间歇或持续;亦可以是个人化的,也可以是有组织和有计划的.院舍试探行为感染强,愈早处理愈好.当新个案进入中心新环境,对居住环境和人事都感到陌生,自会产生压力和不安感,触发防卫机制从而衍生试探行为,探探四周虚实.但住了一段时间的个案,因已了解和掌握居住情况,同样会出现试探行为,企图操控某些事或人.试探行为由来众多,根据「人的内在冰山」(Personal iceberg, Satir1991),外显行为是「内在过程」(internal process)的结果,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状态(intemal state),甚至关系到个案的未完成往事(unfinished business).rn 其实每种试探行为很可能都是寻求协助的讯号.社工只要细心观察,了解个案潜在动机,并善用动机式晤谈法的技巧和理念,是可以发掘其正面改变的能量.rn 动机式晤谈法源自Miller&Rollniek (1991)所发展出的一套辅导方法.是以案主为中心的治疗法,透过引发案主想改变的动机,进一步达成行为改变的目标.在与缺乏改变动机或抗拒改变的个案工作时,透过评估案主在改变中的不同阶段(称之为:改变之轮Wheel of change)采取不同的策略及提问技巧,协助案主提升达至到行为改变的目标.rn 本论文尝试用实质工作经验探讨如何在处理戒毒者试探行为时把握个案欲拒还迎,欲改犹退的独特心理状态,激发求变动机和扩阔改变空间,以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提昇案主对改变的希望.
  • 摘要:「治疗社区」的概念早于1946年产生,在广义的概念主要是增加病人参与及管理机构运作的机会,从而改善和帮助病人成长.「治疗社区」的目标是透过高度组织化的环境,以促成和培育个人成长.社区内有各种特征以辅助日常运作,每个人都扮演着—个重要的角色和职责,以分担和管理这个社区,透过彼此的互动达至改变.虽然时至今天已被广泛采用,但在香港特区,只有香港戒毒会凹头青少年中心(下称「中心」)自成立至今十五年来,一直致力于运用「治疗社区」的概念在程序中,是香港唯一一间运用「治疗社区」概念的男性青少年戒毒康复治疗的院舍.此论文旨在分享中心采用「治疗社区」概念于年轻戒毒康复者的效果,如何使用早会、逐步晋升阶段、朋辈压力和赏罚分明等等的制度,以加强康复者的纪律性和责任感,从而达到个人的觉醒,和增强对自己的责任感.
  • 摘要:香港青少年服务处心弦成长中心本着全人健康的理念作为服务基础,包括身体、心理、社交及灵性层面,针对戒毒者及其家人的需要,帮助戒毒者重建生命、融入社区及贡献社会.有见及此,成立了「心燃小组」戒毒者支援小组,以实践全人健康的理念.rn 「身」:戒毒者因长期吸食毒品引致身体机能受损.小组会邀请分享及教导他们重拾健康之道;教授放松练习,让参加者能够活出身心健康.rn 「心」:社工在小组设计中,加入认识自己、突破自己的主题,让他们从心认识真我和触动心灵,克服面对身心诱惑,强化抗逆力.rn 「社」:为戒毒者建立持续关怀和健康的社交网络.小组与地区教会内成功戒药的过来人组成,联同过来人建立一个健康正面的朋辈支援网络,使「生命影响生命」.亦支援家人,组织家人成为自助小组,目标是恢复家人对吸毒者的爱心和力量.rn 「灵」:戒毒者其生命经历了人生低谷,如何低谷重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戒毒者是否能持久脱离毒海的重要元素.从经验和参加者的回应得知,福音信仰令参加者的生命有了根本的改变,在小组中会以信仰角度坚定他们戒毒的决心及成果,以机极追寻生命的价值及方向.
  • 摘要:在日常的医疗行为中会使用很多有毒易成瘾的药品,特别是在麻醉科、疼痛治疗科及手术室.有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需合法地密切接触、使用相关的药品.医护是一高危职业,医生、护士的职业压力很大,当无法摆脱精神压力时,因接触方使容易产生药物滥用,甚至自杀.于是相关镇痛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的条例、管理办法等等不断出台、不断完善.但上述问题一样出现,因此具体有效的执行手段才是最具效率终极关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