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用于文物保护夯筑加固支撑结构

一种适用于文物保护夯筑加固支撑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文物保护夯筑加固支撑结构,包括基础机构,基础机构包括第一基柱和第二基柱,第一基柱和第二基柱的之间连接有保护套杆,保护套杆的内部设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端部连接有嵌入杆,嵌入杆内部设有缓冲弹簧,嵌入杆端部嵌入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通过活动连接套连接有支撑板,第二基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固板。本实用新型根据夯筑的形状构造进行合适的调节,通过滑块、连接块和滑槽,使得保护套杆固定,通过保护套杆中的电动伸缩杆调节,带动支撑板到夯筑的支撑点,使得支撑板对夯筑进行支撑,采用了多组支撑结构和多种调节方式,使得支撑板能在准确的支撑点上进行支撑,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支撑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090888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1830799.3

  • 发明设计人 靳永辉;杨启才;杨凯;

    申请日2022-07-15

  • 分类号E02D17/04(2006.01);E02D1/00(2006.01);G08B21/18(2006.01);G08B5/36(2006.01);G08B25/10(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国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5;

  • 代理人杜晓莹

  • 地址 810000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迎宾路189号

  • 入库时间 2023-01-09 22:03: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20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文物保护夯筑加固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文物通常定义为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文物是人类文明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我国文物是重要的保护对象之一,文物保护则指的是对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这个过程叫做文物保护,因为文物没有再现性的特性,因此在发掘文物后,一些文物单位需要对发掘的文物建造一些特有的建筑加固点来保护其发掘的现场和待出土的文物。

现有技术中的文物保护夯筑加固支撑结构基本使用套接进行连接加固,在对文物夯筑支撑过程中,支撑点难以调整,对文物保护效果不佳,同时对文物夯筑出现支撑问题不能及时了解,造成抢救不及时带来的损失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和多方位支撑的适用于文物保护夯筑加固支撑结构。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文物保护夯筑加固支撑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基础机构,所述基础机构包括第一基柱和第二基柱,所述第一基柱和第二基柱的之间连接有保护套杆,所述保护套杆的内部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端部连接有嵌入杆,所述嵌入杆内部设有缓冲弹簧,所述嵌入杆端部嵌入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通过活动连接套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一基柱和第二基柱的正面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基柱和第二基柱背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基柱和第二基柱的内部均滑动设有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通过连接块与保护套杆连接,所述滑块的另一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贯穿安装孔,所述第二基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固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固板上设有无线传输模块和报警灯,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接收终端信号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侧面设有吸附片,所述吸附片的中间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无线传输模块和报警灯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套杆的端部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电动伸缩杆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柱和第二基柱的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若干固定杆,所述保护套杆两两一组,每个保护套杆以中间的固定杆为分界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报警灯与支撑板以及压力传感器数量一致,并且一一对应。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文物保护夯筑加固支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适用于文物保护夯筑加固支撑结构,根据夯筑的形状构造进行合适的调节,通过滑块、连接块和滑槽,带动保护套杆上下调节,并由固定螺栓固定,使得保护套杆固定,通过保护套杆中的电动伸缩杆调节,带动支撑板到夯筑的支撑点,使得支撑板对夯筑进行支撑,采用了多组支撑结构和多种调节方式,使得支撑板能在准确的支撑点上进行支撑,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支撑效果,同时通过缓冲弹簧的缓冲效果,避免了夯筑凹陷所带来的隐患。

2、该种适用于文物保护夯筑加固支撑结构,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报警灯以及无线传输模块,每个压力传感器对应单独的报警灯,能够让工作人员了解到是哪个支撑点出现问题,并且在支撑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值能够及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到接收终端上,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知道夯筑土质的压力数据,在遇到夯筑土质松动的时候,能够及时做出抢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套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套杆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础机构;2、保护套杆;3、连接杆;4、第一基柱;5、第二基柱;6、固定杆;7、支撑板;8、活动连接套;9、安装孔;10、加固板;11、报警灯;12、无线传输模块;13、吸附片;14、压力传感器;15、嵌入杆;16、缓冲弹簧;17、电动伸缩杆;18、控制开关;19、滑槽;20、滑块;21、固定螺栓;22、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文物保护夯筑加固支撑结构,包括基础机构1,基础机构1包括第一基柱4和第二基柱5,第一基柱4和第二基柱5的之间连接有保护套杆2,第二基柱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固板10。

