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0第五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第五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第五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都江堰
  • 出版时间: 2010-04-07

主办单位: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社

会议文集:2010第五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了解电子垃圾拆解区贵屿镇学龄儿童铅污染状况及贫血发生率.rn 方法:选择贵屿镇当地出生并长期居住的70名8~14岁健康学龄儿童(暴露组)以及临近的两英镇(距贵屿镇约25公里)73名儿童(对照组),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水平及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相关参数.rn 结果:暴露组学龄儿童血铅几何均数82.33μg/L高于对照组的71.90μg/L(P<0.05).暴露组贫血发生率40%高于对照组的5.48%(P<0.0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均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和红细胞参数的相关分析显示儿童血铅水平对RDW有影响(P<0.05).rn 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学龄儿童平均铅负荷处于较高水平,对儿童的造血功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振动与乙醇联合作用对家兔体感诱发电位及脑组织ATP酶活力的影响.rn 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不同乙醇剂量染毒组.对各组进行乙醇染毒的同时进行接振试验,共14天.接振试验结束后,对各组进行短潜伏时体感诱发电位、脑组织ATP酶活力的测定.rn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染毒组短潜伏时诱发电位N1波、P1波、N2波潜伏时与N1-P1峰间期,中剂量染毒组N2波潜伏时均显著延长(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染毒组Na+-K+-ATP酶活力、Ca2+-Mg2+-ATP酶活力均显著降低(P<0.01).rn 结论:大剂量的乙醇与振动对中枢神经功能损伤可能存在相互促进或协同的作用.
  • 摘要:目的:分析2002~2007年上海市人群不同节气的每天死亡数及死亡原因,了解其交化趋势.rn 方法:通过上海市死因登记系统收集死亡资料,计算每天死亡人数,采用超额死亡比,分析人群和死因的节气分布.rn 结果:6年间,平均每天死亡人数为271人,平均每天死亡人数最少和最多的节气分别是芒种(227人/天)和大寒(349人/天).人群死亡的节气超额死亡比自立冬以后增长明显,至小寒、大寒节气达到一年的最高峰.男性和女性死亡节气的分布特点相似,而不同年龄组死亡节气分布不同.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和其中的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的超额死亡比的波动幅度明显,峰值出现在小寒、大寒和立春节气.rn 结论:节气能较准确地综合反映一年中不同时间气象的变化,对在时间层面上预警某些疾病的死亡危险,保护和干预高危人群具有一定的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低温对小鼠脑组织bax、bcl-2和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rn 方法:按小鼠在低温中的不同暴露时间,将其随机分为A低温组、B低温组和C低温组.各组在低温试验后进行脑组织bax、bcl-2和c-fos基因表达的测定.rn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低温组和C低温组小鼠脑组织bax基因表达显著增多,阳性细胞数增多、染色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cl-2基因表达阳性细胞数也有增多趋势,但bcl-2/bax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fos基因表达显著增加,阳性细胞数增加、染色变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低温可导致小鼠脑组织bax、bcl-2和c-fos基因表达的紊乱,这种紊乱可能是低温对神经行为功能损伤的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无金标准条件下诊断试验准确性评价的潜分类方法.rn 方法:介绍潜分类模型在无金标准诊断试验评价中的原理、试验设计和评价方法,用2人群2试验实例说明潜分类方法的应用.rn 结果:对于二分类反应变量,假设条件独立和试验准确性稳定,至少需要2人群2试验方法或1人群3试验方法才能满足模型可识别性并用于频率学派统计评价;贝叶斯统计不需满足模型的可识别性,但需引入先验分布,且存在先验依赖性.rn 结论:潜分类方法可用于无金标准时的诊断试验评价,但要选择适合的试验设计和评价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对豚鼠皮肤致敏作用及对肝肾功能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rn 方法:采用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动物分成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TCE实验组,每组6只豚鼠,分别皮内注射橄榄油、2,4_二硝基氯苯(DNCB)和TCE.实验结束后观察动物皮肤改变,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致敏动物血清ALT、AST、白蛋白、球蛋白、LDH、肌苷、尿酸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指标.rn 结果:阳性对照组和TCE实验组动物出现明显皮肤红斑、水肿,阳性对照组动物致敏率为100%,TCE实验组致敏率为83.3%.阳性对照组血清ALT、AST活性升高,TCE实验组动物血清ALT、AST、LDH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或P<0.01),TCE致敏豚鼠血清总IgG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rn 结论:三氯乙烯可诱导豚鼠产生明显的皮肤致敏作用,属强致敏物,并引起实验动物肝功能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变.
  • 摘要:目的:分析厦门市2005~2009年厦门市化妆品卫生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今后更好地进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依据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对2005~2009年厦门市化妆品820份进行检验,主要有铅、砷、汞、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霉菌等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rn 结果:化妆品卫生指标合格率由88.41%提高到100.00%,经统计(x2=14.35,P<0.010),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化妆品卫生质量逐年提高,对3种不同来源化妆品合格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x2=100.82,P<0.005),美容院产品存在严重问题,汞不合格率高达37.33%,且有些样品汞含量高达94 000 mg/kg,超过国家标准数万倍.rn 结论:卫生监管理应向美容院转移,加强日常监督和突击检查,强化从业人员培训.
  • 摘要:目的:对加强新时期内医疗废物科学规范化管理,提出相应对策.rn 方法:对医疗机构内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并对医疗废物的全程管理和环境无害化处理处置进行了深入探讨.rn 结果:目前现状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宗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有差距.rn 结论:以科学发展现的理念制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管理法规并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确实行之有效的具体实施细则定能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宗旨.
  • 摘要:目的:探讨生态环境对区域性居民肿瘤高发的影响,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rn 方法:应用生态流行病学方法,对比研究不同生存环境居民的肿瘤发病状况,应用居民生活用水混合有机提取物进行Ames试验,定量检测水中有机污染物.rn 结果:研究区居民肿瘤标化发病率高于对照区,χ2=63.51,P<0.01.地理环境相似,饮用河塘水的居民肿瘤标化发病率高于饮用自来水的居民,χ=63.51,P<0.01;改水6年后居民肿瘤发病率显著降低,χ2=15.08,P<0.01.肿瘤高发村河水、浅井水、自来水对TA98、TA97、TA100 Ames试验结果MR>2,水硝酸盐、亚硝酸盐、乐果、阿特拉津检测结果高于对照村水,并检测出五氯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饮用水、喜食腌菜、家族史、生气为肿瘤危险因素,喜食水果、饮茶为保护因素.rn 结论:地域性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的联合作用可能是肿瘤发病率上升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调查污水灌溉的重金属对土壤、作物、地下水以及人体的健康影响,对土壤修复和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定污灌区共计95 870人年数,净水灌溉共计175 331人年数,调查2002~2006年常住户口的全部死亡者的死因;按规范分别采集污灌区和净灌区土壤样品95件,小麦耔实样品38件,玉米耔实样品39件,地表水样品两件,浅层地下水样品25件,分析重金属Hg、As、Cr、Pb、Cu、Zn、Cd含量,对比国家标准分别分析污染程度.rn 结果:污灌区的全死因标化死亡率为:525.78/10万显著高于净灌区的(453.14/10万),P<0.01;污灌区标化恶性肿瘤死亡率(159.97/10万)显著高于净灌区(117.81/10万),P<0.01;土壤中的各项重金属含量都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95)中二级标准限值,其中Cu、Ni、As、Hg、Pb元素100%达到了土壤一级环境质量标准;污灌区31件小麦籽实样品中Cd有4件超标,As有1件超标,玉米籽实样未见有超标样品.净灌区各样品无超标现象;NO-3-N,NO-2-N,COD,挥发酚、都已超过饮用水标准,除Hg外As、Cr、Pb、Cu、Zn、Cd在污水灌溉区地下水中的含量都高于净灌区地下水中的含量. [rn 结论:与1983年底赵泽贞等对本次调查区域的同一地点调查结果相比,总标化死亡率无论是污灌区还是净灌区,都有显著的下降,而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在污灌区有少量的增高,而在净灌区有了显著的降低,主要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90年代后期以来污灌区居民不再吃自产粮食的原因;虽然土壤重金属含量不超标,但小麦籽实中Cd含量出现超标现象,是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于元素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污水灌溉已经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应该引用深层地下永.
  • 摘要:目的:了解巨野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措施的落实情况及防治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防治策略提供依据.rn 方法:随机从巨野县病区中选取8个镇,调查病区村降氟工程质量、水氟含量,检测8~12周岁儿童尿氟含量并检查其氟斑牙患病情况.rn 结果:正常和间歇使用的改水工程有21处,受益人口达18 835人,改水降氟工程正常使用率为50.00%.改水前水氟含量与改水后管网末梢水氟含量有差异(T=1.000,P=0.001).儿童尿氟含量中位数>1.40 mg/L的监测点有5处.儿童氟斑牙的平均检出率为48.91%,缺损率为14.92%,氟斑牙指数为1.06,判定流行强度为轻度.rn 结论:巨野县采取改水降氟防治地方性氟中毒以来病情得到了一定缓解与控制,改水降氟工程正常使用率严重下降,病情反弹.
  • 摘要:目的:研究温度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rn 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居民非意外死亡的长期趋势、季节趋势以及周平均露点温度、周平均气压和周空气污染指数等混杂因素后,研究周平均温度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并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rn 结果:全体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温度是在<46.1°F和>76.9°F时;男性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温度是在<48.2°F和>75.9°F时;而女性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温度是在<44.3°F和>80.7°F时.rn 结论:低温和高温都是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因素,但女性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温度范围要较男性窄.
  •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理疗科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强度,”探讨可行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rn 方法: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并进行现场监测,对医务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进行卫生学评价.rn 结果:理疗科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辐射.超短波治疗室的医师办公区和治疗区超高频电场强度均超出了职业接触限值;治疗区医师的头、胸、腹三个部位电场强度在61.4~88.8 V/m之间,超标均在3倍以上;医师头部位置超标更为严重.高频治疗区医师的头、胸、腹三个部位的电场强度在32.3~44.2V/m之间,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微波治疗室的微波辐射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rn 结论:医院理疗科应通过增加办公区与治疗区之间的距离、采用场源良导体电磁屏蔽、在办公区与治疗区之间悬挂屏蔽幕布、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等职业防护措施,降低理疗科医务人员的电磁辐射的暴露水平.
