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
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

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重庆
  • 出版时间: 2016-11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137条结果
  • 摘要:肾乃藏精之脏,主生殖,肾精不足,肾阴亏虚,卵子因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匮乏而不能成熟:肾阳虚,则推动无力,肾阴化生不足,卵子难以健康生长及成熟排出,以致卵子排出障碍或卵子质量差,无法形成成熟卵泡或精卵结合后难以形成优质胚胎,导致胚胎无力植入或植入后胎结不实,两精难以结合,故不孕;女体属阴,易于抑郁恚怒,加之中国人“子嗣”观念较强,无子则多责咎于女性,不孕患者长期承受着来自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巨大压力;同时,行IVF-ET期间患者心理紧张,加上IVF-ET反复失败等,此类患者肝郁显得尤为突出。肝气郁结则疏泄失常,冲任不能相资难以摄精孕。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气贵在流畅。肝气郁结,肾气亏虚,均可导致血瘀:或肾阳亏虚,失于温煦,寒凝咸瘀;或肾阴不足,虚热内生,煎灼津液,营血稠滞而成瘀:或IVF-ET过程中穿刺取卵、胚胎移植等操作术后留瘀。血瘀是肝郁、肾虚及金刃术后留瘀的病理产物,同时又可做为致病因素导致或加重肾虚、肝郁,故肾虚肝郁血瘀是IVF-ET失败患者的主要病机,补肾填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是治疗的关键。rn 临床上行IVF-ET助孕夫妇病情较为复杂,同时存在多方面导致不孕的因素;加之既往IVF-ET助孕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降调节及促排类激素药物,使自身H-P-O轴功能处于失调状态,导致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故此类患者其自然妊娠的可能性较低。祖国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肝藏血、主疏泄,两脏同处下焦,一开一阖,一藏一泄;肾又为肝之母脏,金水相生,肝肾同源,在功能上两者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二脏闭藏与疏泄功能协调,才能确保女性生殖机能正常。中医中药从整体着手,肝肾论治,内外结合,多途径介入治疗,分析其中缘由:口服“怡情助孕Ⅱ号方”以补肾滋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使肾中阴阳处于阴平阳秘状态,为卵细胞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基础;肝气条达,疏泄有司,卵细胞才能发育成熟并顺利排出;气血调和,血行通畅,改善胞宫胞脉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胞膜增殖,为受精卵的着床做好充分准备。现代药理研究亦显示:以补肾疏肝为主的中药能调和全身气血,平衡肾中阴阳,舒畅全身气机,使气血、阴阳调和,从而改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在此内服用药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中药保留灌肠,因直肠与子宫、附件相邻,使药物可直接通道直肠、结肠的吸收到达盆腔组织,可提高盆腔中血药浓度,促使局部血液运行,炎症局限吸收,起到消炎镇痛、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等作用,同时温热药液对周围组织有热敷的作用,能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共同作用使原本通而不畅甚或完全阻塞的输卵管得以通畅,增加精卵结合的机会。配合耳穴贴压可以调节机体H-P-O轴功能,达到气血调畅,阴平阳秘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要求男性同步治疗,保持夫妇情绪娱悦,使其“男精壮、女经调”,可恢复患者生殖轴或内分泌调控中某个或某数环节功能,从而增加患者自然妊娠的几率。
  • 摘要:探索引起早期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及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工流产次数增多、精子质量下降,自然流产次数呈升高趋势,而初潮年龄、药物流产次数、职业、ABO血型、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自然流产次数无相关性:通过对人工流产次数、药物流产次数与月经量进行非参数检验,得出人工流产次数影响月经量,即随着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多,月经量呈减少趋势,而药物流产对月经量无影响。
  • 摘要: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内膜容受性降低的原因有内分泌因素如母体雌二醇、孕酮比值失调,炎症和损伤破坏内膜组织结构和功能,导致子宫内膜过薄、对雌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反应降低,内膜以及肌层组织形成瘢痕或粘连、宫腔形态改变、狭窄和闭锁等,但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故西医主要通过增长内膜厚度,丰富子宫内膜血供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手段主要通过补充雌激素、孕酮、使用抗凝药物来实现。其不足之处在于,目前尚不能明确引起内膜容受性低的发病机制,也缺乏改善内膜容受性的规范用药指南,就此而言,中医中药或能更好地改善内膜容受性。rn 研究认为,胚胎着床最佳子宫内膜厚度为>10 mm,当内膜厚度<5 mm时胚胎一般不发生着床;A型内膜即三线型内膜着床率较高;经阴道三维超声可直接测量子宫内膜容积,当子宫内膜容积<2l时,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均显著下降,运用补肾填精中药,有利于内膜增长和复1日,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和容积。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可反映子宫内膜血流情况,黄体中期运用超声测量,可用于预测妊娠结局,当血流阻力指数偏高时,内膜血供差,发育不良,直接影响妊娠率和妊娠结局。活血中药的应用,如小剂量红花、当归、赤芍等,对于改善血流阻力偏高,纠正血栓前状态较阿司匹林等药物,具有安全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弥补了小剂量阿斯匹林用药指征、用药剂量未得到明确肯定,需监测凝血功能,观察不良反应等弊端。rn 辅助生殖技术常用的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也是引起内膜容受性下降的重要原因,降调过程中使用GnRH-α抑制内源性促黄体生成素峰的产生,以募集更多的卵泡,而促排期则促使众多卵泡在短时间内迅速发育。从中医学角度看,这一过程是迅速消耗肾精的过程,势必造成肾精亏虚。排卵后由于黄体功能低下,内膜上孕激素受体浓度偏低,使得子宫内膜发育延迟,影响了子宫内膜容受性,常常影响胚胎着床率。章师从这些病理变化出发,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对于IVF-ET术垂体降调阶段的患者,用药减少补肾之品如龟板、菟丝子、覆盆子等,以平补阴阳为主;对于内膜偏薄的患者,采用补肾填精,健脾益气法,使土壤肥沃助其种植;在黄体期,加重益气温阳之品,纠正排卵后黄体功能不足,促进内膜分泌期改变,使内膜与胚胎发育同步,提高胚胎着床率。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多,结合超促排卵周期,配合中医辩证中药治疗将是今后治疗不孕症的一大模式,章师将中医中药的运用与辅助生殖技术结合,中西合用,相得益彰,既发挥西药直接干预生殖轴,又使得中药发挥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的作用,缩短运用的疗程,提高治愈率,将是今后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
  • 摘要:段老对于妇科痛经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亏虚,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痛经主要症状是“痛”,辨痛的虚实是重要环节,但尚需审证求因。以症状别虚实而言。虽有痛在经前属实、经后属虚之说,但临床不能绝对以此为依据。临证辨治,除四诊合参外,尚须注意经血或瘀块排出后腹痛是否减轻以辨虚实。至于虚实熟重熟轻,张介宾则曰:“凡妇人经行作痛,夹虚者多,全实者少”。段老认为,痛经病机大多数是虚实夹杂,以实为主,而单纯属实或单纯属虚者少见,其中,虚实夹杂尤以阳虚寒凝、胞络不通为主。rn 段老治疗痛经,首先根据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及程度辨虚实寒热,临证还结合患者的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有无瘀块排出,舌、脉及个人体质和病史进行综合具体分析。段老认为,经行腹痛,究其病机,无论是气滞、寒凝、热结、虚损,最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滞冲任,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治疗宜活血化瘀,温散疏通,调理冲任121,痛剧时急则治其标,以止痛为先:痛缓时应治本为主,临证时两者不能截然划分。因此,治疗本病段老倡导求因为主,止痛为辅,治病必求于本,不主张单一应用止痛药。rn 段老根据《内经》“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的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痛经以寒凝血瘀者较多。而寒邪又可以分为内寒和外寒,内寒是指素体阳虚,元阳不振,内寒从生:外寒是指因过食寒凉之品,或经期受寒而致:《景岳全书·妇人规》曰:“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段老认为应当遵循“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原则,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且寒性凝滞,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不通则痛。。而瘀血是导致痛经的主要机理,瘀血形成之后,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使胞宫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而产生经期疼痛,即“不荣则痛”。
  • 摘要:本文介绍了张烨教授运用中医药辅治IVF-ET的经验,总体来说,进行IVF-ET术的患者多有多年不孕史及较长的求医治疗时间,而IVF-ET技术程序繁杂、费用昂贵,而成功率却有限,无形之中会导致患者焦虑、紧张等,这类情绪主要导致“心、肝”功能失调。现代研究也证明情绪会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失衡,从而影响人体的生殖功能。中医认为情志因素是一种致病因素,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胞脉者,下系于肾,上通于心”,胞脉是心肾交济的场所,心肾相济胞宫才能正常地藏泄。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焦虑、紧张易致肝气郁结,气机不利,最终影响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平衡。张烨教授在临床上常用酸枣仁、柏子仁、茯神、百合、莲子等药以清心安神,月季花、玫瑰花、柴胡、白芍、郁金、香附等药以疏肝理气,同时仔细、耐心地倾听患者病情,与患者交流,并予以相应的思想开导,以求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达到最优治疗效果,这不仅体现了张烨教授崇高的医德,更体现了中医注重“因人制宜”的特点。在临床上,很多IVF-ET患者即使胚胎数量及质量达标,但胚胎着床率低,或着者床后又出现流产,其原因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差有关。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及生长发育的“土壤”,其“肥沃”与“贫瘠”决定了胚胎能否顺利着床及生长发育。若因先天肾气不足,或房事不节、久病大病、多劳虚损、屡孕屡堕损伤肾气,或因高龄而肾气渐衰,则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肝体阴而用阳,肝脏的藏泄影响胞宫、冲任之气血,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摄血,与肾、肝二脏共同调控月经。在IVF中,大量的外源性激素干扰了人体内分泌环境的平衡,影响子宫内膜与胚胎同步生长,从而影响胚胎着床。张烨教授认为改善子宫内膜环境重在调经,调经重在补肾、疏肝、健脾,顺应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变化规律,经期宜理气活血,通因通用,因势利导;经后血海空虚宜养血填精、调肝养肾:经间期宜温肾助阳活血:经前血海充盈,冲脉之气较盛,宜疏导气血、调和阴阳。张烨教授在临床上不仅擅用中药汤剂对患者进行调治,同时还配合给予药膳及耳穴压贴。中国古代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将中药材与食材进行合理的配伍,将药材的药性与食材的美味相结合,让患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还能治病、养生。耳穴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是脏腑经络的刺激点,耳穴压贴能对耳穴产生持续性的刺激作用,安全方便,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调整阴阳气血,改善人体的机能状态,在不同阶段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相应的药膳及耳穴配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卵子、胚胎质量及提高胚胎着床率,从而提高妊娠率。
  • 摘要:脏腑阴阳失调是月经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过于阳则前期而来,过于阴则后时而至”、“阴虚阳搏谓之崩”、“有病肾风者月事不来”、“二阳之病发于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月经先期后期、崩漏不止、断绝不行等都由阴阳脏腑盛衰所致。其中,肾脏与妇科疾病关系最为密切。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先天之阴精——“天癸”,是由肾中的“天一”之阳气所化生而来。肾阳先天亏虚,可导致“天癸”的迟来,肾阳后天早衰,也导致“天癸”的早去。李坤寅教授推崇景岳所言:“(人体)阳非有余”,而月经病则“虚多实少”,故在临床治疗上尤其强调肾阳在女性生理功能中的主导作用。肾气丸中辛热的附子桂枝补肾阳之虚,但仅为滋阴药物中十倍之一。将附子、桂枝纳入大量的滋阴药物之中,可见应用本方并非峻补肾阳,而是微微生火,化生肾气,讲究“少火生气”的配伍特点。若方中加重附桂温补之力,虽可能得一时之效,但日久必因附桂之霸道厚烈耗损精血,反致亏损弥重。rn 李坤寅教授运用补肾之法治疗月经病时,虽重视肾阳,但遣方用药必定阴阳同调,正如张景岳《新方八略引》中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李坤寅教授临床常自拟肾气丸加味,附桂大补肾阳的同时,生地黄、酒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法在肾、肝、脾三阴并补,。再加大剂量龙骨以滋阴潜阳,引火归元,以制附、桂之火;竹茹泄热除烦,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桑叶清肝润燥以制热:兼之小剂量陈皮理气调中,以除诸补益药之腻。全方以肾为本,兼顾肝脾,阴阳相济,共奏化生肾气之功。若阳虚畏冷症状十分明显,加淫羊藿以温补肾阳,壮命门真火;若便溏者,加布渣叶、莲须以运脾除湿;若服药明显上火,则加醋鳖甲,鳖甲与龙骨皆为甘咸质重血肉有情之品,滋阴潜阳,引降龙雷之火,以制虚阳上浮的热象。若患者内热较盛,可晨起饮用淡盐水,睡前饮用蜂蜜水,以自行调节。
  • 摘要:妇科再造胶囊源自贵州四大名医之首、中医大家、一代名医王聘贤先生的经典妇科验方妇科再造丸,1938年创立至今,已有78余年临床应用历史,为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有补益肝肾,益气养血,调经助孕,暖宫止痛等功效。主治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胞宫虚寒所致的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少、经行淋漓不净、痛经、带下异常等病症。本文介绍三个医案均以妇科再造胶囊治愈,三者属不同疾病,但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案一,月经后期、不孕症,患者多次人工流产术后发病,手术伤肾耗精,精血匮乏,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盈致月经后期而至: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经病不愈,久不成孕,继发肝气不舒,情绪低落,忧郁寡欢,肝气郁结,冲任阻滞,加重病情。案二:月经过少,是因患者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劳则伤脾,气血暗耗,脾伤及肾,脾肾两虚,精血不足,冲任亏虚,血海不充,故经行量少:经少不愈,情绪不畅,气郁血滞,经血受阻,经血甚少。明代万全《万氏妇人科-调经章》根据体质虚实,提出“瘦人经水来少者,责之血虚少也”。案三:痛经,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子宫、冲任失于濡养,加之气虚无力流通血气,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患者经期冒雨涉水,寒客冲任.与血相搏,以致子宫、冲任气血失畅,经期气血下注冲任,子宫气血更加雍滞,痛经加重。《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雍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傅青主女科》云:“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三个医案均有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的共同病理基础,病机特点皆属虚、属滞,为本虚标实证,故共同选用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解郁活血,暖宫止痛,阴阳双补功效之妇科再造胶囊治疗,均疗效满意。
