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绿色低碳供热技术的研究装置

一种绿色低碳供热技术的研究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低碳供热技术的研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定盒,所述保护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盒,所述电机盒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稳定盒内腔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转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制冷机、抽液泵、转板、第三伺服电机、储液箱、出液管、第二伺服电机、第一齿轮、转杆、第二安装板、扇叶、第二齿轮和保护壳的设置,达到了实用性强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绿色低碳供热技术的研究装置不具备环境模拟的功能,导致其使用时无法充分适应环境,影响实用性的问题。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1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研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低碳供热技术的研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绿色低碳供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障供热的效果,需要对供热系统进行研究。

如中国实用新型提供了“种多功能互补的绿色低碳供热系统”,其公告号为:CN216307948U,具体涉及应用于盐湖提锂作业区的一种多功能互补的绿色低碳供热系统,该系统由连接在加热水箱周围的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太阳能供热系统、老卤水供热系统、生产废液供热系统及蒸汽供热系统组成。本系统针对盐湖地区光照度强、卤水资源丰富、生产用热水需求量大、交通不便、能源缺乏且有生产废水的实际情况,集成太阳能供热系统、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老卤水供热系统、生产废液供热系统及蒸汽供热系统,形成一种多能互补的绿色低碳供热系统。该系统充分发挥各种能源之间的优势,可绿色低碳、调峰供热,还能实现备用热源,且供热成本较低,可以满足盐湖提锂工业生产对大量热水的稳定需求,而现有绿色低碳供热技术的研究装置不具备环境模拟的功能,导致其使用时无法充分适应环境,影响实用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绿色低碳供热技术的研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低碳供热技术的研究装置,具备模拟不同环境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绿色低碳供热技术的研究装置不具备环境模拟的功能,导致其使用时无法充分适应环境,影响实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低碳供热技术的研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定盒,所述保护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盒,所述电机盒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稳定盒内腔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内腔正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二安装板的下表面并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齿轮,所述固定柱内腔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若干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扇叶,所述转板下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所述保护壳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制冷机。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内腔正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并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外表面的下端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延伸柱,所述延伸柱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操作台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稳定盒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辅助轮,所述辅助轮的顶端与转板的下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电机盒的正面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内表面嵌设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内腔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罩。

优选的,所述壳体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制冷机、抽液泵、转板、第三伺服电机、储液箱、出液管、第二伺服电机、第一齿轮、转杆、第二安装板、扇叶、第二齿轮和保护壳的设置,达到了实用性强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绿色低碳供热技术的研究装置不具备环境模拟的功能,导致其使用时无法充分适应环境,影响实用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立柱、第一伺服电机、滑块、螺杆、延伸柱和第一安装板的设置,可调节操作台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固定柱;3、制冷机;4、稳定盒;5、补光灯;6、散热孔;7、抽液泵;8、操作台;9、立柱;10、支撑腿;11、第一伺服电机;12、滑块;13、螺杆;14、转板;15、电机盒;16、第三伺服电机;17、辅助轮;18、储液箱;19、出液管;20、延伸柱;21、第一安装板;22、第二伺服电机;23、第一齿轮;24、转杆;25、第二安装板;26、扇叶;27、第二齿轮;28、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绿色低碳供热技术的研究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0,支撑腿10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壳体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操作台8,操作台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28,保护壳28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定盒4,保护壳2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盒15,电机盒15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16,第三伺服电机16的输出端贯穿稳定盒4内腔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转板14,转板14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固定柱2内腔正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25,第二安装板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22,第二伺服电机22的输出端贯穿第二安装板25的下表面并固定连接有转杆24,转杆2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齿轮23,固定柱2内腔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若干第二齿轮27,第二齿轮27与第一齿轮23啮合,第二齿轮2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扇叶26,转板14下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储液箱18,储液箱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抽液泵7,抽液泵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9,保护壳28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制冷机3。

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9,立柱9内腔正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21,第一安装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11,第一伺服电机11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安装板21的上表面并固定连接有螺杆13,螺杆13外表面的下端螺纹连接有滑块12,滑块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延伸柱20,延伸柱20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操作台8的下表面。

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第一伺服电机11工作,第一伺服电机11带动螺杆13旋转,螺杆13带动滑块12在立柱9的内腔上下滑动,滑块12通过延伸柱20带动操作台8上下滑动,可调节操作台8的高度。

稳定盒4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辅助轮17,辅助轮17的顶端与转板14的下表面接触。

通过设置的辅助轮17,可增加转板14旋转时的稳定性。

电机盒15的正面开设有若干散热孔6,散热孔6的内表面嵌设有防尘网。

通过开设的散热孔6,可为第三伺服电机16散热,通过嵌设的防尘网,可避免灰尘通过散热孔6进入电机盒15内。

保护壳28内腔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补光灯5,补光灯5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罩。

通过外置控制器打开补光灯5,补光灯5可增加光线亮度,通过设置的保护罩,可增加补光灯5的使用寿命。

使用时,将供热装置放置于操作台8的上方,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第二伺服电机22工作,第二伺服电机22通过转杆24带动第一齿轮23旋转,第一齿轮23通过第二齿轮27带动扇叶26旋转,可模拟大风环境,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第三伺服电机16工作,第三伺服电机16带动转板14旋转,可转变风向,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抽液泵7工作,抽液泵7将储液箱18内的水体抽出并导入出液管19内,可模拟雨雪环境,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制冷机3工作,制冷机3可模拟低温环境。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