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易燃气体标准物质精密研制设备

一种易燃气体标准物质精密研制设备

摘要

本申请涉及气体标准物质研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易燃气体标准物质精密研制设备,包括研制箱以及安装于研制箱内的电子秤;研制箱上安装有配气管、注气管以及排气管;配气管用于供外部的待研制气体对安装于研制箱内的成品气瓶进行配气;注气管用于供外部的惰性气体对研制箱内部进行注气;排气管用于供注入研制箱内的惰性气体进行排出;排气管上安装有流量计,且流量计用于对经排气口位置排出的惰性气体进行监测。本申请在配气过程中,外部的惰性气体经注气管对研制箱内部进行注气,且经排气管进行排出,使研制箱内部环境能够保持更加稳定,不易于对电子秤造成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气体研制的精密性。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0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体标准物质研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易燃气体标准物质精密研制设备。

背景技术

标准物质(RM)reference material(RM):是一种已经确定了具有一个或多个足够均匀的特性值的物质或材料,作为分析测量行业中的“量具",在校准测量仪器和装置、评价测量分析方法、测量物质或材料特性值和考核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控制等领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标准物质量值的特性和基本要求包括准确性、均匀性和稳定性,不同级别的标准物质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以及用途都有不同的要求。

易燃气体标准物质研制过程中,需要通过电子称来严格把控气体的配加量。在实际研制过程中,外部的空气中的成分比较复杂,且其气流流动性容易引起气体研制环境中气压的变化,进而使电子称出现波动,严重影响气体研制的精密性。因此,可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气体研制的精密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易燃气体标准物质精密研制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易燃气体标准物质精密研制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易燃气体标准物质精密研制设备,包括研制箱以及安装于研制箱内的电子秤;所述研制箱包括箱体以及箱盖,且所述箱盖可打开式封盖安装于箱体顶部;所述研制箱上安装有配气管、注气管以及排气管;所述配气管用于供外部的待研制气体对安装于研制箱内的成品气瓶进行配气;所述注气管用于供外部的惰性气体对研制箱内部进行注气;所述排气管用于供注入研制箱内的惰性气体进行排出;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流量计,且所述流量计用于对经排气口位置排出的惰性气体进行监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研制过程中,工人首先将成品气瓶放置于研制箱内的电子秤上,且经配气管使外部的待研制气体对成品气瓶进行配气。同时,在配气过程中,外部的惰性气体经注气管对研制箱内部进行注气,且经排气管进行排出,同时工人通过流量计对排放的惰性气体进行检测,此时研制箱内部为单一稳定流动的惰性气体,研制箱内部环境能够保持更加稳定,不易于对电子秤造成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气体研制的精密性。

可选的,所述箱体以及箱盖均包括金属边框以及封盖安装于金属边框内的防爆玻璃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研制过程中,工人能够直接透过防爆玻璃板来观察箱体内的电子秤读数,便于读数。

可选的,所述箱盖一端铰接于箱体,另一端与箱体磁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箱盖与箱体之间通过磁吸方式进行固定,能够便于工人关闭/打开箱盖。

可选的,所述箱盖远离其铰接一端安装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有把手,能够便于工人打开/关闭箱盖。

可选的,所述把手呈扣盖状,且所述把手焊接于箱盖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工人将手扣入把手内,然后能够拉动箱盖进行打开/关闭。

可选的,所述把手呈“U”型圆杆状,且所述把手转动安装于箱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工人能够将把手进行翻转打开,以便进行箱盖的打开/关闭工作。同理,当完成箱盖的打开/关闭工作后,工人把手翻转贴合于箱盖外壁,以对把手进行回收。

可选的,所述把手上转动套设有套筒,且所述套筒用于供工人进行握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人通过把手打开/关闭箱盖过程中,套筒能够相对于把手进行转动,此时工人不易于与把手发生摩擦,能够进一步便于工人操作打开/关闭箱盖。

可选的,所述配气管包括管体以及分别连接于管体两端的第一管接头以及第二管接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用于输送外部的待研制气体的气管以及安装于研制箱内的成品气瓶能够分别与第一管接头以及第二管接头进行连接,使外部的待研制气体能够对成品气瓶进行配气。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进行研制过程中,工人首先将成品气瓶放置于研制箱内的电子秤上,且经配气管使外部的待研制气体对成品气瓶进行配气。同时,在配气过程中,外部的惰性气体经注气管对研制箱内部进行注气,且经排气管进行排出,同时工人通过流量计对排放的惰性气体进行检测,此时研制箱内部为单一稳定流动的惰性气体,研制箱内部环境能够保持更加稳定,不易于对电子秤造成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气体研制的精密性;