  •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我国PCOS病人有92%LH/FSH比值异常升高,而且大多数人的LH、LH/FSH明显升高,近一半的人LH/FSH≥2。目前达英-35(炔雌醇环丙孕酮片)为治疗PCOS的首选药物。rn 祖国传统医学描述中并无PCOS病名,现代医家根据其症状及体征表现,多将其归属于“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癥瘕”等疾病范畴。导师结合前期进行的大样本PCO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结果,认为肾虚痰阻为PCOS根本病机,一者肾中精气匮乏,脾胃化生气血不足,导致天癸乏源,冲任胞宫失养,经血不能如期而至,经量减少,月经愆期甚或闭经,经水不调,难以摄精成孕;二者肾之温煦气化与脾胃运化失司,水液积聚,酿生痰湿,积聚胞宫,日久则痰瘀互结,发为癥瘕。rn 导师在临床治疗上切中肾虚痰阻这一根本病机,自拟经验方——调经Ⅰ号方,本方由五子衍宗丸化裁而来,主要由枸杞子、菟丝子、苍术、香附、陈皮、半夏等组成。方中枸杞子滋补肝肾。《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谓其为“滋补肝肾最良之药”。菟丝子补肾益精,《本草汇言》载“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两者相须为用,共奏调补肝肾之功。苍术燥湿健脾,《本草从新》言“燥胃强脾,发汗除湿”。香附调经理气调中,二者配伍,气行痰消。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本草纲目》:“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半夏燥湿止呕,降逆化痰,消痞散结。二药合用,加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全方补肾健脾并重,益气化痰并举,标本兼治,辨证治疗肾虚痰阻型PCOS,共奏化痰消囊、降脂减重、促排助孕之功,不仅可有效改善月经周期,而且可以改善卵巢功能,促进排卵,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 摘要: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推后7天以上,甚至四五十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导师张晓峰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先贤经验,认为月经是周期性、规律性的胞宫开泻出血,是为有形之物,其来源亦自然为人体之阴血。《女科经纶》引虞天氏云:“经水全赖肾水施化”,说明月经的物质来源又本子肾阴。而肾阴又依赖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日渐充盈,并使冲任气血旺盛,为月经的正常来潮奠定了充沛的物质基础。同时,肾藏精,精又可化血,亦为经血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导师又认为,阴血乃月经之源。在此理论基础上,导师自拟补肾养血调经汤治疗月经后期有其独到的见解,处方:菟丝子15g、仙灵脾15g、石楠叶15g、枸杞子15g、熟地15g、制首乌15g、黄精15g、鸡血藤15g、当归15g、川芎8g、炒白芍15g、生黄芪30g、炒枳壳15g、香附12g、益母草15g、川牛膝15g、桂枝10g、生山楂30g。本方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养血填精、理气活血调经。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气血不调之月经后期。
  • 摘要:古代医家对肾主生殖论述颇多,《灵枢》载:“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擔。”说明生命的本元来自于父母之精,而父母之精又与肾气密不可分。肾藏精主生殖,胞络者系于肾,冲任之本在肾。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元,肾气旺则胎固,如《女科集略》曰:“女子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所系也”。胞宫受肾气维系,孕后胞胎赖肾气以系,肾阳温煦,肾精滋养方能正常发育。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充沛才得以养胎,若冲任虚损,无以载胎系胎致使胎结不实而胎元陨堕。rn 脾属土为万物之母,气血生化之源,胎居母腹所赖以生存的母体气血营养,均来源于脾胃运化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胎产全书》中曰:“凡孕妇脾胃旺而血气充,则胎安而正,产子精神而寿。”故健脾养血同为安胎养胎之大法。“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脏具有主藏血、主疏泄、司血海的作用,为冲脉之本。香易塘医话谓:“妇人善怀而多郁,又性喜偏隘,故肝病尤多,肝经一病,则月事不调,艰于产育。”女子常过度忧思郁怒“有不得隐曲”之事颇多,易致肝失条达,加之反复流产,患者身体及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打击,肝郁日久,气机阻滞,冲任气血失于畅达,则冲任受损,胎元不固,发为胎漏、胎动不安甚或堕胎、小产。《医宗金鉴》云:“或因宿血积于胞中,新血不能成孕…女子不孕之故,由伤其冲任也。”明确论述了瘀血致不孕、流产的病机。早期复发性流产史患者多反复稽留流产而清宫,金刃损伤留瘀,或因未育而郁郁寡欢,或经期外伤生冷,也有经期、产后余血未尽,阴阳交合,余血不循常道外排,留而为瘀,或与精浊相结为瘀,跌仆损伤留瘀。瘀血致使胞宫失养、胞脉不畅而胎元不固,因此血瘀成为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病机。
  • 摘要:中医学古文献并无“子宮内膜异位症”病名记载,但根据内异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其可归属在“痛经”、“癥瘕”、“不孕”等病之中。研究证明“瘀血阻滞冲任胞宫”乃其基本病机。全国名老中医罗元恺认为寒、热、虚、实均可致经行腹痛,但亦实证居多且较严重,其中以气滞血瘀、寒凝血瘀为多见。这两个证型,包含于现代医学之子宫内膜异位症之中。活血化瘀法,因其可改善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性质,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转化。罗氏内异方即是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瘀血阻滞胞宫、冲任”的病因病机所创建的一首效方,其具活血化瘀,散结软坚功效,可用于治疗疼痛性内异症。
  • 摘要:阴道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各种不同疾病所引起的多种阴道粘膜炎性疾病的总称.根据病因及病原体的不同分为多种,最常见的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老年性阴道炎等,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分泌物的异常.西医治疗此类疾病主要针对病原菌治疗,或采用激素治疗.阴道炎属于中医"带下病"的范畴,中医治疗该类疾病主要采用中药或中成药口服、坐浴或阴道上药,对改善局部和全身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但临床在选择中成药治疗时应注意辨证与辨病结合,合理选用,才能发挥充分中成药的治疗效果.
  • 摘要: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日趋增高,自1978年首例试管婴儿成功以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为众多不孕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新途径,并成为治疗女性不孕症的重要方法之一.据报道,尽管目前IVF-ET中取卵率及胚胎移植率可达80%~90%,但其临床妊娠率却仅徘徊于30%~40%之间.因此许多专家越来越关注反复着床失败机制及治疗,以期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中医药在治疗不孕不育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结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在调节内分泌水平,提高卵泡质量,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盆腔内环境,提高妊娠率,促进胚胎着床,防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并发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刘瑞芬教授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运用中药,分期论治,辅助提高IVF-ET成功率方面效果颇显,其经验在于调理期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在补肾活血;移植前期顺应促排方案;移植后补肾健脾、温经助孕为主;妊娠后积极保胎治疗。
  • 摘要:胚胎停育高发年龄段为26-30岁。文化程度较高的妇女发生胚胎停育的可能性大,与文化程度较高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存在一定的关系;高发人群主要为教师、财务人员、文职人员、医务人员等,从整体上来看,以脑力劳动,精神压力大的职业为高发职业。rn 胚胎停育发生时的孕周数在6-15周之间,平均8.60+1.96周,提示在孕早期进行B超检查的重要性。rn 胚胎停育患者月经情况以月经后期、经期缩短、量少、色黯、质稀为主要表现;带下情况以带下量多,色白,质稀为主要表现:全身情况以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经行腹痛等为主要表现,从整体表现来看,本病主要以虚证为主,以肾虚、脾虚多见。rn 脾肾两虚证、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肾虚肝郁证、肾虚痰湿证为胚胎停育最常见证型,其中以脾肾两虚证最为多见,本病病性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涉及肾、肝、脾三个脏腑,虚证主要涉及肾虚、脾虚,实证责之气滞、血瘀、痰湿。
  • 摘要:妇产科术后发热病人经用抗生素或3种以上抗生素治疗多天,无明显感染病灶而发热不退者,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中医来讲,妇科术后发热治法不必拘泥于一型一方,而应根据病情,随症选方用药。首先辨证要抓住重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种术后热症都具有自己的主要特征,辨证中应根据患者实际证情审因论治,值得提出的是,中医药的可取处是能够进行整体调治,而抗生素为苦寒之品,用之反助寒生湿,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妇产科术后发热患者。故治疗当首辨寒热,勿轻投苦寒泻热之品。手术以后恢复期间配合中医中药疗法,不但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还能大大改善其生存质量,提高人体的机能状态,缩短恢复的时间,增强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总体来讲,辨证要抓住重点、治疗应除热务尽、善后须固本培后天,只有三种相互结合者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显示。辨证论治的体现故中医治疗此病,若是辨证得当,用药适宜,则屡获良效,为妇产科术后患者乃至其他术后患者带来福音。
  • 摘要:基于天地人三气同步及人体也是小天地的认识,壮医诊断妇科病通常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突出目诊、脉诊(单指诊、三指四诊脉诊),不讲寸关尺,重视脉诊部位皮肤温度,尤注重脉诊与面部望诊相结合。rn 壮医妇科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辨病为主,专病专药。rn 治疗上重视内病外治,偏重于祛毒,调理气血,擅长清热祛湿,用药力求简、便、廉、验,喜用生药,组方常用1-3味药。rn 瑶医既简朴又独具特色,祖传瑶医治病有一问二看三摸脉和皮肤,闻在其中,根据病情诊断出五脏六腑的辛、热、虚、湿、风、火、燥、毒、痧、瘟等。一代代口传心授的瑶医瑶药能治病,能保健,他们崇尚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体现了防病结合的“治未病”思想,瑶人的长寿、美容与医术己为世人所公认。rn 瑶医治疗以草药内服为主,配合外洗、薰、敷、烫、熨、推药、草火炙、茶煮蛋烫、针刺、火针、放血、捶、拍、钳拿、刮等技法,治疗各种杂病,尤以西药治疗无效的慢性病有特效。
  •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生育期妇女,常伴发不孕。临床以继发性痛经进行加重为主症。《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指出“女子经血易行,一毫不可壅滞”。“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寒则热之”、“结则散之”。本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体现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经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缓解痛经症状。非经期当重视血瘀痰阻之病机关键,兼顾患者阳虚寒凝之体质特点。治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针对瘕瘕之形成,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治本。同时月经后期血海空虚,酌加补肾填精之品以促进血海充盈。非经期兼顾患者体质状况及月经周期气血阴阳变化规律灵活用药。同时,配合外治法,内外合治,疗效满意。何成瑶教授强调采用“调周法”以治本。常采用妇科调经1号或2号方加减化裁治疗。或着重补肾或着重补益气血。经前期配以丹莪妇康煎膏口服止痛。疗效卓著。
  •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活性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腔以外部位生长,临床表现为反复周期出血。在病理上,该病呈良性表现,但其在生物行为和临床表现上又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侵袭、种植及远处转移能力,具有严重危害性。研究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非癌性、浸润性的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高及年轻化趋势,具有癌变倾向。在学术界,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未有统一看法,但大多倾向于该病系多因素作用所致。rn 在中医理论中,中医学者认为“淤血内阻”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键,以气滞血瘀型最为多见。近年来,虽然中医学者开始关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现代化客观标准直接的相关性,但是,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分型尚无统一诊断标准。笔者将其归纳为四种基本证型,分别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虚及湿热血瘀。其中,气滞血瘀证以经前下腹胀痛、经行加剧为主症,舌质暗、边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寒凝血瘀证以经前下腹隐痛、得温痛减为主症,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或沉紧;湿热血瘀证以下腹疼痛、伴灼热感为主症,舌红,苔薄黄,脉滑:肾虚血瘀证以经行腰腹疼痛、后期加重,舌淡暗,苔薄白,脉细。rn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20-29岁患者最多,占42.94%;病程在12月-48月之间者最多,占42.35%;饮食偏辛辣刺激者与偏冷食者最多,分别占30.59%及32.94%;无痛经症状者最多,占47.65%。另一组数据显示,与气滞血瘀证显著相关因素:饮食偏好(偏辛辣刺激者)呈正相关,与痛经程度呈负相关:与寒凝血瘀型显著相关因素:与痛经程度、偏冷食者呈正相关:与肾虚血瘀显著相关因素:痛经程度、偏冷食者、偏肥腻者呈正相关:与湿热血瘀显著相关因素:与饮食偏好(肥腻、辛辣刺激)呈正相关。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证型主要包括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虚及湿热血瘀四种基本证型,不同年龄段、病程、饮食偏好患者证型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价值。
  • 摘要:卵巢低反应患者对Gn的反应性差,获得优势卵泡及优质胚胎数少从而导致较差的治疗结局,是目前辅助生殖助孕中面临的棘手问题。虽然现代医学探索各种方法解决卵巢低反应,但尚无显著临床疗效,并且缺乏一致的临床共识。中医学虽然没有卵巢低反应的病名,但可根据临床症状将本病归于“月经先期”、“闭经”、“经断前后诸证”、“不孕”等病证范畴。中医学认为,肾精亏虚、肾气不足是本病的发病基础,脾气虚弱为本病的重要发病环节。肾所藏先天之精及其化生的元气,赖脾气所化生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和培育,方能充盛。所以若要肾精充足,先要脾胃健旺。如《景岳全书,论脾胃》:“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三阴交作为足三阴经交汇处的穴位,可健脾胃、益肝肾、调经带; 电针刺激天枢,可通调气机,健脾和胃,提高临床疗效;子宫穴疏通任脉经气,调补胞宫,有利于胚胎着床,提高临床妊娠率。本研究重在补脾胃后天之精以滋先天,暖胞宫以助孕育保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针灸具有多方位的整体调节作用,可对女性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发现,卵巢血流动力学参数(PI、RI、S/D)是预测IVF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之一,针灸可改善卵巢血供,进而提高优胚率及妊娠率。临床实践也己证明,电针可有效提高肾虚型不孕患者卵泡液内IGF因子和血清β-EP的表达,进而提高患者卵细胞的质量及胚胎发育潜能,改善治疗结局。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腔内理疗继承了传统针灸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人体生物电、红外光辐射和振动按摩原理,既避免了针刺的疼痛使操作方便易于接受,又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子宫及卵巢局部血液循环提高临床疗效的效果。它可以改善肾虚型卵巢低反应患者的症状,减少卵巢低反应患者在IVF-ET中的Gn用量及天数,增加获卵数、受精率及可用胚胎率,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 摘要:谈勇教授根据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的调周理论,结合女性的生殖生理特点,提出滋阴补阳中药序贯治疗的方法,用于治疗妇科生殖障碍性疾病,在治疗POI所致的不孕症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个体化用药,有效改善了女性的卵巢功能,规避了长期运用激素类药物的潜在风险。对于已行辅助生殖技术的POI患者,能有效改善卵子质量,提高获卵率及妊娠率。导师提出滋阴补阳方序贯法,为临床中医药更加确合实际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有效治疗卵巢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中药内膜薄方整体辨证施治,通过对薄型内膜患者体质的调理,增加子宮内膜血液循环,促进内膜发育增厚。本研究结果显示其对改善子宮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有良好作用,且无西药的不良反应。经阴道彩超作为无创、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子宮内膜的厚度、分型、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参数的变化,可以指导评估临床改善内膜容受性,提高薄型内膜患者的妊娠率。
  • 摘要:丁彩飞教授从事不孕不育的中医药临床及带教工作20余年,临证时“衷中参西”,吸古纳今、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丁教授辨治本病强调审症求因,病症结合,内外同治。根据病因将本病分为“湿热互结”、“热毒瘀阻”、“气滞血瘀”、“肾虚血瘀”四种证型,自拟灌肠1号、灌肠2号、灌肠3号、灌肠3号、盆腔1号等经验方,经临床研究证实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丁教授临证本着“衷中参西”的汇通原则,发挥中医药特长的同时配合现代医学辅助检查,辅以西药,消除其他不孕因素。丁教授擅于将现代诊疗技术同传统中医中药完美结合,灵活运用中医药基础理论,内外合治,兼顾局部和整体,攻邪与扶正相结合,疗效显著。
  • 摘要:刘春丽老师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辨证肾虚为本的同时,需考虑夹杂痰湿与瘀血。部分年轻女性喜食肥甘厚腻、素日贪凉饮冷,极易导致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形成。痰湿内盛,胞脉受阻,壅滞冲任;或瘀血阻滞冲任、胞宫、胞脉,均可致不孕。要严格遵循女性生理周期及卵泡特点,分期治疗。根据本病的肾虚病机特点,辨病辨证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以补肾为大法,采用“以子补子”理论,配合针灸,指导同房,注重生活调摄,以提高临床疗效。