  • 摘要:目的:探索金山区职业卫生管理对策,关爱劳动者职业健康,打造绿色国际化工城.rn 方法:收集全区历年有关职业卫生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金山区职业卫生工作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三级网络,六套系统,多网协同”的网格化管理,推出了”1658”的四项举措,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检测点合格率稳步上升,近三年分别为79.2%、83.1%和88.2%,但职业病危害种类多、涉及面广和职业病发病却呈逐年上升趋势亦不容忽视.rn 结论:需进一步完善金山区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急性职业中毒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专业队伍技术水平,推行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策略,开展职业病危害干预试点.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江阴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现状,探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规范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rn 方法:通过对江阴市2004~2009年评价的125个建设项目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找出问题的原因,结合有关法律法规提出解决对策.rn 结果:已完成的125个建设项目,化工为41.6%,新建项目为62.4%,职业病危害一般项目占78.4%.评价报告在引用依据、评价范围、评价方法、工程分析、评价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建议等方面均有待改进.rn 结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质量.评价工作应更加具体和规范,有针对性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发生职业病的危险.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管理,并注重横向联系,争取社会支持,从而更好地保障职工的健康.
  • 摘要:目的:了解接触酸作业工人牙酸蚀病损发生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rn 方法:以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接酸工人为调查对象,开展口腔专项检查.rn 结果:39例接触酸作业工人出现牙酸蚀病损,其中I级牙酸蚀58例,占56.86%,发生部位以中切牙为主,为53例,占51.96%.rn 结论:接触酸作业工人牙酸蚀病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个人防护和定期轮岗对预防牙酸蚀病有积极作用.
  •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现实状况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展开战略研究。我国现行的《职业病防治法》产生于我国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交替之际,特别是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几乎同时。经过全面市场经济的检验,事实证明:我国现行的职业病防治战略已经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本文着重从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指导,进行职业病防冶的战略研究和战略探讨,立足系统工程,充分展示职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和职业健康的监管方略,渴望促进相关修法。本文是一篇富有建树和独具创见意义、内容详实的实用篇章。
  • 摘要:目的:探讨二氧化钛颗粒(TiO2)紫外照射后羟自由基的产生及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活性的影响及氧化损伤效应.rn 方法:观察10nm-锐钛矿、25-nm锐铁矿、25-nm金红石型及200-nm锐钛矿型TiO2光催化降解亚甲蓝怍用.通过MTT实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测定观察不同浓度(15.6、31.2、62.5、125.0、250.0 μg/ml)TiO2光照前后对3T3细胞的损伤效应.rn 结果:光催化降解亚甲蓝实验结果显示,TiO2光催化降解亚甲蓝的效果与TiO2浓度、粒径大小、晶型有关;TiO2浓度越高、对亚甲蓝的氧化作用越大;相同晶型锐钛矿相比,随着粒径的减小,其对亚甲蓝的氧化怍用增大.金红石型TiO2光照前后对亚甲蓝的氧化作用较锐钛矿型弱(P<0.05).MTT实验、MDA含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TiO2染毒的高剂量组对细胞的影响大干低剂量组(P<0.05),相同晶型锐钛矿小粒径的毒性大于粒径较大的材料(P<0.05),锐钛矿型的毒性大于金红石型(P<0.05).rn 结论:TiO2紫外照射后对3T3细胞产生的氧化损伤与其紫外照射后·OH产生有关.随着TiO2浓度的增加,产生·OH的量随之增加;相同晶型锐钛矿,随着粒径的减小,产生·OH的量随之增加;锐钛矿型TiO2产生·OH的量大干相同粒径下的金红石型.MTT和脂质过氧化实验表明,紫外照射加重了TiO2染毒后细胞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细胞的损伤程度与TiO2粒子的粒径、晶型、浓度有关.相同晶型相比,随着TiO2粒径的减小,浓度的增加,对细胞的损伤效应增强.相同粒径下,锐钛矿型的毒效应大于金红石型.
  • 摘要:目的:探讨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澳一氯甲烷、澳仿)和卤乙腈(二澳乙腈、三氯乙腈)的致染色体断裂作用.rn 方法:以人肝肿瘤细胞HepG2 靶细胞,上述六种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分别设四个剂量,苯并芘(B(a)P)为阳性对照,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对照,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assay,CBMNT)检测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对HepG2细胞微核的影响.rn 结果:30μmol/L二澳乙腈和2 000μmol/L三氯乙腈染毒组均诱导HepG2细胞微核率增高、核分裂指教下降,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种三卤甲烷均未显现该效果.rn 结论:一定浓度的二澳乙腈和三氨乙腈可诱导HepG2细胞染色体的断裂,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溴代乙腈的遗传毒性远强干氯代乙腈.在本实验条件下,四种三卤甲烷对HepG2细胞未显示明显的致染色体断裂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经呼吸系统吸入洗必泰对大鼠的毒性效应及脏器分布.rn 方法:大鼠一次性气管滴注洗必泰,低、高剂量分别为100μg/kg和1 000μg/kg,于1 d和7 d分批处死动物,检测其脏器指数、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血、肺、肝和肾中洗必泰的含量.rn 结果:1 000μg/kg染毒可引起大鼠WBC迅速增加,且7 d后仍维持较高水平(1 d和7 d与对照组比P<0.05),而反映肝功能的生化指标TP和ALB在7 d后显著下降,反映肾功能的BUN和CRE水平上升,与组织损伤有关的LDH水平也显示上升;100μg/kg染毒除少数指标(WBC、TP、ALB)显示下降外,对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脏器分布检测显示,气管滴注后洗必泰大多贮留在肺组织,7 d后仍维持高水平,比肾脏含量高约30倍.rn 结论:较高浓度气管滴注洗必泰对大鼠肺组织有明显的局部损害作用,对肝、肾功能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提示在生产和使用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呼吸系统吸入洗必泰消毒液.
  • 摘要:目的:探讨DNA聚合酶β(pol β)的表达水平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重铬酸钾诱导的DNA损伤效应的影响.rn 方法:以pol β野生型(pol β+/+)、pol p缺陷型(pol β-/-)及pol β高表达型(pol β oe)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绘制3种细胞的生长曲线;群体倍增实验观察3种细胞的倍增时间;HGPRT基因突变实验检测细胞的自发突变率频率;同时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分析3种细胞的自发DNA损伤和重铬酸钾诱导的DNA损伤效应的差异.rn 结果:3种细胞生长曲线和群体倍增时间基本一致,细胞自发突交频率和自发DNA损伤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重铬酸钾浓度的增加,3种细胞的拖尾率和尾长均增加,在相同重铬酸钾染毒浓度下pol β缺陷型细胞的DNA损伤明显大于pol β野生型和高表达型细胞,且以pol β高表达型细胞的DNA损伤效应最弱.rn 结论:pol β表达水平对细胞的生长特征无明显影响,也不会造成细胞自发突变的增加;pol β基因缺陷使细胞对重铬酸钾诱导的DNA损伤更敏感,而高表达则对DNA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母亲和新生儿对氧磷酶2[二乙基对硝基苯磷酸酯酶2基因(PON2 148)]多态性位点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于2006年全年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对入院分娩孕妇及其单胎、活产的低出生体重儿和正常出生体重的对照新生儿进行调查.rn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突变纯合子基因型,杂合子基因型与野生纯合子基因型比较,PON2 148多态性位点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增加(OR=2.494,95%CI为1.044~5.957).rn 结论:PON2 148多态性位点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相关.
  • 摘要:目的:研究5%蔗糖溶液对果蝇三龄幼虫的影响,探讨5%蔗糖溶液是否可用于果蝇三龄幼虫的营养物质.rn 方法:将果蝇三龄幼虫置于5%蔗糖溶液中培养,分别在培养2、5、8、12、24、36 h测定果蝇三龄幼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未用5%蔗糖培养的果蝇三龄幼虫作为对照组,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rn 结果:经5%蔗糖溶液培养2~5 h的果蝇三龄幼虫的SOD、CAT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培养24~36 h的果蝇三龄幼虫的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说明,5%蔗糖溶液短期培养(2~5 h)对幼虫起保护作用,长期培养(24~36h)则造成幼虫氧化性损伤.rn 结论:5%蔗糖溶液导致果蝇三龄幼虫某些抗氧化酶活力和MDA含量发生变化,在果蝇的毒物测试中,如果仅以蔗糖溶液作为营养物质,应该考虑蔗糖溶液的影响.
  • 摘要:目的:调查邢台市太行山区邢台县、内丘县、临城县、沙河市中低收入人群高血压病流行病学情况.rn 方法:随机抽取邢台市太行山区三县一市18岁以上的中低收入居民11 053人,采用统一问卷方式,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18岁以上人口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2.57%,无论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13.63%、11.58%、4.52%;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盐饮食、吸烟、高糖化血红蛋白、踝臂指数及高血压家族史.rn 结论:增加投入,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中低收入人群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摘要:中国大陆旅客列车上的客车除极少部分车型直接供应桶装纯净水外,所有的餐车和多数客车均使用沿途定点车站上的水,经烹调和烧开后供旅客食用和饮用。列车供水作业在列车停靠站时进行,用固定好的软管将加压后的自来水输送至每节车厢的水箱,以供列车上使用。列车上水作业中的管口防污染措施一直受到重视,但上水软管材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新中国成立60年来无人关注!本文以上海开往中国大陆各地的长途旅客列车为研究对象,对此开展了调查研究。
  • 摘要:目的:调查实施家庭被动吸烟综合干预的前后家长在行为、态度和知识等方面的改交,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为完善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rn 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5个区的24所区级健康促进学校,分成学校和家庭综合干预组(以下简称综合干预组)、学校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调查和干预的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参加基线调查的学生家长有4 952名,回收问卷4 804份,问卷回收率97.01%.以知信行行为改变理论为理论基础设计干预措施.根据干预计划对两个干预组实施干预,1年后对相同调查对象开展评估.参加评估调查的学生家长有4946名,回收问卷4 807份,问卷回收率97.19%.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设计和印制,学校发放,家长自填,学生带回.资料整理后进行百分率、卡方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rn 结果:近七成(干预前69.8%、干预后69.2%)的家庭里有吸烟者与学生共同居住,吸烟者多为学生的父亲.干预后综合干预组和学校干预组的被动吸烟率均下降,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被动吸烟率有上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各组家长认为被动吸烟对孩子健康危害严重的家长比例有所上升,而且前后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差异.干预后各组吸烟的父亲认为被动吸烟对孩子健康危害严重的比例有所上升,而且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前后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学校干预组的吸烟父亲在干预前后的态度改变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干预后各组间被动吸烟相关知识得分均数的差异也没有显著性.rn 结论:学校与家庭的综合干预和学校干预措施对控制学生在家庭中的被动吸烟有一定的效果,但针对家庭的干预措施效果不明显.干预措施对家长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有限,可能存在”额外干预措施”.以学校入手开展家庭干预的研究中可能存在报告偏倚和回忆偏倚.提示我们在开展学校一家庭的健康促进工怍中要科学设计和规范开展项目管理.
