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云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云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云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昆明
  • 出版时间: 2014-11

主办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会议文集:云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通过介绍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动力阐述,总结了社会基本矛盾构成要素,提出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积极推进改革实践的全面与深化,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把增进人民福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 摘要:本文基于区域熵理论,对云南优势产业的划分,分析了其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全力推进桥头堡建设,实施低碳行动计划,建立“产销学研政”结合的科技研发创新机制,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化等发展策略。
  • 摘要:本文是对新华村银铜手工艺品生产、交易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展现手工艺品的生产、交换过程,分析手工艺人群体与新华村内外社会关系的整合过程及这一过程中社会关系的重构;同时,试图探寻手工艺人自身对现代化背景下的手工艺品命运的态度,是追求机器代替手工、效率代替艺术,还是让手工艺品保持“经过‘手工’一下下地做出来的,所以他们自身都是有体温的,这体温让使用它的人感觉到温暖”的状态。笔者认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在现代社会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必须促进技艺的转型和创新,凸显“手工”这一核心民俗价值,彰显民族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嵌合到现代社会中并大放异彩。
  •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产权保护和国有企业及资产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部署.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的相关改革无疑是本轮改革的重点之一.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至少要把握好奠基、定向和选线三个维度,即精细分类,科学定位:奠定深化改革之根基,增进公平,提高效率:坚定深化改革之目标,点面结合,标本兼治:选好深化改革之路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产权制度,创新管理,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资收益上缴比例,增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 摘要:从更广的范围内创造一个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实现中国发展目标的国际环境,包括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有利于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尤其是南海岛礁主权)、支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都使得中国需要制定印度洋战略,研究提出通过缅甸进人印度洋是中国印度洋战略的重要方向,对于从缅甸方向推进中国的印度洋战略提出建议把从缅甸方向推进作为中国印度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继续推进中缅战略合作伙伴建设)、经济(深化双边经济技术合作,逐步实现油气路、公路、铁路和路水交通的联通)、军事(加强军事上的合作尤其是海军方面的合作,放眼全局和战略高度,冷静、理智应对缅甸政局和对外关系的变化,实施灵活、巧妙的外交,主动应对缅甸形势新发展对中缅关系的影响,积极运用已经确立的中缅关系、以推进孟中印经济走廊建设和GMS合作,把云南作为从缅甸方向推进中国的印度洋战略的主要省区,加强中央政府的战略指导和政策支持,加大参与力度,深化有缅甸参加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GMS合作,并把参与这些合作同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联系;在这些合作中尽可能关照缅甸利益。
  • 摘要:通过分析云南藏区宗教和谐的现状,介绍了云南藏区宗教和谐的社会作用,藏族地区多民族、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局面的分析,阐述了宗教和谐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综合云南藏族地区民族风貌、人民精神信仰探讨宗教和谐发挥社会作用的条件和机制,为云南藏族地区多民族多宗教的和谐发展提供支持。由于这种各民族、各宗教相互尊重、共荣共存,成为现在云南藏族地区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云南藏族地区各民族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更为频繁和自由,各民族之间的通婚更为普遍。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促进了宗教的和谐共处。
  • 摘要:通过探究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意义,指出治理体系就是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就是制度执行能力,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是一个制度学问题。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即“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和“提高制度执行能力”,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保证,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要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形成遵守制度光荣、违反制度可耻的社会舆论环境,对遵守制度的人要鼓励、赞扬,给予强大的精神动力,对违反制度的人要批评、谴责,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 摘要:唯物史观关于社会进步的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理论认知和实践运行的双重品格,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的高度有机的统一.在生态文明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布局的今天,通过借助唯物史观社会进步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视阈认识和审视生态文明的价值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能更好地在系统、整体、协调深化改革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出在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探索和谐之路、生态之路上,已经走在了当今时代前列。当然,也要看到:过去发展过程中忽视生态问题导致的问题和危害治理,需要今天付出“代价”,要对可能“补偿”的方面进行补偿,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让破坏生态者受惩罚,让受损者得到补偿,这既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要求,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
  • 摘要:本文通过选取明清云南矿产资源开发中具有代表性的宝石、滇铜、银厂史料为切入点,对“祸乱边地的宝石之争”“影响中缅关系的银厂开采”“利及天下的滇铜京运”进行分析,梳理中央王朝、地方官员、边疆民族土司、矿民集团在关系国家经济建设与边疆稳定安全的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影响与结果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视野,重点分析研究云南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政策导向、民心向背、对外关系、移民变迁、边疆稳定安全等问题,为今天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性合作,为云南“两强一堡”建设,打造云南矿产资源产业优势品牌,维护国家边疆稳定安全,提供一份最本土的历史经验和借鉴。