  •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以雄激素过多症、长期排卵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为临床特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疾病,临床常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征、卵巢多囊样表现等,同时可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成为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李坤寅教授认为,此病病机在于肾阳不足,要临证详审,观舌辨证,可从肾论治,善用附桂,要分期而治,调经助孕,可衷中参西,不拘一法,最后要心理疏导,饮食调护。
  • 摘要:叶秀英老师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体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抓住病变的实质,随证治之。本文介绍两则验案虽同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之病,因两者体质不用、病证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治法,体现了“同病异治”的法则。本病涉及到肾、脾、肝三脏,以肾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本虚标实相兼为病。病变实质皆为肾虚,前者偏肾阳虚,阳虚则生痰湿,后者偏肾阴虚,阴虚则生火。治疗均以补肾为主,兼以利湿化浊或舒肝活血,两者成功孕育。
  • 摘要:子宫内膜息肉(EP)伴经期延长的病因与血瘀有关,体质以阳虚质居多,中医证候则以阳虚血瘀为主:EP伴经期延长在临床诊治上,中医证候与体质分析有着密切关系,其“辨证论治”被理解为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在治疗上,辨证须辨体、治病先调体、治病兼调体、无证可辨,调体入手。从根本改善EP伴经期延长偏颇体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摘要:导师罗志娟教授认为,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以脾肾虚弱为主要矛盾。治疗强调“预培其损”,以孕前补肾健脾活血调冲、孕后健脾补肾安胎为基本治则。调周法的方药着重补肾阴肾阳使卵子生发有源而源泉不竭,是治疗本病的基础,同时又兼顾肝脾气血,活血化瘀通络,有助于盆腔血液的流动、经络的疏通,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机能,改善子宫容受性,并促进新血的再生,人体气血充足,阴阳平衡,从而使人体的内分泌趋于平衡,卵子自能摄精成孕。孕前补肾健脾活血、孕后健脾补肾安胎相配合又可防孕后化瘀太过引起流产。
  • 摘要:本文介绍继发性闭经患者一例,《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女子年至十四,肾气充盛,肾精充足,则天癸化生,使得冲任二脉充盛,冲任二脉汇聚全身气血以下资胞宫,胞宫藏泻有度,便见月事如期而至,氤氲乐育之气开,妇人易得孕。在整个环节中,肾的作用是最原始的。假若肾气不足,肾精不能化生气血,冲任不充,血脉不盈,则致月经失调: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则致不孕。《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则曰:“肾脉微涩为不月。”肾气之充盛,关乎月事规律与否。患者初潮不久后开始出现月经迟闭,乃是先天肾气不足,天癸乏源;且素日小便频数,阅其舌质淡黯,切其脉为沉细,辨证为肾阳虚,先予附桂八味丸加味——萸肉、山药、地黄滋肾填精,泽泻、丹皮泄浊降相火,茯苓健脾渗湿,寓“三泻”于“三补”之中,而附桂二药温补命门之火,于阴中求阳,达到阴阳相济、化生肾气之功。再加大剂量龙骨、醋鳖甲以滋阴潜阳,引火归元,以制附、桂之火;竹茹、石斛、桑叶制热润燥;兼之小剂量陈皮理气调中,以除诸补益药之腻。方中肾阴肾阳同调,淫羊藿15g温阳暖宫,以温煦推动胞宫之气。rn 二诊时患者月经己潮,月水量增,经后再予附桂,以巩固疗效。三诊时患者因停服补佳乐,月经未能自主来潮,中药以补肾活血为法,用柏子仁丸加减,以促经水T行。以此法反复调理两个月,月经始终未潮。八诊时,患者开始备孕,故用药上舍弃活血通经之法,予补肾健脾中药。随后再予附桂八味丸加味,温煦推动孕卵的生长发育,终成胚胎。
  • 摘要:围绝经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由此可见,冲任二脉是渗灌气血,濡养胞宫的重要经脉,冲任二脉虚衰则是妇人月经紊乱甚则绝经的重要原因。历代经典医籍古书记载中,冲脉起胞中,出于会阴与肾经并行与阳明经脉相通,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故有“冲为血海”之称;任脉同于冲脉共起于胞中,出于会阴,具有担任营养子宫的作用,主…身之阴经,故为“阴脉之海”,并有“主胞胎”的作用。所以说冲任是妇人的“生养之本”。章老师认为凡妇女月经之病无不与奇经冲任相关,认为冲任为月经之本也:围绝经期妇女处于“七七”之年,体质下降,脏腑亏虚,气血生化匮乏,导致冲任亏虚,正是由于月经之本的亏虚,导致患者月经的改变,出现围绝经期的种种症状。rn 章老师认为冲任病变可分虚实两端,虚者脉络失养,治当补养;实则脉络不通,治宜宣通。故其主张以通为原则,虚则通补,实则通宣,通补结合。方用四物汤合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萸肉、巴戟天、菟丝子、仙灵脾补养调冲;当归、川芎活血补血、化瘀调冲;白芍、枸杞子养血柔肝,平肝调冲:同时予鸡血藤、牛膝、桃仁、山楂等疏通任脉。若患者出现情志抑郁、胸胁胀满等气机不畅症状,予香附、郁金、青皮、合欢皮等理气调冲;若患者出现烦躁易怒、五心潮热、大便干结等阴虚血热症状,予生地、地骨皮、丹皮、玉竹、玄参等凉血调冲;若患者出现手足不温、面色恍白等阳虚内寒的症状,予附子、肉桂、木香等温里调冲:若患者出现肥胖痰多、胸闷肢倦等湿困症状,予米仁、半夏、陈皮、茯苓、苍术等化湿调冲;若患者出现面色不华、气短懒言等气虚症状,予党参、黄芪、白术等益气调冲。
  • 摘要:叶师认为肥胖型PCOS的发生发展与痰瘀关系密切,而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故痰湿的产生当责之脾肾功能失调。《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脾气不能布精于肺,下输水道,则清气难升,浊气难降,留中滞络,聚而成痰。另外,脾主运化水湿,若脾失健运,水液不能正常输布,停而为湿,聚而为饮,凝而为痰。若肾阳虚不能制水,水不归源,肾水泛滥而生痰。津血同源,痰湿、瘀血可同源相衍,相互滋生,痰湿多挟瘀血为患,痰瘀致病隐匿,发病缓慢,初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病理产物积累,量变引起质变,诸症百出。朱丹溪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万氏妇人科》:“挟痰者,痰涎壅滞,血海之波不流,故有过期而经始行,或数月经一行,及为浊,为带,为经闭,为无子之病”。痰湿壅盛,其肉必满,躯脂满溢,则为肥胖;滞涩冲任,则经水不调;阻隔子宫则难于受精成胎;痰湿下注,壅滞胞宫,与瘀血相搏结,则见卵巢多囊样改变。痰湿重浊粘滞,与瘀血相搏结,如水入面难解难分,致本病缠绵难愈:另一方面,痰乃阴邪,日久耗气,久必及肾,而致肾虚,脾喜燥恶湿,痰湿困脾,日久致脾土愈虚.恶性循环,如此形成PCOS复杂的病理机制。rn 叶师认为诊治本病应病证结合,标本兼治,确立肥胖型PCOS的基本治法为补肾健脾,化痰祛瘀,自拟PCOS 1方为基础方,基本药物为黄芪、党参、炒白术、苍术、薏苡仁、泽泻、香附、紫石英、覆盆子、石菖蒲、大腹皮、荷叶、山楂、泽兰、月季花、三七花、土茯苓、皂角刺。方中重用黄芪、党参为君药健脾益气:紫石英、覆盆子温肾助脾,炒白术、苍术、薏苡仁、泽泻、土茯苓健脾祛湿为臣药,肾得温则水能归源,脾得健则水液得运;香附、石菖蒲、大腹皮、荷叶、山楂、泽兰、皂角刺为佐药,香附善理气,气行则津液顺而痰消,如《丹溪心法》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石菖蒲化痰开窍,大腹皮、荷叶、山楂消脂以损其肥,泽兰既能利水消肿,亦能活血祛瘀通络;皂角刺辛散温通,锐利开结,活血逐瘀。三七花、月季花为使药,两者以花入药,轻飘柔和,芳香宣散,宣散脉络可促泡排出,润巢血供可筑巢养泡。在诊疗过程中,根据卵泡及内膜的时空特征,结合基础体温及B超监测结果,内膜薄者(≤6mm)以健脾补肾为主,兼以活血化痰养泡助膜;内膜厚者(≥8mm)舍泡从膜,以疏肝活血为主,兼以化痰除湿以通经。
  •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失调疾病之一。临床以雄激素过高、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性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及肥胖。在青春期少女中表现为闭经、月经稀发、经漏、面部,胸背部痤疮、多毛等。育龄期妇女表现为无排卵性不孕、肥胖等。祖国医学中无“多囊卵巢综合症”病名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崩漏”、“不孕”等病范畴。杨鉴冰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PCOS多因先天禀赋遗传,后天饮食失节,或情志失调,房劳多产,劳倦内伤,乱服药物等而导致。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肾、肝、脾。其中肾虚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若肾精亏虚,肝血不足,阴亏火旺,则卵子难以发育成熟而致不排卵;若肾阳虚,命门火衰,脾阳不振,健运失职,不能蒸腾下焦津液,津液水湿聚而生痰湿,积聚壅滞子宫、胞脉而使卵巢增大,包膜增厚,卵子难以排出;若肾气虚,闭藏功能失调,气血不畅则使卵泡发育中止萎缩,故肾虚痰瘀火是多囊卵巢综合症发病的基本病理。上述因素均使卵子排出障碍而致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不孕;冲任血海不调,痰湿阻滞引发肥胖;瘀血阻滞不通,湿热内生可致痤疮、多毛等。治法集中在补肾基础上,或清火、或化痰、或活血兼而顾之。同时重视依据女性月经期、经后期、氤氬期、经前期的不同时段中气血阴阳变化特点,给予相应的中药周期调治。
  •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性传播疾病的蔓延,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子宫因素引起的不孕症约占10%~15%.胚胎着床存在一个暂时性窗口期,即在排卵后6-7天,称为"种植窗",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人类生殖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即是指子宫内膜在"种植窗"对胚胎的接受能力.采用补益心肾、补肾活血、燥湿化痰法,予以中药治疗,疗效显著。
  • 摘要:"孕"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裹子也",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怀胎".所以"不孕"可以理解为是指妇女不能怀胎的疾病.现代医学之不孕是指育龄妇女结婚1年以上,夫妇同居,配偶生殖功能正常,不避孕而未能受孕者(原发不孕),或曾有孕产史,继又间隔1年以上,不避孕而未怀孕者(继发不孕).rn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对不孕就有所认识了。西周《周易》中始有“不育”之名还有“妇三岁不孕”的记载。在中医古籍中,不孕的病名并不一致,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称其为“无子”,此后在《神农本草经》中亦有“绝孕”、“绝子”、“无子”的病名,《素问·骨空论》中提到“不孕”,《脉经》将本病称为“无子”、“绝产”,《千金方》则称为“全不产”、断续”……历代妇科医籍均辟有“求嗣”、“种子”、“嗣育”或妇人杂病门类加以研究。rn 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概括古代医家们的观点,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素体禀赋、脏腑虚弱、七情内伤,外因主要是六淫之邪、奇经损伤。
  • 摘要:夏敏主任医师为重庆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精研医理、造诣颇深,对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的诊治有独到的心得体会.夏敏主任医师从肾、脾入手安胎,疗效显著.rn 根据肾虚胎失所系,脾虚胎失所养的病理特点,当予以补肾健脾、固冲安胎,选用安胎方(系四君子汤合寿胎丸加减而成)。四君子汤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而成,该方去茯苓加黄芪加强健脾理气之功,其中人参、黄芪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安胎,三药合用补气健脾安胎作用加强,取后天强健以滋养培育先天,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养胎体。寿胎丸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由菟丝子、寄生、续断、阿胶四味药组成,均补肾养血安胎,肾旺自能荫胎。菟丝子性平,阴阳双补,补而不峻,微温不燥,固冲任安胎。张锡纯谓:“愚于千百味中药中,得一最善治流产之药,乃菟丝子是也。”两药合用补肾安胎之功尤著;续断补肝肾,调冲任,固经止血安胎: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补脾胃、益肺肾、能补肾健脾,厚其土以镇藏;陈皮理气和胃,防呆补脾胃,使补药补而不滞。诸药合用补肾健脾,补肾以固胎体,健脾以养胎体。加用酸枣仁滋养心肝阴血、养血安神;白芍养血止痛,与甘草配伍缓急止痛。首方患者服药6剂后,腰酸症状减轻,腹痛消失,而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气,因“呕家不喜甘”,二诊时故去甘草、白芍,加用木香调中气,砂仁理气和胃、纳气归肾,安胎止呕。
  • 摘要:子宫肌瘤属于中医"癥瘕"范畴,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尸检资料,35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临床上常伴有子宫异常出血、腹部包块、压迫症状,可继发贫血、不孕或流产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众多医家从不同角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大多数认为“瘀血阻滞”为其主要病因。“破血逐瘀”为其主要治法。然则胞宫脉络之所以为瘀血之邪乘袭,笔者认为,乃胞宫脉络有可乘之“隙”也,其“隙”之由来,乃胞宫脉络之“气虚”也。正如《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子宫肌瘤虽然是多因素致病,以“瘀血阻滞”为其主要病因,然其发病与胞宫脉络内的“气虚”密不可分,在治疗上当以“养正除积”为要,从整体出发,调理脏腑,调摄冲任气血,增强体质。在扶正固本,改善机体基本状况,提高机体抗病力的基础上,注重活血化瘀,理气消癥之法,标本兼治。整体功能正常,气血畅旺,防御功能增强,自无“空隙、漏洞”为邪所凑也。正如《卫生宝鉴》云“养正积自除”也。
  • 摘要:先兆流产属于中医“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的范畴,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危害着现代女性的身心健康。《傅青主女科》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妊娠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作出了精确的辨证论治,通过研读本书,对书中的安胎法颇有感触,本文将其对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论治及用药遣方试做浅析。rn 傅青主重视古方,但又不泥于古人之窠臼,根据病症灵活选用或创制新方,讲求方证对应。他认为,“善医者,只用纯和之品而大病尽除;不善医者立异惊奇,不惟无效,反致百病丛生”。故其制方严谨,用药纯和,无一竣品,方用君药至两,臣药达钱,佐伎之药仅用分厘之微,如安奠二天汤中人参、熟地、白术用到一两,山药、山萸、扁豆五钱,杜仲三钱,枸杞二钱:助气补漏汤中人参一两,白芍五钱,黄芩、生地三钱,续断二钱,益母草一钱,主次分明,轻重有别,开拓了用药悬殊、突出主药的道路,,制方用药变化巧妙,独具特点。同时,傅氏也十分重视药物的炮制,安胎方中所用当归、白芍、生地黄均用酒制,以借酒行势增加调和气血的作用:白术土炒以增强健脾益气、化生气血之功。救损安胎汤中的乳香及没药均去油,既可防止其引起恶心不适,又可以缓解其活血力度,配合于补气补血药中以达到“祛瘀而不伤胎之妙”,此所《内经》言“有故无殒,亦无殒”。据统计《傅青主女科》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当归,其次为人参、白术、白芍、熟地黄、茯苓、甘草、黄芪等,其中补益药人参、白术、白芍、熟地黄、黄芪等在应用最多,可见傅氏临证时以补益之法为主,而其他法则为次。
  • 摘要:本文从脏腑辨证的角度,引用和列举了前辈的理论和用药经验,将五脏分开而论,阐明了每一脏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密切关系。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之间相互联系,诚如《内经》所言:“五脏相关,移皆有次”,本病虽以肾虚为本,但同时涉及他脏,如肝郁、脾虚、肺阴不足、肺气郁滞等,而本病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气滞、血瘀、痰湿的产生亦与多个脏腑失调有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不可拘泥于某一脏的病变,固守一方一药,而应四诊合参,整体把握脏腑病变的内在联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不同的调治方法,以达补肾治本,祛邪治标的目的。综上所述,从“五脏相关“论治PCOS更能契合PCOS复杂的病情和多样的症状,值得进一步探讨。
  •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黄褐斑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虽然黄褐斑对人的身体健康无明显影响,但由于此病发生于面部,严重损害人的面容美观。对患者心理和社会交往影响较大。目前的治疗方法存在缺陷,寻找有效而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及方法为目前医学难题。通过对黄褐斑和妇科癥瘕、炎症的病因病机的探讨,可找到共同点,从而产生一种新方法,即通过对妇科疾病的治疗,间接对黄褐斑产生治疗作用,此法副作用小、无对激光等物理治疗的顾虑,如有效,对广大妇女患者不失为一个福音。
  • 摘要:黄芪,甘温、升发,功善补益,被李时珍誉为“补药之长”,该药能通益上中下三焦,表里脏腑诸气,补益之中,蕴通行之力,也就是说黄芪善于补益整体,改善人体正气,同时又补而不滞《名医别录》认为黄芪能逐五脏间恶血,《日华子本草》称黄芪可以“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瘕”。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抑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化疗耐药性,增加化疗效果,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以黄芪为主药在临床中用于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治疗妇科病经常应用生黄芪,因为它能益气行水;益气化瘀;益气生血;益气止血;益气固表;益气升举,益气托毒;益气生肌;益气退热。总之黄芪在妇科病中应用广泛,药用价值很高。
  • 摘要:女性的育龄期约为35年,即月经初潮以后,月经周期正常,到绝经前,都有机会怀孕。然而,在35岁之后的生理性因素和各种病理性因素均可对生育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不孕、流产或出生缺陷。对于年逾35岁、40岁的妇女,在考虑生育或再次生育的时候,必须对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由专科医生进行生育力评估,以及是否适合妊娠的评估。同时,也需要对配偶的精液质量与睾丸储备进行评估。对于二胎生育和高龄生育,当务之急是普及生殖健康教育,健全生育力评估与生育指导机制,降低高危妊娠和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要鼓励适时生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慎防金刃药食所伤。同时孕前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可中医药的助孕治疗。最后孕期要评估母体与胚胎/胎儿情况。