  • 摘要:目的:通过对影响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n 结果:女性、年龄75岁以上、文盲或半文盲、无配偶、睡眠质量差、视力差、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环境和步态异常等九个因素是社区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rn 结论:社区老年人跌倒受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应立足于预防.
  • 摘要:目的:描述女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rn 方法:摘录病史描述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上海胸科医院诊治的346例沪籍女性肺癌住院病人临床特征和主要的危险因素,通过病例随访,分析比较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与生存期的关系.rn 结果:346例病例的平均年龄为59岁,吸烟者占5.5%,34例患者有肿瘤家族史;腺癌比倒最高,占80.8%,其次分别是腺鳞型、鳞型.从分期上看,65%的病例发病时都已是Ⅲ、Ⅳ期;单纯手术治疗110例,单纯化疗92例,综合治疗108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Ⅰa、Ⅰb、Ⅱa、Ⅱb、Ⅲa、Ⅲb、Ⅳ期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9.0、9.0、9.0、2.2、1.9、1.2、0.9年,有统计学意义,鳞、腺、腺鳞及小细胞型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7.0、2.0、1.7、1.2年,也有显著性差异.rn 结论:女性肺癌以腺癌为主,病理类型和诊断时的临床分期是影响女性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一剂水痘疫苗(VarV)免疫持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初探加强免疫方案.rn 方法:采集≤12岁接种一剂水痘疫苗的健康儿童手指末梢血629份,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水痘IgG抗体,同时调查VarV记录和水痘患病史.rn 结果:儿童水痘lgG抗体几何均数呈偏态分布(P25=40.19mIU/mL,P=96.42mIU/mL.,P75=290.82 mIU/mL),抗体对数值为(2.021±0.691)mIU/mL(95%CI:1.967~2.075).不同接种年限和不同年龄组对抗体几何均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2.723,P=0.006和F=3.933,P=0.002.儿童水痘IgG抗体阳性率为69.0%,沪籍儿童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来沪儿童(x=3.934,P=0.047),抗体阳性率按VarV接种年限呈U形分布,拐点在接种后4年.rn 结论:水痘疫苗接种后4年IgG抗体几何均数降到最低点,易受水痘感染.建议:儿童在接种第一剂满3年后,加强一剂VarV免疫以获更有效免疫保护.
  •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环境卫生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积极应对和科学处置突发环境卫生事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对我国现阶段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进展及其不足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加强应对能力的建议。
  •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静电场采样装置对室内空气中嗜肺军团菌的采样效果.rn 方法:以传统BioSampler采样器为对照,在集中空调运行下的路径关键点布点平行采样,收集到的样品液以巢武PCR方法进行嗜肺军团菌定性检测.rn 结果:静电场采样样品中嗜肺军团菌PCB阳性率为12.5%(2/16),其每个样品的采样量为414L;BioSampler阳性率为20.8%(10/48),其每个样品的采样量为768L.rn 结论:在现场既定参数条件下,BioSampler比静电场获得的空气样品的嗜肺军团菌阳性率较高,这主要可能是由于相对于静电场采样器BioSampler采集了约2倍体积的空气.
  •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活力(BALP)和骨钙素(BGP)含量的变化,寻找氟暴露早期监测的参考指标.rn 方法:采用自由饮氟化钠水的方式对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进行染毒,分别检测不同染氟浓度和时间大鼠及氟暴露人群血清ALP、BALP活力和BGP浓度.rn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氟第15天和第30天,低、中氟组ALP活力均升高(P<0.05),而高氟组则降低(P<0.05);染毒30天时,中氟组BALP活力升高(P<0.05);染氟30天和90天时,高氟组BGP浓度降低(P<0.05),而中氟组在染毒90天时升高(P<0.05).氟暴露人群中,与对照组相比,BGP浓度升高(P<0.05);与低工龄组相比,中工龄组血清ALP活力和BGP浓度升高(P<0.05),与中工龄组相比,高工龄组BGP浓度降低(P<0.05).rn 结论: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和接触时间的延长,大鼠血清ALP活力和BGP浓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氟暴露组血清BGP浓度升高;在相同剂量下BGP浓度和ALP活力随着接触时间的廷长,其变化趋势与动物实验结果一致,但BALP活力改变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ALP和BGP可作为氟暴露早期监测的参考指标.
  • 摘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环境因素与癌症之间关系的确定争议很大。在各地工业高度发达的农村社区。已经出现了很多的“癌症村”。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一个农村社区进行了详实的实地调查,分析了个案中癌症高发与工业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工业污染物资通过食物、水、空气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通过个案社区中的两个村民小组的数据分析,发现,受工业污染严重的甲小组的癌症死亡率是受工业污染影响较轻的乙小组的6倍,更是全国农村地区癌症死亡率的8倍之多。尝试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弄清工业污染进入人体的途径,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一定意义上确定了工业污染与癌症高发之间的关系。
  • 摘要:目的:研究人群PM2.5暴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rn 方法:选择不吸烟或戒烟半年以上且家庭中也无吸烟者的男性交通警察107人为高暴露组,普通社区男性居民101人为低暴露组.使用个体采样器24 h连续监测两组的PM2.5暴露情况,并采集血液进行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以判断两组的DNA损伤情况.rn 结果:高暴露组PM2.5日平均暴露浓度(115.40±46.17)mg/m3明显高于低暴露组(74.94±40.09)mg/m3(P<0.01).高暴露组彗尾率(15.20±3.46)%和Olive尾矩(1.25±0.29)高于低暴露组彗尾率(10.05±3.45)%和Olive尾矩(0.86±0.22 )(P<0.01).DNA损伤程度随着PM2.5日均暴露量增大而增加(OR=1.032,P<0.01),未发现年龄与工龄对DNA损伤程度的显著影响.rn 结论:在正常大气暴露下,PM2.5浓度升高能导致人群DNA损伤程度增加.
  •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细颗粒物暴露对人体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rn 方法:上海市区105名男性外勘交通警察及100名社区居民均使用PM2.5个体采样器测定对空气细颗粒物的暴露情况,测定研究对象的HRV指标(SD,HF,LF/HF和TV),比较两组人群细颗粒物暴露情况的差异及HRV的不同,并对交警按工龄进行分组,探讨工龄对HRV的影响.rn 结果:交警细颗粒物的暴露浓度远高于社区居民,HRV指标SDNN,TV和HF交警组显著降低,而HF和LF/HF交警组则显著升高,且随工龄增加,交警HRV呈现降低趋势.rn 结论:空气细颗粒物暴露可能会导致HRV减低,减弱自主神经对心脏节律性跳动调控,从而对心脏健康产生影响.
  • 摘要:目的:探索影响肺癌发病的因素.rn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收集病例对照各781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分析检测.rn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室内烹调油烟、室内装修后刺激性气味持续时间较长、室内通风不良、吸烟、自己炒菜可增加肺癌风险;而烧菜时不把油烧得过热和BRCA2基因rs144848 C等位基因具有保护作用.吸烟、室内烹调油烟和居住平房具有交互作用.rn 结论:肺癌与吸烟、环境污染有关,rs144848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大气颗粒物PM2.5中存在的几种不同铅化合物的不同毒性.rn 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细颗粒物染毒组、硫酸铅染毒组、氯化铅染毒组和氧化铅染毒组.其中各染毒组再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各剂量组经气管滴注连续染毒3 d,最后一次染毒24h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的测定;收集血液测定全血中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δ-ALAD)活性.rn 结果:三种铅化合物均可引起大鼠BALF中显著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和巨噬细胞百分比降低(P<0.01),较高剂量的铅化合物(67.5μg/kg和337.5 μg/kg)可引起BALF中LDH、AKP、ACP活力,TP、ALB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其中硫酸铅高剂量染毒引起的上述作用最为明显.三种铅化合物最后一次染毒24 h后,大鼠全血中δ-ALAD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降低,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染毒时,氧化铅的降低作用最为显著(P<0.01).rn 结论:气管滴注三种铅化合物可引起Wistar大鼠急性肺损伤,与含相同剂量铅的PM2.5相比,三种铅化合物的作用较弱.三种铅化合物的呼吸道毒性不同,可能和不同铅化合物的溶解度、不同相伴阴离子以及在体内微环境中的转化方式不同有关.
  • 摘要:目的:了解朝阳区奥运相关场所冷却塔军团菌污染状况,为军团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选取朝阳区3家奥运定点医院和44家奥运定点宾馆饭店,于2007年6月~2007年9月对上述场所的冷却塔水进行军团菌污染状况监测,同时对冷却塔的环境和处理方式进行调查.rn 结果:3家医院均曾检出过军团菌,44家宾馆饭店中有26家检出军团菌,47家单位总的合格率为34.09%.采集的265份样本中,有76件检出军团菌,阳性率为28.68%.其中医院共采集标本17份,阳性标本9件,阳性率为52.94%;宾馆共采集标本248件,阳性标本67件,阳性率为27.02%.76件阳性标本中,63件为LPI型菌株污染,7件为LP2-14型菌株污染,LP1和LP2-14均检出的样本6件.冷却水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化学处理,使用的大部分化学制剂成分不明.rn 结论:奥运相关场所军团菌污染较为严重,医院比宾馆饭店的检测阳性率高.军团菌分型以LP1型为主.冷却塔的处理方法需规范.
  •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轨道交通系统空气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分别选取上海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八号线具有代表性的6个车站,每个车站分站台、站厅各取4个点进行监测,每天3个时段连续监测3天.在每个监测点检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噪声、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VOC、空气细菌总致、真菌总数等卫生学指标.rn 结果:参照《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本次检测的各站基本达到卫生学要求,仅两站噪声超出标准值;站台风速(0.42±0.24),CO2(0.058±0.015)略高于站厅风速(0.30+0.13)m/s,CO2(0.055±0.011),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午的相对湿度、甲醛、噪声分别略高于中午和下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总数(个/皿):上午(29.4±16.0)、下午(20.8±11.2)略高于中午时段(18.8±13.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客流量和通风量对轨道交通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风速和噪声是轨道交通系统需要重视的卫生学问题.
  • 摘要:目的:探讨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与CYP1A1、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影响.rn 方法: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收集女性乳腺癌病例及对照共70对.采用气相色谱法(GB/T 5009.19-2003)检测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色素P4501A1 Msp I(CYP1A1 Msp I)、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T1)三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rn 结果:携带CYP1A1 Msp1突变等位基因与有机氯农药(HCH/DDT)高残留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别为1.558和8.491;携带GSTT1缺失型基因与DDT高残留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系数γ为1.726.rn 结论:CYP1A1Msp I突变基因型、GSTT1缺失基因型对有机氨农药的残留效应有放大作用.
