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痰标本采集容器

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痰标本采集容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痰标本采集容器,解决了现有痰液采集器易造成飞沫污染,因采集操作不当造成影响检测准确度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面罩、采集管及密封盖;面罩开设有开口,面罩的表面一体连接有连接管;采集管的管口开设有外螺旋纹,密封盖的端口内侧壁开设有内螺旋纹;连接管的内侧壁也开设有内螺旋纹;采集管为透明管体,采集管的外侧壁纵向设置有管体容量刻度线、推荐取样刻度线,推荐取样刻度线沿管体周向延伸标刻,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痰标本采集容器,能方便进行痰液的采集,有效防止痰液飞沫造成的污染,同时降低对标本的污染,提高采样的效率、提高检测准确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30495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21693204.4

  • 发明设计人 袁征;郑峥;李晶晶;倪思康;

    申请日2022-07-04

  • 分类号A61B10/00(2006.01);A61J19/00(2006.01);

  • 代理机构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孟旭彤

  • 地址 200032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 入库时间 2023-02-08 22:33: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7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痰标本采集容器,特别涉及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痰标本采集容器。

背景技术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侵入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具有类型复杂、传播迅速、传染性强和人群易感等特点,极易出现暴发流行且难以控制的情况,可引发社会安全问题,造成人们恐慌并导致经济损失。近年来,对人类构成重大危害的呼吸道传染病有SARS、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咳嗽、咳痰是这些疾病的常见症状,传染病患者在咳嗽、咳痰过程中,附着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气溶胶随空气传播,所有健康人员(特别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陪护人员)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研究表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往往取决于空气中传染性飞沫的浓度及其在该环境中存留时间的长短,而少量的病原微生物就足以感染一人。呼吸道隔离是对病原微生物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所采取的隔离方法,在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诊疗过程中,通过痰液查找病原微生物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而在医院等病患集中的地方,痰液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病人及他人的健康质量,所以痰液标本采集容器的性能质量至关重要。痰液标本采集容器性能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密封防漏、安全防护、检验标本及结果质量等。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痰液标本采集容器为一次性无菌痰杯,是一种平底、广口、无菌、透明、带螺旋盖的圆形容器,其容器瓶身和容器盖之间通过多螺旋密封纹进行密封,但此类容器在患者使用取样时易存在传染性飞沫对邻近人员及环境造成感染及污染;同时由于采样时患者的操作难以准确操作,容易造成采集标本量不足,均会造成对最终检测的影响,还有待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痰标本采集容器,能方便进行痰液的采集,有效防止痰液飞沫造成的污染,同时降低对标本的污染,提高采样的效率、提高检测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痰标本采集容器,包括有面罩、采集管及密封盖;

所述面罩开设有边缘贴合于面部且罩盖于口鼻的开口,所述面罩的表面一体连接有联通连接于采集管的连接管;所述采集管的管口开设有外螺旋纹,所述密封盖的端口内侧壁开设有密封连接于采集管的内螺旋纹;

所述连接管的内直径与所述采集管的管口外直径相匹配,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开设有可螺纹连接于采集管管口的内螺旋纹;

所述采集管为透明管体,所述采集管的外侧壁纵向设置有管体容量刻度线,还设置有推荐取样刻度线,所述推荐取样刻度线沿管体周向延伸标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可罩盖面部口鼻的面罩连接采集管后进行采集,能避免在采样时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痰液飞沫扩散传播,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的传播,降低对邻近人员及周围环境的污染风险;面罩和密封盖螺纹连接采集管的设置,能使得装配后密封性更好,密封盖的设置能对采集管的空管及采样后的标本进行密封保存,保持采集前容器的无菌状态和防止运输途中痰液的泄漏,降低污染可能性,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管的透明及刻度线的设置,能便于采集时的观察和控制,能便于患者的使用,同时也能提高采样的成功率和效率,整体使用更加的高效、便捷、卫生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痰标本采集容器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集管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罩;12、连接管;2、采集管;21、外螺旋纹;22、管体容量刻度线;23、推荐取样刻度线;24、圆管段;25、锥形腔底;3、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痰标本采集容器,如图1所示,包括有面罩1、采集管2及密封盖3。采集管2用于对痰液进行采集保存,密封盖3用于对采集管2的管口进行密封,面罩1用于供患者佩戴后向采集管2内进行采集。