  • 摘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中医用药分析,以药测证,可得知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以肾虚为主要病机,有一定的阴阳偏颇和兼夹证,病位在肝、肾、心、脾,病性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治疗上,以补虚为主,兼顾次证,临床上常用中药有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熟地、当归、白芍、山药、山萸肉、龟甲、丹参、香附、仙灵脾、紫河车等。rn 目前,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临床辨证施治时不同医家有不同侧重,没有一致的标准,而且根据患者不同兼证随证加减可变性较大,一般以个人经验为主。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当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证候进行规范的分型治疗,并加强对照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以便更好地使中医药治疗该病应用于临床。
  • 摘要:傅青主是明末清初妇科名家,其代表作《傅青主女科》论述了经、带、胎、产诸疾80症,列方83首.上卷专列种子篇,论述了不孕症的析寒热、辨胸满、诊腹胀、审情志、视肥瘦五种独特诊法,并在古方基础上加减,自创十条种子验方,分别为治下部冰冷不孕的温胞饮、治骨蒸夜热不孕的清骨滋肾汤、胸满不思食不孕的并提汤、胸满少食不孕的温土毓麟汤、腰酸腹胀不孕的升带汤、便涩腹胀足浮肿不孕的化水种子汤、少腹急迫不孕的宽带汤、嫉妒不孕的开郁种玉汤、身瘦不孕的养精种玉汤、肥胖不孕的加味补中益气汤。
  • 摘要:胞宫是月经来潮的最基础器官。脏腑经络之间的纵横联系是月经产生的形体基础。气血津液、天癸是月经来潮的物质基础。月经周期的节律性实际上是天癸阴阳变化节律的外在表现。天癸阴阳节律变化受全身阴阳变化的调节,最主要受心-肾阴阳轴调控,也受任督阴阳循环圈的调控。我们提倡不以某条单纯的轴线为核心;以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划分月经周期;以调控天癸阴阳节律为主要目的;以调节心-肾阴阳,交通心肾为主要方法;以调理脏腑功能,气血津液盈亏为基础的综合网络调控系统。
  • 摘要:综合中西医生殖轴的相关理论,周惠芳教授课题组提出补肾助孕方治疗LPD性不孕症的作用机制假说:补肾助孕方并非单纯作用于卵巢或子宫单一器官,亦可能直接作用于HPO轴的垂体部位,通过调控GnRHR表达或GnRH受体后PKC-MAPK、Ca2+-CAM、cAMP-PKA信号通路,调节LH、FSH的表达,进而调节卵巢内分泌功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通过以上各环节的综合作用,达到矫正LPD促进胚胎着床的目的。rn 据此,周惠芳教授团队正着眼于补肾中药对垂体的调节作用研究,立足于GnRH受体后PKC-MAPK、Ca2+-CAM、cAMP-PKA信号通路,以米非司酮构建LPD大鼠模型、西曲瑞克构建GnRH受体拮抗细胞模型,采用qPCR、Westem Blot、ELISA、免疫荧光共聚焦扫描等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体内外研究补肾中药对GTH表达分泌的调控作用,力求阐明补肾助孕方促进胚胎着床治疗LPD性不孕症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LPD不孕症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研究成果不但能为广大不孕症患者带来福音,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为“心(脑)-肾-子宫生殖轴”学说、“肾主生殖”理论及“中医女性生殖节律理论”体系提供现代实验依据。
  • 摘要:总括妇女一生,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且皆易耗血,机体常处于血分不足,气偏有余的状态,肝主藏血,主疏泄,有调节气血的功能.另女子素性忧郁,而黄绳武先生亦有云:"木郁为五郁之首,气郁乃六郁之始,肝郁为诸郁之主"的见解,所以妇科疾患往往以肝经失调为多见。肝的病变,主要反映在疏泄失常,气机逆乱,精神情志变异;肝不藏血,全身失养,筋膜失濡,以及肝经循行部位受阻等多方面的异常。肝的病变,在妇产科疾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肝辨证,还要辨明其在气、在血,属阴、属阳,属寒、属热,属虚、属实,才能对症候做出具体的判断。
  • 摘要:女性的生育能力是有限期的,约为十几岁至五十岁左右的30多年,但只有25~35岁女性的生育力最高,超过35岁女性生育能力呈指数型下降。高龄妇女不孕面临的难题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两大原因是卵巢储备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而这也是目前许多的高龄不孕女性选择求助辅助生殖技术(ART),但高龄女性的助孕过程仍存在着胚胎成形率满意而妊娠率低下的难题的两大主要原因,而中医药对于解决这些难题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提出中医药可改善卵巢状况,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减少并发症。
  • 摘要:"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学说是中医妇科学指导女性生殖健康的中心理论.中医女性生殖轴学说发展至今,不但在女性调经、助孕、安胎上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中医妇科临床、实验及教学发展也有着重要价值.因此,对中医生殖轴研究思路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考镜,利用现代研究手段探讨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医妇科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以及促进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的临床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n 纵观女性生殖轴理论的提出走过了一条非常曲折的发展道路,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藏精,而为作强之官,是元阴元阳之根蒂,是伎巧之所出,只有肾的真阴真阳充沛,肾气旺盛,火暖水温,才能促进天癸的来至,任脉畅通,太冲脉盛,保证月经依时来潮,此时“阴阳和”,便有受孕的可能。后世对女性生殖轴的认识都是在此基础上扩展。从《内经》的奠基到上世纪80年代罗元恺教授的总结提出,经历了3000多年,然而这一复杂艰辛的历程最终使“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逐渐被业界和同行推崇。
  • 摘要:中医认为卵巢早衰(POF)主要以肾虚为本,肝郁脾虚是其重要病因病机,同时兼有血瘀,痰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治病。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房劳多产,损伤肾精,肾虚精亏,化源不足,肾气不足,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肾阳不足或肾阴不足之质,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POF患者体质气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阴虚质、阳虚质、这说明POF发病并非为单纯的阳虚或阴虚所致,可能是阳虚与阴虚同时致病,这与中医基础理论中所阐述的阴阳互根互用及阴阳互损的原理相符合,所以在治疗POF之时,并非单纯的补阳,或者单纯的补阴,而是阴阳同补,而对于补阳或补阴的侧重,临床需根据患者阴阳偏虚的程度进行遣方用药。rn 岭南是指五岭以南,位于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地处亚热带气候,不仅温度较高,且常年雨水较多。据统计,气候主要以湿热为主。湿为阴邪,易困脾阳,且损伤阳气,热为阳邪,易耗气伤津,由此导致人易贪凉喜饮。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外感湿邪困恶脾气,脾阳不振,脾阳受损,日久形成阳虚质。脾虚则运化无权,气血生化乏源,日久形成气虚质。脾气亏虚,运化水液失司,水湿内停,聚湿成痰,日久形成痰湿质。rn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日渐增大,加班熬夜成为她们的“家常便饭”,熬夜易耗上人体的阴精,日久会形成阴虚质。同时随着食品的繁多,人们的饮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饮食的偏嗜上,偏嗜生冷食物者,日久则形成阳虚质,偏嗜辛辣刺激及烧烤者,日久则形成阴虚质。rn POF患者病程较久,治疗棘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与家庭,加之来自社会工作的压力,长此可致患者精神抑郁或暴怒不止,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郁日久,可影响血液运行,导致血瘀之证。同时从表中也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POF患者血瘀质、气郁质所占的比例也不小。
  • 摘要:肾主生殖,藏先后天之精,卵细胞为肾中先天之精所化,得助于肾中之阴充养濡润,赖于肾阳之气调控激发而发育成熟。肾中阴阳偏衰是IVF-ET失败患者最核心的病机,肝郁是此类患者的主导病机也是最明显的表现,血瘀既是肾虚肝郁的病理产物又是其重要致病因素。rn 导师治疗IVF-ET失败患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强调分期调治IVF-ET,针对移植日-移植后14天-(确定妊娠)移植后70天:补肾健脾,助孕安胎。IVF-ET过程中COH降调期与促排卵期均耗损肾精肾气,肾精匮乏,肾气虚衰,则无以载胎、系胎,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或引发早期流产。导师认为“气系胎,血荫胎”,脾乃气血生化之源,故临床安胎补肾的同时应注重健脾,故导师主张IVF-ET胚胎移植时,以补肾健脾、助孕安胎为治疗大法,选用安胎方为代表方,在此基础上,可适时加用枸杞子、桑椹以滋补肝肾,养血安胎。正所谓“养肾气以安血之室,补脾胃以益血之源”,“土载万物,水润万物”,使孕后气以载胎、血以荫胎。rn 现代药理研究亦显示:以补肾疏肝为主的中药能调和全身气血,平衡肾中阴阳,舒畅全身气机,使气血、阴阳调和.从而改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rn 在上述治法的基础上中药保留灌肠、耳穴贴压等法,临床上屡获佳效。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中药保留灌肠,因直肠与子宫、附件相邻,盆腔内诸静脉与痔静脉丛相互交通,药物可直接通过直肠、结肠的局部吸收到达盆腔组织,可提高盆腔中血药浓度,促使局部血液运行,炎症局限吸收,起到消炎镇痛、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等作用,同时温热药液对周围组织有热敷的作用,能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共同作用使原本通而不畅甚或完全阻塞的输卵管得以通畅,增加精卵结合的机会。此外,配合耳穴贴压可以调节机体H-P-O轴功能,同时通过影响内啡肽、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子分泌,进而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解除垂体抑制状态,达到气血调畅,阴平阳秘的作用。从而提高IVF-ET失败患者自然妊娠率、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 摘要:胚胎停育是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近几年胚胎停育患者有增加趋势,原因复杂,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国内外研究表明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子宫病变、全身疾病、环境、物理化学、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母体相关疾病与不良因素的多重叠加作用是导致胚胎停育的母体因素的主要原因。《医学入门》:“气血充足,则可保十月分娩,子母无虞”。平素体虚,饮食无节、劳倦过度、大病久病,均耗损及脾,先天之本亏损,气血化源不足,导致气血两虚,冲任不足。气以载胎,血以养胎,胎失系养,故使孕而陨落,甚者屡孕屡陨。肾气亏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治疗以补益气血为要,气虚则提摄不固,故补气以载胎。治疗时医者先详察形候,以医道慰藉患者,同时增加患者依从性。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给予一定时间,温言以慰之,解其忧思。让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垃圾筒,或舒缓方式。药多以白芍养血柔肝,再辨证多加疏肝理气之品。从轻宣的佛手、玫瑰到稍重的枳壳、香附,热者川楝,重者青皮。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家庭压力均增大,多囊卵巢综合征作为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之一,患病率逐年增高,常因卵泡发育异常及排卵障碍导致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中医学并无相应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划分在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的范畴内。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李坤寅教授认为其虽复杂,但主要责之在肾,其次在脾。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肾虚则精气不生,冲任、胞宫失养,月事不至,难有子也;脾为后天之源,脾虚经血化生无源,经血断来,难成孕也。正如《傅青主女科》云“经原非血,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女科经论,月经门》有言:“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李教授以补肾健脾为大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导致的不孕症,临床疗效显著。另外,李坤寅教授非常注重情绪作犯为病,知悉该类患者的心理压力大,故每位病人初诊时,均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风趣幽默的言语对病人进行情绪疏导,若夫妇双方共同前来就诊,教授即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关爱与鼓励,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来增加患者的信心、促进家庭和谐,二来可增强医患双方的信任感,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 摘要: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皮肤病,因毛囊、皮脂腺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所致。本病在中医学属“肺风粉刺”范畴。葛根汤君臣佐使的配伍,符合《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木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应,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张仲景方证统一的中医特色。紧扣太阳、阳明合病的病机,以葛根汤治疗PCOS型痤疮,往往效如桴鼓。四逆散组成味简力专,全方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药组成。可简单将四逆散拆分为柴胡枳实散与芍药甘草汤两个方来理解其方义。柴胡主升散,舒解郁阳,透邪达表;枳实主消下,破气除痞;两者合用,一升一降,共奏气机枢转之功。柴胡宣通气机,芍药和营敛阴,一气一血,气血同治。理气药中用芍药、甘草滋阴缓急,取“治其阳者,必调其阴,理其气者,必调其血”之义。诸药相合,共奏透达郁阳、调和气血之功。故以葛根汤合四逆散治疗此类痤疮,肌表腠理疏通,气血和畅,痤疮乃消。
  •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历代中医古籍中均无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月经后期”、“闭经”、“崩漏”、“不孕”等疾病范畴。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患者在OI周期中,有排卵周期明显高于观察组,周期取消率显著降低,“无优势卵泡发育”所占比重与观察组相比降低,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较观察组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消囊育嗣汤联合LE可更加有效促进卵泡生长发育及优势化,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最终观察到两组临床妊娠率相当,但联合用药组自然流产率显著下降(14.29%vs40.00%),继续妊娠率得到明显改善(49.18%vs24.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还观察到,在总完成周期方面以及从治疗到临床妊娠的周期方面,联合用药组用药时间均明显较观察组短,LE平均用药量亦较少故相对于观察组来讲,虽然中药口服较LE使用不方便,但观察组往往需要更长时间和更高的医疗费用,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较大,所以总体上,对于痰湿内阻型PCOS不孕患者,消囊育嗣汤通过补肾化痰,活血通经,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功能,有利于LE更好地发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卵泡生长发育的作用,从而提高排卵率,改善卵泡质量,降低早期流产率,提高妊娠率。且该方法费用低廉,安全性高,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根据“治疗求本”的治疗原则,临床用药应重视体质因素,辨体质论治。调节体质,改善体质对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疗过程中应先辨病,以辨病指导辨证,确立证候,兼以辨体,根据患者的体质类型,合理用药。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生化检查,参照多囊卵巢综合征鹿特丹诊断标准确定疾病的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主要症状为四联症:肥胖、多毛、闭经、不孕。体质病因学代表朱丹溪首创“肥人多痰,瘦人多火”的理论,《丹溪心法》中云:“若是肥盛妇人,享受甚厚,恣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认为素体湿盛是导致痰浊产生进而闭塞胞宫不能摄精成孕的主要因素。本病患者的体质以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为主。这三种体质对对痰和瘀的敏感性较强,当人体正气不足,邪气偏盛时可致本病发生。rn 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见体质类型进行论治,合理运用药物改善病理性体质,采用辨病兼顾调体的方法,增强治疗效果。
  • 摘要:章勤教授为杭州市中医院妇科主任,浙江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何少山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从事中医妇科临床3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妇科疑难杂病,尤其对不孕症的诊治学验俱丰,遣方用药独具匠心,经验在于补肾填精固根本,疏肝理脾调气血,祛瘀化痰通胞络,临床疗效显著.
