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米诺地尔溶液制备用带可视化窗口的搅拌系统

一种米诺地尔溶液制备用带可视化窗口的搅拌系统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米诺地尔溶液制备用带可视化窗口的搅拌系统,涉及医用化工设备技术领域,便于对各组分进行搅拌,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反应釜以及开设在反应釜一侧的观察口,反应釜靠近观察口的一端设有用于封闭观察口的透明玻璃,反应釜的顶端设有进料管,反应釜的一侧下方设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上设有截止阀,反应釜的内壁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反应釜的内壁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下相对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均设有搅拌杆,反应釜上设有用于同时带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的带动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30791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加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126614.7

  • 申请日2022-08-12

  • 分类号B01J19/18(2006.01);B01F27/90(2022.01);

  • 代理机构南京中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4;

  • 代理人孙丹

  •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泰山路199号万得大厦A幢3层305室

  • 入库时间 2023-02-08 22:33: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7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米诺地尔溶液制备用带可视化窗口的搅拌系统。

背景技术

米诺地尔(MINOXIDIL,成分为6-(1-哌啶基)-2,4-嘧啶二胺,3-氧化物)是1963年由美国Upjohn实验室合成,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西药小分子药物。197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该药的口服剂型上市。在早期临床研究米诺地尔抗高血压作用时,发现口服1个月以上的患者均出现多毛症。在1981年Weiss等人首先报道:用1%米诺地尔溶液局部治疗严重斑秃的病人,有2/3的人长出了新发。早在1986年美国有28所医疗中心对2326例男性型秃发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1833例完成了12个月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局部使用米诺地尔治疗脱发是有效的,大多数患者感觉到有新头发生长,结论是2%米诺地尔溶液是治疗男性型秃发的合适浓度。1987年美国FDA批准商品名为Rogaine的2%米诺地尔外用溶液上市,用于治疗男性脱发,1996年米诺地尔溶液被批准为OTC药物,自此广泛应用于治疗系列脱发疾病。目前米诺地尔临床常用的外用制剂有溶液剂、凝胶剂。

公告号为CN100417382C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米诺地尔溶液及其搽片的制备方法。其组分配比为每1000毫升米诺地尔溶液中含有米诺地尔5~60克,1,2-丙二醇100~600毫升,95%乙醇200~600毫升,硫代硫酸钠1~5克,四丁基胺盐酸盐0.1~1克及余量为水。其制备方法是取1,2-丙二醇100~600毫升,95%乙醇200~600毫升,加热至40℃,加入米诺地尔5~60克,搅拌使溶解,制得米诺地尔醇溶液,将硫代硫酸钠1~5克及四丁基胺盐酸盐0.1~1克加水15~25毫升,搅拌使溶解,将此溶液加入到上述米诺地尔醇溶液中,搅匀,加水至1000毫升,制得米诺地尔溶液。上述技术中需要在制备米诺地尔溶液的过程中对各组分进行搅拌使其溶解,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对各组分进行搅拌的搅拌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米诺地尔溶液制备用带可视化窗口的搅拌系统,其优点在于,便于对各组分进行搅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米诺地尔溶液制备用带可视化窗口的搅拌系统,包括反应釜以及开设在反应釜一侧的观察口,所述反应釜靠近观察口的一端设有用于封闭观察口的透明玻璃,所述反应釜的顶端设有进料管,所述反应釜的一侧下方设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上设有截止阀,所述反应釜的内壁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反应釜的内壁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下相对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均设有搅拌杆,所述反应釜上设有用于同时带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的带动件,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人通过进料管将各组分倒入反应釜内,然后通过带动件同时带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此时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的搅拌杆即可对各组分进行均匀搅拌使其溶解,使用人通过透明玻璃即可观察反应釜内各组分的溶解情况,溶解后使用人打开截止阀通过出料管即可取出,用简单方便。

优选地:所述带动件包括支撑环、带动柱以及开设在反应釜顶端的转槽,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转动连接在转槽内,且第一转轴的顶端设有位于转槽外的第一齿轮,所述支撑环水平位于第一齿轮的上方,且支撑环的底端与反应釜顶端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同轴开设有贯穿第一齿轮的凹槽,所述带动柱同轴设置在第二转轴的顶端,且带动柱的顶端从凹槽、支撑环中穿过并设有位于支撑环上方的第二齿轮,所述反应釜的顶端设有支架且支架上设有电机,且电机的转动轴一端设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左右相对并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第三齿轮的底端设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底端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位于第一齿轮的一侧且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上的搅拌杆底端沿搅拌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第一搅拌片,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搅拌杆顶端沿搅拌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第二搅拌片,各个所述第二搅拌片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搅拌片之间。

优选地:所述反应釜的内壁底端设有套筒,所述第二转轴的底端位于套筒内并与套筒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螺纹筒,且螺纹筒与进料管同轴设置,所述螺纹筒的顶端设有用于封闭螺纹筒与进料管管口的封闭板。

