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9北京国际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学术会议
2009北京国际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学术会议

2009北京国际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11-15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2009北京国际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血液黏弹性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和对机体的影响,为临床在肝损伤后早期采用降黏措施提供实验研究依据。rn 方法:建立模拟空降坠落性肝脏撞击伤的动物模型,分别在伤前、伤后10、30、60、120 min及死亡即时等几个时相点各抽血5ml,24 h内全部送检并完成测定,并按血液黏弹性计算方法得出结果。rn 结果:肝撞击伤后当时间一定,血液黏度(η)随剪切率的增大而降低:当剪切率一定,η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剪切率(ω)一定,血液黏度分量(η),血液弹性分量(G)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时间一定,η’随ω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在ω为1.627时增大到最高峰后再降低;G’随ω的增大先升高,在ω为3.000时,增大到最高峰后再降低。rn 结论:在坠落性肝撞击伤后的早期抗休克救治过程中,积极输血扩容的同时,还应采取措施降低血液黏度及黏弹性,以达到改善微循环,有效纠正组织缺血缺氧的不良状况,防止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坠落性犬肝撞击伤后的早期,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血液黏度及黏弹性,可以明显减轻肝脏损伤。
  • 摘要:失重状态是一种特殊物理环境,长期处于该环境易引起机体骨质疏松等改变,而此环境下可影响骨折愈合,但骨折愈合延迟的机制尚不清楚。rn 目的:通过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等观察在模拟失重情况下大鼠后肢骨折的愈合过程,观察其组织形态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7-12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rn 材料:动物分组:SD成年清洁级雄性大鼠64只,体质量(170±5)g,随机分为失重组和单纯骨折组,每组32只。方法:制备64只大鼠后肢腓骨骨折模型。单纯骨折组骨折形成后动物自由活动,失重组采用头低位尾悬吊模拟失重状态。两组大鼠分别于处理7,14,21,28 d各取8只麻醉后处死取骨折侧腓骨。主要观察指标: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折断端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模拟失重后肢骨折断端的愈合特点。rn 结果:6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失重7 d与单纯骨折相比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640,P>0.05),失重14 d与单纯骨折相比其骨折愈合较慢和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低下(χ2=3.000,P<0.05),失重21d与单纯骨折相比骨折愈合形态学改变延迟,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显著降低(χ2=4.063,P<0.05);失重28 d与单纯骨折相比,病理学显示骨折愈合明显延迟、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降低(χ2=4.655,P<0.05)。rn 结论:模拟失重状态对后肢骨折大鼠骨折愈合过程有延迟作用,模拟失重状态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后肢骨折大鼠的延迟愈合越明显。
  • 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预处理诱导脊髓神经元氧化耐受的机理。方法:取胚胎小鼠脊髓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分正常对照组和HBO组(0.35MPa,2h)。利用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观察高压氧预处理对脊髓神经元抗氧化酶水平的影响。结果:对于单次HBO处理,SOD在处理前后表达无差异,而HO-1在处理后表达增多。行RT-PCR检测HBO处理前后HO-1 mRAN水平,发现HO-1 mRAN在预处理后4h开始明显增多,处理后8h表达达到高峰,直至HBO处理后24h其表达量仍比预处理前高。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对脊髓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诱导HO-1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阐述飞行人员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rn 方法:依据作者航卫保障实践经验和有关研究论著,介绍飞行人员健康管理的概念和原则,分析我军飞行人员健康管理的现状,阐明飞行人员健康管理主要模式与技术,以及实施步骤。rn 结果:飞行人员健康管理要素包括:过程管理、状态管理、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飞行人员健康管理原则包括:系统、层次原则,信息反馈原则,个性化原则,社会化和可及性原则,以及有效性和连续性原则。目前我军飞行人员健康管理学术理论与技术研究相对滞后,服务形式单一,手段落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创新服务系统和运营模式尚未建立。我们应该在理论、技术和服务三种模式下,采用健康状态检测与监测技术、健康评估与疾病风险预警技术、以及健康信息技术,实施飞行人员个人健康信息管理、健康与慢性病危险性评估和健康计划及改善指导。rn 结论:提高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水平,对于促进飞行人员身体健康,延长飞行工作年限,提高航空兵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总结了空勤科护理管理工作的特点,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完善改装体检临床护理路径,加强护理人员航空医学知识培训、培养全科护士、创建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航空护理特色等管理措施,提高航空保障能力,确保住院飞行人员身体健康及飞行安全。
  • 摘要:目的:了解部队南北方不同地区、不同飞行机种飞行员常见皮肤病发病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对北方(北京、天津地区)和南方(湖北地区)某部队飞行员共185人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通过临床检查确定皮肤病种类和感染人(次)。rn 结果:患手足癣9 1例(49.2%);湿疹、体股癣、脂溢性皮炎、慢性单纯苔藓、痤疮、花斑癣的患病率依次为14.1%、12.4%、10.8%、9.2%、6.5%、5.9%。rn 结论:皮肤病是部队飞行员常见疾病之一,驻不同地区飞行员某些皮肤病患病情况有统计学差异,慢性单纯苔藓的患病率北方(北京、天津)地区高于南方(湖北)地区;手足癣、体股癣的患病率南方(湖北)地区高于北方(北京、天津)地区,湿疹的患病率南方(湖北)地区高于天津地区;来自南方与北方的飞行员患7种常见皮肤疾病的患病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工作训练紧张、出汗多、饮食酸辣,卫生条件差、烟酒等不良嗜好均与皮肤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关系。
  • 摘要:目的:通过对空降兵部队官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空降兵在日常的地面训练和跳伞训练中着陆时各种损伤的部位、类型及发病率,深入研究不同的致伤因素之间、与训练损伤之间的相互关系。rn 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分析不同条件下伞兵身体各部位的损伤情况,对造成踝关节损伤的8种常见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相应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统计结果根据资料的性质进行X2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SPSS软件。rn 结果:对某空降部队397名官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受伤人员为173例。收集踝关节及胫腓骨损伤病例18人,与其同时跳伞但未损伤的士兵14人,总计32人。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SPSS软件。结果显示地面情况(X2)、风向(X5)为危险因素,有无护踝(X3)及跳伞年限(X8)为保护因素。rn 结论:本研究首先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到空降兵跳伞着陆时和地面训练时的损伤因素及机制,既着陆损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几种致伤因素的分析后,得出结论,不同伞龄和不同跳伞次数的官兵在跳伞训练和地面训练所致的损伤中是没有差异的,而跳伞训练时踝关节的损伤较多,地面训练时脊柱的损伤较多。凡是跳伞着陆时踝关节涉及到骨折的往往都比较严重,单纯的内或外踝骨折比较少见,这与伞兵跳伞着陆时踝关节的特殊姿势有关。比较几种可能的致伤因素,调查的8种致伤因素中,地面情况(X2)、风向(X5)是危险因素,护踝(X3)及跳伞年限(X8)是保护因素,其中护踝的保护意义更大。
  • 摘要:目的:探讨歼击机飞行员和飞行人员在不同年代因屈光不正住院的屈光分布及患病的危险因素。rn 方法:对159例因屈光不正住院的飞行人员和66例歼击机飞行员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对各种屈光类型不同年代的构成进行比较。rn 结果:1963~2007年飞行人员近视类屈光不正患病眼数各年代分别为7、18、23、29、39,分别占同年代屈光不正数的11.87%,26.87%,36.51%、63.04%、81.25%,趋势χ2值为68.16(P<0.01);远视类屈光不正分别为40、40、34、10、3眼,分别占同年代屈光不正数的67.8%、59.7%、53.97%、21.74%、6.25%,趋势χ2值为59.49(P<0.01)。歼击机飞行员近视类屈光不正不同年代患病眼数分别为2、7、17、8、14眼,分别占同年代屈光不正的13.33%、23.33%、42.5%、40%、63.6%,趋势χ2值为13.75(χ<0.01,呈增加趋势。rn 结论:随着年代的推移,远视类屈光不正的发病呈下降趋势,近视类屈光不正则呈增加趋势。飞行人员迟发性近视应予重视。
  • 摘要:目的:了解飞行员中医体质分类状况。方法:采用体质判定标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飞行员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研究。结果:飞行员以平和质为主,在偏颇体质中以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为主,与飞行员饮食结构、运动习惯、飞行机种等因素有关。结论:通过对飞行员体质分类研究,有助于飞行员个体化诊疗及调护,有利于提高飞行员的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
  • 摘要:目的:探讨飞行人员不良行为方式对其心身健康的影响。rn 方法:查阅所有调查对象的体检资料和健康档案,根据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所列的心身疾病范围进行分类和统计学分析。飞行人员不良行为方式采用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评分。rn 结果:70%的飞行人员存在2种以上的不良行为方式。患病组不良行为方式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健康组,分别为4.32±1.17和3.71±1.49分(P<0.001),患内科心身疾病者平均得分患病组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01)。rn 结论:不良行为方式与心身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影响飞行人员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应大力加强对飞行人员的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落实航空卫生工作的有关制度,减少飞行人员不良行为方式的发生,降低心身疾病的发病率,提高飞行人员的心身健康水平。
  • 摘要:目的:通过KJ-Ⅱ型全自动隐斜仪(简称自动隐斜仪)与东方红隐斜仪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该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97名男性高中毕业生先后用自动隐斜仪和东方红隐斜仪做隐斜检测,比较两种仪器检测值的差异性。结果:97例标本的内隐斜经两种不同仪器的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隐斜和外隐斜检测数,统计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外隐斜及上隐斜差值的离散度小,在实际检测中无重要意义,两种仪器的检测结论具有一致性,但自动隐斜检测仪性能稳定、数据可靠、使用方便,可以替代东方红隐斜检测仪,作为招收飞行学员体检仪器。
