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简化的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

一种简化的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化的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包括上模,所述上模的底部活动设有前模、后模和下模,所述前模和下模分别活动设于后模的顶部和底部,且前模活动设于上模的底部,所述上模的内部活动设有弹行位、内行位、管销、斜顶和产品成品,所述内行位固定设于弹行位的顶部,所述管销活动设于内行位的顶部,所述斜顶活动设于弹行位的内壁,所述产品成品活动设于弹行位与斜顶之间,所述上模对应弹行位的位置开设有T槽导轨,本实用新型涉及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技术领域。该简化的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通过内行位单独且精准的支撑产品成品斜扣,有效避免上模压损产品成品,脱模动作连贯,可减少成本及提高成功率。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0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简化的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

背景技术

产品的顶部边缘带有斜扣,现有模具的设计,需要增加一块面板,做一个前模开模动作将产品成品斜扣脱离,然而现有技术存在成本较大、边钉承受上模的重力,失败风险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化的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成本较大、边钉承受上模的重力,失败风险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简化的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包括上模,所述上模的底部活动设有前模、后模和下模,所述前模和下模分别活动设于后模的顶部和底部,且前模活动设于上模的底部,所述上模的内部活动设有弹行位、内行位、管销、斜顶和产品成品,所述内行位固定设于弹行位的顶部,所述管销活动设于内行位的顶部,所述斜顶活动设于弹行位的内壁,所述产品成品活动设于弹行位与斜顶之间,所述上模对应弹行位的位置开设有T槽导轨,所述弹行位通过T槽导轨滑动设于上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上模与前模之间的距离38mm为第一开模状态,且第一开模状态上模与产品成品分离。

优选的,所述上模与前模之间的距离38-90mm为第二开模状态,且第二开模状态弹行位及内行位均与产品成品分离。

优选的,所述上模与前模之间的距离大于90mm为第三开模状态,且第三开模状态前模与弹行位分离。

优选的,所述后模与下模之间的距离225mm为第一顶出状态,且第一顶出状态斜顶与产品成品分离。

优选的,所述前模与后模之间的距离125mm为第二顶出状态,且第二顶出状态产品成品完全脱离。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化的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简化的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通过内行位单独且精准的支撑产品成品斜扣,有效避免上模压损产品成品,开模时,上模向上移动,由于管销固定不动,在T槽导轨的导向作用下,内行位向下方运动进行脱模动作,T槽导轨开设在斜面上,在T槽导轨的横向拉动下,内行位横向移动脱离产品成品斜扣,继续进行第二开模状态,弹行位与内行位的行程为一个整体,即弹行位和内行位是同一个方向进行出模,直至达到第三开模状态前模与弹行位完全分离,启动第一顶出状态,先对斜顶和产品成品进行分离,最后启动第二顶出状态,将产品成品完全顶出脱离整体,该简化的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脱模动作连贯,可减少成本及提高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T槽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开模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开模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开模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顶出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顶出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上模;2、前模;3、后模;4、下模;5、弹行位;6、内行位; 7、管销;8、斜顶;9、产品成品;10、T槽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简化的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包括上模1,所述上模1的底部活动设有前模2、后模3和下模4,所述前模2和下模4分别活动设于后模3的顶部和底部,且前模2活动设于上模1的底部,所述上模1的内部活动设有弹行位5、内行位6、管销7、斜顶8和产品成品9,所述内行位6固定设于弹行位5的顶部,所述管销7活动设于内行位6的顶部,所述斜顶8活动设于弹行位5的内壁,所述产品成品9 活动设于弹行位5与斜顶8之间,所述上模1对应弹行位5的位置开设有T 槽导轨10,所述弹行位5通过T槽导轨10滑动设于上模1的内部。

所述上模1与前模2之间的距离38mm为第一开模状态,且第一开模状态上模1与产品成品9分离,所述上模1与前模2之间的距离38-90mm为第二开模状态,且第二开模状态弹行位5及内行位6均与产品成品9分离,所述上模1与前模2之间的距离大于90mm为第三开模状态,且第三开模状态前模 2与弹行位5分离,所述后模3与下模4之间的距离225mm为第一顶出状态,且第一顶出状态斜顶8与产品成品9分离,所述前模2与后模3之间的距离 125mm为第二顶出状态,且第二顶出状态产品成品9完全脱离。

产品成品9的顶部边缘带有斜扣,现有模具的设计,需要增加一块面板,做一个前模2开模动作将产品成品9斜扣脱离,然而现有技术存在成本较大、边钉承受上模1的重力,失败风险较大,本实用新型在合模时,通过内行位6 单独且精准的支撑产品成品9斜扣,有效避免上模1压损产品成品9,开模时,上模1向上移动,由于管销7固定不动,在T槽导轨10的导向作用下,内行位6向下方运动进行脱模动作,T槽导轨10开设在斜面上,在T槽导轨10的横向拉动下,内行位6横向移动脱离产品成品9斜扣,继续进行第二开模状态,弹行位5与内行位6的行程为一个整体,即弹行位5和内行位6是同一个方向进行出模,直至达到第三开模状态前模2与弹行位5完全分离,启动第一顶出状态,先对斜顶8和产品成品9进行分离,最后启动第二顶出状态,将产品成品9完全顶出脱离整体,该简化的前模行位二次活动结构脱模动作连贯,可减少成本及提高成功率。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