  • 摘要:目的:分析太湖微囊藻水华期及水华衰退期间水体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与结构的变化,探讨水华期与消亡期间藻类与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rn 方法:于水华期和水华衰退期,分别采集太湖南泉地区的水样与底泥,采用Biolog微平板法进行检测,得到太湖水体和表层底泥AWCD和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主成分分析.rn 结果:从7月至11月,藻细胞密度先增加后减少.水体微生物9月的AWCD和代谢多功能指数最大,7月其次,11月最小,水体微生物群落7月和9月代谢糖类、聚合物类、羧酸类、酚类和氨基酸类碳源为主,11月这五大类碳源的代谢能力衰退.表层底泥中微生物7月的AWCD和代谢多功能指数最大,9月其次,11月最小,底泥微生物群落7月以代谢糖类、聚合物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为主.9月以代谢酚类和胺类为主,11月六大类碳源代谢能力都衰退.rn 结论:在微囊藻水华期和水华衰退期,太潮水体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代谢功能多样性的交化与水体藻密度的变化完全趋同,表层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与藻密度变化趋势类似;微生物群落的结构随着藻密度的改变发生交化;微囊藻水华与衰退可能与水体中和表层底泥中微生物群落有关.
  • 摘要:为了解某冶炼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状况,运用综合指数法对该厂焙烧车间、熔炼车间、铜熔炼车间、闪速炉车间、二期备料车间和动氧车间的6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二氧化硫、粉尘、镍、钴、铜及噪声)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冶炼厂总的综合指数评价结果为合格,6个车问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合格或基本合格。闪速炉车间二氧化硫单项指数大于1,未达标。该冶炼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综合指数评价合格,但粉尘、噪声、二氧化硫等有部分样品超标,尤其是闪速炉车间的二氧化硫危害比较严重,应加强治理。
  • 摘要:职业性化学源性猝死是最为严重的急性化学物中毒表现,及早、有效地施救可大幅提高其救治成功率,减少国家、社会和个人损失,对保障劳动者权益、保持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2002年《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GBZ78-2002)》正式颁布实施,对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化学源性猝死早期诊断的正确率及抢救成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接触化学物的品种和机会日益增多;同时医学领域发展迅猛,在猝死的诊断及救治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推出了国际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和中华医学会关于心肺脑复苏术指导原则,对指导化学源性猝死的救治有很大的裨益。为此结合对该标准的修订,对化学源性猝死的诊断和救治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化学源性猝死的认识,加强对“早期呼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教治知识的推广普及,提高救治成功率。
  • 摘要:目的:了解企业职工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预防对策.rn 方法:采用自制的企业职工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引用哥本哈根工作倦怠条日(Copenhagen Burnout Inventory)和哥本哈根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Copenhagen Psychosocial Questionnaire)对昆明市2l家企业的1 187名职工进行调查,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rn 结果:昆明市企业职工工作倦怠(Burnout)得分中位数为30.585分,50分以上,345人,占29.1%.得分越高,工作倦惠表现越明显.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回报、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工龄、年龄是工作倦怠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随着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压力、工龄的增大,越客易出现工作倦怠;工作回报、工作满意度和年龄的增加可减少工作倦怠的发生.rn 结论:企业应提供一个气氛轻松,管理公平的工作环境;职工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以减轻工作倦怠.
  • 摘要:目的:研究职业性锰暴露对工人尿锌水平和血常规影响,寻找锰中毒早期预警指标.rn 方法:选取某厂158例职业性锰接触工人为对照组,100名同厂行政人员为对照组.采集其尿样和外周血后分别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尿锰,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尿锌以及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rn 结果: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尿锌显著降低,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百分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两组间尿锰水平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职业性锰接触可影响人体内锌的正常代谢及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血小板数量.为探讨锰的毒作用机制,以及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早期诊断、干预措施提供新思路.
  • 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损伤与低温敏感性的关系及意义.rn 方法:以血浆内皮素作为家兔低温敏感指标,按低温前后家兔内皮素变化程度将其分为低度敏感组、中度敏感组、高度敏感组,并对各组进行接振试验.测定接振试验后血管内皮物质和周围神经传导功能,分析振动损伤与低温敏感性之问的关系.rn 结果:与接振试验前比较,各组试验后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II浓度升高,一氧化氮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接振试验前比较,各组试验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波幅降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敏感指标内皮素与振动性血管损伤指标(血管内皮物质)、振动性神经损伤指标(周围神经传导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rn 结论:振动损伤与低温敏感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振动作业工人中进一步研究这种关系,可为振动病的预防提供重要途径.
  • 摘要:目的:了解某市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现状以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粉尘管理的建议,为制定尘肺防治工作计划、修订粉尘管理政策提供一定依据.rn 方法:按行业分层选择某市粉尘接触行业的部分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工作场所粉尘情况调查表”和”粉尘作业场所管理改进建议问卷”对企业粉尘作业场所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调查.rn 结果:不同行业中接触粉尘的工序、尘肺的高发工种差异很大,而粉尘浓度超标、缺乏防护措施为被调查企业尘肺发生的主要原因.rn 结论:建议将粉尘接触限值和接尘工人健康监护周期按行业、工种、进行调整,将粉尘所致疾病的常见、早期、容易监测且敏感的指标纳入接尘工人健康监护范围,在防尘措施和检测技术方面加强研究,增加具有粉尘监测和健康监护资质的机构.
  •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三种影像学方法: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对减压性骨坏死(DON)的检查结果,寻找早期减压性骨坏死的诊断技术.rn 方法:选择140例工龄超过1年的潜水员,同时进行双肩、双髋关节X线、CT、MRI检查;选择156例同性别的非潜水员作对照组,分别进行双肩、双髋、双膝关节X线和CT检查.rn 结果:观察组X线、CT和MRI的检出率分别为35.7%、70.7%和60_3%,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说明CT或MRI比X线具有更好的早期诊断率;病灶数秩和检验CT、MRI均大于X线,P值分别为0.000和0.004;X线和CT检查病灶教相关系数=0.815,P<0.001,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1.524+0.945X,且模型和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而X线和CT检查的病灶分级逻辑回归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65),说明两种检查病灶的诊断分级基本一致.观察组与对照组闻的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CT检查的阳性人数和按部位平均的病灶数以及诊断分级均明显大干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CT或MRI比X线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可早期发现病灶;CT检查将成为较为理想的替代X线检查减压性骨坏死的方法.
  • 摘要:工业企业接害工序因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生产工艺和设备的革新改造,岗位操作基本上已以离线作业为主,然而该怎样定性辨识接害岗位?对工作场所环境中存在的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的危害程度该怎样进行定量评价分级?现有法规或标准尚未有明确的界定。笔者对已颁发的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梳理解读、和实用性初步分析后,提出“接害岗位辨识确认与危害程度定量评价分级”的探索意见:①纳入接害岗位“评价体系”较完善的项目因素,除作业环境危害因素浓度(强)度、作业接触时间、体力劳动强度外,还应包括防护措施及劳动组织和作业形式等方面;并参考同行业、工序、工种岗位职业病发病情况和管理措施上的历史演交。②对体系内“各因素根据重要性进行权重,并进行等级分类、按等比赋值”,采用相关统计方法计算接害岗位单因素和多因素接害程度的评价分值。③按理论上最小——最大接害分值范围,等份划分O级一Ⅲ级共4个危害级别的区间,根据评价分值所在区间,确定岗位危害程度的分级。
  • 摘要: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是生命健康全面与完整发展的直接落实者和维护者。医务人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下工作。
  • 摘要:目的:了解延安市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rn 方法:对延安市31 874职业人员的体检资科进行分析.rn 结果:共检出30余种疾病,患各种疾病25 988人,检出异常率81.53%,前六位疾病为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肝功能异常、尿常规异常,患病率范围为34.69%~7.74%,各种疾病中除了胆囊疾病和尿常规异常外,其余疾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rn 结论:延安市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不客乐观,建立健康教育机构,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改变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最有效的措施.
  • 摘要:目的:了解无锡市职业病发病情况,为全市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根据职业病诊断档案和上报资料,对2006~2008年的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三年来,全市累计诊断各类职业病病例504例,其中尘肺389例,职业中毒47例,职业性皮肤病44例;尘肺主要行业为建材、煤炭、地质矿产、机械,化学物有关职业病主要行业为化工、电子,物理因素有关职业病主要行业为机械、纺织.rn 结论:应根据不同地区企业分布特点,制订科学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方案,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和强调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以有效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特点、人群和时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原因,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rn 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该区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闻发生的8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rn 结果:该区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年发生教以2003至2005年为高峰;男性高于女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有明显的季节性;引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化学物质以硫化氢等为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无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效果差及职工缺乏安全卫生防护知识.rn 结论:针对该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主要原因,应采取加强安全教育、配备防护设施及相应个人防护用品等综合防制措施.
  • 摘要:目的:了解堆浸场工作环境硫酸雾皮肤暴露水平.方法:运用皮肤暴露于液体的总剂量公式推测工作环境硫酸雾皮肤暴露水平.结果:预测硫酸雾皮肤暴露水平不高.结论:在此作业环境中工作是安全的.
  • 摘要:目的:了解接触酸作业工人牙酸蚀病损发生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接酸工人为调查对象,开展口腔专项检查.结果:39例接触酸作业工人出现牙酸蚀病损,其中I级牙酸蚀58例,占56.86%,发生部位以中切牙为主,为53例,占51.96%.结论:接触酸作业工人牙酸蚀病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个人防护和定期轮岗对预防牙酸蚀病有积极作用.