  • 摘要:本研究在回顾我国曙光1号预备航天员选拔、航天员教练员选拔、我国首批航天员队伍选拔、飞行乘组医学选拔及鉴定的过程、方法及结果并与国外资料分析比对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航天员医学选拔与鉴定的特点,提出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与建议。
  • 摘要:高性能战斗机能够产生并维持高达9+G的加速度,在这种空中动作中与之相关的解剖结构之一就是颈椎,他必须支撑头部、头盔以及头盔上相关装置的重量,以保护脊髓免于受损。在9+G加速度的条件下,飞行员的颈椎要承受9倍于常时的重力,根据飞行头盔重量的不同,有的可高达200磅。近期对于飞行条件下颈部肌肉肌电图的研究中发现在4G条件下即可达到100%最大随意收缩(MCV)。而是损伤的阈值仅为70%MCV。北约已经组织了至少3次讨论会来研究这一问题,在发表的公报中亦持续关注了这一现实而独特的职业病。基于飞机机动性能的不同,飞行相关的颈部疼痛发生率从30%至95%不等。尽管目前有充足的临床资料,与之相关的体外生物力学研究仍比较缺乏。其主要原因为尸体颈椎的不稳定,在极小的负荷下即可出现塌陷。所以试图在高重力加速度荷载条件下测试颈椎的尝试都是不可能的。PATWARDHAN及其团队已经成功的解决了该问题。通过使用定向荷载,研究者可以对腰椎施以1200N的生理压缩前负荷,颈椎的前负荷也可以达到250N。定向荷载的出现为在体外研究飞行员在9+G加速度条件下的负荷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 摘要:航空航天临床医学教育是航空航天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航天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是直接关系航空航天医学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回顾了中国航空航天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历史;详细描述了当前中国航空航天临床医学以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并针对目前教育体系下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航空航天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模式和趋势,提出成立中国航空航天医学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航天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发展之路的设想。
  • 摘要:目的:研究提出低压舱模拟低压差、低高度暴露、低空加压供氧生理训练方案。rn 方法:①降低传统迅速减压模拟训练的初高度及终高度,起爆高度2500 m,迅速减压终高度5500 m;②迅速减压压差由3.0 kg/cm2缩小到0.25 kg/cm2,迅速减压峰值小于500 mmH2O;③改进加压供氧调节器,调整真空膜盒元件,实现低空4000±200m接通加压供氧,以降低加压供氧训练的高空暴露高度,能在较低高度上体验高空(12000 m以上)的加压供氧生理效应,④训练飞行员的呼吸控制方式。rn 结果:实验结臬表明,降低了迅速减压训练高度,减少了迅速减压的压差,降低了加压供氧接通高度,避免了发生航空气压损伤性航空病;实现了高空低压、减压和加压供氧训练效果;控制了迅速减压瞬间的呼吸方式,防止了气压性肺损伤。rn 结论:飞行员低压舱低高度、低压差、低空加压供氧的综合高空低压、低氧、减压、加压生理训练方法安全、有效、高效。
  • 摘要:普伐他汀引起的神经系统副作用少见,癫痫未见报道。本文介绍了一例普伐他汀引起飞行人员症状性癫痫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浅谈了长期随访的结果。
  • 摘要:在欧洲,就直升机队伍规模、紧急医疗服务覆盖的人口以及各国基地数量而言,直升机队伍性质并不相同。直升机急救医疗服务要求各式各样的融资体制和手段:通过私人资金、慈善资金和政府拨款,还需要地面直升机停机坪和高架直升机停机坪等基础设施。基于欧洲的哲学体系和法规,研究与回顾欧洲的紧急医疗服务直升机市场、直升机相对于救护车的优势,以及欧洲直升机公司提供的服务。
  • 摘要:国际SOS救援组织是提供医疗救助、国际医疗保健、安全服务和外包客户照管的世界领军组织。国际SOS救援组织致力于经营遍布在世界的11个空中救护中心,其分别分布在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德国、新加坡、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中国。本文介绍了空间资源和国际SOS救援组织/MEDAIRE。
  • 摘要:招飞体检发现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一例。男,19岁,既往身体健康,无任何不适主诉。查体:无紫绀、无杵状指;叩诊心界不大,听诊心律齐,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稍增强,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Ⅱ/6级杂音,其余心脏听诊区未及明显杂音。胸透正常;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色超声显像:1.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2.肺动脉瓣、三尖瓣返流(轻度),3左心室假腱索,4.左心功能正常。招飞体检鉴定结论为不合格。
  • 摘要:目的:在青年歼击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方法:按照体检的统一要求对受检者进行体检,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高年资医师进行综合分析,用同一标准作出诊断,再经统计学处理。结果:59名受检者中,仅2人达到航天员预选标准。检出可以构成诊断的疾病199例次,平均每人患3.37种疾病,异常发生率达96.61%。所检出疾病主要集中眼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分别占检出疾病总例次的36.1%、20.6%、13.5%、6.5%和6.5%。前5位疾病分别为沙眼、晶体混浊、腰椎间盘突出、甲状腺腺瘤及精索静脉曲张。结论:由于这些疾病的存在,对青年飞行员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工作效率乃至飞行生涯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有效地减少和控制青年飞行员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其健康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多导睡眠分析系统在飞行员群体中应用的护理干预重点。rn 方法:对70例有睡眠异常主诉的飞行人员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包括脑电图、眼动图、下颌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体位,心电图、鼾声等),注意检查前宣教,检查中细致讲解及各导联放置准确,检查结束后注意仪器的保养、维护以及对患者进行睡眠健康指导。rn 结果:本组70例被检飞行员中单纯鼾症18例,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1例,中度16例,重度15例。所有患者对检查程序了解,配合度好,无导联或电级脱落现象。帮助患者建立了正确的睡眠观念、良好的睡眠习惯,使患者掌握了一般治疗的方法。rn 结论:多导睡眠分析系统是飞行员睡眠障碍检查的可靠手段,积极宣教,细致的安装,检查后的生活指导是护理干预的重点。
  • 摘要:目的:观察65例飞行人员鼻腔术后出现的不舒适症状,如头痛、头晕、流眼泪,咽干痛及胸闷、呼吸困难,失眠等,分析不舒适症状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筛选鼻腔局麻手术和鼻内窥镜手术、鼻腔填充油纱条、无其他并发症的患者。结果:鼻腔手术后不舒适的程度与鼻腔的解剖特点、个体差异(文化背景、社会层次、性格、年龄)有关。结论:根据患者不舒适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护理干预,合理使用药物和物理方法干预,可增加患者对不舒适的耐受性,有效解决患者鼻腔手术后不舒适症状。
  • 摘要:目的:探讨“上工治未病”理念在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脊柱保健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110例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情志心神统一护理模式,饮食起居调护,辩证施护既病防变,加强身体锻炼指导,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结果:110例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在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较好地控制疾病复发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在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脊柱保健中的应用能够从飞行员生理、心理所处的社会环境出发,结合评估飞行员潜在问题,调养身心情志,加强锻炼机体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 摘要:目的:分析高加速度(G)载荷下飞行员颈椎病的冯氏手法治疗、护理效果。方法:93例飞行员按所飞机型分为两组:研究组为49例喷气式飞机飞行员,对照组为44例涡轮螺旋桨式飞机飞行员。对两组飞行员进行冯氏手法治疗和系统护理。结果:喷气式飞机飞行员颈椎病的治愈率(40.8%)低于涡轮螺旋桨式飞机飞行员(63.6%),(χ2=3.92,P<0.05)。喷气式飞机飞行员颈椎病治疗的有效率(95.9%)与涡轮螺旋桨式飞机飞行员(95.5%)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16,P>0.05)。结论:冯氏手法治疗和系统护理对于高G载荷下飞行员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机种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员的病历进行调查分析,按飞行机种类和飞行员年龄进行分类统计,并做比较。结果:歼击机飞行员发病率明显高于运输机类和直升机类飞行员(P<0.05),而运输机飞行员与直升机飞行员发病率基本相同(P>0.05)。大于31岁飞行员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龄小于30岁飞行员(P<0.05),31至40岁飞行员和≥41岁飞行员发病率基本相同(P>0.05)。且≥30岁飞行员多反复发作且多转化为慢性病急性发作而入院。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与飞行机种和飞行员年龄有一定关系,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摘要:目的:在汶川地震100天后,对救援者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症状问卷(PCL),全面调查参与地震救援人员2267人,结合心理健康问卷(SCL-90)调查923人,按照国家军用标准GJB2125规定进行心理健康等级评定。结果:汶川地震100天后,4.50%的救援者存在PTSD症状,0.40%的救援者PTSD初筛结果呈阳性;SCL-90心理健康状况76.60%为良好,13.98%为一般,4.22%欠佳;5.20%较差。结论:汶川地震100天后,地震救援人员PTSD发病率低,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基本恢复到了正常状态,情况良好。
  • 摘要:本文对今年来招飞体检情况进行分析。东北地区生源数量相对较少,按照现行体检标准淘汰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其中又以眼科淘汰率上升明显。由于招飞体检各阶段检查项目不同,以及各机种对身体素质要求不同。建议制订招飞体检标准细则,对招飞体检标准做出科学调整和修订。在初检时将参加全面检测前有希望矫治的边缘问题以标准形式明确下来,予以保留,为进一步医学选拔留出空间。眼科视功能在飞行学员医学选拔中作用极为重要,且检测项目多,涉标范围广。如何既注重视功能的检测,又可提高体检合格率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建议将视力标准修订为双眼0.7以上,屈光在-0.75D以内,单纯近视散光在-0.50D以内合格。建议对屈光状态在-1.50D以内,接受角膜屈光手术者,对术后影响飞行的潜在危险进行前瞻性预后研究。同时加强视功能检测手段,实施对比敏感度(CSF)和视诱发电位(PVEP)检测等。就隐斜视对飞行安全的潜在威胁等问题展开讨论。本文认为中、高度近视术后易出现视力回退和角膜上皮下混浊,及晕光、眩光等,应严格检测,以防漏入飞行队伍。建议对轻度近视的屈光手术,特别是在高空缺氧、加速度等环境因素影响下,眼内压的一过性骤升对术后角膜的潜在危险根据空军飞行员职业特点进行预后研究。PVEP在评价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程度上有很大价值,对于C/D>0.6者,应加测PVEP。对于招飞标准中的对比敏感性条款和立体视功能条款,认为能够很好反映视功能状况,应当尽快正式实施。针对招飞实际工作中对隐斜视超标有人为训练,放宽标准倾向,应加强人员管理,减少隐斜视复查次数。建议体检队参加对飞行人(学)员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把握边缘问题时科学处理“筛选控制”的对立统—性。逐渐形成筛选-控制的动态选拔机制。
  • 摘要:Applicant can offer special application to the bureau after medical identification and his body status doesn't meet the medical standards of corresponding medical certificate if he can prove that he was qualified for the certificate's rights and can safely exercise these rights. It catches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and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civil avia-lion medicine.
