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

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环境治理方法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包括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海绵体修复步骤、净化活水步骤、水生态构建步骤以及智能化管理步骤,步骤内容具体如下: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利用人工干式冲淤法在待治理水域清除淤泥,修建淤泥固化场地用于对淤泥进行机械固化。本发明所提供的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中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和海绵体修复步骤是在待治理水域原有受污染、被破坏的基础上进行修整修复,从而恢复待治理水域原有的生态环境;净化活水步骤和水生态构建步骤,该水域进行进一步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完善;智能化管理步骤,对该水域进行覆盖性的检测,有效的提高该水域治理的综合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356325B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704625.6

  • 发明设计人 徐耀阳;陈财;

    申请日2021.06.24

  • 分类号E03F1/00(2006.01);E03F5/10(2006.01);E03F5/14(2006.01);E03F7/00(2006.01);C02F3/32(2006.01);C02F7/00(2006.01);C02F11/00(2006.01);

  • 代理机构宁波慈恒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9;

  • 代理人刘世勇

  • 地址 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1799号

  • 入库时间 2023-08-03 18:37: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04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环境治理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大,在公园等公共设施中常常设置有人工开凿的景观水域,相较于连通大江、大河及其各个支流的湖泊,大多数景观水域的水体来水主要为周边雨水径流汇入,一般无其他补水来水,呈现封闭水体特征。城市中的景观水域由于其封闭水体属性,区域降雨面源污染或者污水排口影响,往往会降低整个水体的自净能力,且承载居民游客的负荷较重,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水域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遭受污染,水质迅速恶化,景观效果大为降低。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能够解决景观水域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遭受污染,水质迅速恶化,景观效果大为降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包括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海绵体修复步骤、净化活水步骤、水生态构建步骤以及智能化管理步骤,步骤内容具体如下:

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利用人工干式冲淤法在待治理水域清除淤泥,修建淤泥固化场地用于对淤泥进行机械固化。

海绵体修复步骤:在待治理水域岸边修建雨水花园、生态拦截沟以及雨水回收利用池,所述生态拦截沟与所述雨水回收利用池相连通。

净化活水步骤:建立双向净化与活水系统,在待治理水域设置潜水推流器和回水管,形成潜水推流活水和层流交换活水的水循环。

水生态构建步骤:在待治理水域近岸的浅水区构建阶梯式水下森林,进行拦截消解污染物。

智能化管理步骤:建立全水域监控系统,在待治理水域内设置用于检测水质情况的检测单元,与所述双向净化与活水系统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人工干式冲淤法需要沿着水体边缘以及在河流汇集口处设置围挡,然后利用水泵将围挡范围内的积水排干,之后进行清淤施工。

优选的,所述清淤施工包括利用高压水枪冲刷河底淤泥,经过所述高压水枪搅拌均匀的淤泥用泥浆泵抽吸至沉淀池,经过沉淀池充分沉淀后的淤泥运往所述淤泥固化场地进行机械固化。

优选的,经过沉淀池充分沉淀后的淤泥通过泥浆运输管道运往所述淤泥固化场地进行机械固化,所述泥浆运输管道采用壁厚4mm的、半径为200mm-300mm的钢管输浆管,单节4m长带螺栓联接并匹配用于拐弯处管道安装的软管。

优选的,若遇到待治理水域有块状沉渣,则采用挖掘机清挖和人工铲的方式将其集中装车运往所述淤泥固化场地进行机械固化。

优选的,所述雨水花园由下至上设置有250mm厚的碎石垫层、150mm厚的砾石层、100mm厚的砂石层以及卵石层,所述砂石层上种植有耐湿耐旱植被。

优选的,所述雨水花园中设置有溢流井,所述溢流井与雨水管网相连通,所述雨水管网与所述雨水回收利用池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生态拦截沟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素土夯实、200mm厚的碎石垫层、120mm厚的C20混凝土、20mm厚的1:2是5水泥砂浆、300mm*450mm*35mm的复合篦子、100mm厚的生态基质以及150mm厚的粒径30mm-50mm的卵石。

