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用于造口患者逆行灌肠时的造口集便装置

一种适用于造口患者逆行灌肠时的造口集便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造口患者逆行灌肠时的造口集便装置,包括集便装置本体、开口以及连接管;其中,所述集便装置本体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可密封的开口,所述蜗杆的外侧位置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圆心位置键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外侧开设有两组转动槽。该适用于造口患者逆行灌肠时的造口集便装置,设置有固定架,通过旋转螺纹转杆,进而使得螺纹转杆与蜗杆带动啮合连接的蜗轮进行旋转,此时蜗轮外壁所开设的转动块将会带动转动槽进行旋转,此时转动槽的内部所贴合设置的贴合块带动固定连接的挤压块在固定架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可以连接管开口的松紧度,使其与造口袋相连接,方便进行收集处理废弃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966246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321351462.9

  • 发明设计人 傅梦琪;金冬爱;陆姣丽;

    申请日2023-05-31

  • 分类号A61M3/02(2006.01);A61F5/445(2006.01);

  • 代理机构杭州品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59;

  • 代理人戴佳瑜

  • 地址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 入库时间 2023-10-31 22:42: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1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口集便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造口患者逆行灌肠时的造口集便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造口患者大多为顺行灌肠,经造口灌肠,可在厕所坐位灌肠,但也有特殊情况造口患者需要逆行灌肠,如造口狭窄,无法经造口灌肠或医生肠镜中所看肠段需逆行灌肠等。经肛门的逆行灌肠,灌肠时患者需侧卧,随着灌肠进展,造口处会有大量水样便涌出,现有造口袋太小不易容纳大量水样便,会导致患者衣物及床单位污染,也会使患者部分皮肤浸泡在粪便中,影响患者舒适感。

虽然逆行灌肠对造口患者来说相对较少,但对患者的不舒适感却是真实存在的,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有一定影响,目前暂无该方面的相关设计,拟设计一种装置可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患者舒适度因此我们便提出了适用于造口患者逆行灌肠时的造口集便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造口患者逆行灌肠时的造口集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在进行逆行灌肠对造口患者来说相对较少,但对患者的不舒适感却是真实存在的,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有一定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造口患者逆行灌肠时的造口集便装置,包括集便装置本体、开口以及连接管;

其中,所述集便装置本体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可密封的开口,且所述集便装置本体的顶部位置连通有连接管;

所述连接管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底部位置伸出设置有螺纹转杆,所述螺纹转杆的顶部位置与蜗杆的底部位置为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外侧位置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圆心位置键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外侧开设有两组转动槽;

所述转动槽的内部贴合设置有贴合块,所述贴合块的另一端固定在挤压块的一侧位置;

所述螺纹转杆的外侧位置螺纹连接有两组束线杆,且所述束线杆的一端伸入滑槽的外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滑槽开设在固定架的侧壁,且固定架的一侧固定有两组绑带,并且绑带捆绑固定在开口的上方外侧,从而可以对固定架进行固定处理。

优选的,所述螺纹转杆的外侧位置设置有两组互为相反设置的螺纹,且两组束线杆的移动方向也是为相反设置,从而可以调节束线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蜗杆的顶部位置以及转动块的端部位置均轴承连接在固定架的内部,所述蜗轮与转动块的圆心位置为键连接,从而使得蜗杆以及转动块均在固定架的内部进行滑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槽关于转动块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有两组,且所述转动槽的形状为蜿蜒状设置,从而会使得两组转动槽进行同步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挤压块的外侧伸出固定架的外侧,且所述挤压块固定连接的贴合块与转动槽的内壁相贴合,并且贴合块通过转动槽与固定架的内壁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从而使得两组挤压块进行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置结构如下:

(1)该适用于造口患者逆行灌肠时的造口集便装置,设置有固定架,通过旋转螺纹转杆,进而使得螺纹转杆与蜗杆带动啮合连接的蜗轮进行旋转,此时蜗轮外壁所开设的转动块将会带动转动槽进行旋转,此时转动槽的内部所贴合设置的贴合块带动固定连接的挤压块在固定架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可以连接管开口的松紧度,使其与造口袋相连接,方便进行收集处理废弃物;

(2)该适用于造口患者逆行灌肠时的造口集便装置,设置有束线杆,通过旋转螺纹转杆的过程中,使得螺纹转杆外侧所螺纹连接束线杆将会通过滑槽在固定架的一侧位置进行滑动,此时,可调节进行束线处理,可以将连接管放置在床底下,同时设置的开口可对废弃物进行集中排放,同时设置在床底,可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心理与生理上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架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架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便装置本体;2、开口;3、连接管;4、固定架;401、绑带;5、螺纹转杆;6、蜗杆;7、蜗轮;8、转动块;9、转动槽;10、贴合块;11、挤压块;12、束线杆;1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造口患者逆行灌肠时的造口集便装置,包括集便装置本体1、开口2以及连接管3;

其中,集便装置本体1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可密封的开口2,且集便装置本体1的顶部位置连通有连接管3;连接管3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架4,且固定架4的底部位置伸出设置有螺纹转杆5,螺纹转杆5的外侧位置设置有两组互为相反设置的螺纹,且两组束线杆12的移动方向也是为相反设置;螺纹转杆5的顶部位置与蜗杆6的底部位置为固定连接,蜗杆6的顶部位置以及转动块8的端部位置均轴承连接在固定架4的内部,蜗轮7与转动块8的圆心位置为键连接;蜗杆6的外侧位置啮合连接有蜗轮7,蜗轮7的圆心位置键连接有转动块8,转动块8的外侧开设有两组转动槽9;转动槽9关于转动块8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有两组,且转动槽9的形状为蜿蜒状设置;

转动槽9的内部贴合设置有贴合块10,贴合块10的另一端固定在挤压块11的一侧位置;螺纹转杆5的外侧位置螺纹连接有两组束线杆12,且束线杆12的一端伸入滑槽13的外侧位置;滑槽13开设在固定架4的侧壁,且固定架4的一侧固定有两组绑带401,并且绑带401捆绑固定在开口2的上方外侧。挤压块11的外侧伸出固定架4的外侧,且挤压块11固定连接的贴合块10与转动槽9的内壁相贴合,并且贴合块10通过转动槽9与固定架4的内壁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适用于造口患者逆行灌肠时的造口集便装置时,结合附图1-附图3,首先,将固定架4通过绑带401固定在连接管3的顶部位置,从而可以对固定架4进行固定处理,此外,将连接管3与造口袋进行连接,随后通过旋转螺纹转杆5的一端,使得螺纹转杆5顶部位置所键连接有蜗杆6将会进行旋转,故而使得蜗杆6将会带到啮合连接的蜗轮7进行旋转,此时蜗轮7内部所键连接的转动块8也会发生旋转,导致了转动槽9也将会通过转动块8进行旋转,使得转动槽9内部所贴合设置贴合块10将会带动挤压块11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挤压块11将会对连接管3与造口袋连接处进行限位处理,故而使得连接处可以进行无缝连接,防止在使用时发生泄漏的现象,从而造成患者的不舒适感;

结合附图1、附图2和附图4,当螺纹转杆5进行旋转时,螺纹转杆5上下两侧位置进行所螺纹连接有束线杆12,进而使得束线杆12将会在固定架4的内部进行移动,此时束线杆12将会在滑槽13的内部进行稳定的滑动,从而使得调节束线杆12的位置,从而可以有效的对连接管3进行放置,同时将固定架4放置在床下,避免影响患者的使用心情,同时,设置可打开开口2,从而可以对内部的废弃物进行集中排放处理,进而更加方便的进行使用。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