  • 摘要:目的:观察飞行员患高血压病及药物治疗后立位耐力和+Gz耐力的变化。rn 方法:选择10名患高血压病的歼(强)击机飞行员,平均年龄(36±6)岁,经临床检查未发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在药物治疗前和服降血压药血压恢复正常后分别进行20 min立位耐力试验和+Gz耐力试验。rn 结果:药物治疗前立位耐力试验显示,平卧位平均血压为(147±16/92±10)mm Hg,立位(150±18/99±12)mm Hg,卧立位舒张压差异显著(P<0.01);1例立位耐力试验结果阳性,5名+Gz耐力未达到所飞机种要求。降压药物治疗后,平卧位血压(131±10/80±7)mm Hg,立位(130±8/87±3)mm H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P<0.05),立位耐力试验均为阴性;3名+Gz耐力未能达到所飞机种要求。rn 结论:高血压病对立位耐力和+Gz耐力有不利影响;药物治疗后+Gz耐力改善与病情和用药种类、剂量有关。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体位下短臂离心机暴露所引起的心血管及前庭功能反应,旨在进一步明确短臂离心机暴露下体位因素对心血管和前庭功能的影响。rn 方法: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依次进行75°、45°、15°体位的短臂离心机暴露,每体位先后进行2G、3G(足水平)人工重力暴露。采用便携式无创逐跳血压监测仪(Portapres)全程监测并记录受试者血压、心率,心脏泵血功能,同时进行前庭功能评价,比较不同体位短臂离心机暴露对心血管、前庭系统的影响。rn 结果:2G和3G短臂离心机暴露时,15°体位下大部分受试者出现严重运动病症状被迫终止实验;75°和45°两种体位下受试者血压、心率、总外周阻力较基础值均显著增高,每搏量显著降低,心输出量则无显著变化;相同G值短臂离心机暴露时,75°体位下心血管功能变化较45°无显著性差异,而前庭功能评分则随着体位角度的减小而逐渐增高,15°体位下评分,较45°和75°体位显著增高。rn 结论:短臂离心机暴露时,45°和75°两种体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体位对前庭功能的影响却差异较大。暴露体位越趋近于坐位,引起的运动病程度越重。
  • 摘要:目的:观察重复、长时间正加速度(+Gz)对健康家兔及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影响特征,建立相关实验动物模型,为飞行环境下血管功能的防护提供实验方法和理论依据。rn 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放免及生物化学法,分别测定32只家兔(健康组8只,其中对照4只,+Gz暴露4只;动脉粥样硬化组24只,其中对照12只,+Gz暴露12只)在重复、长时间的+G暴露前后,主动脉内皮细胞mRNA表达,主动脉内皮细胞中的合成酶HO-1、内源性一氧化碳(CO)、cGMP含量、静脉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变化特征。rn 结果:在+G作用下,健康家兔除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显著增加外,HO-1、CO浓度和cGMP含量无显著变化。但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HO-1、CO浓度和cGMP含量等指标则随着+Gz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rn 结论:重复、长时间+Gz效应会诱发ET对正常血管组织结构的损伤,但也能增强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mRNA的表达,增加血管内皮物质血红素氧化酶-1,CO、cGMP的产生,有减轻和保护血管免受进一步损伤的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中枢性眩晕飞行员患者脑血管的形态结构。方法: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对飞行员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结果:7例患者中有2例脑血管存在先天变异,4例患者为一侧椎动脉纤细且2例发生了椎动脉闭塞,1例患者有颈内动脉狭窄。2例患者造影未见异常。结论:飞行员中枢性眩晕时存在脑血管变异和脑血管闭塞和狭窄的情况。
  • 摘要:目的:飞行员患早期冠心病多无症状或不典型,临床很难确诊,对飞行安全是很大隐患。早期确诊和除外飞行员有无冠心病,对保证飞行安全十分重要。本研究试图通过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作为一种无创的、方法对飞行人员的有无冠状动脉疾病做出诊断。rn 资料与方法:10名飞行人员,其中9名现役,一名为退役。均为男性,3名无症状,体检心电图T波改变,年龄23-55,7名有胸闷,心律不齐,和发作性心绞痛及次级量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年龄45-65。10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增强扫描后,选择重建舒张期和收缩期最佳时相图像,Kernal B26f,重组层厚0,75 mm,间距0.5mm。得到矢、冠及轴位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CVR)用于冠脉血管评价。其中6名行常规冠冠状动脉血管造影。rn 结果: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6例,均位于前降支;前降支心肌桥2例,冠状动脉肺动脉漏l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2例。rn 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检出冠状动脉狭窄和冠状动脉管壁的斑块有较高的准确性,能显示冠状动脉和静脉先天变异等。作为无创性检查,对早期确诊和除外飞行员有无冠心病,对保证飞行安全十分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飞行人员颈性眩晕与椎动脉异常的相关性。rn 方法:对168例颈性眩晕飞行人员患者的椎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相关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椎动脉发育异常78例,发育异常包括起源异常、行径异常和发育不良,起源异常9例,行径异常45例,起源及行径异常的椎动脉常伴发育不良,走形迂曲,椎动脉发育不良58例,发育不良常为全程窄细,(单侧52例,双侧5例,右侧缺如或完全闭塞1例),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48例。rn 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飞行人员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先天异常占比例较大,招飞工作是飞行工作的源头,提示我们应从源头把关,降低飞行人员的停飞率,有望将椎动脉的超声检查纳入《招收飞行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 摘要:目的:探讨歼(强)击机飞行员肾结石的诊断治疗及医学鉴定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2年~2008年43名患肾结石的歼(强)击机飞行员病史资料、诊治过程及医学鉴定结论。结果:23名肾结石飞行员经治疗结石排出,4例确诊为肾钙化,均飞行合格;3人因结石长期治疗无效,予以停飞,1人因其它疾病停飞,12例处于治疗、观察期,结论为暂时飞行不合格。结论:(1)歼(强)击机飞行员(含歼教飞行教员)患肾结石影响飞行安全,应在结石排出后方可恢复飞行; (2)通过多项辅助检查综合评定,明确结石或钙化诊断,远离集合系统的肾钙化灶可放飞,但应定期复查,掌握其变化情况。
  • 摘要:目的:了解飞行人员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的发病情况,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rn 方法:将飞行人员分别按21~28岁、29~36岁、37岁以上分为3个年龄段组;按1000h以下、1001~2000h、2001~3000h、3001h以上分为4个飞行时间段;按歼击机、强击机、运输机、直升机、轰炸机分为5个机种。采用自编的前列腺健康知识调查问卷,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中的症状评分标准判定结果,以及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前列腺液细菌培育阴性。rn 结果:明确诊断为CP/CPPS的有1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0.95%;21~28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飞行时间与CP/CPPS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飞行机种与CP/CPPS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飞行人员中CP/CPPS的发病情况尚需进一步重视。提出了飞行人员CP/CPPS防治方案的初步建议。
  • 摘要:高性能战斗机机动飞行时产生的高过载对人体有何影响?如何解决随之产生的飞行卫生保障问题?应怎样进行心理生理训练?采取怎样的恢复措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俄罗斯专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借鉴俄罗斯战斗机飞行员航空卫生保障和心理生理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
  • 摘要: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脑动脉收缩反应性、超氧阴离子水平与VCAM-1表达的影响。rn 材料与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体重290 g左右。按照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模拟失重大鼠采用尾部悬吊方法模拟失重影响。模拟失重4周后,分离大脑中动脉与基底动脉。采用压力肌动描记系统观测动脉反应性的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动脉超氧阴离子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在脑动脉血管表达。rn 结果:模拟失重4周大鼠大脑中动脉血管肌源性紧张度较对照明显增强、血管对5-HT与KCl的收缩反应明显升高。模拟失重导致脑动脉超氧阴离子水平明显升高;VCAM-1定位表达于模拟失重大鼠脑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蛋白印迹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失重大鼠脑动脉VCAM—1蛋白表达上调。rn 结论:本工作提示模拟失重4周可导致脑动脉收缩反应性明显增强,动脉组织氧化应激分子水平与炎性分子表达明显升高。
  • 摘要:目的:研究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后大鼠股骨骨髓微循环的变化及其作用。rn 方法:以尾部悬吊大鼠为模拟失重模型,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大鼠股骨骨髓造血功能及微循环的变化进行检测。rn 结果:1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显著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股骨骨髓脂肪组织明显增多,造血组织容积百分比明显降低;3尾部悬吊14天后大鼠股骨骨髓微血管走行基本正常,部分灌注不全且有墨汁外渗,微血管通透性增加;4尾部悬吊后骨髓中心静脉管径明显降低,骨髓内血管有淤血现象;5骨髓微血管密度减少,微血管面积百分比降低。rn 结论:微循环功能的变化可能在模拟失重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 摘要:探讨以长白山特产林蛙油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冲剂对超重环境和微波辐射大鼠抗氧化的效应;探讨不同剂量的林蛙油冲剂对超重环境和微波辐射协同作用对大鼠血糖、血脂含量的影响,为林蛙油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林蛙油复方冲剂的干预方式不同,对超重环境下微波辐射大鼠的抗氧化作用也不同。高、中剂量的林蛙油冲剂,既能抑制超重环境和微波辐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和LDL-C含量升高,又能抑制成年实验大鼠的体重增长,更能升高实验大鼠的血清HDL-C含量。