优选的,所述双向净化与活水系统包括在待治理水域附近设置的取水口,在取水口与待治理水域之间架设所述回水管,所述回水管沿着待治理水域的内侧设置,所述潜水推流器设置在待治理水域远离所述回水管的内侧。

优选的,在回水管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连接点,所述连接点处安装有层流交换活水机,所述层流交换活水机与所述潜水推流器分别位于待治理水域侧,并且所述层流交换活水机导出的水与所述潜水推流器导出的水的走向形成水循环。

优选的,所述阶梯式水下森林包括设置生态介质箱、沉水植物以及挺水植物,所述生态介质箱设置在待治理水域的岸边,使得所述生态介质箱靠近水面;在待治理水域内投放鱼虾螺贝等水生动物,进行生态调控。

优选的,所述生态介质箱由内至上设置有250mm厚的生态基质、100mm厚的除磷基质以及150mm厚的种植土,在150mm厚的种植土上种植挺水植物或者漂浮植物。

优选的,所述全水域监控系统包括在待治理水域内设置的若干个水质检测点,在水质检测点处设置所述检测单元,当检测出水质不符合要求时,开启所述双向净化与活水系统。

优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污染源在线检测仪器、流量计、自动采样器、在线检测仪器、环境水质自动检测仪器和总有机碳测定仪。

(三)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中包括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净化活水步骤、水生态构建步骤、海绵体修复步骤以及智能化管理步骤,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和海绵体修复步骤是在待治理水域原有受污染、被破坏的基础上进行修整修复,从而恢复待治理水域原有的生态环境;净化活水步骤和水生态构建步骤,是在恢复待治理水域原有的生态环境之后对该水域进行进一步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完善,促使水生态环境达到平衡状态;智能化管理步骤,对该水域进行覆盖性的检测,保证在水体出现异常的第一时间进行信息的获取,快速进行治理,有效的提高该水域治理的综合效率。

2、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中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通过高压水枪在对淤泥进行冲刷,操作较为简单,清淤彻底,经过沉淀池沉淀有利于减少淤泥含水量,使用管道输送泥浆也有效避免运输途中的二次污染,整个步骤过程清淤较为便捷,再将淤泥固化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

3、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中海绵体修复步骤中修建的雨水花园、生态拦截沟以及雨水回收利用池,具有使待治理水域以及岸边地带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利于收集地表径流雨水,对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利于减轻整个自然界水循环系统的压力。

4、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中净化活水步骤中层流交换活水机将空气高度分散到水体中,能够有效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且流交换活水机使得回水管内的水体与回水管外的水体之间能量能够互换,提高了水体的工作效率;潜水推流器对回水管内导出的水以及回水管外的水进行有效搅拌和低速推流,进而产生低切向流的强力水流,有利于促进水循环的形成;该步骤能够连续去除水中的的悬浮颗粒物、藻类和过量磷,增加水体氧含量,同时配合待治理水域内的水生态净化系统的自我净化作用,可以确保水质长期优良、稳定。

5、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中水生态构建步骤中在水底、水面以及水面上由低至高配置的生态植物群组成阶梯式水下森林,从而建立稳定的小型生态圈,该结构有利于固定底泥,而且有利于吸附、消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质,还有利于减少磷的释放,通过植物的生长与收割能够移除部分磷元素,有效地对水域内的水体进行净化,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系统,对水环境的改善有稳定作用。