  • 摘要: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属中医学“滑胎”范畴,亦称“数堕胎”。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若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充,或因孕后房事不节,纵欲所伤,以致肾气亏虚,冲任损伤,胎失所系,而致屡孕屡堕。因此,补肾固冲安胎是本病基本治疗原则。寿胎丸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是补肾固冲安胎经典方剂。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固冲安胎为君药,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固冲任,使胎气强壮;阿胶滋养阴血,使冲任血旺,则胎气自固。四药配伍,共奏补肾固冲,养血安胎之功。rn 本研究显示,与正常妊娠比较,URSA患者CD11c、HLA-DR+、CDl11C+CD80+、CD11c+CD86+DCLC例升高,HLA-DR、CD80、CD86 mRNA转录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树突状细胞(DC)表面MHC-Ⅱ分子及共刺激分子表达变化参与了URSA发生。同时,本研究发现,与正常妊娠比较,URSA患者血清IL-12 p70、IL-6蛋白水平显著升高,IDO表达显著降低,提示DC功能变化可能在URSA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寿胎丸治疗后,URSA患者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6+DCLC例明显下降,HLA-DR、CD80、CD86 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IDO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血清IL-12、IL-6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证实补肾固冲中药复方寿胎丸可能通过调节DC功能诱导母胎免疫耐受状态,进而治疗URSA。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DC功能变化在URSA发病中的作用,阐释了补肾固冲中药复方寿胎丸调节DC功能治疗URSA的作用与分子机制,为创新中药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 摘要:刘丽教授秉承历代医家不孕症治疗理念,结合多年治疗输gp管炎性不孕症经验,提出其病机关键为气滞血瘀,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宗旨,将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膈下逐瘀冲剂进行加减。口服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可加强膈下逐瘀汤的活血化瘀作用,使精血充盛,百脉调和,瘀滞通利,解除微循环障碍,改善微循环功能及盆腔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炎性、坏死组织的吸收,辅助输卵管再通,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针刺是一种简单可行,无毒副作用、无创伤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中医学认为,女性分娩后多有虚、瘀的病机特点:一是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分娩用力、产时创伤、失血过多、出汗,且要哺喂乳儿,致使气血俱虚,元气亏耗。故产后“百脉空虚”。二是恶露未尽,易致瘀血内阻,气机不利致产后身痛、腹痛、发热、恶露不绝等病症:三是因正气虚弱,营卫不足,易感受风寒之邪而致产后身痛、产后发热等。又因产时失血,产后脾气虚弱,易饮食停滞而致发热、腹胀等疾。或因产后失血伤阴,阴虚生内热,易大便干结。这些就是令人棘手的“产后病”、“月子病”。新产之妇是亦虚亦瘀之体,或虚瘀夹杂的情况,因而治疗时既要扶助正气,促进机体的尽快康复,又要活血化瘀,使瘀血去,新血生。rn 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未病先防”、“治未病”的中医理论,产后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产后身痛重在预防。产妇在新产后进行中医干预,服用以扶正祛瘀为主佐以通乳的敦煌产后方,改善产后多虚多瘀的病理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抵制外邪的入侵,达到预防产后身痛的目的。
  • 摘要:慢性盆腔炎多由经行产后术后、胞门未闭,或机体的正气虚弱时,风寒湿热之邪及虫毒之邪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结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致本病缠绵难愈。本病病因病机多为湿、热、瘀、虚、寒致病,湿热余邪留滞于胞宫胞脉,致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迟滞成瘀:患病日久,正气亏损,气血不足,气为血帅,气虚则推动血行不利,致气虚血瘀:若患者素体阳虚,正气不能顾护机体,致使湿邪乘虚而入,湿从寒化,寒湿内结,寒性凝滞,气血遇寒则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湿性粘滞,易阻气机,或因患病日久不愈,情愫不畅,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因此湿、热、瘀为本病病机的关键所在。临床医家根据自身经验,立足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如李瑾总结夏桂成教授经验,用补肾调周法分期辨治慢性盆腔炎,从而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达到不治炎而炎自愈之目的。本研究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老中医杨家林老教授采用间歇服药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多年临床经验,采用杨老经验方清湿止痛汤,方中诸药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从而达到了抗炎治疗、促进炎症的吸收或消散、减轻局部的郁结、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使可能存在的粘连组织软化的目的。根据研究结果,试验组痊愈率35.00%,愈显率为91.67%;对照痊愈率33.33%,愈显率为93.33%,经非参数检验,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说明间歇服药法与传统服药法的在治疗CPID临床效果相当,但间歇服药法服药能明显减少服药频率以及胃肠道反应发生,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且能减轻患者的身心及经济负担。由此可见,在治疗CPID(湿热瘀结型)上,间歇服药法优于传统服药法,可尝试在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卵巢巧克力囊肿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内,受体内女性激素的影响,每月脱落一次,形成月经。如果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形成异位囊肿,这种异位的子宫内膜也受性激素的影响,随同月经周期反复脱落出血,如病变发生在卵巢上,每次月经期局部都有出血,使卵巢增大,形成内含陈旧性积血的囊肿,这种陈1日性血呈褐色,粘稠如糊状,似巧克力,故又称“巧克力囊肿”。这种囊肿可以逐渐增大,有时会在经期或经后发生破裂,但很少发生恶变。巧克力囊肿可在宫腔镜的窥视下看到子宫内膜样组织,由于这种囊肿内潴留的陈旧血瘀如巧克力糊状的颜色,故称它为“巧克力囊肿”。虽然这种病初起只见有小型囊肿,但拖延日久不去重视治疗,或坚持服药,则每次月经来潮前后腹痛剧烈,患者多因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周期性充血、出血及剥脱等月经样变化,故又称它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本病西医多采用激素治疗或手术治疗,但临床疗效不佳,治疗后常疼痛减轻不明显或易于复发,而中医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抑制病情发展,临床疗效明显。卵巢巧克力橐肿在中医学中属“痛经”范畴,指每于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本病之病位在子宫、冲任,其病机不外为“不通则痛一‘不荣则痛”两端,其实证者可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虚者可由气虚虚弱、肾气亏损致使子宫失于濡养而致。之所以伴随月经周期而发,是与女性月经前后特殊生理变化有关。平素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尚不足以引起冲任、胞宫的气血变化而发病;而经期前后,血海由满而溢,气血由盛实转为骤虚,胞宫、冲任气血变化急剧,易受致病因素影响而发病,经后冲任、胞宫气血渐至平复,故疼痛自止。如若不能针对病因治疗,素体状况不得改善,下次月经来潮,疼痛复发。本病案中,患者经期小腹冷痛,平素畏寒怕冷,手足不温,且月经量少,色黑,夹血块,舌质黯淡,舌苔白腻,脉沉细,即为一派寒凝血瘀之像,故而治疗当以活血散寒、暖宫止痛为原则。在治疗本病时, 遵循月经病治疗“经前勿补”“经后勿泄”之原则,于月经前予以少腹逐瘀汤以散寒止痛,温暖胞宫,方中,干姜、小茴香能壮元阳、暖胞宫、温冲任、散寒凝;醋香附、延胡索为定痛要药;三棱、莪术、土鳖虫、紫石英活血祛瘀、散寒止痛之药对;当归、川芎为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活血调经、破瘀生新;续断活血止痛行气,更可补肝肾、强筋骨;台乌药、黑顺片、吴茱萸、桂枝、肉桂可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而经后予以温肾暖宫方以温补脾肾,调养气血,以期从根本上改变患者体质,祛除病因,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抑制病情发展。卵巢巧克力囊肿目前在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运用中医药治疗可起到有效缓解疼痛,抑制病情发展之功效,但并不能彻底根治囊肿。对于育龄期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在一段时间的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前提下,尽快促使患者受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患者在服药的同时也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生调摄,如少食辛辣刺激、寒凉生冷的食物,一日三餐按时按点,保持心情愉快等等,更有利于疾病的向愈。
  • 摘要:现代医学探索各种方法解决卵巢低反应,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注射生长激素预治疗,增加Gn用量及天数,选择合适的促排卵方案等,但尚无显著临床疗效,且副作用较大。叶老师治疗本病是在熟悉IVF-ET的整个流程,根据IVF-ET不同时期特点,病症结合,整体辨证论治,找准切入点,根据中医理论及不同时期阴阳消长变化,分期参与,治养结合,药食并施,通过临床大量病例的实践和疗效观察,上述治疗方案确能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子数量与质量,提高IVF-ET成功率。部分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也能自然妊娠。
  • 摘要:齐聪教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学验俱丰。齐聪教授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出发,根据DOR性不孕病因病机分为肾虚型和肾虚血瘀型论治,擅用药对配伍,配合身心保健以治未病,不但减缓高龄引起卵子质量下降的速度、提高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的优质卵率及优胚率,而且增加了自然受孕可能,帮助众多DOR性不孕患者获得子嗣。
  • 摘要: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未见有卵巢囊肿这一病名,根据卵巢囊肿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症瘕”、“肠覃”、“积聚”等范畴。有关卵巢囊肿的发生机理有许多认识,有人认为“卵巢囊肿为本虚标实,肝血不足、肝郁脾虚为本,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为标”。还有人认为,“小儿后天培补太过,饮食内伤,脏腑失调,伎肾气过早充盈,相火偏亢,气机阻滞,淤血、痰饮等有形之邪相继内生,停积少腹,胶结不解,日积月累而渐以成症瘕”。本课题所治疗的卵巢囊肿患儿都伴有第二性征发育的表现,如乳房增大、阴道白带或阴道出血,所有患儿都不同程度的伴有面红盗汗、夜卧不安、口干便秘等临床表现。由此可见,卵巢囊肿可以引起小儿生殖发育的异常。rn 通过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30例卵巢囊肿的患儿经过中药复幼合剂的干预,28例卵巢囊肿消失,22例性早熟的症状得到控制,乳核缩小或消失,白带消失,阴道出血停止,实验室检查雌激素水平和骨龄得到有效抑制,说明复幼合剂具有治疗卵巢囊肿,抑制性腺发育,改善肝郁气滞,阴虚火旺症状,降低雌激素水平,减缓患儿骨骼增长的作用,证实该药是治疗女童卵巢囊肿的有效药物。rn 另外,在本组病例中,30例患儿在治疗前均做了性激素四项的检查,LH、FSH都没有增高。在卵巢囊肿消失后第二性征发育未完全恢复到青春发育前期水平的共6例,其中4例有发育增速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乳房继续增大,骨龄增速,进行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2例阳性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在本组病例中占6.7%。据Cronje报告性早熟女童中有不足10%是由卵巢囊肿所致。由此可见,卵巢囊肿与中枢性性早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对卵巢囊肿的患儿早期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卵巢囊肿的患儿发展为中枢性性早熟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以月经紊乱、不孕、多毛、肥胖、双侧卵巢持续增大,以及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特征。其内分泌特征是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等。中医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妇科“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症”等。其病机与肾虚、肝郁、痰湿、血瘀、郁热等因素有关。肾藏精、主生殖,胞络系于肾。肾有阴阳二气,五脏的阴阳皆以肾阴肾阳为根本。“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肾的功能作用在女性生理及病理上处于主导地位,肾气的盛衰是决定人体发育、生殖和衰老的根本,女性的经孕产乳生理功能无一不是肾脏正常生理功能的体现。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肾阴虚,天癸不足,阴虚及阳,阳虚则致痰湿壅阻,但阴虚心肝气郁,又易化火,火旺则毛发易长,皮肤粗糙,面部痤疮,月经后期,甚至闭止。其产生又与脾胃有关,所谓“脾为生痰之源”,后天水谷不能运化就可以产生痰湿,究其妇科月经而论,其痰湿的根源在于肾。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之阳气,职司气化,主前后二阴,有调节水液,推动月经周期演变的作用。若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肾气受损,冲任不足,气化不力,故不能推动月经?,以致闭经;水液精微失运,停聚而成痰湿,痰湿积聚,脂膜壅塞,体肥多毛,或痰湿凝聚而致卵巢增大,包膜增厚,痰瘀成癥。可见此疾病发生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肾、肝、脾三脏。临床辨证常以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等为主,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药治疗方面,何老治疗PCOS的各型以以下两个经验方即妇科调经1、2号方加减治疗。因此以补肾健脾,调补冲任的妇科调经1号方加化痰除湿之品,在经后期、经间期或非经期以补肾健脾调周;方中鹿角霜、巴戟天、枸杞、杜仲、菟丝子、覆盆子滋肾补肾,阿胶、熟地、白芍、当归、党参、白术、黄芩、苏梗、砂仁、大枣、麦冬、五味补气健脾调和气血,全方共奏补肾健脾养血固冲任之功。以调经2号方中覆盆子、车前子、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滋阴补肾,丹皮、赤白芍、茯苓、法夏、山药、山萸肉、生熟地滋补肾阴,活血调经,当归、川芎、牛膝、桃仁、香附促经血下行:偏肾阳虚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等;偏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川断、香附、益母草等。妇科调经2号方源自《刘奉五医案》“五子衍宗丸”方,由覆盆子、车前子、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当归、川芎、丹皮、赤白芍、茯苓、法夏、牛膝、桃仁、山药、山萸肉、生熟地、香附、炙甘草等药组成,用于补肾益精,活血调经促排卵。本病辨证应以肾虚痰湿、脂膜壅塞为主,在补肾的基础上,配伍赤芍、丹皮、茯苓、半夏、陈皮、胆南星等化痰之品:同时配合丹参、穿山甲、红花活血通络促排卵。对本病的辨证应以全身症状为依据,结合病史及舌脉,分清虚实。其治疗原则,应本着“虚则补而通之,实则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养,同时注意治疗原发疾病。此例患者形体肥胖,结合其月经的期、量、色、质以及舌脉,辨证为肾虚痰湿阻滞型。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同时抓住患者为青春期的特点,泻中有补,方可取效。
  • 摘要: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 目前已达12.5%-15%,其中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异常,调经种子成为不孕症的常用诊治思路。重庆市名中医叶秀英从事中医工作30余年,对不孕症及中医辨治卵泡发育异常有较深研究,首次提出以时空思维辨治卵泡发育异常及“病、证、期、时”模式诊治不孕症,病证结合,诊治癥瘕瘤疾以调经,健脾补肾,调泡助卵以种子,主张西医辨病,中医辨证,针药并施,一药多用,治养结合,药食并用,夫妻同治。