  • 摘要:目的:借助本研究室建立的活体LM23基因沉默大鼠动物模型,制备LM23蛋白的合成肽多克隆抗体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研究LM23蛋白的功能。rn 方法:利用互联网公共信息数据库PROSITE,Protfun server,PSORT server和BLAST等生物分析工具软件对LM2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选择LM23蛋白的多肽序列。应用Fmoc法化学合成大鼠LM23蛋白从N端数第274~291个氨基酸多肽,将纯化的LM23蛋白合成多肽与KLH交联,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获得LM23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利用LM23多克隆抗体研究LM23蛋白在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定位情况。为了解LM23基因knockdown后是否会导致相关生精细胞发生凋亡,对LM23基因RNAi后大鼠睾丸生精细胞的凋亡状况进行TUNEL和Caspase 3抗体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对LM23基因RNAi大鼠睾丸进行基因芯片研究,了解LM23基因knock down后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进一步验证。利用CDK1、CDK2、CyclinA1等蛋白的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以研究LM23基因knock down大鼠中降调的细胞周期关键蛋白CDK2和CyclinA1,以及精子发生相关蛋白PIWIL2与LM23蛋白的关联。rn 结果:LM23蛋白拥有2个N-糖基化位点,7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5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3个N-豆蔻酰化位点,2个酰胺化位点。LM23蛋白很可能位于细胞核中,这一点也与我们随后进行的LM2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的结果相一致。通过BLAST工具对LM23基因的同源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发现LM23基因与小鼠、人类的细胞周期相关基因speedy homolog A(Speedy)基因具有一定同源性。LM23蛋白可能参与蛋白翻译调节过程,是一种生长因子。另外,本研究利用CPHmodles神经网络进行同源建模,成功预测出LM23蛋白的三维立体结构图。通过化学Fmoc法分别合成大鼠LM23蛋白N端第274~291个氨基酸多肽,纯化后两种多肽的纯度都达到90%以上,符合免疫用抗原标准。应用大鼠睾丸组织切片进行LM23-18肽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精母细胞有阳性颗粒反应,且存在于细胞核中。TUNEL研究发现,LM23基因RNAi大鼠睾丸有大量精母细胞发生凋亡。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与对照相比LM23基因RNAi大鼠睾丸生精细胞Caspase 3分子的表达量显著增加,提示LM23基因knock down导致大量精母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通过Caspase 3途径实现的。LM23基因RNAi大鼠睾丸基因芯片分析结果发现,LM23基因knock down大鼠睾丸的细胞周期关键基因CDK2和CyclinA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证实,CDK1、CDK2、CyclinA1等蛋白在LM23基因RNAi大鼠睾丸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rn 结论:LM23属于Speedy/Ringo家族,通过激活Cdk1和Cdk2可能参与了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周期调控并且具有抑制生精细胞凋亡的作用。
  • 摘要:笔者通过对一起飞机事故受伤人员的成功救治分析,认为统一指挥、重视平时演练,加强协作、重视心理干预等因素对受伤飞行员的身体功能恢复,重新评估放飞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提高对瓦尔萨瓦动作可能引起气压伤的认识。方法:通过报道1例瓦尔萨瓦动作引起的眼眶气肿、纵隔气肿典型病例并文献复习,分析和讨论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瓦尔萨瓦动作可引起眼眶气肿、颈部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可保守治疗、预后较好。结论:瓦尔萨瓦动作或其他引起鼻内压力增加的动作要适当用力,以防气压伤。
  • 摘要:航空器的诞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人类自身的活动空间,为人类生命的意义赋予了新的注解。航空医学救护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飞机正被广泛的应用于平战时的救援工作。本文介绍了航空医疗救护体系的常态化不够完善、空域管制问题以及空运医疗后送力量不足等我国航空医疗救护的现状,浅谈了发展前景。
  • 摘要:本文分析了军事航空医学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内容有空军卫勤保障、特殊环境医学、航空医学标准及临床应用研究,并分析了信息需求的特点,提出把握军事航空医学学科发展脉搏、选择好经典专业核心书刊、有效利用电子信息资源、掌握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并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和利用文献的信息获取对策。
  • 摘要:目的:研究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预测飞行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按年龄和飞行时间分为A、B、C组和Ⅰ、Ⅱ、Ⅲ、Ⅳ组,测定Hcy浓度;结果:飞行员组Hcy测定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在不同年龄组血Hcy测定中,对照组c组与a组差异显著(P<0.05),飞行员组B组与A、C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A组与C组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飞行时间血Hcy测定中,Ⅱ组、Ⅲ组均与Ⅰ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Ⅳ组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预测飞行员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 摘要:目的:评价前庭功能检查在飞行员飞行错觉中的分类诊断意义及医学鉴定价值。rn 方法:总结因飞行错觉入院诊治和结论的75例飞行员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前庭功能检查(ENG或VNG资料)结果与飞行结论的关系。rn 结果:①75例86例次飞行错觉(少数飞行员有两种感觉器所致的飞行错觉)中前庭本体性错觉62例次,其中25例次前庭功能检查异常(38.5%);视性错觉10例次,其中2例次前庭功能检查异常(20%);中枢性错觉11例次,其中3例次前庭功能检查异常(27.3%),三组前庭功能检查异常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75例飞行错觉者前庭功能检查异常30例,其中19例飞行不合格做停飞处理(63.3%),11例康复治疗和训练后恢复飞行;45例前庭功能检查正常者,有9例永久停飞(20%),36例恢复飞行。两组停飞率相比,前庭功能检查异常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n 结论:前庭功能检查对飞行错觉的分类诊断和医学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凡是因飞行错觉送院者均需进行ENG/VNG检查。
  • 摘要:目的:对近几年来我院改装体检歼击机飞行员脊柱病症健康鉴定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为健康鉴定积累经验。rn 方法:采集分析了261例飞行员体检和随访资料,对脊柱病症体检不合格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13例进行了随访。rn 结果:歼击机飞行员外科体检人数261人,20例脊柱病症改装体检不合格中,腰椎双侧峡部裂伴Ⅰ度滑脱9例,占不合格总数的45%,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χ2检验,P<0.01)。rn 结论:(1)歼击机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在改装体检中最多,但多数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不是改装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改装体检中,双侧峡部裂伴Ⅰ度滑脱是改装飞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2)外科体检中应该重点加强对脊柱的检查,特别是应该注意脊柱功能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 摘要:目的:用纯音测听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评价改装高性能战斗机体检飞行员的听力状况。rn 方法:分析2008年3月~2009年2月在我院进行高性能战斗机改装体检的75名(150耳)飞行员纯音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资料,并按飞行时间分两组(650 h以上组40人80耳,650 h以下组35人70耳),观察组间的差别。rn 结果: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所有75人耳鼻喉专科飞行结论均为飞行合格。测试对象150耳,PTA常128耳,异常22耳。DPOAE正常93耳,异常57耳。其DPOASE异常的比率明显高于PTA异常的比率。PTA正常的128耳中,92耳DPOAE幅值在正常范围,其余363耳(27.6%)的DPOAE幅值在某个或某几个频率下降,其中1,3、4 kHz下降耳数较多。PTA异常的22耳中,有20耳其PTA曲线为3kEIz和/或4kHz下降,表现为明显的V型或U型曲线,其DPOAE听力图上也表现为相应频率的DPOAE幅值降低或无法引出。其余2耳其PTA及DPOAE曲线均表现为全频率下降。飞行时间不同的两组,其DPOAE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4000 Hz的频率,其引出率与其他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1、2、3、4 kHz,其耳声发射幅值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6、8 kHz,其耳声发射幅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DPOAE可发现飞行员的早期噪声性聋,此部分人群是改装后听力重点随访对象。
  •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对不同年龄组男性飞行员颈动脉血管弹性的定量检测功能。方法:应用ET技术检测72例男性飞行员的颈动脉血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三组,并参照国人颈动脉弹性正常测量值对各年龄组与正常人的血管弹性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左右两侧之间颈动脉弹性指标无差异;20~29岁组及30~39岁组的血管弹性与正常参考值间存在差异,反映动脉硬度指标的β、Ep及PWV β较正常测量值降低,AC、AI值增高;40~49岁各测值与正常参考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高,飞行员的颈动脉弹性降低,但小于40岁的飞行员的血管弹性好于同年龄的正常人;ET技术可以敏感检测颈动脉的弹性功能状态。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民航飞行员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例及文献回顾,以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鉴定水平。rn 方法:介绍1例飞行员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探讨该病的医学鉴定方法。rn 结果:该飞行员术后1年申请特许鉴定,考虑其血凝控制稳定,心功能良好,在自我认识、密切随访和严格的航医监控的前提下特许合格,限制不担任机组必需成员,每月飞行小时数不超过50 h。特许合格后安全飞行200 h,未见因医学原因出现的飞行事故或飞行事故征候。rn 结论:民航飞行员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航空医学评定遵循个别评定、风险评估和谨慎的原则,若心功能良好,血凝较为稳定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无出血、栓塞的高危因素,预计发生出血、栓塞、卡瓣、瓣膜功能不良等总体风险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在飞行员自我认识、密切航医监控、定期专科会诊的前提条件下可给予有限制的特许合格,仍需密切随访。