  • 摘要:通过介绍云南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开展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完善云南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建议,发挥政府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中的指导和保障作用,做好各部门的信息交流、日常协作和重大突发事件的联动机制,形成医疗纠纷化解工作合力,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与其他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加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经费投入和激励机制,扩大医疗责任保险覆盖面,注意地区差异和医疗机构差异,建立专职、专业、稳定的调解人才队伍。
  • 摘要:城市设计的面貌,城市设计建造的总体水平,显示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明发展水平,同时也显示出国民生存家园的面貌和生存的整体质量.现代审美设计,既是将现代美学原理应用于文明创造的创意设计理论,同时又是直接运用到现代文明事物创新活动中的具体操作性设计.本文站到现代美学原理的高度,论述生存家园理想在大中城市设计观念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现代美学一方面不断从人类生存发展的现实出发总结提升并逐渐完善建构;另一方面又伴随人类生存发展,引导应用性研究和审美设计研究,尽可能推进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城市设计创建是当前审美设计创建的紧急任务。这里站到现代美学和历史的高度上提出设计建造的理论和操作问题,且供设计者与管理者思考。
  • 摘要:本文中,笔者对云南近3000万的农民群体过去和未来共享改革经济红利成果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进一步保障和提高农民群体在未来共享经济红利这一问题提出农民在改革中实现同比共享红利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改革红利的预期成本收益率也需要更加保障农民共享红利成果水平,实现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是确保农民群体共享改革红利的关键。
  • 摘要: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和产业差距已成为当今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绕不过去的槛,目前最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空间差距以及由收入差距引发的社会分层,这种差距实质上是政治偏好和制度惯性下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结果。探究了云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阶层差距扩大化与社会阶层固化,提出云南新型城镇化要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双重治理的城市分层新趋势,指出合理、公正、顺畅的社会流动,是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新型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是云南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 摘要:通用分类标准的应用范围不断在扩大,如何使通用分类标准在企业中逐渐推广,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当务之急需要积累经验,寻找通用分类标准实施的推广策略。研究通用分类标准的应用推广策略能促使会计人员了解XBRL的基础知识、优势及趋势,为会计人员理解并能积极主动地应用XBRL打下基础。本文通过分析通用分类标准的概念与模式,总结试行实施企业的现状和经验,发现目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省通用分类标准的推广策略,为云南省会计工作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意见,推进通用分类标准在我省企业中的应用,促进我省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 摘要:云南作为一个气候优良、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省份,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如何保持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基本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个严峻而又紧迫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云南省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对其经济发展水平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在云南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第三产业,同时增加民生的投入,云南未来的经济发展具备在“青山绿水”条件下快速发展的潜力,并最终成为和谐社会下的“彩云之南”。
  • 摘要: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的创业与经济增长问题是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却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本文将讨论社会制度环境约束下的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将法律、金融等制度环境变量与创业活动置于一个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内,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性研究。以探究创业的制度环境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分析不仅可以拓展和深化对私营企业制度环境的认识,也对推动融资、法律及市场化等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以此来提升新改革时期背景下的创业水平及经济增长动力。
  • 摘要:社会转型期,道德领域出现一些突出问题,教育体制改革者应关注这些变化.通过比较研究宗教世俗化的有益经验和成果,提出宗教世俗化对教育体制改革建设思维路径的启示是尝试在教育体制改革建设中,变换一下角度来思考问题,从相似学科寻求相同点的求同思维转换为向其他领域进行寻求不同点的思维路径,向不同的思维路径学习。由于求异思维是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维的认识,寻求事物的特殊性,在注重人性中追求快乐的现实关怀的基础上,使教育体制改革关注个人道德领域的终极关切,弥补教育体制改革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 摘要:通过分析玉溪市红塔区文化产业的现状、规划与问题,提出文化的产业化是从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其所存在的商业价值,它不同于工业品生产,文化产品在产业化进程中必须保持其基本的文化内涵,保持文化内涵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机平衡,实现文化内涵与商业化的良性互动。因此,玉溪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注意在充分挖掘文化商业价值的同时,找到文化内涵、人文元素、民族特色、区域特色与商业化、娱乐化之间的平衡点、关联度。人才是决定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关键因素。红塔区作为生态、宜居、环保玉溪的中心城区,具有地缘优势,可大胆改革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发展环境,完善相关待遇,实施自己的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和引进计划,通过引进与就地自我培育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的人才支撑:考虑依托玉溪职业中学、玉溪技师学院、玉溪师范学院、云南大学以及省外等相关学校,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等文化人才的培训基地,构建文化产业人才数据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文化企业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通过组织培训、学习考察等方式,推动文化企业管理者学习和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加快企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民族民间艺人的作用,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与现代社会消费相适应的文化产品。