  • 摘要:目的: 分析浦东新区2005~2009年职业病发病情况,了解发病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rn 方法:对5年来该区收集的由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诊断的192例职业病病例(除尘肺及放射性职业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rn 结果:该区前三位的职业病种类为职业性皮肤病、急性职业中毒及职业性眼病,12例死亡病例全为急性职业中毒,不同种类职业病间工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H=80.86,P<0.001),硫化氢中毒与非硫化氢中毒间工龄构成差异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x2=4.74,P=0.029)。rn 结论:急性职业中毒是该区危害后果最严重的一类职业病,工龄小于1年者是急性中毒发生的主要人群,但硫化氢中毒工龄较大者也较为多见。
  • 摘要:综合阐述产生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等的作业环境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为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近年来,翻译延伸因子1d(the mouse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d,TEF-1δ)被鉴定这一个新的鼠属镉应答原癌基.然而,TEF-1δ基因是否可怍为潜在的镉暴露生物标志物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创建大鼠慢性镉暴露模型,对血TEF-1δ的表达改变是否可以作为新的镉暴露生物标志物进行研究.rn 方法:我们用SPF级别SD大鼠按体重随机区组分为4组,每组24只大鼠,通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CdCl2染毒,每周染毒5次,连续14周.所有的大鼠分别置于代谢笼中收集24小时尿液,然后收集血液和内脏器官.血液和器官组织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镉的含量并提取总RNA,再用逆转录PCR(RT-PCR)和荧光定量PCR(FQ-PCR)法分析其TEF-1δ因子的表达水平.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作为肝功能生化指标,测定血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肌酐(CR)以及24小时尿蛋白作为肾功能生化指标.最后,对血中TEF-1δ因子表达水平与血镉、肝镉、肾镉含量以及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分别作相关性分析.rn 结果:大鼠经过不同镉浓度染毒14周后,镉在实验组大鼠血、肝、肾中的蓄积浓度与对照组相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镉的暴露水平与镉在大鼠血、肝、肾中的蓄积浓度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镉染毒的大鼠中肝功能生化指标(AST,ALT)和肾功能生化指标(24hpro,BUN,SCR)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这些数据显示CdCl2染毒剂量已经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经RT-PCR分析,血TEF-1δ因子表达量以β-actin为内参照进行标化订算,初步显示CdCl2染毒的大鼠血中TEF-1δ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并与镉暴露浓度成剂量依赖关系(P<0.05). FQ-PCR定量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TEF-1δ表达量是以hACTIN为内参照进行标化计算,低、中、高剂量组的.TEF-1δ相对拷贝数分别是对照组的2.5倍、4.2倍和23.5倍,且镉的暴露浓度与TEF-1δ表达水平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此外,大鼠血中的TEF-1δ的mRNA表达水平与镉在鼠血、肝、肾中的蓄积浓度有正相关关系.大鼠血中的TEF-1δ的mRNA表达水平与肝功能生化指标(AST,ALT)和肾功能生化指标(24hpro,BUN,Scr)异常也存在明显正相关.结果表明,血中TEF-1δ因子表达水平与大鼠的血、肝、肾组织的镉暴露水平及其引起的异常效应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及剂量一效应关系.rn 结论:这些数据让我们首次发现,血TEF-1δ的表达改变可成为一个新的、有价值的镉暴露生物标志物,也进一步揭示了血TEF-1δ的表达异常有可能作为一个不错的内脏器官镉暴露的替代标志物.
  • 摘要:目的:因其卓越的抗菌性能,纳米银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纺织、空气净化、水质处理等各个行业.然而,有关纳米银的毒理学效应和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是哺乳动物细胞间普遍存在的链接,对于体内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次研究探讨了纳米银颗粒和银离子对人肺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及其部分机制.rn 方法:采用细胞划痕染科标记示踪法测定细胞缝隙连接通讯,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缝隙连接蛋白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进行mRNA水平测定.rn 结果:纳米银颗粒可明显促进细胞缝隙连接通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纳米银颗粒还可促进缝隙连接蛋白Cx43蛋白水平升高,但是未观察到银离子对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促进作用.rn 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纳米银颗粒可通过上调缝隙连接蛋白Cx43蛋白水平而促进入肺细胞缝隙连接通讯能力,提示GJIC和Cx43可能是纳米银作用的靶位点之一.
  •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超声探头对纳米颗粒分散效果的影响,为不同样品选择相应的超声探头提供依据.rn 方法:用蒸馏水将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三氧化二铝配制成浓度为50.0mg/mL的悬液,涡旋振荡2min,受试样品分别以探针式和杯武探头以35%振幅超声波振荡1 min.随后加入分散稳定剂100%胎牛血清(FBS)获得终浓度为0.5 mg/mL的分散液.分散液(2mL)临用前涡旋振荡2min,分别采用探针式和杯式探头以20 kHz,35%振幅超声波振荡10min.动态光散射法分析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铝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情况.rn 结果:探针式探头超声波振荡组在30min到240min时间区间内,二氧化钛平均粒径范围为(378.9±3.3)nm~(361.1±7.9)nm,而杯式探头超声波振荡组的二氧化钛平均粒径范围为(251.2±6.6)nm~(237.5±3.5)nm.探针式探头超声波振荡组三氧化二铝平均粒径范围为(248.1±8.0)nm~(253.9±7.5)nm,而杯式探头超声波振荡组的三氧化二铝平均粒径范围为(175.8±1.5)nm~(170.1±2.1)nm.在同样的时间区间内,探针武探头超声波振荡组二氧化钛颗粒的粒径分布(PdI)范围为(0.296±0.025)~(0.320±0.050),而杯式探头组二氧化钛颗粒平均粒径分布(PdI)范围则为(0.246±0.020)~(0.145±0.076).探针武探头超声波振荡组三氧化二铝颗粒的粒径分布(PdI)范围为(0.648±0.043)~(0.658±0.047),而杯式探头组三氧化二铝颗粒的粒径分布(PdI)范围则为(0.251±0.006)~(0.230±0.002).rn 结论:采用杯式探头制备小容积纳米颗粒混悬液的分散效果优于探针式探头,杯式探头特别适合于制备小容积或无菌样品.
  • 摘要:目的:研究p,p'-DDE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凋亡诱导及Bax/Bcl-w、Bak/Bcl-w的作用.rn 方法:从大鼠睾丸组织中分离支持细胞进行离体原代培养3 d,用0、10、30、50 μmol/L的P,p'-DDE培养24 h,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发生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ak、Bcl-w的表达.rn 结果:30、50 μmol/L的p,p’-DDE可以诱导支持细胞凋亡,Bax、Bak蛋白表达上调,Bcl-w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p,p’-DDE可以诱导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凋亡,Bax基因家族表达变化可能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 摘要:本文的病因调查瓶颈是指对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提出病因假设后,一时无法收集到充分的证据来验证假设;或是无法提出合适的病因假设;或是居于假设和证据的干预措施明显无效。致使病因调查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群体性中毒病因调查瓶颈一般只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假设问题;二是收集证据问题。调查设计得不周全、调查人员专业知识或思维较局限、现场调查不仔细、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处理和解释不当、检测技术和方法落后于需求、动物实验方法不当、病因超出人类目前的认知能力、或是遭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等,均可引起病因调查瓶颈的产生。本文通过对部分类型群体性中毒案例调查过程的分析发现:①在中国,药害和食品掺假危害事件调查经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人为干扰,比如长春新碱药害和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致婴幼儿肾结石事件的调查等。实践证明,除药物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疾病和发病分布与药品使用范围不一致的不良反应事件外,几乎所有的药害事件的病因都可以假设为药物中含有了一种或多种杂质。当疾病的发生与某个食品的食用相关时,也应首先假设食品掺假,或该食品中缺乏某个主要的营养成分。因此,下列思路可以避免病因调查瓶颈的产生,或有助于对其突破:以产品存在问题为前提开展调查,突破常规检测项目,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仔细检测,并及时开展实验研究;慎信企业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言行;慎用企业提供的调查和检测结果、送检样品和物证等;要深入现场多看,多与一线工作人员交流;多与医疗卫生、质量检验、工程技术、质量监管等部门的专家交流沟通;在难于获得有用线索时,可以设举报电话收集事件线索。②对于发生在企业内的群体性疾病,如果不能确认为食源性疾病和心因性疾病时,应首先假设疾病由职业危害因素引起并开展有针对性地调查,才能迅速得到结果。③不明原因疾病的病因可能非常复杂,但当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生存在人群、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局限性,特别当病例发生呈聚集性,发病突然,没有续发病例。或在不明原因疾病发生时,相近时问和空间内存在动物异常行为或死亡现象,且不能用感染性疾病来解释时,应首先假设为中毒;在制定不明原因疾病调查方案时,先不要轻易将疾病,确定为某一种类,以免引起思维的局限性;在做病例定义时,千万不要轻易将同一空间、同时发生、具有同质的病人剔除,以免非典型病例的流失,影响对疾病的完整描述,造成人为偏倚;很多毒物都有特定的靶器官或特殊表现,以此为线索开展调查更易得到结果。但现场调查时,不能仅调查具有典型症状的病人,应关注可能暴露于相同危险因素的所有对象,包括同环境中的动植物表现;病因假设不能一成不变,应随着新证据的增加适时调整。特别当调查疾病的主要表现不符合假设疾病的特征时,应立即更改假设;遇到“怪病”时,应充分利用文献资源,还应善于求助多学科专家,综合各方信息后再进行病因假设;实验室及动物实验结果受许多因素影响,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必需依据;不要认为所有的不明原因疾病都能查明病因,有的病因受人们认知能力的限制,暂时是无法查明的,但这并不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或消除已知的危险因素。如果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发病率,相应的危险因素应当被确认。例如,“小白菌”中毒假设可以非常圆满地解释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流行病学特征,虽然尚未得到实验室结果的支持,但针对的综合干预措施在最近4年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应将其作为云南省不明原因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干预。
  • 摘要:目的:建立地铁运营环境卫生学评价指标体系.rn 方法:通过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初步建立备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备选指标进行咨询论证.rn 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选择12种检测指标(其中,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以及生物性指标各4种)作为地铁运营环境卫生学评价指标体系.rn 结论: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及专家意见的协调性均较高,表明指标体系的可信程度较高,能够准确反映地铁运营环境的空气质量状况.
  •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形成现况及其影响因素.rn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嘉定区12个镇(街道)2 593名15岁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嘉定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2.0%和64.4%.城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7.8%,农村居民为76.2%.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和城乡间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间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上海市嘉定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总体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和月收入等影响健康知识的知晓.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08~2009年厦门市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保障游泳者健康.rn 方法:2008~2009年共采集厦门市游泳场所409份泳池水,参照GB 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采用SPSS11.5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rn 结果:2008~2009年厦门市游泳场所水质卫生合格率为67.0%,主要不合格指标为pH值、游离性余氯和细菌总数;不同类别游泳场所和泳池不同区域均有一定的差异.rn 结论:厦门市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卫生监督部门必须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监督指导和分类管理.
  • 摘要:目的:测定鞍山城区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正常值.rn 方法:以鞍山城区486例(其中男244人,女242人)正常人为检测对象,用培养法测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按年龄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分组,分别观察各年龄组的淋巴细胞微核率.rn 结果:男性微核率0.15‰,女性微核率0.260‰,男女微核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男女合并计算微核率95%上限为1.93‰.18~30岁和31~40岁年龄组微核率分别为0.108‰和0.164‰与41~50岁年龄组(微核率为0.30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鞍山城区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正常值为2‰.
  • 摘要:目的:掌握本辖区内集中式供水单位基本状况,了解水质卫生指标监测情况,为改善生活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制作调查表,对松江区19家集中武供水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水质进行现况调查和检测分析.rn 结果:镇级水厂仅能基本满足目前日常供水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19家单位水质检验合格率为63.16%,其中一般化学指标中不合格项目锰占26.31%、耗氧量占18.75%;非常规检测指标中不合格项目氨氟占11.76%.rn 结论: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指标应加速改进制水工艺流程和设备,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保障人民饮水卫生安全.