  • 摘要:头痛的病因复杂,合理的分类和诊断系统是临床处理头痛的基础。国际头痛学会的第二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反映了当代对头痛疾患认识的进展。头痛疾患的医者应当熟悉该分类和诊断标准。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分类及主要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在处置患头痛飞行员时首先必须获得详尽的病史,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本文还对飞行员头痛的医学评定作了初步探讨。
  • 摘要:目的:采用三种标准评价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rn 方法:在飞行人员中搜集常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根据美国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以及我国的标准评价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rn 结果:230名飞行人员,符合美国NCEP ATPⅢ代谢综合征标准者19例,患病率为8.26%,符合WHO亚洲人代谢综合征标准者27例,患病率为11.74%,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者28例,患病率为12.17%。2007年中国标准的患病率与美国NCEP ATPⅢ标准的患病率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普通人群低,可能系飞行人员体质较好、年龄较轻所致,不同标准所得的患病率不同,提示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人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 摘要:目的:现代航空航天医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信息资源蕴含丰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航空航天医学信息资源,为广大航空航天医务工作者服务。方法:利用通用型检索工具,国内外航空航天医学专业相关数据库资源,国内外航空医学专业图书期刊;航空医学论坛以及常用航空航天临床医学网站等方法查询所需要的航空航空医学信息资源。结果:航空航天医学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但也较分散。结论:合理地利用航空航天医学信息资源,是目前航空航天医务工作者及时获取所需信息的有效方法之一。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民航飞行员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病例及文献回顾,以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和鉴定水平。rn 方法:介绍3例民航飞行员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分析并探讨该病的鉴定方法。鉴定标准是《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取得Ⅰ级体检合格证应当无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rn 结果:发病时年龄22~28岁,均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1例地面观察2个月后评定为合格;1例残留肺大泡,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评定为合格。1例气胸复发,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后CT检查发现肺大泡,鉴定结论为不合格。rn 结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一般认为是胸膜下大泡和肺大泡破裂引起,飞行员的职业因素是否能成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危险因素还没有确切的依据。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气胸愈后进行双肺薄层CT扫描检查必不可少,如有肺大泡残留应建议手术治疗,防止气胸复发。航空医学鉴定时应综合考虑气胸的治疗方式、检查情况、地面观察时间等因素,鉴定合格后应进行随访观察。
  • 摘要:飞行人员健康鉴定工作是早期发现飞行人员身体变化及疾病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对飞行人员参加飞行训练提供可靠的医学依据。做好飞行人员健康鉴定工作,对保证飞行安全,延长飞行年限,提高部队战斗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摘要:目的:提出关于中国陆军和空军飞行人员飞行资格的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回顾近年来就医机组人员住院病历。结果:21.8%住院机组人员都是合格的,心血管病的占18.4%,耳鼻喉科14.9%,神经系统12.3%,胃肠道9.6%。结论:膝关节疾病,尿路结石,及高空鼻窦炎是最有可能发生的疾病。飞行员不合格率大大高于无线电技师,其概率是后者的4.97倍。
  • 摘要:目的:观察尾吊模拟失重对大鼠股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PI3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rn 方法:以尾吊鼠为模拟失重模型,尾吊7天和14天后取双侧股动脉,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技术检测去内皮股动脉血管对α1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反应;给予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10-5M)后,制备PE累积量-效反应曲线,分析对照组和悬吊组PE的剂量-反应曲线及各组EC50。rn 结果:尾吊7天、14天导致大鼠股动脉收缩反应下降,10-5M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没有显著抑制尾吊7天、14天后股动脉对累积PE的最大收缩反应,但却显著抑制了其同步对照组股动脉对累积PE的最大收缩反应(抑制率分别为26.59%和250%),尾吊7天、14天组的抑制率与其同步对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n=7)。LY294002轻微提高了股动脉血管对PE收缩反应的EC50,但与同步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rn 结论:尾吊模拟失重可抑制大鼠去内皮股动脉血管收缩的PI3K信号调控机制,导致血管收缩功能下降。
  • 摘要:目的:本文以肌钙蛋白抑制亚基(troponin I subunit,TnI)作为肌节蛋白降解的分子标记,探讨舒张期肌纤维内Ca2+浓度升高与肌原纤维降解的关系。rn 方法:采用在收缩期增加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钙离子释放通道开放机率的caffeine,以及在舒张期引起SR钙离子释放通道钙漏的H2O2,灌流大鼠离体比目鱼肌,以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nI表达水平,并比较其降解程度。rn 结果:离体比目鱼肌肌条在40 min无钙Krebs液灌流期间,静息张力未见明显改变,发展张力缓慢降低,TnI未发生降解。用低浓度caffeine(1与5 mmol/L)灌流肌条,静息张力仅在疲劳收缩期间短暂升高,对肌条疲劳程度与疲劳后的恢复速率均无显著性影响,灌流后肌条的TnI未发生降解;高浓度caffeine(10mmol/L)灌流使静息张力持续升高,肌条易发生疲劳,且疲劳收缩后肌条的发展张力不能恢复,TnI发生明显降解。H2O2灌流对肌条疲劳程度没有明显影响,疲劳收缩后发展张力呈迅速恢复后较快下降,静息张力持续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用1 mmol/L H2O2灌流肌条,TnI未发生降解,用5与10 mmol/LH2O2灌流肌条时,TnI降解程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加。rn 结论:由于肌条静息张力与舒张期间肌纤维内Ca2+浓度密切相关,舒张期SR钙离子释放通道钙漏增加,可能引起肌纤维TnI降解。
  • 摘要: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多态性与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38名飞行人员MS患者和50名正常健康飞行人员INSR第8外显子Nsi I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INSR第8外显子Nsi I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飞行人员MS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差异,INSR基因N2等位基因频率在MS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NSR第8外显子Nsi I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飞行人员MS相关,N2等位基因可能是一个易感基因。
  • 摘要:目的:以双重任务操作诱发脑认知疲劳为实验模型,比较相关生理心理指标动态变化特征,以探讨飞行员脑认知疲劳评价方法的敏感和有效性。rn 方法:观察50名男性志愿受试者(年龄25-47岁,平均38.4±8.5岁)在完成1.5h的“双重任务测试”期间的绩效指标,同步记录相关生理指标(包括脑电的β2频段功率指数、临界闪光融合频率,心率变异性的高频功率、HR)的变化特征,结合认知疲劳状态主观评定(SSS)和躯体疲劳感主观评定(RPE),综合评价脑认知疲劳时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rn 结果:在>4h时,与完成双重任务绩效有关的保持率在第2h显著降低,此时,脑电的β2频段功率指数、临界闪光融合频率降低;心率变异性的高频功率、HR增加;SSS、RPE主观评定分数显著增加,并出现同步变化。而在1-4h期间,上述生理指标与双重任务成绩效果指标无相关变化。rn 结论:计算机控制的模拟飞行双重操作任务是诱发脑认知疲劳的敏感方法,利用该模型可进一步开展相关疲劳监测方法和制定卫生保障措施的研究
  • 摘要:目的:为针对性地做好歼击机女飞行员的航卫保障工作,我们分析比较了她们招飞到毕业时共五次大体检中心血管和视觉功能的检查结果,以了解其身体机能关键指标的变化状况。rn 方法:x名歼击机女飞行员,平均年龄22岁~23岁、身高167.2 cm、平均体重57.67 kg,均身体健康、飞行合格。查阅健康体检本,比较分析其招飞初检(第1次)、入学前复检(第2次)、预校转初级教练机学习前(第3次)、初级教练机转高级教练机学习前(第4次)和飞行学院毕业时(第5次),五次大体检中的脉搏、收缩压、舒张压和双眼视力等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从五次大体检结果可以看出,反映歼击机女飞行员的心血管调节机能的脉搏和血压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尚不够稳定。但是,反映视觉功能的视力检查结果则表现为一个稳步提高的过程。rn 结论:2000年至2007年我军招飞体检初检中视力、血压、听力项目的淘汰率分别为35%、3.1%、4.5%。国外也有类似报告,如澳大利亚空军飞行员选拔中,由于视力和血压原因而淘汰分别约占淘汰总数的19%,10%,12%。尽管各国空军飞行人员医学选拔标准中视力、血压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因视力、血压等项目而淘汰的均占相当比例。rn 由此可以看出,视力和血压是影响飞行学员能否培养成功的关键身体因素。我们对歼击机女飞行员的结果均处于体检标准的正常范围内,其中对飞行操作影响密切的视觉功能还随着训练的进行得到了提升。因此,飞行训练并未造成歼击机女飞行员心血管和视觉功能的下降,从一个侧面说明对其实施的航空卫生保障在总体上是成功的。