  • 摘要:在胎儿-胎盘单元建立过程中,母体对胚胎组织的适应性免疫反应是关键环节,因此免疫因素在RSA的发生过程中占有主要地位。AcAb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与RSA的发生密切相关。Akhlaghi等发现RSA患者血清中的AcA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蔡永林等认为,AcAb可通过使合体滋养层细胞形成不足,争夺胎盘血管的磷脂受体,导致蜕膜血管病变及胎盘血栓、缺血,从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AsAb的产生与女性体内独特型抗体及抗独特型抗体的网络功能紊乱、对配偶精子过敏、病毒和细菌的感染、阴道等生理屏障破坏等因素有关。EmAb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可与子宫内膜细胞中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胚胎营养供给不足,发育不良,最终导致流产的发生。AoAb通过降低雌、孕激素水平,影响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出,干扰精卵结合及受精卵的形成,并导致卵巢功能受损,从而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目前西医对于免疫因素所致RSA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阿司匹林、肝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RSA的中医辨证多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以补肾健脾、补益气血为治疗大法,兼用疏肝理气、清热化痰、化瘀止血等治法。rn 消抗灵Ⅰ号是韩延华教授的临床经验方,2000年左右被应用于不明原因性RSA及不孕的治疗中,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经治疗后大部分阳性抗体可转阴,后又经过进一步研究,认为不明原因性RSA发生的主要病机是“脾肾正气不足,热毒蕴结胞脉”,在治疗上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疗大法。2004年,即开始对本方药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该方可抑制模型小鼠特异性免疫,减弱甚至消除体内异常的免疫反应,从而起到消除抗体的作用,提高妊娠成功率。方中党参、黄芪、熟地滋肾填精,健脾益气以扶正:山药、山萸肉、杜仲相须使用,并补肝、脾、肾三脏:垂盆草、连翘、鱼腥草清热解毒以祛邪:甘草为既调和诸药,又兼清热解毒之功。诸药合用,一方面注重补肾健脾益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不忘清热解毒以祛邪,从而消除抗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扶正药物大多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祛邪药物则具有消除病原微生物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消抗灵Ⅰ号消除四项抗体的疗效可靠,是治疗免疫性RSA的有效药物。
  • 摘要:前庭大腺位于女性两侧大阴唇的后面,腺管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黄白色黏液,起润滑阴道口的作用。前庭大腺囊肿常见原因有炎症或分娩时腺管损伤,急性炎症消退后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囊肿,有时腺腔内的黏液浓稠或先天性腺管狭窄排液不畅,也可形成囊肿,若有继发感染则形成脓肿,反复发作。近年来,治疗前庭大腺囊肿的方法不断的改进,如尹保娜采用挂线法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效果显著,原切口形成一新的人工腺管开口,保证了腺体的分泌功能,且无复发;但操作繁琐,技术难度较大,不易推广。我们根据中医《内经》“渍形以为汗”作为理论依据,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再结合中医辨证施护,治愈率达96%,获得了良好效果。中药熏蒸方主要由苦参、蛇床子、黄柏、蒲公英、土茯苓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逐瘀、托毒生肌的作用。中医熏蒸治疗具有药疗与热疗相结合的特点,在治疗前庭大腺囊肿方面,具有痛苦少、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既能使患者免除手术之苦,又能保留腺体功能。满意度调查也显示,患者对治疗效果、住院就诊环境的满意度为96.0%,医疗护理质量及疾病知识掌握满意度为100%,表明科学有效的中药熏蒸可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得到患者认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 摘要:本文介绍患者为桥本氏甲状腺炎伴不孕,患者初潮即月经失调,属先天禀赋不足;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大便溏等为先天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冲任失养,月经量少、渐至闭经而不孕。心烦、寐劣、情志不舒为患者婚后一直未孕,肝郁气滞所致,气滞痰凝,结于颈前,故甲状腺肿大。临床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法为主治疗。处方以自拟“养甲补肾汤”加减,再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活血祛瘀调经,使血海充盈,冲任通达,月经应时而行。待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适时交合,水到渠成,胎元形成;再以益气健脾固肾、清热养血安胎使胎有所养,胎元得安。
  • 摘要:先兆流产以妊娠期腰酸腹痛,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等范畴。rn 对于宫内有积血的患者,章师推崇制大黄清热化瘀安胎。制大黄虽为苦寒破积之品,但其炒用后能延缓其攻下之性,取其泻火凉血,祛瘀活血之功,配伍凉血止血清热安胎之品,疗效显著。rn 祖国医学对“数堕胎”的认识由来己久,认为有“屡孕屡堕”“应期而下”的特点,故在未孕时强调“预培其损”,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在孕前积极调整母体状态。对孕前子宫动脉血流异常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可用章师自拟“归芎鹿菟汤”治疗,以改善子宫动脉血供及内膜营养状况,使胎有所附,有所养,以助孕固胎,疗效显著。rn 先兆流产之病因,不外脾肾、气血、冲任二脉的损耗,但均与肾气亏虚相关,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肾司冲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肾虚冲任失固,胎失所系,同时血热迫血妄行,血溢脉外,故孕后漏红淋漓。方约之曰:“妇人有妊则碍脾,运化迟而生湿,湿生杜仲、阿胶珠补肾安胎,以党参、白术益气健脾,黄芩、生地炭、丹皮、苎麻根清热凉血以止血,藕节、龙骨、白芨粉、仙鹤草收敛止血,配伍三七粉,化瘀止血,则“止血不留瘀,祛瘀不伤正”,此亦《内经》“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具体应用。
  • 摘要:崩漏属于妇科疑难急重病症,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紊乱,引起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李坤寅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欧阳惠卿教授,从事妇科医、教、研30余年.李教授认为崩漏基本病机为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其本又在于肾,肾失封藏,冲任气血不固,故发为“崩漏”,气随血去,气为血之帅,气虚无力运血,必加重血脉之瘀滞,故李教授认为瘀血贯穿于本病,虚、瘀又生热,三者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重在治本以调经。
  • 摘要:李坤寅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因“正气不足,瘀血内阻”而起病,暗合内经中的条文:“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为患者本身的正气虚衰导致瘀血的形成和阻滞。正气虚衰或因先天肾精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外感内邪伤及肾气,亦或因脾胃气血生化之源虚弱无力荣养冲任。故而李教授一贯在治疗子宫腺肌病时祛瘀亦不忘补肾健脾,以培其损。rn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原治误汗后“脚挛急”。后世医家均认为其具有缓急止痛的功效。《名医别录》中曾写道:芍药“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甘草能“通经脉,利血气”,“两者配伍,又可去瘀生新,通利血脉。”伤寒论原方中芍药与甘草的药量均为6g,但临床应用中发现芍药用量多于甘草,可使全方效果更佳。李老师应用芍药(15g),甘草(6g)也符合这一规律。rn 子宫腺肌病为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摄入过多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对病情不利,但很多患者不明其中关系。广东省地处岭南地区,居民喜好煲老火汤,而现代禽畜类食品为了追求养殖经济效益,大多在饲料中添加雌激素。雌激素为一组小分子的类固醇化合物,易溶于脂肪,在长时间的炖煮后大量存在于汤水、油脂当中,被人体食用吸收。李教授随诊时每每耐心指导患者饮食调摄,不可食用雪蛤、蜂皇浆等富含雌激素的保健品,也避免饮用老火炖汤。rn 李坤寅教授重视医学心理学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临证时注重身心共治。该患者性格内向,不擅排解工作生活中郁结的情绪,就诊时李教授往往针对其心结对患者谆谆开导,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疏导,使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傅青主女科,种子门》中写道:“妇人有怀抱素恶不能生子者,人以为天心厌之也,谁知是肝气郁结乎”。明确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郁结,影响受孕。孙思邈.《干金要方》中亦有云:“女人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著坚牢,情不自抑……”。女子属阴,阴性凝结而易于怫郁,隐曲之情较多,易受情志所伤,郁结之病多见。虽然已步入新的社会,不孕患者仍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压力,四处求医,屡遭打击。每月排卵期如临大敌,每月月经来潮则悲观失望。结果导致肝郁不达,气血失和,冲任不能相资,愈发难以受孕。
  • 摘要:不孕症是指夫妻婚后同居,有正常的性生活,未避孕达一年以上而未能怀孕者。其中,因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称排卵障碍性不孕。随着社会的发展,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率占不孕症的30%,排卵功能障碍已然成为不孕症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是祖国医学中并无“排卵障碍”的相关论述,然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多将其归为“月经后期”“闭经…‘崩漏…‘不孕症”等范畴。魏老师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以肾虚肝郁为本,血瘀湿阻为标。行经期要多动少静,调经清膜,经后期要静中寓动,促泡养膜,经间期要动中寓静,促排增膜,经前期要以静制动,促孕安胎。
  • 摘要:月经来自胞宫,受冲任二脉调养,经云: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月经满三旬而一下,像月盈则亏,下之不失其期,故古人有称月经为“月信”。妇人以血为本,气血盛则月经调。对于月经病《景岳全书·妇人规》言:“虚者极多,实者极少”,胡老师认为调治月经病需分标本,先去其标,后调其本。《女科要旨》中,陈修园认为:“四物汤为妇科总方,时人习用之”。胡老师临床运用益气养血法,以参芪四物汤为主,多在祛除杂病后的调理阶段运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参芪四物汤气血互补,看似平淡,却疗效显著。
  • 摘要:针对母儿血型不合,中医可将其归入“胎黄”、“胎疸”、“胎水”“胎漏”、“死胎”等,《诸病源候论》载“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遍体皆黄,谓之胎疸也。”而杜教授认为此病多属本虚标实证,脾肾两虚为本,肝胆湿热为标。杜惠兰教授在治疗中遵循清热利湿为主,培本固元为辅,兼以顾护脾胃的原则,主方以茵陈蒿汤合寿胎丸加减。
  •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位在胞宫,变化在气血,气血功能失调,胞宫藏泄失司,经血离经而行以成瘀血,瘀血日久,积而成癥,易瘀久化热,居于下焦,又易与湿邪等凝聚,湿、热、瘀之邪胶结,缠绵难愈。本病为慢性疾病,病程长,易复发,且活血化瘀、攻逐之药,难免耗伤阳气,故可见舌质红、口干、便结等热象又兼见怕冷等寒象:又久病伤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常由病初的实证为主,转变为虚实夹杂,本病多见本虚标实之证。故在治疗过程中,应病证结合、谨守病机、调畅气血、分清寒热,辨清虚实。
  • 摘要:针刺疗法在中国这种传统疗法中,治疗妇科疾病历史悠久,而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近十余年的新的研究方向,PCOS以月经不调、闭经、不孕为主要症状,针灸能从根本上调整患者自身功能,补益肾、肝、脾,通调冲任二脉,使患者的症状得以改善;针灸疗法作为一种外源性的非药物疗法,可对PCOS患者进行整体(HP6轴、HPA轴、交感神经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系统)和局部(子宫及卵巢)的调节,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随着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深入,其优势也逐渐显现。但就现有的临床资料来看,由于临床观察样本少,无法根据统计学上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原则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PCOS中医辨证分型无统一标准;选穴多样,治疗方法不统一,因此,尚需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现代医学检测手段来客观评价临床疗效,进一步完善针灸治疗PCOS的规范化操作方法与临床疗效标准,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科研与实验,不断提高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
  •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不孕、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等,远期易导致2型糖尿病、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及生命健康。PCOS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及病因至今仍不明确。AIT是导致碘摄入充足区的人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见原因,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5~10倍,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压力、性激素有关。近年的研究发现,AIT在PCOS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进一步肯定PCOS与AIT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印度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COS患者甲状腺肿及TPO-AB水平升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Janssen等人发现,175例PCOS患者中AIT的发生率(26.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3%)。甲状腺激素与女性的内分泌功之间关系密切,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功能。在本研究中,PCOS+AIT组受试者TSH、TPO-AB、TGAB水平均明显高于PCOS组,且TSH水平超过正常范围上限,表现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与Janssen等的研究结果一致。AIT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而甲状腺功能减退能引起女性的月经异常及排卵障碍。PCOS+AIT组受试者LH/FSH>2,与PCO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这与吴效科等的研究结果类似。rn 既往有研究显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脂肪酶活性降低,对血脂的清除率降低,从而导致血脂水平升高。Col NF等的研究认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尽管甲状腺激素水平仍在正常范围内,但其肝脏及脂肪中游离T3和游离T4的水平已经降低,由此推测,亚临床甲减的PCOS患者血脂异常可能与外周组织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功能下降有关。本研究PCOS+AIT组患者血清甘油三脂水平高于PCOS组,这与Col NF等的研究结果一致。rn 总言之,本研究的结果显示AIT影响PCOS患者的LH/FSH LC值及甘油三酯水平,说明AIT与PCOS的内分泌紊乱及脂代谢异常有关,这与既往已有的关于AIT与PCOS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临床诊治PCOS时应重视对AIT的诊断,一旦确诊AIT应积极给予指导治疗。