6、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中智能化管理步骤,保证对待治理水域内水质进行全面稳定检测,通过全面覆盖性检测,在水质出现恶化的初端,能够快速获取该信息并进行治理,保证对待治理水域治理的效率,快速进行治理,将水体恶化扼杀在初始段,有效的待治理水域治理的综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雨水花园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生态拦截沟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净化活水步骤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阶梯式水下森林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待治理水域、2是雨水花园、21是250mm厚的碎石垫层、22是150mm厚的砾石层、23是100mm厚的砂石层、24是卵石层、25是耐湿耐旱植被、26是溢流井、260是过滤结构、27是雨水管网、28是凹槽、29是原土、3是生态拦截沟、31是素土夯实、32是200mm厚的碎石垫层、33是120mm厚的C20混凝土、34是20mm厚的1:2是5水泥砂浆、35是300mm*450mm*35mm的复合篦子、36是100mm厚的生态基质、37是150mm厚的粒径30mm-50mm的卵石、4是潜水推流器、5是层流交换活水机、51是取水口、6是水循环、7是阶梯式水下森林、70是沉水植物种植区、71是生态介质箱、72是沉水植物、73是挺水植物、74是原驳岸基础、75是围桩、76是挺水植物种植区、77是土方回填、78是300mm厚的种植土、79是景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包括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海绵体修复步骤、净化活水步骤、水生态构建步骤以及智能化管理步骤,步骤内容具体如下:

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利用人工干式冲淤法在待治理水域1清除淤泥,修建淤泥固化场地用于对淤泥进行机械固化。

所述人工干式冲淤法需要沿着水体边缘以及在河流汇集口处设置围挡,然后利用水泵将围挡范围内的积水排干,露出河底,之后进行清淤施工。

所述清淤施工包括利用高压水枪冲刷河底淤泥,经过所述高压水枪搅拌均匀的淤泥用泥浆泵抽吸至沉淀池,经过沉淀池充分沉淀后的淤泥减少淤泥含水量,之后运往所述淤泥固化场地进行机械固化;其中,在待治理水域1附近位置设置淤泥固化场地,淤泥被运送到淤泥固化场地后,对淤泥进行机械固化,固化成含固率为55%-65%的泥饼,之后将泥饼外运进行资源化利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清淤施工时,首先利用高压水枪将河底的淤泥冲翻,使得河底淤泥松弛,高压水枪在对淤泥进行冲刷,不仅起到对淤泥搅拌均匀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将淤泥冲刷集中至指定区域,然后利用泥浆泵抽出淤泥至沉淀池内,淤泥抽出后先在沉淀池内进行沉淀,使得淤泥与清水分层,将上层的清水抽出返回水域,将沉淀在下层的淤泥运往所述淤泥固化场地进行固化。

经过沉淀池充分沉淀后的淤泥通过泥浆运输管道运往所述淤泥固化场地进行机械固化,所述泥浆运输管道采用壁厚4mm的、半径为200mm-300mm的钢管输浆管,单节4m长带螺栓联接并匹配用于拐弯处管道安装的软管;其中,所述泥浆运输管道一端插接进沉淀池中并与高压输送泵相连接,用于对泥浆进行抽吸。

若遇到待治理水域1有块状沉渣,则采用挖掘机清挖和人工铲的方式将其集中装车运往所述淤泥固化场地进行机械固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高压水枪在对淤泥进行冲刷,易于控制淤泥的走向,方便将淤泥集中在指定位置进行下一步操作,且整个过程操作较为简单,清淤彻底,便于穿过桥梁和其他河道障碍物,使用管道输送泥浆也有效避免运输途中的二次污染,减少对河道两侧的居民的干扰。

海绵体修复步骤:在待治理水域1岸边修建雨水花园2、生态拦截沟3以及雨水回收利用池,所述生态拦截沟3与所述雨水回收利用池相连通。

参阅图2,所述雨水花园2由下至上设置有250mm厚的碎石垫层21、150mm厚的砾石层22、100mm厚的砂石层23以及卵石层24,所述砂石层23上种植有耐湿耐旱植被25,耐湿耐旱植被25生长穿过卵石层;其中,雨水花园2设置在低洼处,为满足要求可以在原地挖出低洼凹槽28,碎石垫层21铺设在凹槽28内的原土29上。

所述雨水花园2中设置有溢流井26,所述溢流井26与雨水管网27相连通,所述雨水管网27与所述雨水回收利用池相连通;其中,雨水花园2的中间为低洼结构,所述溢流井26设置在所述雨水花园2的低洼结构处,所述溢流井26的顶部低于所述卵石层24的顶部,且所述溢流井26的井口上设有过滤结构260,所述过滤结构260上用卵石层24遮盖。

