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助剂生产反应釜

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助剂生产反应釜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助剂生产反应釜,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包括反应釜体、固定连通于反应釜体上表面的加料管和固定连通于反应釜体底面的下料管。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它通过旋转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双向螺杆、混合机构和分散板之间的配合设置,通过第一电机可带动旋转台在反应釜体上旋转,并使分散板能够对通过加料管进入反应釜体中的原料进行分散,使得原料可分散投放至反应釜体的内部,避免原料在反应釜体的内部堆积,还使第二电机驱动双向螺杆旋转,能够使推料板对反应釜体内物料进行向内和向外推送,有效的提升了原料在反应釜体内的流动性,进而减少了原料搅拌均匀所耗费的时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307385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华盈新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338104.X

  • 发明设计人 陈贵权;贺炳博;安江波;

    申请日2022-05-31

  • 分类号B01F27/90(2022.01);B01F27/191(2022.01);B01F35/12(2022.01);B01F35/71(2022.01);B01J19/18(2006.01);B01J4/0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张晓庆

  • 地址 458000 河南省鹤壁市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宝泉路与煤化大道交叉口东北角1号

  • 入库时间 2023-02-08 22:33: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7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助剂生产反应釜。

背景技术

塑料助剂又叫塑料添加剂,是聚合物(合成树脂)进行成型加工时为改善其加工性能或为改善树脂本身性能所不足而必须添加的一些化合物,例如,为了降低聚氯乙烯树脂的成型温度,使制品柔软而添加的增塑剂,又如为了制备质量轻、抗振、隔热、隔音的泡沫塑料而要添加发泡剂,有些塑料的热分解温度与成型加工温度非常接近,不加入热稳定剂就无法成型,因而,塑料助剂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目前,现有的反应釜大多主要包括釜体和搅拌机构,通过设置在釜体上的入料管来添加物料,这就导致物料每次进入釜体后均在同一位置,进而导致原料之间的混合效果较差,而且搅拌机构与原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不大,需要搅拌较长时间才可使原料在釜体内混合均匀。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助剂生产反应釜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助剂生产反应釜。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助剂生产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固定连通于反应釜体上表面的加料管和固定连通于反应釜体底面的下料管,所述反应釜体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台,所述反应釜体的一侧面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输出转轴与旋转台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台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转轴贯穿旋转台并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旋转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分散板,所述反应釜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快搅拌的混合机构。

所述混合机构包括四个推料板和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的两端,两个所述滑块的内部均铰接有呈圆锥阵列的铰接杆,且铰接杆远离滑块的一端与推料板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台的外表面和第一电机的输出转轴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螺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位于两个滑块之间,所述第二搅拌杆位于反应釜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下料管的底端与支架之间留有取料腔。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特种工程塑料助剂生产反应釜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双向螺杆、混合机构和分散板之间的配合设置,通过第一电机可带动旋转台在反应釜体上旋转,并使分散板能够对通过加料管进入反应釜体中的原料进行分散,使得原料可分散投放至反应釜体的内部,避免原料在反应釜体的内部堆积,还使第二电机驱动双向螺杆旋转,能够使推料板对反应釜体内物料进行向内和向外推送,有效的提升了原料在反应釜体内的流动性,进而减少了原料搅拌均匀所耗费的时间。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可对反应釜体内中部和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进而可加快对原料的混合效率,通过设置支架,能够将下料管的底端抬升一定的高度,方便工人对下料管中排出的物料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中:1、反应釜体;2、加料管;3、下料管;4、支架;5、旋转台;6、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8、双向螺杆;9、混合机构;91、推料板;92、铰接杆;93、滑块;10、分散板;11、第一搅拌杆;12、第二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助剂生产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1、固定连通于反应釜体1上表面的加料管2和固定连通于反应釜体1底面的下料管3,反应釜体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台5,反应釜体1的一侧面安装有第一电机6,且第一电机6输出转轴与旋转台5传动连接。

旋转台5的外表面和第一电机6的输出转轴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皮带和皮带轮的传动方式来使第一电机6的输出转轴带动旋转台5旋转,还可通过链条和链轮的方式来进行传动。

旋转台5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的输出转轴贯穿旋转台5并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8,旋转台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分散板10,反应釜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快搅拌的混合机构9。

双向螺杆8为两端开设有相反螺旋方向螺纹的杆,可使第二电机7的输出转轴带动双向螺杆8进行旋转,还可使旋转台5带动分散板10在反应釜体1的内部旋转,能够对从加料管2进入反应釜体1内原料进行分拨打散,使得原料能够均匀的投入至反应釜体1的内部。

混合机构9包括四个推料板91和两个滑块93,两个滑块93分别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8的两端,两个滑块93的内部均铰接有呈圆锥阵列的铰接杆92,且铰接杆92远离滑块93的一端与推料板91铰接。

推料板91为弧形板,其远离双向螺杆8的一侧面与反应釜体1的内壁相适配,能够使推料板91在反应釜体1内运动使带动原料进行运动,使得原料循环进行朝向双向螺杆8靠近和远离运动,有效的提升了原料在反应釜体1内的流动性。

双向螺杆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11和第二搅拌杆12,第一搅拌杆11位于两个滑块93之间,第二搅拌杆12位于反应釜体1的底部,反应釜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架4,下料管3的底端与支架4之间留有取料腔。

通过设置第一搅拌杆11和第二搅拌杆12,可对反应釜体1内中部和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进而可加快对原料的混合效率,通过设置支架4,能够将下料管3的底端抬升一定的高度,方便工人对下料管3中排出的物料进行收集。

工作原理:首先,将原料投入至加料管2的内部,并利用加料管2将原料输送至反应釜体1的内部,然后,启动第一电机6,使第一电机6的输出转轴带动旋转台5在反应釜体1上旋转,能够使旋转台5带动分散板10旋转,能够对从加料管2进入反应釜体1内原料进行分拨打散,使得原料能够均匀的投入至反应釜体1的内部,同时,还可启动第二电机7,使第二电机7的输出转轴带动双向螺杆8旋转,能够使两个滑块93在双向螺杆8上进行相向运动,在铰接杆92的作用下,能够使推料板91在反应釜体1内运动使带动原料进行运动,使得原料循环进行朝向双向螺杆8靠近和远离运动,有效的提升了原料在反应釜体1内的流动性,同时,还可使双向螺杆8带动第一搅拌杆11和第二搅拌杆12旋转,可对反应釜体1内中部和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进而可加快对原料的混合效率,最后,可将反应后的物料利用下料管3从反应釜体1的内部排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