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野外应急气胸处置的气胸针

一种用于野外应急气胸处置的气胸针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野外急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野外应急气胸处置的气胸针,包括:穿刺针;连接部,所述在穿刺针一端可拆卸连接在连接部一端气囊,所述连接部与气囊连通,且气囊上开有气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气囊和气孔,有效解决了穿刺后,在呼吸时会使空气进入胸腔,进而实现了排气时,通过气孔排气,伤员吸气时通过封堵气孔,防止外部空气进入。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0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野外急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野外应急气胸处置的气胸针。

背景技术

在野外或战(现)场创伤中气胸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分为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等类型,其中张力性气胸最多,致伤原因主要是撞击或骨折以及炮弹、枪弹袭击造成的肺部损伤。肺或支气管裂伤形成活瓣,气体只进不出,从而使胸腔压力急剧升高,导致对肺脏、心脏和大血管的压迫,严重影响正常的呼吸和循环,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因此在野外或战(现)场应急医疗方案中,用于处置气胸的穿刺针是必备的医疗器械。通过穿刺针及时、有效的穿刺减压可以挽救90%张力性气胸伤员的生命。张力性气胸最常用的一线急救装备是穿刺减压针,为提升救治的时效性,穿刺减压针的设计要求有效、简易、安全,可以由经过简单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完成操作。

我们发现,现在众多的野外或战(现)场应急医疗背囊(包)的设置中配备的气胸穿刺针是奥氏体材质的三棱针一枚,这种穿刺针在实际场景中应用,不能有效释放聚集的气体;临床上应用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由于体积大、不便携带,非专业人员不易掌握和使用,不适用于野外或战(现)场气胸的急救。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在野外或战(现)场环境下气胸处置的气胸针,其结构简单,能让非专业人员掌握和使用,并且有效处置气胸。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野外应急气胸处置的气胸针,解决了野外特殊情况下对气胸的有效处置,实现了对气胸的急救处置,提高生还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野外应急气胸处置的气胸针,包括:

穿刺针;

连接部,所述穿刺针一端可拆卸连接在连接部一端;

气囊,所述连接部与气囊连通,且气囊上开有气孔。

进一步,所述穿刺针一端外圆周面开有进气孔,所述穿刺针另一端轴向开有气道,所述气孔与气道一连通,所述气道一与连接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包括针帽和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轴向开有内螺纹孔,所述穿刺针一端与连接头内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针帽一端开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开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连接槽内螺纹连接,所述针帽轴向开有气道二,所述气道二分别与内螺纹孔和气囊连通,所述针帽与气囊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针帽外圆周面开有卡槽,所述气囊开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套接在卡槽内。

进一步,所述连接孔外侧开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接在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气囊和气孔,有效解决了穿刺后,在呼吸时会使空气进入胸腔,进而实现了排气时,通过气孔排气,伤员吸气时通过封堵气孔,防止外部空气进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穿刺针;2-气囊;3-气道一;4-针帽;5-连接头;6-内螺纹孔;7-气道二;8-卡槽;9-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1 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用于野外应急气胸处置的气胸针,包括:

穿刺针1;

连接部,所述穿刺针1一端可拆卸连接在连接部一端;

气囊2,所述连接部与气囊2连通,且气囊2上开有气孔。

实际使用时:掌心握持气囊2侧面,然后手指捏连接部,然后控制穿刺针1进行穿刺动作,穿刺完成后,胸腔内气体通过穿刺针和连接部进入气囊2内,然后气囊2通过气孔进行排气,当吸气时,手指按压气孔,胸腔内由于吸气时负压收缩,使气囊2内的气体再次回到胸腔内,从而防止外界气体进入胸腔。

本实施例中穿刺针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长度为6cm。

实施例2: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穿刺针1一端外圆周面开有进气孔,所述穿刺针1另一端轴向开有气道一3,所述进气孔与气道一3连通,所述气道一3与连接部连通。

实际使用时:气体通过进气孔进入气道一3内,然后气道一3在进入连接部。

通过在穿刺针1侧面开通进气孔,可以避免进行穿刺时造成创口撕裂伤,同时防止进入内部时堵住进气孔,使穿刺完毕后,伤口挤压闭合。

实施例3: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针帽4和连接头5,所述连接头5轴向开有内螺纹孔6,所述穿刺针1一端与连接头内螺纹孔6螺纹连接,所述针帽4一端开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开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头5的一端与连接槽内螺纹连接,所述针帽4轴向开有气道二7,所述气道二7分别与内螺纹孔6和气囊2连通,所述针帽4与气囊2可拆卸连接。

实际使用时:组装,将针帽4与连接头5螺纹连接,并旋紧,然后将穿刺针1螺纹连接并旋紧,使其连接处不会发生漏气,然后将气囊2与针帽4连接,通过可拆卸组合,可以使后期消毒更换时更加便捷。

使用时,通过气体通过气道一3进入连接头5内的内螺纹孔6内,然后在进入气道二7内,然后在进入气囊2内,形成进排气通道,然后通过气囊2的气孔即可控制排气。

实施例4: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针帽4外圆周面开有卡槽8,所述气囊2开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套接在卡槽8内。

实际使用时:通过卡槽8可以提高与气囊2的连接密封性,同时防止使用时气囊2与针帽4错位,从而防止造成漏气问题。

实施例5: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孔外侧开有连接环9,所述连接环9套接在卡槽8内。

实际使用时:通过连接环9可以增加与卡槽8的接触面积,同时提高密封效果,防止使用时,由于气囊2倾斜造成泄漏气体或吸入外部空气的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其都在该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