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旱地黄芩三年两收种植方法

一种旱地黄芩三年两收种植方法

摘要

一种旱地黄芩三年两收种植方法,属于黄芩种植技术领域,可解决现有黄芩种子播种用种量大、出苗差、费工费时、产量低和育苗移栽费工费时等问题,包括如下步骤:(1)地块选择;(2)施肥整地;(3)足墒起垄;(4)覆盖黑膜;(5)种株选择;(6)栽期确定;(7)打孔竖栽;(8)田间管理;(9)割种覆盖;(10)初次收获;(11)整理垄畦;(12)割除花蕾;(13)二次收获。本发明方法主要适用于黄芩中药材的种植方面,已在黄芩种植上推广应用,效果明显。本发明利用黄芩根系自然再生能力减少栽植;种植标准;延长适栽期。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4-07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黄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旱地黄芩三年两收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黄芩生产中,普遍采用种子条播方法和少量育苗移栽的方法。种子条播方法,第一年种植,第三年黄芩地上部分干枯后收获,采用的是三年一收种植方法(制度),一般亩用种子量1.5-2.5公斤,三年可产鲜黄芩根800-1000公斤。这种方法亩用种量大,难抓全苗,除草费工费时,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育苗移栽方法,主要采用开沟平(斜)栽种苗的方法,这种方法出苗整齐一致,可实现两年一收,但因移栽比种子播种费工,应用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黄芩种子播种用种量大、出苗差、费工费时、产量低和育苗移栽费工费时等问题,为黄芩高产高效提供一种一次栽植二次收获的高产种植方法,使亩产量翻一番。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旱地黄芩三年两收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地块选择;(2)施肥整地;(3)足墒起垄;(4)覆盖黑膜;(5)种株选择;(6)栽期确定;(7)打孔竖栽;(8)田间管理;(9)割种覆盖;(10)初次收获;(11)整理垄畦;(12)割除花蕾;(13)二次收获。

1)地块选择:选择光照充足,排水方便,不易积水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

2)施肥整地:整地时施足底肥,每亩撒施5方腐熟的牛(羊)粪、尿素10kg和磷酸二铵25kg,深翻35-40cm,然后旋耕备用。

3)足墒起垄:在土壤墒情适宜时(土壤相对含水量25%—40%),用旋耕机或人工根据80cm条带起种植垄。种植垄为顶面微弧的梯形垄,利于把种植垄上的降水流到垄间,保证垄间黄芩种子出苗所需足够水分。顶弧形宽40cm,弧形中间高4cm,垄底50cm,垄高15cm,两条种植垄底部间距30cm。

顶微弧等腰梯形种植垄(在旱作地区起集雨作用,变无效降雨为有效降雨,顶微弧等腰梯形种植垄结合地膜覆盖就会起到集雨作用),在旱作区起到集雨、补墒、抗旱作用。

4)覆盖黑膜:在梯形种植垄上及两侧边覆盖宽度80cm黑色地膜,用土压实膜边,人行道不铺地膜。种植垄覆盖黑色地膜除了增温、保墒、除草作用外,还可以使降水流到垄行间,在旱作区起到集雨、补墒、抗旱作用。

5)种株选择:选择根长度8cm,根头直径0.3—0.5cm的黄芩种株。

6)栽期确定:一般在头年冬季(11月份)黄芩地上部分干枯后至翌年的根系发芽前,土壤不冻的情况下都可定植。这样适栽期长,可缓解栽植时劳动力缺乏的压力,也为冬闲期农民创造工作机会。

7)打孔竖栽:在种植垄上,打2行种植孔,行间距30cm,孔距13—15cm,2行种植孔要错开排列;孔深10cm,孔径大于种根直径1cm。栽植时,把黄芩根头朝上插入定植孔中,种根上部距地表1.0cm,然后用湿土盖住种根,盖土与地表平齐即可。

打竖直孔插栽法区别与传统的开沟平栽或斜栽。

8)田间管理:其他管理同其他黄芩种植管理一样,其不同管理如下:

 9)割种覆盖:第一年秋季开花30天后,等到花序50%结种子后割除,让黄芩的花序掉落于垄间土壤上,成熟的种子会散落于行间。降雨时,种植垄上的雨水就会流到垄间,给种子发芽提供充足水分,保证了种子发芽出苗。

 10)初次收获:第二年在黄芩开花前,把花蕾割掉,使营养充分供应根部。地上部分干枯后,第一次收获种植垄上的黄芩母株根(人工拔出,使其部分根系断留到种植垄里)。

利用黄芩根系自然再生能力减少栽植,种植垄上黄芩母株收获后,不需要在种植垄上栽植黄芩苗,断留在种植垄里的黄芩根,在温湿度适宜时会发芽出土,形成后期产量。

11)整理垄畦:收获后把高垄上的黑色地膜揭掉回收,把原种植垄降低为高度10cm,垄顶宽度45cm,垄底宽度55cm等腰梯形种植垄,使断在土壤中的黄芩根距种植垄顶面3cm。第三年春季,断留在种植垄里的黄芩根会发芽出土,在种植垄上长出黄芩苗;种植垄行间的黄芩苗也出土生长,这样黄芩种植垄上和种植垄间都长出黄芩。