  • 摘要:电子垃圾(e-waste)也称电子废物,已成为增长最快、对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垃圾。电子垃圾在不科学的回收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广东汕头贵屿镇被称为“世界电子垃圾终点站”、“全球最毒之地”、“电子废物切尔诺贝利”。环境和人体内的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 Pollutants,POPs)处于极高水平。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指出这类电子垃圾处理所造成的污染会导致人体严重的健康问题;近期美国《时代(Time)》周刊也发表文章和图片报道了贵屿电子垃圾污染现状。我国7名院士也联名发表了题为“加强我国电子废弃物高污染区健康风险与调控研究”的文章。以上三篇文章均介绍和援引了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广东汕头贵屿涉足废旧电子产品拆解业已有20年历史,但是拆解方法极为落后,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4-7]。我们的研究显示:贵屿地区从业人员头痛头晕、皮疹瘙痒、恶心、失眠、记忆力下降、结膜充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血重金属处于较高水平、铅超标率从2004年,2006年到2008年分别为81.8%,70.8%,69.9%9,10;新生儿脐带血铅、铬、镉以及二恶英类化合物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ethers,PBDEs)也处于较高水平;该地区2001~2007年3492名新生儿出生情况显示该地区新生儿出生死亡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和早产率分别是厦门郊区对照组的9倍(4.7% vs.0.52%)、3倍(6.5% vs.2.0%)和2倍(8.9%vs.4.9%)。贵屿地区已形成以重金属和POPs为主要特征的高污染暴露环境,已对当地人群特别是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CS2对接触男工性功能及生殖结局的影响,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对276名接触CS2男工和138名非CS2接触男工的基本情况、性功能及生殖结局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rn 结果:性功能调查结果显示,CS2接触组男工性生活和谐及性生活频度降低,性生活厌恶增加(P<0.05);接触组与对照组男工妻子妊娠合并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殖结局结果表明,CS2接触男工妻子早产率、死产率、死胎率、自然流产率、出生缺陷率接触组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子代智力发育及生长发育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种和年龄亦是影响男性性功能的重要因素.rn 结论:长期、低浓度CS2接触可明显影响男工性生活态度、频率并可能导致不良的生殖结局,影响子代的生长发育.
  • 摘要:目的:整理分析1953~2000工作场所尘毒监测资料,建立尘毒资料库,并推算列出职业危害的工种接触矩阵(JEM).rn 材料: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与上海市卫生监督所(包括各区县的分中心和分所,以及前市、区、县卫生防疫站)积累的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资料,1953~2000年的原始数据共有704504条.rn 方法:经过录入、编码、输出、核对,运用Fox-Pro、Excel、Access和Stata软件对资料作整理(统一名称,纠正错码,剔除重复及超常巨值),由职业卫生专家作出行业与工种接触尘毒的强度(I)、可能性(P)、频度(F)评级,划分年段,归并,附加哑变量作回归、推算,填补缺项,统计和作图,列出矩阵.rn 结果:每项工种接触矩阵由9个年段、4个行业级别和4个工种级别的144个浓度均值组成,资料较少者则也可能减少年段数,或每段的年数.巳完成矽尘、铸造尘、焊接尘、石棉尘、水泥尘、煤尘、棉尘、碳黑、陶土尘、铅烟、铬酸雾、锰烟尘;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甲醛、苯乙烯、苯胺、氨等主要职业尘毒的JEM.限于篇幅,本文仅列数个有代表性的,以作说明.参见附图(1~5).每种尘毒的JEM均显示四条数字构成的曲线图,分别为:原资料的均值,归并后各组的均值,经回归式推算的各组均值,及填补缺项后推算的均值.另有详细的表格,分别由STATA软件的table或list指令列出,特定时段、行业与工种的均值可以在表中查到.进一步也可由程序列出标准差,标准误,或可信区间.经Excel或Access程序,可以经选定的模式,纳入频率及可能性的评级,计算时间加权平均剂量(TWA)或工种组的TWA.限于篇幅,这些内容将另文详述.rn 讨论:工种接触矩阵可将多年积累的历史记录整理成随时可以应用的资料库:统一表达格式,填补了缺失的数据项目,使之处于可以比较的形式中.建立工种接触矩阵的关键是将繁多的行业、工种按强度评级划分为四类,即每时段为16类,便于作集约归并的数据回归,再根据回归式推算,故行业工种的评级是数据处理的核心.回归的模式与参数的介入和处理是建立矩阵的关键.一般都要作多次比较再修订,选择最合理的组合,使推算结果最佳地拟合实情.rn 从建立的工种接触矩阵中,可以看出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纵向变迁的态势,近半世纪的监测结果,显示职业尘毒危害下降极为明显,许多尘毒在上世纪末时都已接近或达到国家标准的容许浓度.这是五十年来,职业卫生工作的成功:随着工业发展,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条件改善,个人防护的加强,工人的职业危害接触大为减少.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有明显的曲折波动的.在大跃进、文化革命和体制改革初期出现三个高峰,提示整体社会动态对具体的职业卫生工作是有决定性的作用的.数据资料是评判当时的职业卫生状况的一个指标.对于职业卫生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矩阵资料也可以起到指示性的作用.rn 回归时附加了哑变量(dummy variable)修饰了直线,使回归线能够反映不同时段的上下波动.回归武中的归零(无常数项),频数权重,交互作用等参数处理方法宜慎用,需要经验证确实能更好地拟合真实情况后才予采用.rn 有些职业病要经过长潜伏期后才发作,历史性的接触记录对于职业病的诊断有支持作用,矩阵数据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特别是现今检测资料缺乏难觅,本矩阵的资料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弥补的作用.类似于上海的工厂更可借鉴.rn 矩阵中推算所得的均值常比实测均值要低,这是因为实测时采样受资源的限制,不可能是全方位,包括到所有行业与工种,只能有意无意地选取一部分,因此带入了选择偏倚.缺项往往是浓度低或一般未受注视的工作场所,低浓度值多了其均值就偏高,低浓度值少了其均值就偏低.推算JEM数据填齐了所有的缺项,由于加入了许多小数据缺项,均值的结果当然要下降不少.这一情况类似于率标化的原理.JEM均值是各行业与工种均匀分布的计算结果,这是为了比较造成相同的条件.而实际上需要监测的样品也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各行业、工种格子中的,因此实际应用时也可以挑相同的行业、工种均值作比较.rn 工种接触矩阵发轫于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接触剂量的量化和细化.这一方面我国还很少应用,有很大发展前途.运用JEM,可以根据调研对象的行业与工种的年代记录,推算出个体的接触剂量和累积剂量,提高流行病学调研的效能.rn 由于检测样品都是点采样,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仅是点,为要计算剂量需要有时间加权平均剂量(TWA)的数据.目前使用短时检测值除二或除三的办法,求取TWA过于粗糙也失之确切,有了各行业、工种接触的强度(I,intensity)、可能度(P,possibility)与额度(F,frequency)的分级,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参数求取TWA,这是JEM最可发展利用,有利于我国职业卫生和职业流行病学的前景.(本文还没有利用P及F两项参数).许多省市卫生防疫站,职防机构,疾病控制中心都积累有不少历史资料,能够用此方法整理出资料库,也可发挥JEM的巨大潜能.rn JEM的方法学中也尚有许多方面可以开发与发挥.例如行业、工种、尘毒的编码;评级中如何处理长期进程中的尘毒消长的逆反现象;时段的划分;回归模式的选用;回归式中参数的交互作用;回归武中样品数的权重;回归式中其它影响浓度因素的采纳;均值可信区间的求取与利用;TWA的计算;TWA工种接触矩阵的推算;累计接触剂量的计算等等.rn 逆反现象:由于生产方式.工艺与技术在不断发展更新,在长跨距的时间过程中,各行业与工种的危害检测浓度是有变动的,原来浓度高的因为受重视而改进快,不久即受控制而下降;相反,原来浓度中等或接触人数不多的工作环境,则可能长期得不到改善,或改善很慢,浓度仍高.高者变低,原来低者交高(相对较高).这是在职业卫生进程中的常见现象,(称之谓逆反现象paradox),在评级中需予以注意.
  • 摘要:目的:根据上海市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监测资料库中矽尘监测资料,建立上海市1953~2000年矽尘工种接触矩阵(JEM).rn 方法:运用Excel,Access和STATA对矽尘监测资料作整理、分析、回归和推算.该资料库中1953~2000矽尘的监测数据65 561个.将数据归并,求取以时段、行业级别和工种级别三者分类交叉归并后的113个浓度均值.再求得对数浓度均值与时段、行业级别和工种级别之间的回归方程式,采取哑变量、权重修饰使回归式更好地拟合,填补缺失项.rn 结果:从监测数据整理分析建立了上海市1953~2000年矽尘浓度分9时段,4类行业和4类工种的144个数据矩阵,并在方法学上进行探讨.从高浓度下降到达到或接近卫生标准,显示了职业卫生工作的重大进展和保护工人健康方面取得的成就.rn 讨论:以上海市工作场所矽尘监测资料为基础,经统计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工种接触矩阵.理清了历史记录,保存和利用了资料,为职业卫生监测、职业病诊断、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和劳动能力判断等方面的接触评定奠定基础.文章还讨论了工种接触矩阵的意义、用途、方法和前景;希望能在国内更多的采用推广.
  • 摘要:目的:比较造船行业不同工段间的电焊烟尘浓度以及定点采样检测与个体采样检测浓度的差别,以探讨造船行业电焊烟尘的防护重点和合适的采样检测方式.rn 方法:在某造船厂部件装焊、分段装焊、总段装焊及船舶总装的四个工段,以定点采样检测个体采样检测的方式同时采样测定焊接过程中电焊烟尘的浓度.rn 结果:船舶总装工段的定点采样的电焊烟尘浓度最高,总段装焊工段次之,船舶总装工段和总段装焊的电焊烟尘浓度明显高于部件装焊工段和分段装焊工段(R<0.05),而部件装焊、分段装焊两工段问电焊烟尘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一工段中,个体采样检测浓度明显高于个体采样检测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rn 结论:船舶总装工段的电焊烟尘的浓度最高,是造船行业最应该加强防护的工段;个体采样检测更能真实反应电焊作业人员电焊烟尘的接触情况.
  • 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石棉加工地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rn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慈溪市的周巷镇和龙山镇,查阅慈溪市死亡登记数据库,收集两地1998~2007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并根据ICD-10进行统一编码.rn 结果:周巷镇的肿瘤死亡人数为878人,肿瘤死因顺位第1位的是肺癌(36.3%),肝癌位居第2位(26.3%);龙山镇死亡人数143人,肿瘤死因顺位第1位的是肝癌(38.5%),肺癌位居第2位(28.7%),两地的肿瘤死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浙江省石棉加工的主要生产地周巷其肺癌死亡高发,已对石棉加工工人和当地居民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可能和周巷镇的石棉加工作业存在一定的关系.