面罩1供患者佩戴,开设有开口,通过开口的边缘贴合患者的面部,将口鼻罩盖在面罩1内。根据佩戴后的位置关系,面罩1包括上部尖端和下部圆弧端,整体开口呈水滴状,通过上部尖端遮挡在患者的鼻根处,下部圆弧端遮挡在患者下巴,开口边缘贴合患者口鼻两侧面颊,从而创建一个相对封闭的痰液标本采集空间,此后患者再咳痰留取痰液标本,面罩1便可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起到隔绝痰液飞沫的作用,阻止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的传播,减少感对邻近人员及污染周围环境的风险。

面罩1的表面一体连接有连接管12,根据患者佩戴时的状态,连接管12设置在佩戴后与嘴部相对准的位置,进而使得标本采集时能更高效。面罩1的表面从开口的边缘均向连接管12处呈弧度弯曲过渡,能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同时减少面罩1内的残留,连接管12为面罩1表面向外延伸的管状设置,连接管12与面罩1的内侧壁之间平滑连接。

采集管2的管口外侧壁开设有外螺旋纹21,面罩1的连接管12及密封盖3的内径与采集管2的管口的外径相匹配,在面罩1的连接管12以及密封盖3的内侧壁均对应设置有与采集管2的管口外螺旋纹21相匹配的内螺旋纹,在进行采样时,通过面罩1的连接管12螺纹连接在采集管2上进行采集操作,对空管及采集后的采集管2通过密封盖3进行密封,通过螺旋密封纹进行密封连接,提高了密封强度、降低了漏液风险,减少采集管2与外界的接触,能保持空管的洁净同时也能保证采样后痰液标本的密封保存,避免引起运输途中痰液标本污染和泄露的风险。

如图2所示,采集管2为透明圆柱状的管体,患者在使用采集管2进行痰液标本采集时能够透过管体清晰地观察到具体采集的标本量;在管体的外侧壁沿着高度方向纵向设置有管体容量刻度线22,用于对管体内采集的标本容量进行查看和判断。还设置有推荐取样刻度线23,推荐取样刻度线23在管体容量刻度线22处沿管体周向向两侧延伸,且推荐取样刻度线23的宽度大于管体容量刻度线22的宽度,更加明显,能够提醒患者,确保患者清楚检测用量并留取足够的标本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标本量不足而影响最终检测结果。

采集管2的内腔分为圆管段24和锥形腔底25。圆管段24靠近采集管2管口处,锥形腔底25连接于圆管段24,通过圆管段24和锥形腔底25将采集管2的内腔分为两段。目前使用的一次性无菌痰杯为平底结构,故而痰液只能在杯底分散分布,不利于收集痰液的细胞成分及病原微生物,并存在痰液放置时间稍长便干燥,使细胞和病原微生物发生变形、裂解或挥发等,可能会导致检出率降低。锥形腔底25的设置能使痰液聚集于容器底部,有利于收集痰液的细胞成分及病原微生物,同时也便于痰液标本的保存与提取,起到保护标本质量和保证结果准确的作用。圆管段24和锥形腔底25优选在高度上保持相等,且采集管2的内径设置为大于锥形腔底25的高度且小于管体的整体高度。根据采样标本所需容量,例如采集管2容量可设计为20ml,此时采集管2的内径可设置为3cm,圆管段24和锥形腔底25的高度可设置为2.0cm,进而可实现锥形腔底5ml与圆管段15ml的容量组合。

采集管2、密封盖3及面罩1均优选采用PP聚丙烯材质一体成型,整体成本更经济,一体成型使得结构密封性更高。

操作使用:

采集管2空管存放时,通过密封盖3对管口进行螺纹密封,保证采集管2内腔的洁净;

需要进行痰液采集时,旋下密封盖3,并将面罩1的连接管12螺纹拧紧至采集管2的管口;

将面罩1的开口对准患者的面部,对口鼻进行遮罩,患者通过面罩1的连接管12向采集管2内咳痰,并通过观察采集管2外侧壁的管体容量刻度线22与推荐取样刻度线23,对标本采集量进行控制;

完成采集后,旋下面罩1,再次通过密封盖3对采集管2的管口进行螺纹密封,对痰液标本进行密封保存,面罩1作为医疗废弃物进行丢弃处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