  • 摘要:本研究发现患者年龄是女性泌尿生殖综合征重要相关的影响因素(P值=0.001,β值=1.522),此综合征最易发于46-65岁的女性(95%),可能的原因是该年龄段是此年龄段符合大陆女性绝经过渡及绝经年龄段。中国大陆地区妇女开始出现更年期症状的平均年龄是46. 53±4.21岁,平均绝经年龄49.3±3.4岁。本研究得出年龄、绝经与综合征高度相关,间接说明该年龄与绝经高相关,验证了上述调查结论。rn 本研究分析发现绝经是女性泌尿生殖综合征重要相关的影响因素(P值=0.005,β值=1.714)。其可能的机理是因为绝经过渡期女性雌激素水平波动明显,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明显,以致胶原蛋白及透明质酸含量减少,阴道壁弹性降低,阴道粘膜萎缩,抵抗力下降,易损伤及继发感染。此外,因女性生殖道和下泌尿道共同起源于泌尿生殖窦,绝经后妇女尿因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得尿路结缔组织松弛,进而引起内括约肌功能障碍,尿失禁在绝经后妇女中较绝经前更为普遍,且随雌激素水平降低其发生率逐渐增高。rn 本研究发现盆腔手术史与女性泌尿生殖综合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可能原因是盆腔手术对卵巢的刺激和损害导致女性提前绝经。相关研究表明:盆腔手术,尤其是卵巢相关手术和操作对卵巢功能常发生明显的影响,导致女性卵巢因手术刺激而损伤以致卵巢提前“衰老”,进而导致女性提前绝经的发生。本文的研究结果证明了盆腔手术史(P值=0.015,β值=1.124)、绝经(P值=0.005,β值=1.714)对女性泌尿生殖综合征的影响,也间接说明盘腔手术史与绝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相关的研究相符。
  •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相关性不孕症临床常见证型有肾虚血瘀、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热互结、痰瘀互结等,临证再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和体征加减用药。本研究选择的干预措施为中药复方,虽对中药治疗方法加以区分,但对EMT相关性不孕症的辩证分型,中药剂量等,本研究未统一,仅将中药复方的整体作用作为共性考虑,或许会使研究存在潜在的信息偏倚。综上,本研究显示出单纯中药在提高EMT患者妊娠率和降低其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高质量文献数目较少,尚无法得出肯定性结论。目前研究中不良反应观测不足,故无法得出安全性结论。中药复方疗效的有效性、安全性还需更高质量的RCT来证实。
  •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的症候群。病征包括月经稀发或闭经、慢性无排卵、不孕、多毛及痤疮等。因持续无排卵,严重情况下会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氯米芬是PCOS的首选药物,排卵率为60%-80%,妊娠率仅为30%-40%,20%-25%的患者治疗无效。氯米芬与下丘脑-垂体水平的内源性雌激素竞争受体,抑制雌激素负反馈,增加GnRH分泌的脉冲频率,从而调整LH与FSH的分泌比例。氯米芬也直接促使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服用本药后,据报道卵巢因过度刺激而增大(13.6%),血管舒张而有阵热感(10.4%)、腹部不适(5.5%)、视力模糊(1.5%)或有皮疹和轻度脱发等副作用。rn 本文采用补肾调周法合枸缘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疗效。而西医单纯用枸缘酸氯米芬促排卵,可导致黄体功能不足而出现高排低孕现象,且停药后月经仍不规则比例较大。且本文中医治疗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摘要:本文观察补肾促卵冲剂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补肾活血中药对其疗效的贡献度,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的研究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例,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34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补肾促卵冲剂)177例、对照组(克罗米芬)172例.卵冲剂)177例、对照组(克罗米芬)172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第5天或黄体酮撤退出血第5天开始服用药物。试验组:①补肾促卵冲剂,每天3次,每次1袋,连服14天+②克罗米芬安慰剂,每天1次,每次1片,连服5天。对照组:①克罗米芬,每天1次,每次1片,连服5天+②补肾促卵冲剂安慰剂,每天3次,每次1袋,连服14天。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结束后随访1-2年。同时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生长、排卵/妊娠结局及血清性激素(FSH、LH、PRL、E2、P、T)变化情况,并记录病例观察表。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优势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的变化情况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测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等。研究表明,6种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医症状分布总体趋势大致相同,同一症状在这6种疾病中的轻重程度不同,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同时也诠释了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色。补肾促卵冲剂安全无毒副作用,整体疗效优于克罗米芬,在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及中医症状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补肾促卵冲剂对E2、PRL具有显著调节作用,能够促进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生长,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同时,补肾活血中药还可以全面调整机体状态,促进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气旺血充、脏腑调和的协调状态,为受孕做好充分准备。
  • 摘要:黄连温胆汤出自陆廷珍《六因条辨》,主治胆失清净、痰热内扰所致之头痛眩晕、心悸气短、痞满纳呆、口苦泛恶、惊悸不寐等病症的名方。上述两则验案,西医相关检查均无异常,且患者正值绝经前后。武教授认为,妇女此期肾气渐进亏竭,冲任不能固摄,精血日渐不足,机体阴阳气血失调,以致于形成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治疗上遵循“急则治标”的原则,急性期分别以通腑泄热止咳,理气化痰、重镇降逆而安神;在咳嗽症状,易怒、潮热汗出消失、睡眠症状改善之际,及时补益,才能标本兼治,改善症状稳疗效。
  • 摘要:成本-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是用经济学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不同卫生服务方案成本、效果的分析比较,来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进而帮助决策者在所有备选方案中确定最佳方案。其目的就是要在成本与效果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点,而不是只考虑成本或效果中的某个因素。根据本次研究结果,间歇服药法治疗CPID与传统服药法疗效相当,间歇组痊愈率35.00%,愈显率为9l.67%;传统组痊愈率33.33%,愈显率为93.33%,经非参数检验,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说明间歇服药法与传统服药法的在治疗CPID临床效果相当。根据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痊愈率成本效果比,间歇组C/E为31.53,传统组C/E为60.00;愈显率成本效果比,间歇组C/E为13.68,传统组C/E为27.09。可知间歇组均较传统组比值低。在临床研究中一般以最低成本方案为参照,比值越低,说明增加1个单效果所需的成本就越低,该方案的临床应用意义就越大。加之现在“价值医学”观念的引入,无论从患者或是医者的角度,都希望在治疗效果同等的条件下,尽可能的缩短治疗的周期,减少服药的次数以及相关的治疗费用,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由此可见,间歇服药法在治疗CPID方面,优于传统服药法,从而为间歇服药法治疗CPID(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经验的推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考虑经济因素的患者是首选方案。因此,在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方面,间歇服药法的经济学效益更高。
  •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和疑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表现为继发性痛经,并随病变的进展而渐进性加重。中医学占籍中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名记载,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归属为“痛经”。本病病因病机复杂,血瘀是其病理基础,多由于情志内伤、素体虚弱等原因,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冲任损伤,致经期经血不循常道而行,部分经血不能正常排出体外,以致“离经之血”蓄积盆腔而成瘀,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故可见痛经。李教授认为随月经周期性变化,冲任胞宫气血消长,患者周期性出现痛经、下腹坠胀、肛门坠胀感,有些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应随胞宫冲任藏泻,分周期调理气血,以月经周期为动态周期,分阶段调治。经前期、行经期治疗宜活血痛经,行气止痛,加强使用止痛和通导类药物,如益母草、白芍、三七、延胡索、木香等,经后期血海空虚,应以补益肾精、养血调经为主,常用菟丝子、淫羊藿、熟地、山茱萸、桑寄生、续断等。除了准确地辨证用药,必要的心理疏导至关重要。患者的情绪对月经有着很大的影响,李教授在和患者的交谈过程中,激励患者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放松心情。同时建议患者调整饮食,尽量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加强体育锻炼,建立好的体魄:改变不良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起居规律。
  • 摘要:李祥云教授认为种子之道,治肾为本,并且提出“肾亏瘀阻”的学术观点,以补肾祛瘀为大法辩证治疗女性宫腔粘连及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李教授认为输卵管炎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尤以肾虚血瘀为主。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化气而主生殖。肾气不足,运血无力,血行缓慢,瘀滞脉络而成血瘀:经行、产后寒热湿等外邪侵袭,蕴结于内,停滞胞宫亦可为瘀:房事不节,多次流产等宫腔手术,损伤肾气,冲任失调,使血不循经,逸出脉外亦能成瘀;输卵管炎症患者常伴有腹痛,乃湿热等外邪侵袭或肝气郁结,郁久化热、化瘀,阻滞脉络所致;体内炎症多为热毒,瘀热互结于胞宫胞脉,气血阻滞不通,故而管道阻塞,影响两精相搏而难于受孕。本病中医可属“癥瘕”范畴,《女科经纶》有云“善治癥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气而豁其痰”,故李祥云教授提出肾虚血瘀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兼有湿热、气郁等,治疗时以补肾祛瘀为主,自拟经验方峻竣煎(红藤、败酱草、三棱、莪术、赤芍、丹皮、香附、路路通、黄芪、穿山甲)补益肾气,活血化瘀,随症加入理气化痰、行气散结或清热解毒之品,有效改善输卵管通畅程度,提高患者的受孕率。李祥云教授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喜用虫类药穿山甲、水蛭、土鳖虫,以虫类之善行之性为用,通经活络,祛瘀止痛。穿山甲性走散,消癥排脓祛瘀,《本草经疏》载“性走,能行瘀血,通经络,故又有消痈毒,排脓血,下乳,和伤,发痘等用”。因穿山甲珍贵稀有,故李教授瞩患者以粉剂吞服,充分利用药物功效,以防水煎浪费有效成分。水蛭破血消癥,土鳖虫活血逐瘀,李教授以两药配伍,效力更强。
  • 摘要: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要抓住育卵、促排、助孕、保胎等关键环节,在补肾养血调周的基础上采用育卵、促排、助孕三步疗法“育卵”以培育出成熟卵为主要目标。经后期是育卵阶段,经后初期奠定阴精的基础,补阴为主。经后中期稍佐助阳之品以奏“阳生阴长”之效,然补阳药药性必须平和,如川断、菟丝子之类,以防改变补阴的方向。经后末期阴阳并补以利转化。对阴精亏乏的排卵功能不良者适加血肉有情之品。在治疗过程中根据BBT的变化及宫颈粘液检查或B超监测卵泡等预测排卵情况,若无成熟卵仍按经后期论治,经后期是肾的阴阳消长期,若阴阳处于低水平相对平衡状态则补阴养血助阳重调气血,再促排卵。rn “促排”以促进成熟卵子排出为目标。经间期是促排卵时机,所谓“真机”、“的候”也。经间期为肾中阴阳转化气血活动时期,治疗拟补肾养血助阳兼调气血为法。若久不排卵可予补肾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之。rn “助孕”以帮助精卵结合促进受孕为目标。排卵后当BBT上升2天以上可助孕治疗,经前期是助孕关键阶段。经前期以补肾养血温阳助孕为前提,当BBT高温相维持到12天以上未降者即进行保胎治疗,慎用辛温动血之品,经前前半期治疗以补肾助阳,辅助阳长,经前后半期治疗以助阴理气,补理兼施以助孕为要。rn 在经后、经间、经前、经期出现兼证应辨证化裁治之,可与补养肝肾相结合、可与温阳化气相结合、可与化痰燥湿相结合。各型在基本方基础上临床分别辨治加减化裁,以解决排卵障碍的多因素问题。在经后期多见肾虚肝(心)郁型,经后阴血不足,心肝气火易动,势必更耗阴精,必须注意镇降敛藏,提高阴精水平,镇降以安定心肝,敛藏以保持子宫藏中有泄,用滋肾生肝饮、滋肾清肝饮加减治疗。经间、经前多见肾虚痰浊瘀阻型、脾肾两虚型,治疗在补肾调周基础上配合养肝调肝、健脾温阳、化气通络、化痰燥湿、行血祛瘀等法。
  • 摘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原发性痛经证候分布中以气滞血瘀证最为多见,其余按从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阳虚内寒证、湿热瘀阻证、寒湿凝滞证、肝肾亏损证、气血亏虚证。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在子宫及冲任,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原发性痛经的病性有虚实之分,其实者多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病理因素阻滞经络,而致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可发为痛经。其虚者多为气虚血弱、肝肾亏损,子宫失去气血濡养,“不荣则痛”,故发为痛经。rn 中医临床上治疗原发性痛经,其主旨在于:气滞血瘀证的治疗主要在理气,同时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寒湿凝滞证治疗以温寒祛湿,辅以活血化瘀;湿热瘀阻证治疗以清热除湿为主,配合活血化瘀之法;气血两虚证治疗以益气养血为主要治则;阳虚内寒证以温阳散寒为治则:肝肾亏损证应当补益肾精,养血调肝。rn 根据本研究相关性因素研究结果,针对该病的西医治疗,在临床上还有以下几点指导意义:原发性痛经患者所处居住地环境对其证候具有影响。其中城市居住者中以气滞血瘀证者最为多见,而居住于农村者则以阳虚内寒证者最为多见,提示在临床医疗辩证施治的过程中,对于城市居住者应侧重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农村居住者则应侧重温养散寒。已婚及未婚患者中均以气滞血瘀证最为常见,提示临床辩证施治时对此二者均应重视理气活血的治疗法则。产次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证候分布的影响中,生产次数小于2次的患者中以气滞血瘀证者最多见,而大于2次者则以阳虚内寒及气血亏虚证多见,故提示临床治疗中,对产次少者可侧重于理气活血,而产次多者应侧重于温养散寒及补气养血。在避孕方式的选择上,未避孕及避孕套避孕者,均以气滞血瘀证者为多见,提示临床治疗中对此二者应重视理气和活血并用,减轻患者经行腹痛症状。痛经可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者中,气滞血瘀证及湿热瘀阻证多见;痛经稍重,轻微影响日常生活,但一般不需服用止痛药者中,以气滞血瘀证者最为多见:而痛经程度重,严重影响生活,必须服用止痛药物方可的患者中,以湿热瘀阻证及气滞血瘀证者最多见。提示临床辩证施治时对轻微痛经者应侧重理气活血化瘀及清热利湿之品的联合应用,对中度痛经者应着重于活血化瘀法的治疗,对重度痛经者则应在理气活血的基础上增减清利湿热药物的配伍应用。rn 中医中药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经过准确的辨证后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多可痊愈。
  • 摘要:复发性流产是指连续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产,约占妊娠妇女的1%-1.8%,且再次妊娠后流产率高达50%以上,对病人及其家庭造成巨大伤害,虽然目前西医对于该病病因有较多认识但治疗仍缺乏有效手段。齐聪教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内外兼修、学验俱丰。齐教授认为,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思路归属于中医“滑胎”范畴,治疗所涉及病种包含经、带、胎、产、杂病于一体,只有通过全面诊查、辩证精准、系统治疗,使病人月事规律、五脏安和、气顺血调,方能孕育成功。因此,齐教授提出了“三步疗法”治滑胎,第一步,温经活血逐瘀去死胎,第二步,健脾温肾填精以培源,第三步,健脾补肾养气血以安胎。其要点是:诊断时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时衷中参西、环环相扣;用药时重在健脾补肾、调气和血,故临床治疗效如桴鼓。