优选地:所述反应釜的顶端通过螺栓设有罩体,所述支架、支撑环、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电机、链条均位于罩体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人通过进料管将各组分倒入反应釜内,然后通过带动件同时带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此时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的搅拌杆即可对各组分进行均匀搅拌使其溶解,使用人通过透明玻璃即可观察反应釜内各组分的溶解情况,溶解后使用人打开截止阀通过出料管即可取出,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第二搅拌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第四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2、观察口;3、透明玻璃;4、进料管;5、出料管;6、截止阀;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搅拌杆;10、支撑环;12、带动柱;13、转槽;14、第一齿轮;15、连接杆;16、凹槽;17、第二齿轮;18、支架;19、电机;20、第三齿轮;21、链条;22、固定柱;23、第四齿轮;24、第一搅拌片;25、第二搅拌片;26、套筒;27、螺纹筒;28、封闭板;29、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米诺地尔溶液制备用带可视化窗口的搅拌系统,如图1和图2,包括反应釜1以及开设在反应釜1一侧的观察口2,反应釜1靠近观察口2的一端设有用于封闭观察口2的透明玻璃3,透明玻璃3也可替换为透明材质的塑料,反应釜1的顶端设有进料管4,反应釜1的一侧下方设有出料管5,且出料管5上设有截止阀6,反应釜1的内壁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7,反应釜1的内壁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8,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上下相对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上均设有搅拌杆9,反应釜1上设有用于同时带动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转动的带动件,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的转动方向相反。

如图1和图2,使用人通过进料管4将各组分倒入反应釜1内,然后通过带动件同时带动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转动,此时通过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上的搅拌杆9即可对各组分进行均匀搅拌使其溶解,使用人通过透明玻璃3即可观察反应釜1内各组分的溶解情况,溶解后使用人打开截止阀6通过出料管5即可取出,用简单方便。

如图2和图3和图4,带动件包括支撑环10、带动柱12以及开设在反应釜1顶端的转槽13,第一转轴7的顶端转动连接在转槽13内,且第一转轴7的顶端设有位于转槽13外的第一齿轮14,支撑环10水平位于第一齿轮14的上方,且支撑环10的底端与反应釜1顶端之间通过连接杆15连接,第一转轴7的底端同轴开设有贯穿第一齿轮14的凹槽16,带动柱12同轴设置在第二转轴8的顶端,且带动柱12的顶端从凹槽16、支撑环10中穿过并设有位于支撑环10上方的第二齿轮17,反应釜1的顶端设有支架18且支架18上设有电机19,且电机19的转动轴一端设有第三齿轮20,且第三齿轮20与第二齿轮17左右相对并通过链条21连接,第三齿轮20的底端设有固定柱22,且固定柱22的底端设有第四齿轮23,第四齿轮23位于第一齿轮14的一侧且与第一齿轮14相啮合,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当需要同时带动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使用人只需打开电机19,此时电机19的转动轴则会带动第三齿轮20、固定柱22、第四齿轮23转动,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3的转动方向相同,此时因第三齿轮20与第二齿轮17通过链条21连接,第四齿轮23与第一齿轮14相啮合,所以当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3转动时,第四齿轮23则会通过第一齿轮14带动第一转轴7转动,第三齿轮20通过链条21、第二齿轮17带动带动柱12、第二转轴8转动,第二齿轮17、带动柱12、第二转轴8与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3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一齿轮14、第一转轴7与第二齿轮17、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3的转动方向相反,此时第一转轴7与第二转轴8的转动方向相反,带动柱12的外壁与凹槽16的槽壁、支撑环10的内壁接触,使用简单方便,

如图2,第一转轴7上的搅拌杆9底端沿搅拌杆9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第一搅拌片24,第二转轴8上的搅拌杆9顶端沿搅拌杆9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第二搅拌片25,各个第二搅拌片25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搅拌片24之间,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当第一转轴7转动时则会通过搅拌杆9带动各个第一搅拌片24沿第一转轴7的转动轴线进行转动,此时通过各个第一搅拌片24即可增加设置在第一转轴7上的搅拌杆9的搅拌范围,第二转轴8转动时则会通过搅拌杆9带动各个第二搅拌片25沿第二转轴8的转动轴线进行转动,此时通过各个第二搅拌片25即可增加设置在第二转轴8上的搅拌杆9的搅拌范围,因各个第二搅拌片25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搅拌片24之间,所以当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转动时,各个第二搅拌片25则会从相邻的两个第一搅拌片24之间穿过,各个第一搅拌片24与第二搅拌片25互不影响,使用简单方便。

如图3和图4,反应釜1的顶端通过螺栓设有罩体29,支架18、支撑环10、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7、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3、电机19、链条21均位于罩体29内,此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罩体29即可对支架18、支撑环10、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7、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3、电机19、链条21进行保护,同时减少使用人在使用本装置时衣物误卷入第四齿轮23与第一齿轮14之间的情况发生,使用简单方便。

如图2,反应釜1的内壁底端设有套筒26,第二转轴8的底端位于套筒26内并与套筒26内壁转动连接,进料管4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螺纹筒27,且螺纹筒27与进料管4同轴设置,螺纹筒27的顶端设有用于封闭螺纹筒27与进料管4管口的封闭板28,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使用人通过将螺纹筒27旋紧在进料管4上,使得封闭板28分别进料管4的管口,此时即可减少外界灰尘或杂质进入反应釜1内的情况发生,使用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