  • 摘要: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实现政府职能的切实有效转变.政府职能不转变,或者转变不彻底,或者转变不到位,市场就很难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笔者提出政府要在营造舒适安宁的生活环境,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宽松包容的创新环境,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民主有序的政治环境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摘要:文化,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和意志,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保障.一个国家若要形成真正的世界性的影响力,没有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强有力的支撑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时刻"的真正到来取决于中国文化力的最终形成,而中国新人文精神的建立则是这种文化力形成的关键所在.中国文化要形成比现代西方文化更具普遍性的感召力的话,既需要学习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其他文化中具有普适意义的内在精神,也需要彰显有普适价值和意义的中国之道的理念。这就需要树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自主、自为、自发地去消化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因子,以此来充实和完善现代中国文化,形成中国的“新价值观念”,新价值观的形成并非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也非对当代的普世价值观的避遁;而是对传统文化的部分扬弃和转向,对传统文化的部分继承和发展,以及对优秀的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消化,继而完成的变革和创新。需要在顺应主流文明的基础上,展开其宽广包容的胸怀,发扬其开放、进取的精神,弘扬其伟大的人道理想。只有这样,中国精神才能成为普世的文化典范,为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 摘要:通过分析迪庆农民市民化的意义,迪庆推进农民市民化的路径选择鉴于产业拉动乏力、政府推力有限、市民和农民都没有充分准备好这样一个现实,迪庆各大小城镇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能够让农村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的机制,这决定了迪庆的农民市民化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强化产业的拉动力,加大政府的推动力提高农民的主动性,增强市民的包容度。
  • 摘要:本文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云南省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提出要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配套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制度和基金监管制度,适当的时候建立养老保险储备基金,逐步实施“省级统筹”,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分散范围及风险抵御能力,完善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
  • 摘要:介绍了网络文化视角下大理州各级政府积极探索政府管理的新方法,针对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网络文化视角下不断创新大理州各级政府管理,包括正确认识网络文化与政府管理的关系,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推进网络文化载体建设,为大理州各级政府管理创新提供支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全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 摘要:党的建设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又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范畴,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统一部署、协同推进,成为新一轮改革的一大亮点.要从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中来谋划,着眼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作为,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 摘要:云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本质是实现全省城乡居民公平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也就包含了全省城乡老年人口.在探索和发展云南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需要扎扎实实为城乡老年人口提供公平、共享、幸福的生活发展空间和政策设计,从省级层面做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化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提出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充分利用农家大院等,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农村党建活动室、卫生室、农家书屋、学校等要支持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组织与老年人相关的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功能和老年协会作用,创新城乡规划管理机制,创新土地利用机制,创新资金筹措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针对女性农民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强化女性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发展对策,包括强化组织领导与宣传,加大培训力度,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密切联系生产经济,拓宽培训途径,优化培训师资,强化队伍建设等措施。
  • 摘要:云南省第五届村级换届选举结束后,为探讨云南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村善治相关问题,对乌蒙山核心区域的昭阳区、盐津、鲁甸、威信、彝良、巧家、永善等县(区)先后开展实地调研.以乡镇及其所辖若干个村的干部(乡镇干部20%,村干部80%)为调研对象,发放问卷2套各300余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套各255份,向群众入户访谈和约人访谈数十次,对云南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乡村治理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若干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根本方法.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群众路线,具体体现在乡村善治过程中就是要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所以,云南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一定要以坚持群众路线为实现乡村善治的根本方法。