  • 摘要:目的:血压是飞行学员体格检查中的重要测量指标。结果:必须准确,才能真实反映飞行学员的血压状况。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飞行学员入校前后血压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可能原因,从而为飞行学员血压检查结果的正确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对象为100名新入校的飞行学员,均为男性。年龄17~20岁,身高1.65~1.79m,体重53.0—79.0kg。比较其入校前体检与入校后复检的血压检测结果。结果:飞行学员入校前体检与入校后体检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分别为(123.7±9.5)mmHg、 (75.8±7.1)mmHg、 (47.6±7.8)mmHg和(114.8±8.9)mmHg、 (69.2±6.3)mmHg、(45.9±8.1)mmHg,三项指标相差显著(t=2.56~8.62,P<0.01)。结论:由于大多数飞行学员入校前体检时普遍处于疲劳状态,会对血压产生影响,使得其血压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入校后的检查结果。
  • 摘要:目前,应届高中毕业生仍然是招收飞行学员主要的来源。加强该群体的健康管理和医学干预,提高招飞生源身体素质,十分必要。本文对部分参加招飞体检学生心脏检测阳性症候构成情况作了初步统计分析,目的是为高中在校学生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部分参考依据。选择2006年至2009年参加招飞全面体检的学生共5833例,择取其心电图以及部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异常者共456人,占全部受检者的7.8%。其中心电图异常406人,超声心动图显示异常者50人,分别占异常者的89.0%和11%。心电图异常主要为心律失常、传导异常和ST-T改变。其中T波改变者心得安实验大多呈阳性,当加大运动量或延长一定的运动时间后,大多数T波可由低平变为正常。说明单纯性T波改变多数为迷走神经过敏所致,是一种主要与心室肌有关的良性复极紊乱,可能与精神紧张、身体疲劳有关。偶发室性早搏,并且在运动后消失,一般不具备临床意义。房性、交界性以及运动后出现或者加重的早搏,需要作进一步检查,排除病理因素。房性心律、室性并行心律及运动后房性心动过速属于病理性质,应该及早接受诊治。有3例学生在做二阶梯运动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大运动量对这样的学生极具危险性,这对学校的保健工作应当具有警示意义。本文因心律失常需要进一步诊治或及时治疗并限制运动者共139例,占受检者的2.4%。说明高中学生普查心电图是必要的。本文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的心脏结构异常,主要包括心脏瓣膜问题和下腔静脉瓣延长,这部分人仅限于具有边缘性心脏杂音者,其中并未包括心脏杂音明显异常和心音正常的学生,超声心动图显示异常者在受检群体中的比例很可能会高于本文资料统计。检测显示心脏结构问题的学生,均不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征象的原因及其转归并不明确。心房间隔缺损一例,心脏已经出现早期代偿性病理改变。高中生健康体检,心脏听诊不可忽视,必要时需要进行心脏结构检测。
  • 摘要:目的:通过早期血管病变检测,及时发现飞行人员血管的病变状态,以加强早期干预。rn 方法:应用科林BP-203RPEII(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对107例飞行人员和103例地方体检人员进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检测,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计算体重指数,进行比较分析。rn 结果:飞行人员组PWV异常9例(8.4%),对照组PWV异常47例(45.6%),两组ABI均未见异常。两组人群PWV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P<0.01);30岁以上人群比较发现两组间PWV均值差异显著(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人群PWV与收缩压显著相关(P<0.01)。rn 结论:飞行人员血管弹性优于一般人群,年龄、收缩压是飞行人员大动脉弹性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PWV可以作为飞行人员血管早期病变检测与评价的功能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军队非单座机飞行人员高血压病带药飞行的效果及对安全的影响。方法:200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3例高血压病非单座机飞行人员,药物治疗达标后带药飞行。结果:严密监测下长期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可使血压达标,不影响飞行安全。结论:我军非单座机飞行人员高血压病患者可带药飞行。
  • 摘要:目的:调查飞行人员头痛患病情况。rn  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针对住院飞行人员、基层部队飞行人员及来院参加改装体检飞行人员进行调查。rn  结果:住院病人组、改装体检组与基层部队组比较,两两之间头痛患病率均具有显著差异,三者头痛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住院病人组、基层部队组、改装体检组。基层部队组经常头痛者患病率约为11%,其中紧张型头痛占90.5%,偏头痛占9.5%。直升机飞行人员头痛患病率18.8%,而教练机飞行员头痛患病率36.5%。导致头痛的因素多为飞行任务重占42.9%、心理负荷大占35.7%。缓解头痛的方法为休息占84.9%、药物占5.8%、运动占4.7%。rn  结论:头痛是飞行人员的常见疾病,以紧张型头痛为主。直升机飞行人员头痛患病率最低,而教练机飞行员头痛患病率最高,导致头痛的因素多为飞行任务重、心理负荷大。建议合理安排飞行任务,鼓励休息和运动消除症状。
  • 摘要:目的:分析近5年来歼击机飞行员飞行不合格疾病谱,并与1965~2004年间歼击机飞行员飞行不合格的疾病谱比较,为联勤后航卫保障提供参考依据。rn  方法:收集空军总医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飞行不合格的180名歼击机飞行员病历资料,按疾病和机种类别、涉及专业及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类统计,并与既往资料比较。rn  结果:①飞行不合格的常见疾病为加速度耐力不良、颈腰椎病、头痛、高血压、神经症、地面晕厥、乙型肝炎、脑外伤、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②第二代战机停飞人数最多。③与飞行不合格最相关的专科有神经科、骨科、耳鼻咽喉科、心血管内科等。④飞行不合格在35~39岁年龄段最多,主要疾病为颈腰椎病。⑤与既往资料比较,加速度耐力不良、飞行错觉和耳气压伤等所占比例下降,高血压等所占比例上升。rn  结论:加速度耐力不良、颈腰椎病、头痛、神经症、胃肠功能紊乱、地面晕厥仍是飞行不合格的重要原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占停飞比率有上升趋势,而航空病有下降趋势。
  • 摘要:目的:分析本世纪初东北地区住院军事飞行人员停飞疾病的年龄、机种和各机种停飞年龄的分布规律与特征,为新时期军事飞行人员的疾病防治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依据。rn  方法:统计分析2000-2005年东北地区停飞军事飞行人员的病历资料,编制2000~2005年东北地区住院军事飞行人员停飞疾病年龄分布、停飞疾病机种分布和停飞机种年龄分布表。应用SPSS 10.0统计包。rn  结果:①停飞疾病的年龄分布:前10位停飞疾病中,除头痛和高血压病在30~34岁年龄组的军事飞行人员停飞人数最多外,其余8种停飞疾病均在35~39岁年龄组的停飞人数最多。②停飞疾病的机种分布:在前10位停飞疾病中,初教机飞行员因腰间盘突出症和颈间盘突出症停飞人数最多;‘歼击机飞行员因头痛、耳聋、心律失常、耳气压机能不良和晕厥停飞人数最多;胃十二指肠溃疡在高教机飞行员停飞人数最多。③停飞飞行人员机种的年龄分布:歼击机、高教机、初教机、强击机和运输机飞行人员在35~39岁年龄组停飞人数最多,直升机飞行人员在25-29岁年龄组停飞人数最多;轰炸机飞行人员在30-v34岁组停飞人数最多。rn  结论:调查结果展示了军事飞行人员停飞疾病年龄、机种以及停飞机种的年龄分布规律和特点。提示遵循航空流行病学的客观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即可达到减少军事飞行人员停飞的人数,降低非战斗减员,提升战斗力的目标,并能取得同时减少住院和停飞飞行人员人数双赢的效果。
  • 摘要:目的:2005-2008年招收飞行学员外科体检脊柱拍片。总结分析脊柱拍片在招飞体检中的价值意义。方法:对2005-2008年外科招飞体检脊柱外观有阳性的体征者进行拍片,对淘汰原因,淘汰率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脊柱拍片淘汰13人,2006年淘汰16人,2007年淘汰41人,2008年淘汰62人。其拍片人数及淘汰人数呈逐年上升势头。结论:通过对脊柱X拍片。发现一些直接影响脊柱功能的问题。这充分说明脊柱拍片的必要性及对提高和保证招飞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研究生命质量测评量表SF-36测量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命质量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用SF-36对108名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信度指标克朗巴赫α均大于0.75,23名患者重测信度。重测信度系数社会功能(SF)低于0.8。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期患者在8个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各个病程中的患者。结论:SF-36用于测评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时,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治疗结果评价。
  • 摘要:目的:了解飞行员的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rn 方法:收集我中心2007-2009年飞行员体检资料,分析体检结果,比较三年来飞行人员各种常见病患病情况。rn 结果:2007-2009年我中心飞行员超重、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其中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在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差别显著(P<0.05)。年龄大于40岁的飞行员超重、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龄小于40岁的飞行员的患病率(P<0.05)。rn 结论:我中心飞行员三年间超重、肥胖、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病易患因素明显增加,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飞行员患病率明显增高。在飞行员中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其自我保健和自我防病意识对保证飞行安全,延长飞行年限,提高其健康状况有积极意义。
  • 摘要:目的:观察防晕帽对晕车患者的抗晕效果。rn 方法:将40名有晕车病史的男性自愿者随机分为A组(试验组-戴防晕帽)和B组(对照组-不戴防晕帽)各20人,分4批(每批两组人数相同)完成试验。A组戴防晕帽后10min两组受试者包括2名测试者(无晕车病史)乘同一车行驶在颠簸的道路上,并采用突然刹车和快速启动的方式予以加减速刺激。当测试者出现Ⅰ2前庭自主神经反应时停车,对受试者的前庭自主神经反应进行分度,统计异常反应(Ⅱ0和Ⅲ0)的发生率,两组进行c2检验。rn 结果:A组出现Ⅰ0前庭自主神经反应者12人,Ⅱ0反应者8人,异常反应的发生率为40%,B组出现Ⅰ0前庭自主神经反应者3人,Ⅱ0反应者15人,Ⅲ0反应者2人,异常反应的发生率为85%,两组相比,c2=6.83,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rn 结论:防晕帽对晕车患者确有一定的抗晕作用,为运动病的防控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措施。