具体的,加固板10上设有无线传输模块12和报警灯11,无线传输模块12与接收终端信号连接,支撑板7的侧面设有吸附片13,吸附片13的中间设有压力传感器14,压力传感器14分别与无线传输模块12和报警灯11电性连接,报警灯11与支撑板7以及压力传感器14数量一致,并且一一对应,压力传感器14需要提前设置与夯筑土质松动相符合的压力值,当夯筑土质压力超过这个压力值的时候,通过设置的控制器控制报警灯11发出报警,并且压力传感器14的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12传输到接收终端,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夯筑土质的压力数据。

具体的,保护套杆2的内部设有电动伸缩杆17,电动伸缩杆17的端部连接有嵌入杆15,嵌入杆15内部设有缓冲弹簧16,嵌入杆15端部嵌入设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端部通过活动连接套8连接有支撑板7,保护套杆2的端部设有控制开关18,控制开关18与电动伸缩杆17电性连接,在对文物夯筑进行支撑的时候,根据夯筑的形状,通过控制开关18控制电动伸缩杆17伸缩,电动伸缩杆17带动嵌入杆15,嵌入杆15带动连接杆3,从而带动支撑板7前后移动,使得支撑板7能够对应到夯筑的支撑点上,这里的支撑点是工作人员通过实际勘测得到了合适支撑点位置,在支撑过程中缓冲弹簧16能够起到缓冲效果,避免夯筑凹陷所带来的隐患。

具体的,第一基柱4和第二基柱5的正面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安装孔9,第一基柱4和第二基柱5背面均开设有滑槽19,第一基柱4和第二基柱5的内部均滑动设有有滑块20,滑块20的一侧通过连接块22与保护套杆2连接,滑块20的另一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1,固定螺栓21贯穿安装孔9,根据实际夯筑的情况,调节保护套杆2的高度,调节的时候,上下移动保护套杆2,连接块22在滑槽19上移动,滑块20沿着第一基柱4和第二基柱5的内壁上移动,移动到合适位置,即需要对夯筑进行支撑的水平位置,固定螺栓21穿过安装孔9与滑块20螺纹连接,从而对保护套杆2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基柱4和第二基柱5的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若干固定杆6,保护套杆2两两一组,每个保护套杆2以中间的固定杆6为分界线,上下的保护套杆2,以及与保护套杆2对应的支撑板7能够对夯筑进行合理的支撑,从而达到对夯筑支撑保护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者在确定文物固有地点时,可架设第一基柱4和第二基柱5,先对保护套杆2的上下高度进行调节,调节的时候,上下移动保护套杆2,连接块22在滑槽19上移动,滑块20沿着第一基柱4和第二基柱5的内壁上移动,移动到合适位置,即需要对夯筑进行支撑的水平位置,固定螺栓21穿过安装孔9与滑块20螺纹连接,从而对保护套杆2进行固定,之后,对支撑板7的水平位置调节,根据夯筑的形状,通过控制开关18控制电动伸缩杆17伸缩,电动伸缩杆17带动嵌入杆15,嵌入杆15带动连接杆3,从而带动支撑板7前后移动,使得支撑板7能够对应到夯筑的支撑点上,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夯筑构造,通过活动连接套8适当调节支撑板7,使得支撑板7能够卡在夯筑上,进一步提高支撑效果,压力传感器14需要提前设置与夯筑土质松动相符合的压力值,当夯筑土质压力超过这个压力值的时候,通过设置的控制器控制报警灯11发出报警,并且压力传感器14的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12传输到接收终端,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夯筑土质的压力数据。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