  • 摘要:为认真总结回顾《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年来的经验和做法,并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提出一些新的举措和对策,丽江市民宗局和丽江市社科联共同组成“《民族区域自治法》在丽江的实践与探索”课题调研组,深入到全市一区四县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全面实施人口较少民族整体发展规划,构建江河源头资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调整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优化自治县、民族乡(镇)项目建设投入机制,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倾斜政策,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本土干部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传承机制,构建少数民族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摘要:德宏州的优势,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建设瑞丽国家重点开放开放试验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优良条件,提出德宏州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要找准自身定位,科学确定本地在全局中的“角色”和“职责”:要搞好互联互通,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要使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成为普惠底层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
  •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中越贸易的特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越应努力保持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减少政策性干预以增强外贸企业的信心。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和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双方都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两国今后的经贸关系,要有长远合作的战略眼光。中越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相邻的地理位置、相近的民族文化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这些都是进一步扩大双边经贸合作的优势,确立了两国经贸发展的远景目标,这为推动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中越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
  • 摘要:南美乡拉祜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文化民俗,既体现了拉祜先民的自然选择,又彰显着拉祜族的生存智慧,特别是在生态旅游、社会和谐及勤俭节约等方面对现今的社会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拉祜族原始而简朴的传统习俗与当下中央倡导的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拉祜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在践行着节约的生存之道。这种与国家倡导的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的天然契合,也彰显了拉祜族人的生存智慧。节俭积累财富,勤劳收获幸福。
  • 摘要: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推进实施,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表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一些突出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严峻的现实困难,制约着"美丽云南"的推进步伐,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着严重妨碍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问题.生态文明及其概念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一定水平的生态文明都有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更需要有相应的经济基础,就是要有相应的产业支撑,可以说,产业支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由于产业园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尤其可能成为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引领“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着力点,通过推进原有园区的生态化调整和新园区的生态化规划实施,尤其要把各产业园区的产业生态化和当地的区域生态产业链接在一起,形成庞大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支撑。从云南的情况来看,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动,云南产业园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区域和主战场,并逐渐成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但产业体系推动文明形态发生基础性变化的宏大动力还未形成,很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还没有培育起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支柱产业,急需构建起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支撑,切实可行的一个现成选择就是以推进产业园区生态化为抓手来构建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撑。
  • 摘要:通过分析参政党在社会稳定中的角色定位,介绍了在云南边疆社会繁荣稳定中参政党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加强参政能力的几点创新措施,包括各参政党要有自己的理论创新、党建专家、党建理论,根据我省的省情,按比例、有均衡、有针对性地吸收和发展各少数民族特定农民党员,为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成立工作室,加强民主监督的力度,尤其是发挥特约监督员的作用,创造有效载体,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吸引媒体和记者,发展民主党派成员理念、方法要创新,民主党派领导机构的成员必须无条件采取差额选举或竞选产生等措施。
  • 摘要: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迁中市场与政府关系演进脉络梳理,我国正在建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正确阐释和科学定位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与政府之间的辩证关系。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与政府相互融合的“混合经济”,就负面效应而言,现代市场经济既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介入后又可能产生政府失灵,研究提出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市场与政府统筹兼顾,两者作用不可偏废,让市场起决定作用,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市场决定下,把握好政府职能收和放的关系。
  • 摘要:休闲旅游大众化与公共资源私有化的矛盾问题本质上是公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与相对有限的公共资源之间的矛盾,是人们要求平等享有公共资源的伦理价值与公共资源不可再生性特征及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无奈选择之间的矛盾,是公平与效率矛盾在这一领域的集中体现。在诸如抚仙湖这样具备优越的休闲资源与环境,但休闲旅游产业相对滞后的区域,要解决这对矛盾,需要有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的有机配合,需要有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有政府“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根本转变、行政管理方式的优化调整、统筹科学的顶层设计、坚强有力的过程指导与违规追责,需要有获得公共资源经营权企业奉献更多的社会责任、探索更宽容和高效的管理方式,需要有更多公民不断树立更加合理化的休闲理念、体现更加包容乐观的休闲方式。
  •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城市化现状,研究了其主要存在的制度障碍,提出要赋予失地农民平等的市民资格,赋予农民平等的城乡规划参与权,赋予农民平等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权,赋予农民平等的土地市场交易权,整合现有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平台和市场,建立规范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平台和市场,实现交易的便利化和低成本,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土地使用权交易所得税,并在农民、政府和用地者之间确定合理的分配比例,实现多方共赢。