  • 摘要:新医学模式、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给保障飞行员健康的所有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课题,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新医学模式、新技术和手段,既保证飞行员健康、飞行安全,同时提高飞行寿命,减少安全隐患,保障飞行员、企业、国家的利益,又减少对飞行员的经济负担及过度检查对身体的损伤。研究表明在民航飞行员健康保障和飞行鉴定中,除注意航空医学的特殊性和鉴定原则外,我们还应该引入临床思维,进行危险分层,合理使用适宜的新技术,减少飞行人员抵触心理,尽快明确诊断,提高飞行寿命,减少安全隐患,保障飞行员、企业、国家的利益。在飞行员健康鉴定中引进生物-社会-心理的医学思维模式,关注身心疾病以及毒理学检查。
  • 摘要:目的:通过角膜地形图对各种角膜矫形术术后人员检查,为招飞体检提供一种有效手段。方法:对17例受检者共34眼进行了角膜地形图检查,在未矫形组与各矫形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未手术组与各矫形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角膜地形图为真正了解角膜表面形态提供了可能,在判别屈光性角膜手术、角膜塑型术等有着重要地位,在招飞体检中对受检者进行检查,得出的结论具有指导性和权威性。虽有一定局限性,但仍是一种确保飞行学员身体素质的客观及有效手段。
  • 摘要:目的:分别应用颜氏图、Titmus及TNO三种方法对242例海军航空学院报考者进行立体视觉检查,以探讨这三种方法在招飞体检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对242例视力、眼位正常的海军航空学院报考者分别应用颜氏图、Titmus及TNO三种方法进行立体视锐度测定。对于结果显著异常者复查立体视觉、眼位并行隐斜度数测定。rn 结果:242例受检者经颜氏图检测,立体视觉正常(立体视锐度≤60”)者为236例(97.5%),Titmus检查立体视觉正常者为238例(98.3%),TNO检查则为215例(88.8%)。立体视觉异常者经复查,其中1例为微小度数外斜视(Titmus及隐斜检查结果正常),另有3例(1例颜氏图、3例TNO)初诊立体视觉异常者经复查结果正常。rn 结论:Titmus可以出现假阴性,而另两种方法则有假阳性出现,在招飞体检中颜氏图结合Titmus检查可以获得理想立体视觉检查结果。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代因眼底疾病住院的飞行员疾病分布及特点。方法:收集眼底疾病飞行员143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飞行员眼底疾病主要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83例(58%),视神经炎13例(9.1%),玻璃体混浊和血管性疾病各10例(7%)。停飞疾病中视网膜脱离(100%)、血管性疾病停飞(60%)、陈旧性视网膜病变(50%)、视神经炎(38.5%)。血管性疾病住院时间长。中浆和视神经炎患病情况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浆有减少的趋势,视神经炎有增加的趋势。飞行员视神经炎和血管性疾病应引起重视。
  • 摘要:目的:调查夜间飞行时常见的影响视觉因素和部队相关教育训练情况,了解飞行人员对夜间视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需求。rn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形式对300名参加过夜航训练的飞行人员进行调查。rn 结果:81%的飞行人员在夜间飞行中遇到过因夜间视觉特点及其局限性而导致的各种影响视觉的因素,在不同的飞行时段和不同地域上空飞行时出现频率不同。79.4%的飞行人员对视觉生理、解剖知识不十分了解,8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进行夜间视觉功能训练,其中58.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需要生理训练。rn 结论:1.夜间视觉存在着夜间近视、夜视盲点、色觉减弱或丧失、自动性错觉、眩光失能等特殊性,影响夜间飞行工作效率,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2.部队相关教育训练存在着不足。3.有必要进行夜间视觉功能训练,尤其是夜间视觉生理训练。
  • 摘要:目的:通过电脑验光对招飞体检人员的视力与屈光检测,为招飞体检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rn 方法:选取1010例参加招飞体检男性高中毕业生的2020眼,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后先后进行电脑验光及检影验光,比较验光符合率。rn 结果:合格组两种验光的符合率为100%,不合格组检影验光与电脑验光结果存在差异。rn 结论:电脑验光是快速和有价值的屈光筛选方法;电脑验光不能完全替代检影验光;电脑验光按招飞体检屈光标准,把结果分成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组,对合格组不再进行检影验光,对不合格组还需进行检影验光,这样既能提高屈光检查的效率,又能保证屈光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航空耳鼻喉科口腔科的任务及对筛选优秀飞行员工作的重要性。作者并详尽表达了自己对招飞体检耳鼻喉口腔科医学选拔的几点认识,包括飞行工作对耳鼻咽喉器官及功能的影响,耳鼻咽喉、口腔科医学选拔及鉴定的基本原则,耳鼻喉口腔科招飞体检的特点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应树立重功能,轻结构形态的思想。对体检标准深入研究探讨,对各项标准对飞行的具体影响充分论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方式,统一对标准的认识、把握,规范体检方法。更新检测器材。
  • 摘要:目的:总结飞行人员低压舱耳气压机能和鼻窦气压机能的检查经验。rn 方法:收集耳气压伤和鼻窦气压伤住院的飞行人员低压舱检查资料170份,对其进行分类统计。rn 结果:①治疗前耳气压机能检查118例,合格22.9%(27/118),机能不良77.1%(91/118);鼻窦气压机能检查20例,合格30%(6/20),机能不良70%(14/20)。②治疗后耳气压机能检查103例113例次(鼻窦气压伤组10例同时有耳气压伤),合格48.7%(55/113),机能不良51.3%(58/113);鼻窦气压机能检查34例,合格91.2%(31/34),机能不良8.8%(3/34),两组合格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治疗后原发性耳气压伤检查58例次,合格29.3%(17/58),机能不良70.7%(41/58),继发性耳气压伤检查55例次,合格69.1%(38/55),机能不良30.9%(17/55),两组合格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rn 结论:低压舱耳气压和鼻窦气压机能检查为气压伤的诊治和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鼻窦气压伤较耳气压伤的治疗效果好,继发性较原发性耳气压伤的治疗效果好,患耳气压伤和鼻窦气压伤的飞行人员只有在耳气压机能和鼻窦气压机能均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恢复飞行。
  • 摘要:目的:总结飞行员改装体检经验,提出飞行人员鼻科体检的操作规范。方法:分析改装体检和随访飞行员的鼻科资料。结果:鼻镜检查鼻中隔偏曲122例、下鼻甲肥大25例、中鼻甲肥大15例、均排除Ⅰ类疾病(地面有症状)和Ⅱ类疾病(地面无症状,飞行中有继发性气压伤表现),判断为生理性变异。诊断鼻窦囊肿9例、慢性肥厚性鼻炎2例、变应性鼻炎3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1例(34例为Ⅰ类疾病,1例为Ⅱ类疾病)。11例改装体检不合格,其余鼻科体检合格。新机飞行员中2例因鼻科疾病停飞,4例治疗后恢复飞行。结论:飞行人员患鼻科疾病可直接或因继发性气压伤而危及飞行安全,根据随访资料看,改装体检时所做的结论是恰当的,按操作规范进行鼻科体检,是保证体检和健康鉴定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 摘要:目的:总结飞行人员鼻科疾病谱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966—2007年间住院的320名373例次飞行人员的鼻科疾病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排鼻科疾病谱前位的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窦气压伤、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囊肿、急性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鼻外伤等。飞行合格283人,暂时飞行不合格12人,永久停飞25人。结论:飞行人员鼻科疾病常见,与气压伤的关系密切,积极治疗Ⅰ类鼻腔鼻窦疾病(地面生活有症状),阻止其向Ⅱ类疾病(地面生活无症状,飞行中出现鼻窦气压伤和/或耳气压伤症状)转化,有效治疗Ⅱ类疾病是降低停飞率的重要措施。
  • 摘要:目的:总结飞行人员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治和健康鉴定经验。rn 方法:分析飞行人员因变应性鼻炎而住院诊治的病历资料53份,对其进行分类、分型和分度,并总结与继发性气压伤之间的关系。rn 结果:飞行人员变应性鼻炎分为Ⅰ类(飞行中无继发性气压伤表现)30例,Ⅱ类(飞行中出现继发性气压伤表现,包括Ⅱa发性鼻窦气压伤4例;Ⅱb继发性耳气压伤16例;Ⅱc继发性鼻窦气压伤+耳气压伤3例)共2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8例,花粉症25例。轻度15例,中度26例,重度12例。44例继续飞行,9例永久停飞。rn 结论:飞行人员变应性鼻炎常见,根据对功能的影响进行分类、分型和分度具有重要的临床航空医学意义,Ⅱb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医学停飞的重要原因。患变应性鼻炎的飞行人员只有在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及耳气压机能和鼻窦气压机能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恢复飞行。
  • 摘要:目的:测量并分析飞行员咽鼓管通气阻力与耳气压伤的关系,探讨耳气压伤的预防方法。rn 方法:用咽鼓管通气阻力测量仪测量咽鼓管通气阻力并对照耳部检查,其中,歼击机飞行后检查80人,低压舱检查30人。rn 结果:220耳中,有28耳有耳气压伤表现,约占总数的12.7%,不能利用张口、吞咽等咽鼓管主动开放的方法平衡鼓室腔的负压。咽鼓管平均通气阻力为4.1±2.0kPa,其中,92.7%的耳数咽鼓管通气阻力小于6.0 kPa。rn 结论:在鼻咽部提供6.0 kPa的压力,可以使92.7%的飞行员不发生耳气压伤。飞行中,歼击机飞行员使用面罩加压法,不戴供氧面罩的其他人员使用Valsalva法可以平衡鼓室负压。
  • 摘要:本文针对飞行员用药安全与监测进行了悉心的文献阅读与整理,就各国对飞行员如何带药飞行的研究做一综述。文中涉及到飞行员目前所用六大类药物,如抗抑郁药物、心血管药物、糖尿病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抗组胺药物、中草药等。通过总结各国最新文献以阐述各国目前对飞行员安全带药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亦对各国所做的飞行事故毒物检测结果进行了总结。所引用的文献均为外文文献,国内尚无相关报道,从研究结果可看出,药物对飞行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威胁,严密监控飞行员日常疾病状况、服用的药物甚至是食物补充剂或保健用品,对飞行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都可能是减少安全隐患的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飞行人员肝腺瘤的术前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飞行人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认识。方法:结合有关文献,对我公司2003-2008年飞行人员年度体检发现的1例肝腺瘤的病变发展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肝腺瘤术前依靠影像学检查易误诊,手术探查、切除既是诊断又是彻底治疗飞行人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方法。结论:肝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通过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肝腺瘤相当困难,极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所以应提高对飞行人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认识,加强其术前诊断,积极手术治疗,从而有效保证飞行人员身体健康。
