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傍山陡坡地形渠道结构

一种傍山陡坡地形渠道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傍山陡坡地形渠道结构,在傍山陡坡顶部开挖有截水沟(5),沿傍山陡坡的坡度方向浇筑有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2),与傍山陡坡平行浇筑有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3),在所述的傍山陡坡底部设置有浆砌石挡墙(4),所述的浆砌石挡墙(4)位于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2)和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3)末端并浇筑连为一体。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若用于傍山陡坡地形,会导致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占地面积较大的缺点,具有能较好地满足灌区输水需要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908036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2879106.6

  • 申请日2022-10-31

  • 分类号E02D17/20(2006.01);E02D3/10(2006.01);E02D29/16(2006.01);E02D29/02(2006.01);E02D15/02(2006.01);E02D31/06(2006.01);

  • 代理机构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陈家安

  • 地址 43001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26 18:51: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2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利供水灌溉的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是一种傍山陡坡地形渠道结构。

背景技术

渠道自水源取水并输送到灌区或供、配水点,是供水灌溉工程的主要建筑型式之一,渠道结构型式对渠道的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特别是山区地形中,渠道常布置在山脊、山腰等位置,地形相对较陡,导致渠道开挖工程量较大,且易形成高边坡。为了保障自流输水能力的同时能够尽量减少工程量,相关研究已提出了最优水力断面,但仅限于考虑渠道衬砌工程量的优化。在实际工程中,渠道型式选取的不同,对移民征占地面积大小、开挖量和回填量均有较大影响,因此针对傍山陡坡地形,亟需研发一种渠道结构,兼顾减少工程量又能较好控制工程占地面积。

常见的梯形渠道适用面较广,常用于土渠及大断面衬砌渠道。若用于傍山陡坡地形,会导致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占地面积较大,而矩形渠道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单价较高。

因此针对此种特殊地形,需研发一种可以节约投资且兼顾工程运行的傍山陡坡地形渠道断面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傍山陡坡地形渠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傍山陡坡地形渠道结构,它包括设置在傍山陡坡上的聚乙烯复合防渗膜、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浆砌石挡墙和截水沟;

在傍山陡坡顶部开挖有截水沟,沿傍山陡坡的坡度方向浇筑有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与傍山陡坡平行浇筑有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在所述的傍山陡坡底部设置有浆砌石挡墙,所述的浆砌石挡墙位于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和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末端并浇筑连为一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预先在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和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的底部铺设有聚乙烯复合防渗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截水沟临近山体一侧布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和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每隔一段距离布置有一条横向伸缩缝并采用密封胶密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截水沟的截面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挡墙衬砌渠道结构能较好地满足灌区输水需要;

2、本实用新型针对傍山陡坡地形,又可减少断面开挖,规避可能形成的高边坡危险源,减少渠道本身占地的同时还能减少弃渣堆放占地,并减少对原地貌的破坏。

3、本实用新型采用重力式挡墙结构,可保障渠道边坡稳定,减少渠道造价;同时结合渠底设计,可作为非灌溉期行车道,利于工程检修及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聚乙烯复合防渗膜1、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2、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3、浆砌石挡墙4、截水沟5、原地面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一种傍山陡坡地形渠道结构,它包括设置在傍山陡坡上的聚乙烯复合防渗膜1、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2、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3、浆砌石挡墙4和截水沟5;

在傍山陡坡顶部开挖有截水沟5,沿傍山陡坡的坡度方向浇筑有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2,与傍山陡坡平行浇筑有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3,在所述的傍山陡坡底部设置有浆砌石挡墙4,所述的浆砌石挡墙4位于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2和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3末端并浇筑连为一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预先在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2和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3的底部铺设有聚乙烯复合防渗膜1。聚乙烯复合防渗膜1具有高强扛拉伸机械性,可有效克服地面不均匀沉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截水沟5临近山体一侧布置。截水沟5可较好满足渠道坡面排水的需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2和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3每隔一段距离布置有一条横向伸缩缝并采用密封胶密封。渠道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结构防渗效果较好,可减少渠道在灌溉运行期的渗漏损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截水沟5的截面为矩形。截水沟5较好的满足坡面排水,防止冲刷挖方边坡。

如图1所示,灌溉渠道设置为减少填挖的布置结构。渠道底部铺设结构为聚乙烯复合防渗膜1和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3。聚乙烯复合防渗膜1为聚乙烯复合防渗膜,具有高扛拉强度,低延伸率的特点,又兼顾土工膜的防水性能,第二现浇混凝土衬砌3为现浇C30混凝土衬砌20cm厚,混凝土衬砌结构防渗效果较好,可减少渠道在灌溉运行期的渗漏损失,3m设置一条横向伸缩缝,并使用聚硫密封胶封缝,横向和纵向伸缩缝宽2cm,底部铺设的20cm厚C30混凝土衬砌结构可使渠底在非灌溉期作为行车道使用,可节省渠顶道路占地范围,避免开挖形成高边坡。

傍山一侧从外到内铺设结构由聚乙烯复合防渗膜1、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2。聚乙烯复合防渗膜1为聚乙烯复合防渗膜,具有高扛拉强度,低延伸率的特点,又兼顾土工膜的防水性能,第一现浇混凝土衬砌2为现浇C30混凝土衬砌10cm厚,混凝土衬砌结构防渗效果较好,可减少渠道在灌溉运行期的渗漏损失,3m设置一条横向伸缩缝,聚硫密封胶封缝,横向和纵向伸缩缝宽2cm。

渠道高程低的一侧结构为浆砌石挡墙4,浆砌石挡墙4造价低且透水性好,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采用坐浆法,先铺浆后安放大小20-30cm石块,向缝内灌浆、插捣后进行砂浆勾缝,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做到密实稳固,各种指标达到技术规范要求。

靠近山体一侧设置浆砌石排水沟,结构为截水沟5,较好的满足坡面排水,防止冲刷挖方边坡,排水沟布置于渠道内坡顶,为矩形断面,尺寸为宽0.4m,深0.4m,外衬0.3m厚浆砌石,用于拦截坡面排水。

上述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