  • 摘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WTO的主要成员,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通过分析农产品出口特点和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融资问题,探讨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农产品出口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具体措施,建议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其促进融资等重要作用,建议农产品出口企业加大力度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有效获得融资,建议银行加强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合作,大力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融资,建议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 摘要:以深化改革创新的精神奔赴新的征程,以改革的精神领航行业的发展,粮食行业全面深化改革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从全国的角度讲,深化粮食改革的总目标是国家的粮食安全;从云南省的角度讲,深化粮食改革的总目标是云南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计民生的永恒主题,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新型工业化理念引领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流通产业体系,确保粮食安全总目标的实现。
  • 摘要:通过介绍孟加拉国的投资准入和投资审批程序,介绍了其投资优惠政策,指出孟加拉国的政策优惠、经济增长较快、市场潜力较大、劳动力资源充分且价格低廉、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的优势对我国投资有较强吸引力。为降低风险,提高利润,应重视海外投资保险,密切关注政府的工业政策,通过到孟投资,突破贸易壁垒。
  • 摘要:分析了目前农民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存在诸多问题,总结了媒介素养教育对西部边疆地区新生代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推动作用,当前西部边疆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必须契合当代中国西部边疆地区媒介生态、城市社会环境、农民工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当媒介素养教育向“赋权”范式转向的时候,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权能和主体性有着极大的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因此,本着这样一种思路,需要对当前西部边疆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进行重新思考,本文已做出了一些初略的构想,但随着数字技术、媒介生态城市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和变化,持续深入地探讨还应该继续下去,并以此来促成最为有效、有益的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推进西部边疆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度和深度,让他们尽快地实现向市民化的过渡。
  • 摘要:一切法律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文化问题.文化是制度生成与发展的土壤,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笔者所主张的现代法治文化,是吸收了中国传统伦理又融入了现代政治伦理和公共伦理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及其外化的法律制度、法治设施和法治实践。各国法治文化、伦理文化背景不同,就应当培育出不完全相同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理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伦理和社会大众伦理,是法律及其实践生成和发达的基础。强调法律的伦理性,即法律贴近这样的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的过程及其程度,不是指伦理的法律化或法律对伦理的趋同、取代,而是指两者精神实质的高度一致化。缺乏理性的伦理精神的法律及其实践不可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仰。民众对法律及其实践的支持和信仰又构成法治文化的理念基础。缺乏这样的基础,和谐社会的理想就是空中楼阁。当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法治文化的形成,伴随着法治实践的过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历了数千年专制性质的法律文化的大国而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需要的是希望、耐心、信心和不懈的努力。
  • 摘要:本文对中国财产保险业对农业巨灾风险承受能力模型的构建就是在Cummins等人对反应函数的研究思想下发展出来的。在此基础上,Do-herty和Anita(2002)提出了一个专门针对巨灾损失而定的财产业承保能力测度模型,从而实现了损失赔偿程度的定量分析。通过考察几个受巨灾威胁和保险监管限制的剩余保险市场,构建了一个反映巨灾保险供给和需求关系的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以确认、分析巨灾保险供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承保范围一味地扩大对需求的影响方向不定,这表明消费者会主动并且有能力测算成本与利益增加值的关系,并做出倾向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判断。总的来看,国内外目前还为建立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农业巨灾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模型进行测度,指出在现有市场条件下,我国财险业的农业巨灾风险承受能力短缺程度不容小觑,如若发生巨额损失,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相比美国高达75%的农业巨灾损失赔偿,我国目前赔付能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国保险业应按照“中央统筹协调、地方破题开局、行业急用先建”的“三条线,齐步走”战略,着力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充分发掘市场潜能,增强保险业盈利能力,提高巨灾承受能力。需要国家建立巨灾保险再保险、巨灾风险基金和巨灾风险债券三位一体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着力培育农业巨灾资本市场。
  • 摘要:本文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变量,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7年度和2008年度相关财务数据,研究内部控制质量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审计意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评价指标越高(越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小(越大)。这说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师决策。研究还发现,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降低),审计师发现盈余管理的概率显著降低(提高),这说明内部控制与独立的外部审计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的市场环境,审计师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内控质量较高,则说明其面临的风险较低,审计师就会大幅度削减实质性程序(或实质性测试),在此条件下审计师发现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自然会随之降低。
