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控温泡煮养生壶

一种控温泡煮养生壶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温泡煮养生壶,属于养生壶技术领域,包括壶身,所述壶身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方安装有辅助固定装置;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压缩弹簧、吸盘、底环、移动板和支柱,所述底座的下方安装有两个支柱,两个所述支柱的下方安装有底环,所述底座的下方且与两个支柱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两个第一压缩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下方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支柱之间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辅助固定装置,使得养生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一定的辅助固定,从而降低了养生壶因震动擦碰等原因在桌面上发生意外移动的可能,进而提高了养生壶的稳定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246782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2022566.7

  • 发明设计人 白天轮;

    申请日2022-08-02

  • 分类号A47J27/00(2006.01);A47J36/00(2006.01);A47J36/34(2006.01);

  • 代理机构佛山市科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9;

  • 代理人刘瑛

  •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办事处北区社区居民委员会绿田路12号B栋首层103-104号

  • 入库时间 2023-02-08 22:32: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0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生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温泡煮养生壶。

背景技术

养生壶是指以养生保健为目的,可以烹煮各种食材的小家电产品,类似于电热水壶。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20901205.6公开了一种温控效果好的养生壶,通过利用防溢装置的轴扇作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运动,使在壶身的顶部产生了旋转气流,从而有效消除壶内不断增多和上升的气泡,从而对养生壶采用更大的功率来对壶内的食物实现大沸腾翻滚,提高食物烹任的口感效果,烹任更加稳定﹐操控更加方便,以及在养生壶停止加热后,还可以对壶内的食物起到降温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控制养生壶内的温度变化和气压的平衡,以实现壶内更稳定、快速地加热升温和散热作用;通过设置了通气管道和可上下运动的硅胶筛盖,来控制壶内外的气体之间的流动,以实现有效控制壶内的温度和气压,烹饪的效率更高,结构简单且灵活性好。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上述专利存在养生壶容易因震动擦碰等原因在桌面上发生意外移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养生壶出现摔落损坏等现象的可能,进而降低了养生壶的稳定性;2、上述专利存在底座与壶身之间无法固定连接的问题,从而不便于使用者进行搬运携带等工作,进而降低了养生壶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温泡煮养生壶,具有稳定性高、实用性强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温泡煮养生壶,包括壶身,所述壶身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方安装有辅助固定装置;

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压缩弹簧、吸盘、底环、移动板和支柱,所述底座的下方安装有两个支柱,两个所述支柱的下方安装有底环,所述底座的下方且与两个支柱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两个第一压缩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下方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支柱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下方且与底环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多个吸盘。

优选的,所述辅助固定装置还包括螺杆和固定筒,所述底环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上与移动板相对应的位置通过螺纹安装有螺杆,所述移动板与螺杆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辅助固定装置还包括转板,所述螺杆远离移动板的一侧安装有转板。

优选的,所述壶身与底座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卡杆、插套、插块、连接架和卡扣,所述底座的一侧安装有插套,所述壶身上且位于插套外侧的位置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且位于插套内侧的位置安装有插块,所述连接架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方安装有卡杆,所述连接架与连接板之间且位于卡杆一侧的位置安装有卡扣。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外形设计为L型设计,所述插套、插块和连接架均与卡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二压缩弹簧,所述连接架与连接板之间且与卡杆和卡扣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辅助固定装置,使得养生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一定的辅助固定,从而降低了养生壶因震动擦碰等原因在桌面上发生意外移动的可能,进而提高了养生壶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使得使用者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令底座与壶身之间固定连接,从而方便了使用者对养生壶进行搬运或携带等工作,进而提高了养生壶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壶身;2、辅助固定装置;21、第一压缩弹簧;22、转板;23、螺杆;24、固定筒;25、吸盘;26、底环;27、移动板;28、支柱;3、连接装置;31、连接板;32、第二压缩弹簧;33、卡杆;34、插套;35、插块;36、连接架;37、卡扣;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控温泡煮养生壶,包括壶身1,壶身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4,底座4的下方安装有辅助固定装置2;

辅助固定装置2包括第一压缩弹簧21、吸盘25、底环26、移动板27和支柱28,底座4的下方安装有两个支柱28,两个支柱28的下方安装有底环26,底座4的下方且与两个支柱28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两个第一压缩弹簧21,两个第一压缩弹簧21的下方安装有移动板27,移动板27与支柱28之间滑动连接,移动板27的下方且与底环26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多个吸盘25。

具体的,辅助固定装置2还包括螺杆23和固定筒24,底环26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筒24,固定筒24上与移动板27相对应的位置通过螺纹安装有螺杆23,移动板27与螺杆23之间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使用者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阻止吸盘25接触桌面。

具体的,辅助固定装置2还包括转板22,螺杆23远离移动板27的一侧安装有转板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工作人员操纵螺杆23。

本实施例使用时,当需要使用养生壶时,将养生壶放置于需要的位置,然后将材料放入壶身1进行泡煮即可,在使用过程中可操纵壶身1上的结构进行精准控温;当需要对养生壶进行辅助固定时,转动辅助固定装置2中固定筒24一侧的转板22,从而带动螺杆23脱离移动板27,在两个第一压缩弹簧21的作用下,移动板27沿支柱28下降,进而带动各个吸盘25穿过底环26对桌面进行吸附,从而进行辅助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壶身1与底座4之间通过连接装置3进行连接,连接装置3包括连接板31、卡杆33、插套34、插块35、连接架36和卡扣37,底座4的一侧安装有插套34,壶身1上且位于插套34外侧的位置安装有连接架36,连接架36上且位于插套34内侧的位置安装有插块35,连接架36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板31,连接板31的下方安装有卡杆33,连接架36与连接板31之间且位于卡杆33一侧的位置安装有卡扣3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使用者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令底座4与壶身1之间固定连接,从而方便了使用者对养生壶进行搬运或携带等工作。

具体的,连接架36的外形设计为L型设计,插套34、插块35和连接架36均与卡杆33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连接架36与卡杆33的正常工作。

具体的,连接装置3还包括第二压缩弹簧32,连接架36与连接板31之间且与卡杆33和卡扣37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3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板31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通过第二压缩弹簧32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使用时,当需要将壶身1与底座4固定连接时,将壶身1放置于底座4上,并使得连接装置3中的插块35插入插套34,然后按压连接板31,从而克服第二压缩弹簧32的力带动卡杆33插入插套34和插块35,然后通过卡扣37将连接板31与连接架36固定连接,固定完毕。

本实用新型中壶身1及其上结构的结构与原理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20901205.6公开的一种温控效果好的养生壶中已经公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需要使用养生壶时,将养生壶放置于需要的位置,然后将材料放入壶身1进行泡煮即可,在使用过程中可操纵壶身1上的结构进行精准控温;当需要对养生壶进行辅助固定时,转动辅助固定装置2中固定筒24一侧的转板22,从而带动螺杆23脱离移动板27,在两个第一压缩弹簧21的作用下,移动板27沿支柱28下降,进而带动各个吸盘25穿过底环26对桌面进行吸附,从而进行辅助固定;当需要将壶身1与底座4固定连接时,将壶身1放置于底座4上,并使得连接装置3中的插块35插入插套34,然后按压连接板31,从而克服第二压缩弹簧32的力带动卡杆33插入插套34和插块35,然后通过卡扣37将连接板31与连接架36固定连接,固定完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