其中,所述过滤结构260为格栅网,所述格栅网的网眼直径小于所述砂石层23的砂石的粒径,该结构有利于防止在积水携带泥沙以及砂石流进溢流井26中导致堵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雨水花园2的特殊设置对雨水以及多余的水具有下渗作用,大量水汇集到雨水花园2中间低洼位置而来不及下渗时,水流通过过滤结构260流进溢流井26内,通过雨水管网27流到雨水回收利用池中,用于绿化浇灌、清洗路面。

参阅图3,所述生态拦截沟3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素土夯实31、200mm厚的碎石垫层32、120mm厚的C20混凝土33、20mm厚的1:2是5水泥砂浆34、300mm*450mm*35mm的复合篦子35、100mm厚的生态基质36以及150mm厚的粒径30mm-50mm的卵石37;其中,生态拦截沟3能够收集地表径流雨水并流到雨水回收利用池中,用于绿化浇灌、清洗路面,起到集水、蓄水、净水于一体的景观排水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海绵体修复步骤中修建的雨水花园2、生态拦截沟3以及雨水回收利用池,具有使待治理水域1以及岸边地带具备对雨水进行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利于收集地表径流雨水,对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利于减轻整个自然界水循环6系统的压力。

参阅图4,净化活水步骤:建立双向净化与活水系统,在待治理水域1设置潜水推流器4和回水管,形成潜水推流活水和层流交换活水的水循环6。

所述双向净化与活水系统包括在待治理水域1附近设置的取水口51,在取水口51与待治理水域1之间架设所述回水管,所述回水管沿着待治理水域1的内侧设置,所述潜水推流器4设置在待治理水域1远离所述回水管的内侧;其中,回水管设置在待治理水域1内侧靠近所述取水口51的位置,潜水推流器4设置在待治理水域1内与回水管相对的位置。

在回水管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连接点,所述连接点处安装有层流交换活水机5,所述层流交换活水机5与所述潜水推流器4分别位于待治理水域1两侧,并且所述层流交换活水机5导出的水与所述潜水推流器4导出的水的走向形成水循环6。

在具体工作时,通过回水管将水源取水口51处干净的水源导流至待治理水域1,在回水管上设置的层流交换活水机5将空气高度分散到水体中,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且层流交换活水机5使得回水管内的水体与回水管外的水体之间能量能够互换,提高了水体的工作效率;潜水推流器4对回水管内导出的水以及回水管外的水进行有效搅拌和低速推流,进而产生低切向流的强力水流,有利于促进水循环6的形成;所述层流交换活水机5与所述潜水推流器4相配合能够连续去除水中的的悬浮颗粒物、藻类和过量磷,增加水体氧含量,同时配合待治理水域1内的水生态净化系统的自我净化作用,可以确保水质长期优良、稳定。

水生态构建步骤:在待治理水域1近岸的浅水区构建阶梯式水下森林7,进行拦截消解污染物;其中,浅水区是指水深小到河底地形能影响表面波的水体地区。

参阅图5,所述阶梯式水下森林7包括设置生态介质箱71、沉水植物72以及挺水植物73,所述生态介质箱71设置在待治理水域1的岸边,使得所述生态介质箱71靠近水面;在待治理水域内投放鱼虾螺贝等水生动物,进行生态调控。

其中,构建阶梯式水下森林7包括在待治理水域1浅水区靠近原驳岸基础74的位置设置围桩75,所述围桩75与所述原驳岸基础74之间的位置为挺水植物种植区76,所述挺水植物种植区76的原底上依次设置1000mm厚的土方回填77和300mm厚的种植土78,所述围桩75的高度高于种植土78上表面低于常水位,在所述种植土78上种植所述挺水植物73,在所述原驳岸基础74上配置景石79,景石79既用于过渡岸上景观与挺水植物73,又有利于阻隔水体侵蚀原驳岸基础74;所述围桩75远离所述浅水区的一侧为沉水植物种植区70,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70的原底上设置土方回填77,在土方回填77上种植沉水植物72,加之投放水生动物,既提高了水域的整体美观性,同时也改善了水域内的生态环境,使其整体的生态环境更自然。