  • 摘要:通过介绍纳、藏宗教和谐与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宗教和谐与民俗文化的交融与互动情况,探究了宗教和谐与民俗文化融通互动的价值和意义,宗教和谐和民俗文化的融通与互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取得成功,就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和困难,才能实现纳、藏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我国是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以宗教和谐的视野来分析和探索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发展,使各民族团结互助,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固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和谐共处,才能在保留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同时,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不仅是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在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政府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两面性:政府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又可能成为经济衰败的关键原因;既是社会公平的维护者,又是社会公正的妨碍者;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财富的掠夺者.政府通过与利益集团合谋,制定偏向性的博弈规制,使财富流向特定的组织、阶层,此类行为可以视为政府俘获行为.因此在社会转型中,正确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遏制政府俘获行为的发生,需要减少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干预,降低政府俘获的收益,大哥培育社会中的利益集团,增加俘获成本,加强责任政府建设,恢复政府责任的均衡。
  • 摘要:通过介绍腾冲文化的丰富内涵,指出腾冲文化在滇西及周边国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提出要充分发挥文化优势,把腾冲打造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增进文化互信,发挥侨乡优势,增加民间文化交往,促进经贸文化合作,促进互惠互利,建设民族和谐示范基地,促进文化共同繁荣,大力发展边境旅游,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维护边疆和谐稳定。
  • 摘要:云南经济发展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影响云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农民自身的积累能力较低,仅靠财政投入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创新农村金融供给路径,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云南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现代农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金融创新不突破农业难以大发展。通过调研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三种路径可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情况、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兼用,才能切实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金融创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既要从金融体制改革内部实现突破,也要着眼“三农”发展制度进一步完善寻求路径;既要保障金融发展的商业可持续性,又要兼顾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原则。提高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可度,强化金融创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优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环境,农村金融改革只有始终坚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坚持契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大胆创新,勇于突破,才能在服务新型经营主体过程中取得新的发展,才能真正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 摘要:通过分析云南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总结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完善小额货款公司的监管主体和相关法规,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追加注册资本的条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适当提高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融资的比例,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支持“三农”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也要提高风险意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等建议。
  • 摘要:通过探究云南省发展慈善事业的现实意义,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了云南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对策,包括倡导“准公益信托”发展的制度取向,尽快出台《云南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等相关地方性法规,制定符合云南实际情况的慈善税收政策,规范志愿者队伍的管理等建议。
  • 摘要:在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架构下,村干部的角色很是尴尬,说是干部,在老百姓眼中,他们确实是“干部”,村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由他们管理,但却没有国家干部编制,村干部这种尴尬的身份、较低的文化素质却又有着一般农民群众所不具有的“聪明”之处,故在实行村庄治理时,他们只能采取“踩钢丝”的摆平术,对上面有个交代,对下面也有个说法,并从中实现作为“经纪人”的利益。他们的工作看起来十分的忙碌,却又碌碌无为,最多也就只能维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但如欲实现村庄的跨越式发展和长远发展,必是勉为其难。为此,在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要想破解这一难题,首要的任务还是要在如何吸纳、选拔和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村干部方面下功夫。
  • 摘要:只有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尽量减少自身缺陷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和困境。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是对理论变革和社会变革所提出的严峻挑战的回应,也是公共部门改革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政府转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解决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客观要求。如何通过良好的公共服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把贫富差距控制在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公众所要求的限度内,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差距,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共同富裕之路,这都对政府转型提出了全面挑战。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是我国下一步政府改革的中心和重点,也是广大公众关注的焦点。
  • 摘要:通过介绍藏传佛教与东巴教和谐相处的历史,探究了藏传佛教与东巴教生态文化的融合与传承敬畏自然、崇拜神灵的生态文化,指出藏传佛教与东巴教生态文化和谐交融的价值和意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赋予自然万物尊严性,形成由内而发的生态观。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