  • 摘要:《女科正宗,广嗣总论》中说:“男精壮而女经调,有子之道也”,女子正常的月经来潮必须建立在每月正常排卵的基础上,而肾中阴阳充盛平衡、气血调和、肝脏疏泄功能正常、冲任通盛是卵子正常发育成熟及排出的必要条件。吴师在临证时特别重视B超下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出情况,B超显示有排卵迹象时指导患者同房试孕,此即“的候”,临床上排卵障碍性不孕诸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早衰、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等疾病B超表现多为卵泡发育迟缓,甚至不发育,有时表现为卵泡较大但迟迟不能排出。吴师认为上述情况多责之肾虚为本,因虚致瘀,精亏血瘀,冲任受损,胞宫胞脉受阻,卵子缺乏物质基础,不能发育成熟,或因肾气亏虚,肝失疏泄,卵子排出动力不足。故治疗时重在补肾益精,养血活血,在中医名家卓雨农自制方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肉苁蓉、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桑寄生、熟地、当归、焦艾叶)的基础上减去枸杞、寄生、焦艾叶,加淫羊藿、黄精、乌药、泽兰、山药、山茱萸、鸡血藤、茺蔚子而成,全方共奏补肝肾,养糖血,活血调经之效。临证时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减,畏寒肢冷者加巴戟天、补骨脂温补肾阳;下腹隐痛和输卵管通而不畅者,去鸡血藤、山茱萸,泽兰,加大血藤、丹皮、虎杖、皂角刺活血通络。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者,首选达英-35对抗雄激素,3-6个月一疗程,服达英-35期间辨证配伍少量服用知柏地黄丸、加味逍遥丸、通脉大生片、益血生胶囊、定坤丹等中成药以保护卵巢功能;有胰岛素抵抗者给予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片口服以有效降低胰岛素水平。明确诊断为卵巢早衰者,给予“克龄蒙”人工周期替代疗法,6个月为一疗程,同样配合少量中成药治疗。停激素药后服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并嘱患者适时自测排卵试纸,出现阳性后再B超监测卵泡,见到大卵泡或有排卵迹象则指导患者试孕,试孕1周以上查血激素以便第一时间确定是否妊娠或排卵。一旦确定妊娠,则动态监测血清E2、P、β-HCG,并适时作腹部B超。妊娠4-8周期间,若β-HCG值72小时增长速度<100%,须警惕宫外孕。妊娠4-12周期间,若孕酮值低于25ng/ml,提示妊娠预后不良,则需采取中西医结合保胎治疗。吴师诊疗思路缜密,临证每获良效。
  • 摘要:不孕症是生殖医学的疑难杂症,病因复杂.输卵管通而不畅有轻重之分,轻者输卵管的蠕动、纤毛的活动及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发生异常:重者输卵管可出现僵硬,顺应性下降,失去收缩功能或收缩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输卵管正常摄取运送卵子、精子以及受精卵,致使精卵不能相遇导致不孕。西医治疗该病可选择输卵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宫腔镜下的通液术、腹腔镜下输卵管的诊治术、宫腹腔镜的联合手术,或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等,其治疗费用昂贵、治愈率低,复发率及再次粘连的可能性高。长期临床实践经验表明,辨证施治的中医药综合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性不孕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输卵管通而不畅轻者。本病的核心病机为瘀血内阻,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结合患者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体质等因素,辨证详明,随症加减,配合多种给药途径,内外合并,优势互补,个体化、针对性的综合诊治,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盆腔微环境,提高输卵管功能,降低异位妊娠的风险,提高宫内受孕几率,为广大输卵管通而不畅性不孕患者带来福音。
  • 摘要:妊娠恶阻的病名首见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恶阻者,心中馈闷,头眩,四肢烦痛,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明确指出本病的症状。在中医古籍文献中又被称为“恶食”、“恶子”、“阻病”、“子病”、“病食”、“病儿”等。rn 祖国医学认为:妊娠恶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妇女有孕后,月经停闭,血海之血藏而不泻,阴血下聚以养胎元,使冲脉之血相对不足,冲脉之气相对有余。冲脉又隶于足阳明胃经,会于气冲,冲脉之气不得下泻,遂循经上行,故而上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致呕吐。临床上常见到脾胃素弱和肾虚的孕妇多不能适应此种变化,发生胃气不降而随逆气上冲,更易导致恶心呕吐出现。rn 乐孕宁口服液是以中医健脾益气和胃,养血固肾安胎的治疗原则组方的,由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砂仁,当归,白芍,续断,杜仲,补骨脂,大枣十一味中药组成。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补中益气,健脾升阳,升举胞胎;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资冲脉之血,而降冲气之逆,具平冲降逆之力;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化湿行气,止呕安胎,乃“呕家之圣药”;与党参、自术、山药、大枣相伍,更能发挥健脾益气,和胃止呕安胎气的功效;续断,补骨脂,杜仲补肾固冲安胎,壮肾气以系胎。对于早孕期间因肾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出现的早孕反应,妊娠呕吐,或兼有胎漏、胎动不安者尤其适用。
  • 摘要:“血不利则为水”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病因病机上应考虑血瘀为因,痰水为果,痰瘀互结致病情胶着难解。PCOS治疗上应顺应月经周期的阴阳变化及胞宫的藏泻规律,在行经期活血化瘀以促阴邪排出、经前期补肾温阳以消阴翳、经后期健脾和胃利水养血,临床治疗可获良效。
  • 摘要:月经过少的相关病因主要是宫腔粘连以及性激素水平LH的升高和子宫内膜厚度,其中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增大(均值为0.71)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有研究提出,子宫内膜阻力指数大于0.65时,妊娠率会降低,通过本研究统计发现,月经过少患者的子宫内膜阻力指数增加,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血流阻力增大,血流减少,从而引起月经过少的发生。rn 结合本研究结果,导师罗颂平教授在临床上治疗月经过少时也有独特的见解。前期结果发现月经过少的发生与肾虚和LH激素有相关性,因此罗教授认为,导致月经过少的病因主要是肾虚证,常多夹血瘀,在治疗月经过少时主张以补肾填精为主,活血化瘀为辅,中药方剂用归肾丸加减为主方,同时结合患者所处的经期阶段不同,予以不同的方剂治疗,经前期常常以归肾丸加减为主,经后期以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肾阴虚为主者用寿胎丸合二至丸加减,其中,脾虚湿蕴者加上苍术,陈皮,白术,芡实等健脾化湿,血瘀者加上鸡血藤,丹参,牛膝活血,肝郁者加上石菖蒲,郁金,香附等疏肝解郁,血虚者加上阿胶,黄精等滋肾补血,失眠者加上远志,酸枣仁等安神。rn 另外,强调应特别关注患者性激素和B超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其内膜血流阻力等结果,常常建议患者在月经周期的22-23天行B超检测,观测子宫内膜厚度及其血流阻力和搏动指数,同时针对此类子宫内膜阻力和搏动指数增加的月经过少患者,针对性加以用药,常见药物为:鸡血藤,丹参,泽兰等偏于活血化瘀药物以促进内膜血流顺畅,间接增加月经量;同时子宫内膜偏薄的患者加上黄精,黄芪,阿胶等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中成药辅以复方阿胶浆,胎宝胶囊,人胎盘片等补肾养血药物,增加月经量,从而更好的针对患者自身情况辨证论治,同病异治,最后达到增加月经量,增加妊娠率,减少流产率的效果。
  • 摘要:“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是在祖国医学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发展、进步而形成的系统学说。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贯穿于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全过程,对于防治该病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治未病”理论出发,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增强医患间互动、交流与沟通,完善EMT的随访机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等,从而有利于减轻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减少复发率、提高妊娠率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摘要:情志因素与月经病是互为影响的。月经病的发生也可导致精神上的波动起伏,比如痛经、闭经,月经失调可伎女性陷入焦虑、不安、悲伤、抑郁、惊恐等负面情绪中,女性长期受到忿怒、思虑、惊恐等不良情绪刺激。因此,调畅情志,去除精神因素之诱因,对防治月经病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除了传统的药物疗法以外还应该重视心理疗法,特别是受情志因素作用较大的女性群体,建议她们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适当的运动。医生所要做的不仅是治疗病人的身体,从“心”而治,方治其本。
  • 摘要: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根据月经周期,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以及经前期各自不同的生理特点,采用不同的中药的一种疗法,与西医人工周期疗法一样是妇科常用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月经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等妇科疾病.rn 治疗期间配合动态地观察激素水平,B超连续监测卵泡的变化,同时作宫颈黏液检查及BBT测定,确定不同时期,能更科学地运用中周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运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调理月经周期,以肾的阴阳转化为依据,补肾活血为大法,辨证论治、分期论治、随证加减,三法相参。目前该方法己被广泛地用于妇科临床五十多年,治疗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妇科疾病,其疗效显著。rn 中药人工周期性疗法是针对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针对性用药,其主要目的在于调节卵巢功能。该疗法适用于功能性月经不调,与月经节律有关的其他妇科疾病。它从整体上调节了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功能,它不是激素替代疗法,该疗法有着远期的治疗效果,无激素使用的副作用,且患者容易接受。该疗法也有其弊端,每个月经周期均需服药的繁琐性,药味较多的缺点,故应加深临床和学术方面的研究,选出疗效好、作用强的方药,通过药物的筛选以及剂型的改革,使该疗法简便、高效,则能更好的运用于临床。该方法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待医学者们深入研究与探讨。
  • 摘要:《傅青主女科》是我国妇科中独树一帜的且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医学典籍,本文整理了归纳傅氏补肾安胎方法。rn 一、补肾益气安胎法:rn 傅氏认为“妊娠小腹作疼,胎动不安,如有下堕之状。人知带脉无力也,谁知脾肾之亏乎。”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补先后二天之脾与肾,正所以固胞胎之气与血,方用安奠二天汤。药物组成:人参30克、熟地30克、白术30克、山药15克、山萸15克、炙甘草3克、杜仲9克、枸杞6克、白扁豆15克。世人畏用人参、白术,或少用以冀见功,见证不的,是以寡效,此方正妙在多用也。方中人参、白术、熟地补肾益气健脾为君药:山药、山茱萸补益肾精为臣药;扁豆健脾利湿,杜仲、枸杞补益肾精为佐药;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rn 二、滋阴补肾安胎法:rn 傅氏认为:“妊娠三四个月,自觉口干舌燥,咽喉微痛,无津以润,以至胎动不安,甚则血流如经水。人以为火动之极也,谁知是水亏之甚乎。夫胎也者,本精与血之相结而成。逐月养胎,古人每分经络,其实均不离肾水之养。故肾水足而胎安,肾水亏而胎动”。方用润燥安胎汤。药物组成:熟地30克山茱萸15克益母草6克黄芩3克麦冬15克生地9克阿胶6克五味子0.6克。熟地补肾益精为君药:山茱萸补益肝肾,生地清热滋阴,麦冬滋阴润燥共为臣药:阿胶、五味子补肺敛气,黄芩、益母草清热凉血为佐药。全方共奏养阴润燥,清热安胎,补肾添精,兼补肺清热。rn 三、温肾助阳安胎法:rn 傅氏认为:“妊妇上吐下泄,胎动欲堕,腹疼难忍,急不可缓,此脾胃虚极而然也。夫脾胃之气虚,则胞胎无力,必有崩坠之虞。况又上吐下泄,则脾与胃之气,因吐泻而愈虚,欲胞胎之无恙也得乎。然胞胎疼痛而究不至下坠者,何也?全赖肾气之固也”。胞胎赖肾气才能固定,肾气固则胞胎才能稳固,肾气通于心,心肾之火援土。方用援土固胎汤。药物组成:人参30克、白术60克、山药30克、肉桂6克、制附子1.5克、续断9克、杜仲9克、山萸30克、枸杞9克、菟丝子9克、砂仁3粒、炙甘草3克。人参、白术、山药大补脾气为君药;肉桂、制附子温肾阳为臣药:续断、杜仲、山萸、枸杞、菟丝子补肾益精安胎为佐药;以炙甘草调和诸药。
  • 摘要:王祚久老先生(《1914-1998》)是第一代四川中医妇科名家之一,不仅闻名全川,而且誉享全国,对中医内科、妇科皆造诣精深,尤善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王老于1942年毕业于四川国医学院,1956年调至成都中医进修学校任教,1957年调入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其一生勤于临床,耕耘医学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及诊疗技术.特别是对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的诊治,善于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通过强调肝脾肾辨证,重视湿热瘀病机,肝脾肾治疗兼顾,湿热瘀调理并行,善用精方化裁,巧施药对加减,汤药针灸并用,内外治法同施,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根据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症具有常见病因证候相同、核心病机相同的特点,提出其“共性病机”理论,并据此应用异病同治,同中有异的临床辨治思路,提出了相应治疗方案,:在辨证口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外治法,形成二联、三联或四联疗法,内外合治,综合治疗,对缓解盆腔疼痛、改善盆腔粘连、消除盆腔包块有确切疗效,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案。
  • 摘要:胞宮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胞宫的功能涵盖了内生殖器官的功能,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的功能。胞宫除与脏腑、十二经脉互相联系外,与冲任督带的关系更为密切。胞宫受肾、天癸主宰,汇通冲任督带,以“出纳精气”、通脑髓、联五脏、主司子宫,使子宫具有行经和种子育胎的正常功能。此外,还有胞脉、胞络,是附于胞宫并联属心肾的脉络。《素问·评热病论》曰:“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奇病论》又曰:“胞络者系于肾。”胞脉、胞络使心气下达胞宫和肾精营血输注胞宫以发挥其功能作用。rn 子宫,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子宫”一词,最早见于秦汉时期成书的《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下“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内经》称子宫为“女子胞”、“子处”,属“奇恒之府”。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朱丹溪在《格致余论,受胎论》中描述了子宫的功能和形态为“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明确指出子宫是胎孕所藏之处。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描述:“子宫,……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在《类经》中指出子宫的功能为:“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孕者为奇。”在《妇人规》中进一步描述子宫的形态为“形如合钵。”rn 子宫在未孕的状态下呈前后略扁的倒梨形,壁厚而中室。子宫下部呈圆柱状,暴露于阴道部分的为子宫颈口,中医称子门,出自《灵枢,水胀》:“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类经》注释说:“子门,即子宫之门也。”子宫包括了形如合钵而中空的子宫体和呈圆柱状的子宫颈。子宫的功能是主行月经、分泌带下、种子育胎、发动分娩、排出恶露。子宫的特性是在胞宫的主司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月节律。子宫又是奇恒之府,由于它的功能不同于一般的脏腑,脏藏精气而不泻,腑传化物而不藏,而子宫能藏能泻,藏泻有序,故子宫的又一个特性是:非脏非腑,亦脏亦腑,能藏能泻。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