  • 摘要:目的:观察鼓膜造瘘对航空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两例航空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和随访经过,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于鼓膜造瘘后飞行或低压舱模拟飞行,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患者均无不适,经2年以上的随访,患者飞行或常年旅行出差没有再出现术前耳压痛难忍的痛苦症状,中耳无感染,听力没有明显的影响,飞行或乘机飞行时未出现过眩晕。结论:鼓膜造瘘是治疗航空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应加大宣教力度,使更多的军事飞行人员自愿接受此手术,重返蓝天,维护和提高航空兵部队的战斗力。
  • 摘要:一名29岁强-5飞行员因“右颈内静脉及头臂静脉血栓形成”入院,抗凝治疗9个月后心脏超声提示心内赘生物。结合反复口腔溃疡、皮肤毛囊炎样病变及结节红斑、针刺反应阳性病史,确诊为白塞氏病。经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皮肤粘膜病损及心内赘生物消失。由于本病易复发、航空因素会加重血管炎症反应,该患者不适合继续飞行。
  • 摘要:目的:航空因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目的观察低压低氧对胃排空和小肠运动的作用,为阐明飞行因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应用同位素99mTc-SC测定胃排空和碳末法测定小肠推进率,分组(每组大鼠10只)在低压舱海平面、模拟升至3000 m和5000 m高空停留30 min,分别测定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运动,并给予促动力药物莫沙比利观察对高空状态胃肠动力的影响。各组分别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胃动素和一氧化氮的浓度。rn 结果:在模拟5000 m高度状态,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分别为41%±10%和37%±8%,明显低于地面组(分别为62%±12%和61%±13%)(P<0.01);模拟3000 m高度对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无明显影响;口服莫沙比利组在5000 m高度的胃排空率明显高于5000m对照组(55%±12%、v.s 40%±10%,P<0.05),而对小肠推进率无明显影响;模拟5000 m高度时大鼠血浆胃动素浓度明显低于地面组(88 pg/ml±19 pg/ml v.S 123 pg/ml±28 pg/ml,P<0.01),而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则明显升高于地面组(106 umol/L±24 umol/L v.s 80 umol/L±18 umol/L,P<0.01)。rn 结论:急性低压低氧抑制了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运动,促动力药物莫沙比利可以减轻低压低氧抑制胃排空的作用。血浆胃动素浓度降低而一氧化氮浓度升高可能是低压低氧条件下胃肠动力减弱的主要机制。
  • 摘要:目的:了解飞行员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与血脂的关系。rn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6例飞行员和98例健康对照者ApoE基因多态性,并用常规方法测定其血脂水平。rn 结果:飞行员与健康对照人群的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飞行员的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总固胆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相关,且TC和LDL-C的水平与ApoE基因型的关系为E4/X>E3/3>E2/X,而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各基因型间无差异。rn 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是影响飞行员个体间血脂水平差异的独立遗传因素,飞行训练强度高、体力消耗大、时常暴露在精神紧张、高负荷飞行作业以及高热量高脂饮食等环境因素可能是引起飞行员高脂血症的重要作用因子。
  • 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预处理对脊髓神经元氧化损伤的影响。rn 方法:取胚胎小鼠脊髓做神经元原代培养,分正常对照组、高压氧预处理组(0.35MPa、2h)和H2O2处理组(50μM、37℃、1h)。通过形态学观察、MTT和单细胞凝胶电泳等试验方法观察H2O2处理所导致的神经元DNA损伤以及高压氧预处理对这种DNA损伤的影响。rn 结果:H2O2处理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细胞DNA尾矩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单次高压氧暴露后,高压氧预处理组与H2O2处理组相比,细胞活性从预处理后4h开始明显增高。细胞DNA尾矩也从预处理后4h开始显著减少并持续到预处理后24h。rn 结论:H2O2处理导致脊髓神经元出现氧化损伤。高压氧预处理对H2O2诱导的脊髓神经元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至少能持续到预处理后24h。
  •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犬从高处跌落时产生肝脏撞击伤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和研究这种伤的特点。方法:通过地上不同的障碍物使实验犬跌倒建立肝脏撞击伤,记录伤之前的生命体征同伤后进行了比较。狗被处死后,通过尸检研究肝脏创伤的程度和类型,同时一些重要器官的创伤也一同进行分析。然后,用AIS被来评估肝外伤的严重性。同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所有实验犬均有肝损伤发生,肝及其他重要器官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下降速度和障碍物的面积的有关。结论:肝外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与伞兵的真实情况类似。这种动物模型,易于操作,主要技术参数易于控制。冲击定位准确,可靠性是非常好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用于研究伞兵肝损伤病理生理特征的模型。
  • 摘要:目的:分析空运后送任务中护理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及空运后送卫勤工作护理组工作模式。方法:通过在参加卫勤使命2009演习中的具体要求和做法讨论效果。结果:贴近实战,执行任务护理人员应当具备一些基本能力,采取护理人员分组,联合场站医院护理力量共建护理工作模式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结论:具备一定的卫勤能力是护理人员执行空运后送任务的需要,护理人员分组、联合场站医院共建护理工作模式可保证更好的完成空运后送护理任务。
  • 摘要:飞机噪声在飞机起飞时,座舱噪声强度大约为110 dBSPL。军用飞机的外场能达到120-130dBSPL。研究表明,飞机噪声不仅影响飞行员听觉系统,还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条件反射异常,脑电位异常等。本文通过对飞机噪声对飞行员健康危害的分析,提出了应对飞机噪声的若干对策,以将危害降至最低。
  • 摘要:目的:通过对招飞体检中边缘视力眼的屈光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放瞳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分析,为招飞体检中边缘视力学生的处理提供参考。rn 方法:选择招飞体检中视力在0.8~0.9+5的214只眼,并根据视力不同分为两组,然后分别检查放瞳前视力、放瞳后视力及屈光状况,比较放瞳前后的视力,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视力在0.9~0.9+5的136只眼中,放瞳后视力提高的有55只眼,占40.4%,其中41只眼放瞳后视力达到1.0以上;视力在0.8~0.8+5的78只眼中,放瞳后视力提高的有10只眼,占12.8%,其中有1只眼放瞳后视力达到1.0。rn 结论:本研究显示,部分边缘视力在环境改变后可以有所提高,因此,对部分屈光在招飞标准内的边缘视力学生,可以按合格结论选送,并在高考结束后,空军复查前,由军区空军体检队复查,这样可以减少空军复查的淘汰率,以保证招飞任务的顺利完成。
  • 摘要:目的:探讨新编透视图测验的结构效度,明确透视图测验为空间定向能力测验。rn 方法:采用常用的四项空间能力测验(木块连接测验、表面扩展测验、S-M心理旋转测验、方盒比较测验)和修订透视图测验对197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年龄16~22岁,右利手,矫正后视力1.0以上)进行测量,利用因子分析和内省报告法分析其结构效度。rn 结果:五项空间能力测验可提取2因子,木块连接测验、表面扩展测验以及心理旋转测验在因子1上的载荷分别为68.2%、34.0%和68.9%,透视图测验在因子2上的载荷为79.9%,方盒比较测验在两个因子上均有载荷分别为66.7%和28.8%。内省报告显示透视图测验加工策略主要为定向描述和透视图变换策略。rn 结论:方盒比较测验、木块连接测验、表面扩展测验以及心理旋转测验应为空间视觉化测验,透视图测验属于空间定向能力测验。本研究将为空间定向能力测验编制和飞行人员能力选拔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对由人为失误引起的舰基飞行安全问题的国内外现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与选择:该领域相关研究论文和综述。资料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综述22篇。资料综合:比较了舰基飞行与陆基飞行安全性;分析了人为失误与舰基飞行安全的关系;介绍了舰基飞行中人为失误的预防策略和措施。结论:虽然我们不可能达到“零失误率”,但通过对舰基飞行过程中的舰基环境适应、舰基起降和海上飞行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尽量降低各个环节中的人为失误率,进而减少或防止严重飞行事故的发生是可能的。
  • 摘要:目的:探讨空中乘务员心理卫生状况。方法:应用SCL-90量表对东航安徽分公司240名空中乘务员进行测评。与全国常模相比,并按性别、年龄分组后对SCL-90各因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乘务员SCL-90测量的大部分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无显著差异,“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稍高。结论:乘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针对部分空中乘务员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工作。
  • 摘要:目的:追踪观察飞行学员低常远视力的变化趋势。rn 方法:选择飞行学员271例(542眼),其中远视力低常137人274眼,为观察组;远视力正常134人268眼,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招飞体检1年后双眼散瞳前后远视力变化情况并进行秩和统计分析。rn 结果:复查时两组远视力大部分均有提高。其中,散瞳后观察组远视力提高226眼(82.48%),对照组提高183眼(68.28%);观察组招飞时远视力≥1.0占37.23%,复查散瞳后占86.49%;对照组招飞时远视力≥1.2占54.48%,复查散瞳后占83.95%;观察组右眼远视力提高值较左眼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Z=-2.789,P<0.01)。rn 结论:飞行学员招飞体检后近1年低常组远视力以稳定和上升趋势为主,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部分远视力隐性下降,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两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睫状肌调节痉挛。右眼视力提高较大可能与其多为主视眼有关。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