  • 摘要:目的:对空调旅客列车不同载员情况下的空气质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影响因素,为空调旅客列车的技术改造和卫生管理提供卫生学依据.rn 方法:参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对空调旅客列车运行时车厢内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等进行全程连续监测,测得的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空气质量指数法进行评价.rn 结果:空调列车欠员时空气质量指数为Ⅱ级,属尚清洁;超员时空气质量指数为Ⅲ级,属轻度污染.从最大质量分指数看CO2为首要污染物.欠员和超员时CO2超标率均达100%,超员时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超标率高于欠员(P<0.01).分别为40%和27.8%.随着客流量增长CO2浓度增加,CO浓度降低,温度也随着降低,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549,-0.449,-0.349(P<0.01).rn 结论:空调旅客列车超员时空气质量差于超员.
  • 摘要:目的:研究镉对人胚肾细胞(HEK 293T)金属硫蛋白(MT)各基因亚型表达的影响.rn 方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RT-PCR检测镉对人胚肾细胞MT-1A,B,E,F,G,H,X及MT-2A mRNA表达的交化.rn 结果:5 μmol/L以上CdCl2均可明显抑制入胚肾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T-1A,F,G,H,MT-2AmRNA在2.5 μmol/L CdCl2诱导表达水平均达到峰值,随着剂量增加,MT-1F,G,H维持在较高水平,40 μmol/L剂量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T-1A,2A在40 μmol/L降低到基础表达水平.MT-1XmRNA表达水平与染毒剂量呈线性正相关(r=0.75,P<0.01).MT-1X的表达与镉对人胚肾细胞毒性呈负相关关系(r=-0.88,P<0.01). 10 μmol/L Cdcl2诱导后,MT-1A,F,G,H,MT-2A mRNA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MT-1X mRNA水平在8h显著升高(P<0.05),16h达到峰值并持续到24h.rn 结论:镉可以诱导MT-1F,G,H,X,MT-2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表现出特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 摘要:目的:了解电石主要生产装置风险.方法:应用危险度指数评价法对电石主要生产装置进行风险评价.结论:密闭电石炉装置具有高度危险度.
  • 摘要:目的:观察95%乙草胺原药的遗传毒性,并探讨TK基因突变试验在农药致突变性评价中的应用及推广.rn 方法:建 95%乙草胺原药的致突交试验模型,通过TX基因突交频率和微核率对其遗传毒性进行评价.rn 结果:95%乙草胺原药各剂量组TK6细胞TK位点突变频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95%乙草胺原药染毒组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未见显著性增高(P>0.05).rn 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95%乙草胺原药无诱导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及致TK6细胞基因突变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二硫化碳(CS2)对雄性大鼠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睾酮(T)含量的影响,同时观察维生素E(Vitamin E,VE)对其的拮抗作用.rn 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以不同浓度CS2(0、50、250、1250 mg/m3)静武吸入染毒,共10周,另设CS2(1 250 mg/m3)+VE(250mg/kg)组和单纯VE(250mg/kg)组,VE拌入饲料中,染毒结束后,计算大鼠睾丸、附睾及垂体脏器系数,检测血清FSH、LH、HCG、T的含量.rn 结果:各染毒组睾丸脏器系数均低于对照组,高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大鼠血清中LH、HCG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T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干预后,LH、HCG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rn 结论:CS2染毒对雄性大鼠睾丸、附睾及垂体脏器系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CS2亦能影响雄性大鼠血清激素FSH、LH、HCG、T的含量:VE对CS2所引起的大鼠睾丸、附睾及垂体脏嚣系数的影响有拮抗作用;VE对CS2所致血清激素影响有拮抗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深度不同时间饱和暴露处理小鼠血清度质酮及IL-2含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的变化,探讨饱和潜水环境对免疫功能影响的规律和可能机制.rn 方法:6~8周龄的昆明种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100m氦氧饱和暴露24h、72 h组,400m氦氧饱和暴露24 h、72h组.以ELISA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皮质酮及IL-2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的变化.rn 结果:100 m氦氧混合气暴露24 h及72 h后小鼠血清皮质酮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IL-2含量未见明显交化;400m氮氧饱和暴露24 h及72h后小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明显升高(P<0.01),IL-2含量明显降低(P<0.01),暴露72 h较摹露24 h两者含量未见明显差异.100 m暴露后CD4+淋巴细胞及CD4/CD8有上升趋势,400 m暴露24 h及72 h后CD4+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rn 结论:饱和潜水环境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与暴露深度有关,机体的应激反应可能是大深度饱和环境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Fe2O3纳米粒子对巨噬细胞钙稳态的影响.rn 方法: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株,用Fluo-3/AM为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的荧光指示剂,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Ca2+]I的含量变化.rn 结果:Fe2O3纳米粒子与RAW264.7细胞作用后,1.0700 mg/mL剂量组的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升高,0.5350 mg/mL、0.2675 mg/ml剂量组的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先降低后升高,1 h后3个剂量组的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都呈下降趋势,而在6 h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各剂量组在1 h、3 h、12 h、24 h的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5350mg/ml剂量组在6 h的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Fe2O3纳米粒子与RAW264.7细胞作用初期,细胞[Ca2+]I升高可能为巨噬细胞吞噬Fe2O3纳米颗粒物所致,之后细胞[Ca2+]I升高,可能是Fe2O3纳米粒子破坏了细胞内钙平衡,导致细胞内钙超载.
  •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旁腺素对苯诱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损伤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皮下注射苯来诱导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造模成功后,然后把再障模型小鼠分成3组:生理盐水对照治疗组(N.S group),40μg/kgrhPIH治疗组(40PTH group),80μg/kgrhPTH治疗组(80PTH group),每周五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rhPTH,治疗三周,间隔一周后取指标,测定三组小鼠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外源性脾结节法),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以及外周血细胞计数,脾脏系数测定.rn 结果:经rhPTH治疗的小鼠一般状况明显好于对照治疗组;40μg/kgrhPTH治疗组与80μg/kgrhPTH治疗组的造血干细胞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治疗组(P<0.05),但两个剂量rhPTH治疗组间遣血干细胞数没有统计学差异;三组小鼠的造血祖细胞及外周血细胞计数均没显著学差异;两个rhPTH治疗组的脾脏系数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治疗组(P<0.05).rn 结论:PTH可以改善由苯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一般状况,显著增加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数量,同时,显著抑制了小鼠的脾脏髓外造血功能.PTH对小鼠的外周血和造血祖细胞影响不明显.
  • 摘要:目的:运用动式吸入染毒装置对蚊香类卫生杀虫剂进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并求得LC50值,初步评价蚊香类卫生杀虫剂的安全性.rn 方法:按照CB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应用动式吸入染毒装置,对SD大鼠进行了十余种蚊香制剂的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包括传统盘式蚊香、电热蚊香液、电热蚊香片;并进行了为期14天的观察,最终求得LC50值.rn 结果:三类蚊香制剂大鼠急性吸入毒性染毒期间试验动物出现扎堆,染毒后无明显中毒体症,无试验动物死亡,至试验结束时大体解剖未见异常.雌雄性大鼠急性吸入LC50均大干5 000 mg/m3,急性吸入毒性均为微毒级.动式吸入染毒装置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在动武染毒期间,柜内氧含量保持在19%左右,柜内温度在19~22℃之间波动.rn 结论:本试验中用到的菊酯类蚊香产品的急性吸入LC50均大于5 000 mg/m3,为微毒级,拟除虫菊酯类灭蚊产品的使用对人是相对安全的.
  • 摘要:目的:研究人重组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对因辐射造成的骨髓造血功能损伤的防护作用.rn 方法:雄性C57小鼠60只经60Coγ照射制作造血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每天PTH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期间观察小鼠的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计数、CD34阳性细胞的流式细胞仪分析、集落细胞培养.rn 结果:PTH治疗组小鼠的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数在试验期内下降较小,且恢复较对照组快.PTH还增加了辐照后小鼠的骨髓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和CD34阳性细胞数.rn 结论:甲状旁腺激素对辐射引起的造血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亚慢性镉染毒小鼠肾脏损害发生机制中的作用.rn 方法:经腹腔注射对雌性BALB/c小鼠进行亚慢性染毒,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为10 mmol/kg·BW和2.5 mmol/kg·BW的CdCl2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周3次连续14周.对肾脏进行HE染色、PAS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脏中MAPK信号通路中各蛋白的活化水平.rn 结果:高镉组肾脏MKP-1基因表达增加,而低镉组肾脏MKP-1基因表达减少.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发现镉染毒组的pERK/ERK比值均增加.形态学指标显示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损害.rn 结论:CdCl2可能通过影响MKP-1表达来引起肾脏损害的.
  • 摘要:目的:以氯化钕为待测物,以小鼠骨髓红细胞增殖发育率、微核率和骨髓彗星细胞DNA拖尾率为检测指标,探讨稀土钕对小鼠骨髓细胞遗传物质和红细胞增殖发育的影响,进而了解钕对哺乳动物的遗传毒作用.rn 方法:分别设置20、40、80、160mg/kg 3~4个剂量组,采用微核测试技术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进行测定.rn 结果:在20~160mg/kg的范围内,随着氯化钕剂量的增加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升高(rFMN=0.956)、增殖指教下降(rMI=-0.96),骨髓彗星细胞DNA拖尾率和尾长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PTC=0.946,rTL=0.997).rn 结论:稀土钕对小鼠骨髓红细胞的增殖发育有抑制趋势,对细胞遗传物质具有一定的毒作用,对其DNA分子具有损伤作用,且微核率与DNA拖尾率之间呈正相关性(r=-0.997).
  • 摘要:目的:制备抗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多肽的IgY抗体,并进行肺癌ELISA检测试验研究.rn 方法:用人工自动合成仪合成两条肽段(长度分别为64AA和36AA),并分别偶联KLH作为抗原免疫鸡产生IgY抗体,水稀释-辛酸法结合硫酸铵沉淀法分离提取IgY,亲和层析进一步纯化特异性IgY,间接非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体效价,棋盘滴定法选择ELISA的最适工作条件.将抗64AA肽IgY抗体(Ab1)和抗36AA肽IgY抗体(Ab2)联合,用ELISA法检测肺癌血清样本96例,正常人样本102例.rn 结果:成功制备了非小细胞相关多肽IgY抗体,效价Ab1为1:104,Ab2为1:105,用Ab1和Ab2组合作联合检测,以临界值0.241为阳性判断标准,96例肺癌患者血清中,阳性58例,敏感度为60.4%,102例正常人血清中,阳性19例,特异度81.4%.rn 结论:运用IgY技术可以高效、大量制备多肽抗体,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多肽IgY抗体的ELISA检测试验表明IgY技术在肺癌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研究人工蛹虫草子实体水提物和醇提物致突变的可能性,探讨其是否具有遗传毒性.rn 方法:采用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不同剂量的人工蛹虫草子实体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小鼠骨髓细胞徼核形成、小鼠精子畸形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CHL)染色体畸变的影响.rn 结果:(2.5~10.0)g/kg BW人工蛹虫草子实体水提物和醇提物处理的各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和小鼠精子畸形率都未出现明显增加;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156~2 500)mg/mL人工蛹虫草子实体水提物和醇提物处理的各剂量组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未出现明显升高,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未发现两种人工蛹虫草子实体提取物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致突变作用和遗传毒性.