 12)割除花蕾:第三年在黄芩开花前,割掉全部花蕾,使营养充分供应根部。

13)二次收获:黄芩地上部分干枯后至翌年春季黄芩发芽前,第二次收获黄芩根,把种植垄上和种植垄间的黄芩收获全部收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方法主要适用于黄芩中药材的种植方面,已在黄芩种植上推广应用,效果明显。本发明利用黄芩根系自然再生能力减少栽植;种植标准;延长适栽期。

一是出苗整齐,不会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传统种子种植方法,如果播种过深,或土壤墒情差,就会出现缺苗断垅现象。黄芩垄栽覆膜三年两收定植方法,是采用栽植种根,黑色地膜覆盖。黑色地膜有保水、提温、除草的作用,种根不会因墒情不足出不了苗,也不会因栽植深难出苗而造成缺苗断垅,还可以减少除草费工费时。

二是膜上的雨水流到行间,保证了种子出苗所需的水分:在旱作地区,黄芩种子落到种植垄间土壤上,下雨后,黑地膜上水流到垄沟内,保障了黄芩种子发芽对水分的需求。

三是黄芩母株收获后,断到土里根系可重新形成产量:黄芩母(老)根收获后,断到种植垄里的黄芩根,翌年春季可以发芽长出,到秋季形成产量。

四是实现黄芩产量大幅度提高:黄芩垄栽覆膜三年两收的种植方法,第一次收获母株,鲜根亩产可达800-1000公斤;第二次收获,鲜根亩产可达1200-1500公斤,总亩产量高达2000-2500公斤,比传统种子条播增产10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顶面弧梯形种植垄示意图;

图2为拔除母株后整理的等腰梯形种植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旱地黄芩三年两收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地块选择;(2)施肥整地;(3)足墒起垄;(4)覆盖黑膜;(5)种株选择;(6)栽期确定;(7)打孔竖栽;(8)田间管理;(9)割种覆盖;(10)初次收获;(11)整理垄畦;(12)割除花蕾;(13)二次收获。

实施例1

在襄汾县西贾乡安咸平村赵少忠的2.8亩地进行了旱地黄芩三年两收的种植方法与传统种子挑拨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施腐熟牛粪14方,尿素28kg,磷酸二铵70kg,深翻35cm,2017年2月25-26日种植,两种方法各种植1.4亩。

黄芩三年二收种植方法,用种苗270kg,2018年12月上旬第一次收获黄芩鲜根1545kg,2019年11月下旬第二次收获黄芩鲜根2037kg,三年共收获黄芩鲜根3582公斤(平均亩产2558.6kg),一级品达到48%,二级品35%,三级品17%,平均单价8.6元/kg,产值达30805元。

种子条播方法,用种子3.2kg,2019年11月下旬收获黄芩鲜根1702kg(平均亩产1216kg),一级品达10%,二级品57%,三级品33%,平均单价6.8元/kg,产值为11573元。

三年二收方法比种子条播方法整地整垄多投资170元,种苗(子)多投资900元,种植多投资310元,除草少投资130元,割花多投资50元,收获多投资170元。共计三年二收方法比种子条播方法多投资570元。

综上所述,1.4亩三年二收垄栽黄芩比三年一收种子播种黄芩多投资1470元,总产值增加了19232元;一级品提高38个百分点,二级品降低27个百分点,三级品降低16个百分点。

实施例2

2018年3月份,在浮山县北王乡岭上村采用旱地黄芩三年两收的种植方法种植3亩黄芩;2019年11月中旬第一次收获,黄芩鲜根2685kg;2020年11月下旬第二次收获,黄芩鲜根4235kg。三年共收获黄芩鲜根6920kg,平均亩产2307kg,比当地黄芩种植户采用的种子条播方法(播种量2.0kg/亩)平均亩产1032公斤增产1275公斤,一级品提高37个百分点;比当地开沟平栽的三年生黄芩平均亩产1413公斤增产894公斤,一级品低8.4个百分点。

实施例3

2018年襄汾县西贾乡安咸平村示范6.2亩旱地黄芩三年两收的种植方法,2019年12月中旬第一次收获,黄芩鲜根5695kg;2020年11月下旬第二次收获,黄芩鲜根9143kg。三年二次收获黄芩鲜根14838kg,平均亩产2393kg,一级品达43.5%,比当地黄芩种植户采用的种子条播方法(播种量2.5kg/亩)平均亩产1232公斤增产1161公斤,一级品提高41个百分点;比当地开沟平栽的三年生黄芩平均亩产1487公斤增产906公斤,一级品低9.1个百分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