2.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箱盖与箱体之间通过磁吸方式进行固定,能够便于工人关闭/打开箱盖;

3.由于设置有把手,能够便于工人打开/关闭箱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了展示本申请实施1中研制箱的内部。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研制箱;11、箱体、12、箱盖;13、金属边框;14、防爆玻璃板;2、电子秤;3、配气管;31、管体;32、第一管接头;33、第二管接头;4、注气管;5、排气管;6、流量计;7、把手;8、磁铁条;9、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易燃气体标准物质精密研制设备。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易燃气体标准物质精密研制设备包括研制箱1以及安装于研制箱1内的电子秤2。其中,研制箱1包括箱体11以及箱盖12,且箱盖12可打开式封盖安装于箱体11顶部,使工人能够通过打开箱盖12来将成品气瓶放置于箱体11内进行配气研制。

研制箱1上安装有配气管3、注气管4以及排气管5;其中,配气管3安装于箱体11侧面,且配气管3一端延伸至箱体11内部,以供研制箱1内的成品气瓶进行连接;配气管3的另一端延伸出箱体11外,以供外部的氮气等惰性气体通过配气管3对成品气瓶进行注气配气。注气管4安装于箱体11底部,且注气管4贯穿于箱体11内部。箱盖12顶部固定安装有流量计6,排气管5安装于箱盖12侧壁,且排气管5一端贯穿连通至箱盖12内部,另一端连接于流量计6的进气端。

在进行研制过程中,工人首先将成品气瓶放置于研制箱1内的电子秤2上,且经配气管3使外部的待研制气体对成品气瓶进行配气。同时,在配气过程中,外部的惰性气体经注气管4对研制箱1内部进行注气,且经排气管5进行排出,同时工人通过流量计6对排放的惰性气体进行检测,此时研制箱1内部为单一稳定流动的惰性气体,研制箱1内部环境能够保持更加稳定,不易于对电子秤2造成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气体研制的精密性。

同时,由于研制箱内部被惰性气体所充满,研制箱内部的研制环境比较稳定,在易燃气体研制过程中,当易燃气体发生泄漏时,泄漏的易燃气体和电子秤之间不易于发生燃烧,能够提高易燃气体研制的安全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1以及箱盖12均包括金属边框13以及封盖安装于金属边框13内的防爆玻璃板14。金属边框13由多节金属板相互焊接而成,且每节金属板的横截面轮廓均呈“L”型。在研制过程中,工人能够直接透过防爆玻璃板14来观察箱体11内的电子秤2读数,便于读数。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箱盖12一端铰接于箱体11,箱盖12另一端内侧底面固定有磁铁条8。相对应的,箱体11内侧顶部在于也固定有磁铁条8,当箱盖12盖合于箱体11后,两个磁铁条8能够相互吸合,能够便于工人关闭/打开箱盖12。

在本实施例中,箱盖12远离其铰接一端安装有把手7。其中,把手7呈扣盖状,且把手7焊接于箱盖12顶面的金属边框13。在使用过程中,工人将手扣入把手7内,然后能够拉动箱盖12进行打开/关闭。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配气管3包括管体31、第一管接头32以及第二管接头33。其中,管体31为可变型弹性气管,管体31安装于箱体11内,且管体31一端贯穿箱体11侧壁。第一管接头32以及第二管接头33分别连接于管体31两端,且第一管接头32位于箱体11外,第二管接头33位于箱体11内。

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管接头32供用于输送外部的待研制气体的气管进行连接,第二管接头33用于供安装于研制箱1内的成品气瓶进行连接,使外部的待研制气体能够对成品气瓶进行配气。

实施例2: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把手7结构不同。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把手7呈“U”型圆杆状,且把手7两端均转动安装于箱盖12上的连接座。在使用过程中,工人能够将把手7进行翻转打开,以便进行箱盖12的打开/关闭工作。同理,当完成箱盖12的打开/关闭工作后,工人把手7翻转贴合于箱盖12外壁,以对把手7进行回收。

在本实施例中,把手7上转动套设有套筒9。在工人通过把手7打开/关闭箱盖12过程中,套筒9能够相对于把手7进行转动,此时工人不易于与把手7发生摩擦,能够进一步便于工人操作打开/关闭箱盖1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