  • 摘要:目的:研究低温对机体周围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确定机体低温暴露时的敏感性指标.rn 方法:将家兔置于(4±0.5)℃恒温冷库中进行低温试验,8 h/d,连续7 d.分别于低温试验前、低温试验第7天以及脱离低温5 d后测定家兔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II(Ang II)、一氧化氪(NO)浓度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率(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传导速率(MCV)、运动神经远端波幅、远端潜伏时等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等指标的变化.rn 结果:与低温试验前比较,低温试验第7天家兔ET、Ang II浓度升高(P<0.01),NO浓度降低(P<0.01),SCV、MCV交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波幅减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延长(P<0.01).经过5 d恢复后,ET、Ang II浓度与试验前显著性差异(P>0.05),NO浓度低于低温试验前水平(P<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远端波幅与低温试验前无差异(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小于低温试验前(P<0.05),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大干低温试验前.rn 结论:低温能够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周围循环、神经功能损伤;各项指标交化程度各异,其中ET浓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在低温后变化最为明显(P<0.01),并且经过5d恢复后达到低温试验前水平(P>0.05),可以作为低温敏感性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吸烟与先天性腹裂胎儿的关系,分析不同孕期和每天不同吸烟量的效应.rn 方法:分别检索6个中英文文献数据库,选择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Review Manager 4.2和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孕期吸烟与先天性腹裂胎儿之间的合并效应值为OR=2.36(95%CI:2.02~2.76);每天吸烟量为10~20根之间以及20根以上的合并效应值分别为OR=2.29(95%CI:1.89~2.77)和OR=2.54(95%CI:1.68~3.85),吸烟量少于10根的没有统计学意义;孕期前三个月吸烟的合并效应值为OR=2.46(95%CI:1.52~3.98).rn 结论:孕期吸烟尤其孕期前三个月吸烟与先天性腹裂胎儿具有显著相关性,此相关性随每天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大.
  • 摘要:目的:探讨振动对抗疲劳能力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意义.rn 方法:将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A组(接振强度3.02m/s2)、B组(接振强度6.13m/s2)、C组(接振强度12.26m/s2)和一个对照组,分别于不同接振时间测定各组新西兰兔血清乳酸、血糖浓度及肌酸磷酸激酶活力.rn 结果: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各组家兔血清乳酸浓度、肌酸磷酸激酶有显著升高的趋势,而血糖浓度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P<0.01).rn 结论:振动可致新西兰家兔血清乳酸浓度、肌酸磷酸激酶活力升高及血糖浓度降低,这种改变可降低新西兰家兔的抗疲劳能力及运动能力.
  • 摘要:目的:研究微波辐射对家兔小脑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转位和激活的影响.rn 方法:30只二级日本大耳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微波辐射组(包括辐射后0、3、24和72 h等四个时相组).辐射组给予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的S波段微波持续辐射30 min,测定辐射前和辐射后即刻家兔的肛温并计算比吸收率值;改良的TaKai法检测PKC的活性交化.rn 结果:微波辐射后0 h家兔肛温升高2.41℃,SAR值为4.65 Kcal/kg;小脑神经元胞浆中的PKC活性没有明显交化,而小脑神经元胞膜中的PKC活性在微波辐射后0h显著降低.rn 结论:90mW/cm2微波辐射30min可导致家兔机体产生明显热效应,并抑制小脑神经元中PKC的转位和激活.
  • 摘要:目的:分析2008年度极端寒冷天气导致上海市居民超额死亡情况.rn 方法:收集2003~2007年11月20日至次年3月30日死亡病例个案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rn 结果:2008年1月中旬以来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上海市气温大幅持续下降,各旬日早均气温较历年平均气温偏低1.13℃至5.17℃.2007年11月20日至2008年3月30日期间,上海市共死亡43 441人,较往年同期平均超额死亡2641人.分析5年同期气象资料与死亡资料,随着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降低,每日死亡人数随之增加,死亡人数与气温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是r平均气温=-0.45、r最高气温=-0.38、r最低气温=-0.49).rn 结论:冬季低温能降低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天气急剧变化和气温骤降影响人群生命健康,导致人群死亡的增加[1-5].要注意天气预报,随时增添衣服,采取御寒保暖措施.其次要注意按时起居,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 摘要:目的:初步检测、鉴定太湖斑点气单胞溶藻菌胞外溶藻活性物质,为进一步分离和提取溶藻活性物质奠定基础.rn 方法:Molish反应检测斑点气单胞菌胞外滤液中的多糖,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定磷法检测核酸的含量,总抗生素检测试剂盒检测抗生素的有无,分子筛初筛活性成分的分子量,硅胶柱分离纯化溶藻物质,薄层层析法判断溶藻物质纯化结果.rn 结果:斑点气单胞菌胞外滤液中未检测到含有多糖、蛋白质、核酸,乙醇沉淀实验显示乙醇提取液48小时的溶藻作用是胞外滤液溶藻作用的92.17%,而醇析沉淀物几乎没有溶藻作用.总抗生素检测结果显示胞外滤液中含有抗生素,<2kDa活性组分48 h溶藻作用是胞外滤液溶藻作用的87.27%.薄层层析结果显示斑点气单胞菌溶藻物质的Rf值为0.6.rn 结论:太湖斑点气单胞溶藻菌胞外溶藻活性物质不是多糖、蛋白质、核酸,可能是分子量小于2KD的抗生素类物质.
  • 摘要:生物监测是通过检测外来化学物在人体血、尿等生物材料中化学物原形或代谢物含量,评估外部接触水平下体内化学物负荷水平,由此所制定的生物接触限值(BEL),是空气中化学物浓度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PC)时,接触者机体内生物材料中可接受水平的等效表达。苯作为确认的人类致癌物已被限制使用,甲苯作为一种替代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长期接触甲苯可导致粘膜刺激症、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下降和内分泌紊乱等急慢性中毒症状。因此,许多国家颁布了甲苯的职业接触限值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也相应地制定了甲苯的职业接触生物限值,定期对劳动者进行生物监测以评价甲苯的接触程度。目前我国仅制定了甲苯的空气限值,生物限值还未修订。本文试利用PBPK模型在甲苯生物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作一评述。
  • 摘要:目的:用晋宁磷矿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数据验证职业危害风险指教评估法.方法:根据风险评估原理对工作场所噪声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 摘要:环境卫生与劳动卫生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它研究环境因素及劳动条件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其宗旨是保护和促进民众及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环境与职业医学类期刊以科技出版物的形式真实记录了我国环境卫生与劳动卫生的取得的科学成果,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在国内外传播我国环境卫生与劳动卫生学科的最新成果,促进环境与职业医学类科技期刊与我国预防医学事业的共同发展,本文选择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我国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及职业医学类全部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回顾创刊以来各种期刊的发展变化.观察近年来各刊载文、引用、学术影响力及作者贡献等方面的变化及特点,本文报道该调查结果。
  • 摘要:目的:探讨适合中国人群的晕船严重程度现场调查评价方法.rn 方法:调查了5批年龄在19~25岁间共500人晕船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与广泛使用的Graybiel或Wiker晕船程度评价量表中提及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比较.rn 结果:除呕吐、干呕及Graybie提到的5大主要晕船症状和体征外,我国人群报告较多的症状还有头昏眼花、疲劳、打哈欠、厌食、温热感和头痛等;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受试者很难理解Wiker量表中提及的某些症状和体征;部分受试者出于某些原因可能存在夸大或隐瞒晕船症状的情况;某些体征如面色和出汗等在昏暗的舰艇舱室需要调查者、受试者或其周围人员仔细观察才能准确把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Graybiel量表的改良晕船严重程度调查和评价方法.rn 结论:用Graybiel和Wiker进行中国人群晕船现场严重程度调查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之处,改良的晕船严重程度调查和评价方法可能更简易、有效和可靠.
  • 摘要:目的:通过对人类急性聚醚类抗生素中毒的诊治分析,提高对聚醚类抗生素中毒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认识.rn 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全文数据库、Medline外文数据库资料,检索词:聚醚类抗生素/中毒、横纹肌溶解、莫能菌素/中毒、盐霉素/中毒、拉沙菌素/中毒、马杜霉素/中毒、人类等,检索年限1980~2009年,获取全文,汇总此类抗生素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rn 结果:聚醚类抗生素中毒可分为生活性和职业性中毒两种.生活性中毒通常以误服和自杀为主,常经消化道吸收.职业性中毒可经皮肤接触和呼吸道吸入,但不排除工作中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引起的误服.中毒潜伏期因不同的侵入途径和中毒剂量而不同,吸收量大的潜伏期短,马杜霉素的潜伏期最短.中毒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肌肉疼痛、严重乏力、步履蹒珊等临床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中毒危重表现,可出现腰痛、蛋白尿、酮体、血红蛋白尿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异常增高,肌电图示肌源与神经源性损害,肌肉病理表现为横纹肌溶解.rn 结论:聚醚类抗生素毒性大,尤以马杜霉素为最,主要表现为横纹肌溶解症,严重时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时有效地清除毒物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抢救的关键,尽早注射糖皮质激素和血浆置换是聚醚类抗生素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后期的康复治疗对预后也有帮助.
  • 摘要:由于医疗服务专业性强、垄断性强,医患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实行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是大势所趋。医疗服务信息公示是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把医院的经营情况、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医疗费用等患者和社会各界比较关心的信息与数据在媒体上公开,接受患者和社会各界的评价与监督。公示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医疗费用、医疗工作质量等方面的信息,而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方面的信息公示相对缺乏。但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日趋深化,一些医疗机构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规模扩张、轻内涵建设,重市场份额、轻基础质量的倾向。违法违规现象难以避免,要有效杜绝这些现象,切实维护公民健康权益,加强对医疗机构监管日益重要,而向社会公开卫生监督信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监管方式,本研究自2006年起在医疗机构内通过设立公示栏的方式对卫生监督信息的公示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 摘要:了解辽西地区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知识、信念、行为,为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健康教育培训提供可靠依据。rn 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收集职业健康检查资料。rn 结果:干预后布病知识均分、知晓率显著提高,布病高危行为较干预前有所改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在职业人群中开展布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布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