所述生态介质箱71由内至上设置有250mm厚的生态基质、100mm厚的除磷基质以及150mm厚的种植土,在150mm厚的种植土上种植挺水植物73或者漂浮植物;其中,所述沉水植物72包括苦草、金鱼藻、狐尾藻、眼子菜等,这些沉水植物72在水下集聚,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能够有效转移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对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起到积极作用;所述挺水植物73包括芦苇、蒲草、莲花、荷花以及香蒲等,有利于待治理水域1岸边与水体的过渡;所述漂浮植物714包括满江红、凤眼莲等,多数以观叶为主,为待治理水域1提供装饰和绿荫,漂浮植物既能吸收水里的矿物质,同时又能遮蔽射入水中的阳光,能够有效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促使水生态环境达到平衡状态;在待治理水域1的四周还种植有景观植物,极大的提高了观赏湖的观赏性,也促进了待治理水域1的水生态治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生态介质箱71均匀设置在岸边有若干个,每两个生态介质箱71之间的间隔为10m-18m,所述沉水植物72种植于待治理水域1底部,所述挺水植物73种植在近岸浅水区,使得挺水植物73的上端挺出水面上,水底、水面以及水面上由低至高配置的生态植物群组成阶梯式水下森林7,该结构有利于固定底泥,而且有利于吸附、消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质,还有利于减少磷的释放,通过植物的生长与收割能够移除部分磷元素,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系统。

智能化管理步骤:建立全水域监控系统,在待治理水域1内设置用于检测水质情况的检测单元,与所述双向净化与活水系统相配合。

所述全水域监控系统包括在待治理水域1内设置的若干个水质检测点,在水质检测点处设置所述检测单元,当检测出水质不符合要求时,开启所述双向净化与活水系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两个水质检测点之间的间隔为15m-25m,每个水质监测点设置有固定桩,检测单元安装在固定桩上,通过若干个检测单元的设置在待治理水域1进行覆盖性的检测,保证对待治理水域1内水质进行全面稳定检测,通过全面覆盖性检测,在水质出现恶化的初端,能够快速获取该信息并进行治理,保证对待治理水域1治理的效率,快速进行治理,将水体恶化扼杀在初始段,有效提高待治理水域1治理的综合效率。

在待治理水域1内设置检测单元,控制端设置相应的检测数据波动范围,检测单元对检测处理范围内的水体进行水质检测,在控制端实时查看水体内相关检测数据,在水质检测数据超出设定范围时,检测端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开启双向净化与活水系统进行处理。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污染源在线检测仪器、流量计、自动采样器、在线检测仪器、环境水质自动检测仪器和总有机碳测定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污染源在线检测仪器用于监测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浓度与流量的同步连续监测;流量计用于对明渠污水排放口流量的在线连续监测;自动采样器用于污染源排放口具有流量比例和时间比例两种方式的在线自动采样;在线检测仪器用于污水排放口的在线检测分析,检测主要项目有:COD(化学需氧量)、TOC(总有机碳)、UV(紫外线)、NH4(铵根)、NO3-N(硝态氮)、氰化物、挥发酚、矿物油以及pH(氢离子浓度指数);环境水质自动检测仪器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的在线自动监测,监测项目分为水质常规五参数和其它项目,水质常规五参数包括温度、pH(氢离子浓度指数)、DO(溶解氧)、电导率和浊度,其它项目包括高锰酸盐指数、TOC(总有机碳)、TN(总氮)、TP(总磷)及NH3-N(氨氮);总有机碳测定仪用于污染源或地表水的监测。

本发明中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和海绵体修复步骤是在待治理水域1原有受污染、被破坏的基础上进行修整修复,从而恢复待治理水域1原有的生态环境;净化活水步骤和水生态构建步骤,是在恢复待治理水域1原有的生态环境之后对该水域进行进一步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完善,促使水生态环境达到平衡状态;智能化管理步骤,对该水域进行覆盖性的检测,保证在水体出现异常的第一时间进行信息的获取,快速进行治理,有效的提高该水域治理的综合效率。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