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草莓蚜虫防治装置

一种草莓蚜虫防治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草莓蚜虫防治装置,其包括两个立板,立板上设有插杆,立板内侧设有与上方接通的放置槽,两个立板之间设有两个封板,封板包括框体和框体内的网体,框体两侧与对应的立板靠近底部转动连接,两个框体能够转动至相互平行并固定,网体包括有若干网孔,网孔的尺寸大于蚜虫且小于蜜蜂;本实用新型通过立板上的插杆插固在土壤中,稳定性较高,通过两个立板上的放置槽,从上方放置粘虫板,通过将两个框体转动并固定,使得框体上的网体能够对粘虫板表面进行阻隔,避免蜜蜂受到粘连,又能对蚜虫进行诱杀,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073153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2222659330.4

  • 申请日2022-10-10

  • 分类号A01M1/02(2006.01);A01M1/14(2006.01);

  • 代理机构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吴林

  •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仙隐南路6号

  • 入库时间 2023-01-09 22:03: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20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草莓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草莓蚜虫防治

装置。

背景技术

草莓开花结果期,是草莓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除了各种病害以外,蚜虫也不可忽视,蚜虫是草莓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害虫,几乎在草莓生长的各个生育期均可危害,具有危害时间长、繁育速度块等特点,在草莓开花结果期,既要保证草莓能够正常授粉,又要避免蜜蜂受到伤害,还要减少畸形果的发生,因此防范难度大。

目前对于蚜虫的防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熏烟防治,利用异丙威烟剂或高效氯氰菊酯烟剂进行薰烟,由于这两种药剂对蜜蜂有毒,因此薰烟时需关闭蜂门或将蜜蜂棚搬出棚外进行薰烟防止,可有效杀灭蚜虫,但是操作较为麻烦;还有一种是利用蚜虫的对黄色的趋性,设置黄色的粘虫板,一般为悬挂设置,该方式虽然简单,但是会有蜜蜂被粘连导致死亡,存在一定弊端。

基于此,开发一种操作简单,且能够避免蜜蜂粘连的草莓蚜虫放置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能够避免蜜蜂粘连的草莓蚜虫放置装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目前对于草莓繁育蚜虫的防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熏烟防治,利用异丙威烟剂或高效氯氰菊酯烟剂进行薰烟,由于这两种药剂对蜜蜂有毒,因此薰烟时需关闭蜂门,或将蜜蜂棚搬出棚外进行薰烟防止,可有效杀灭蚜虫,但是操作较为麻烦;还有一种是利用蚜虫的对黄色的趋性,设置黄色的粘虫板,一般为悬挂设置,该方式虽然简单,但是会有蜜蜂被粘连导致死亡,存在一定弊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草莓蚜虫防治装置,包括两个立板,立板上设有插杆,立板内侧设有与上方接通的放置槽,两个立板之间设有两个封板,封板包括框体和框体内的网体,框体两侧与对应的立板靠近底部转动连接,两个框体能够转动至相互平行并固定,网体包括有若干网孔,网孔的尺寸大于蚜虫且小于蜜蜂。

优选的,插杆螺纹连接在立板的外侧。

优选的,立板的外侧设有第一横板,第一横板上开设有螺纹孔并与插杆螺纹连接。

优选的,框体顶部设有遮挡条。

优选的,网体中部外侧设有诱剂盒。

优选的,网体上的网孔直径为3~5mm。

优选的,立板内侧靠近底部设有第二横板,第二横板上设有立柱,立柱与框体转动连接,第二横板上螺纹穿设有固定调节杆,调节杆底部设有旋钮,顶部转动连接有环体,环体分别与两个框体通过拉绳连接。

优选的,旋钮与第二横板之间,位于调节杆周侧设有限位弹簧。

优选的,框体的转动范围为0~90°,0°时两个框体在同一平面, 90°时两个框体相互平行。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立板上的插杆插固在土壤中,稳定性较高,通过两个立板上的放置槽,从上方放置粘虫板,通过将两个框体转动并固定,使得框体上的网体能够对粘虫板表面进行阻隔,避免蜜蜂受到粘连,又能对蚜虫进行诱杀,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立板、2.放置槽、3.框体、4.网体、5.第一横板、6.插杆、 7.诱剂、8.立柱、9.第二横板、10.调节杆、11.旋钮、12.限位弹簧、13. 环体、14.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草莓蚜虫防治装置,包括两个立板1,两个立板1设置在左右两侧,立板1上设有插杆6,立板1内侧设有与上方接通的放置槽2,两个立板1之间设有两个封板,封板包括框体3和框体3内的网体4,为了便于展示整体结构,网体4具体未画出,框体3两侧与对应的立板1靠近底部转动连接,两个框体3能够转动至相互平行并固定,即两个框体3能够处于竖直状态,网体4 包括有若干网孔,网孔的尺寸大于蚜虫且小于蜜蜂。

工作原理:通过插杆6固定,通过放置槽2放置粘虫板,通过将框体3转动至粘虫板侧面并固定,利用网体7上的网孔对蜜蜂进行阻隔,又能使蚜虫通过,起到保护蜜蜂,诱杀蚜虫的作用。

具体使用时,首先对将框体3展开,具体如图1所示,展开状态下,可对网体4两侧进行清洗擦拭,便于重复使用,通过两侧的放置槽2,将黄色的双面粘虫板放在两个立板1之间,然后转动两个框体3,使得两个框体3位于粘虫板的两侧并固定,最后通过插杆6 将整个装置插固在土壤中即可。

优选的,插杆6螺纹连接在立板1的外侧,具体的,立板1的外侧设有第一横板5,第一横板5上开设有螺纹孔并与插杆6螺纹连接,通过转动插杆6能够调节插杆6底部的伸出立板1的长度,从而调节高度,在使用时更加灵活,并且在本装置不使用时,可将插杆6收起来,因为一般在种植草莓需要覆盖几亩地方,用到多个装置,将插杆6收起来,便于在平时收纳放置。

优选的,框体3顶部设有遮挡条31,在两个框体3对粘虫板进行遮挡时候,顶部能够通过档条31进行遮挡,避免蜜蜂从顶部进入到内部,进一步避免蜜蜂受到粘连。

优选的,网体4中部外侧设有诱剂盒7,可通过在诱剂盒7内放置性诱剂,吸引蚜虫,进一步起到诱杀的作用。

优选的,网体4上的网孔直径为3~5mm,大小合理。

优选的,立板1内侧靠近底部设有第二横板9,第二横板9上设有立柱8,立柱8与框体3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为第二横板9上设置两个立柱8,一个立柱8分别与一个框体3转动连接,也可以为设置第二横板9上设置一个立柱8,分别与两个框体3转动连接,第二横板9上螺纹穿设有固定调节杆10,调节杆10底部设有旋钮11,顶部转动连接有环体13,环体13分别与两个框体3通过拉绳14连接。

具体使用时,通过旋钮12转动调节杆10,使调节杆10能够上下移动,当调节杆10下降时,通过拉线14拉动框体3,两个框体3 之间平衡,环体13做适应性的转动,实现调节框体3的角度。

优选的,旋钮11与第二横板9之间,位于调节杆周侧设有限位弹簧12,增大调节杆11与第二板体9之间的压力,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调节杆10自转。

优选的,框体3的转动范围为0~90°,0°时两个框体3在同一平面,90°时两个框体3相互平行,能够快速确定转动位置,操作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