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竖井调蓄进水的调蓄池结构

基于竖井调蓄进水的调蓄池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竖井调蓄进水的调蓄池结构;池体从底部向上依次包括集水坑、锥形螺旋冲洗流道和螺旋形阶梯式流道;锥形螺旋冲洗流道包括呈螺旋结构的平滑流道;螺旋形阶梯式流道包括呈螺旋结构的阶梯式流道;螺旋形阶梯式流道一端设有进水管;集水坑内设有提升泵、出水管和回水管;提升泵通过出水管将集水坑中的水抽出至池体的上端闸门井处;上端闸门井内的闸门或阀门控制将水通过回水管送至螺旋形阶梯式流道设有进水管的一端。冲洗时集水坑内的水进行提升后接入螺旋形阶梯式流道的上端,进行循环冲洗。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流道的循环冲洗,螺旋形阶梯式流道一方面可以起到跌水消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人员的检修和逃生通道。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13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蓄池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竖井调蓄进水的调蓄池结构。

背景技术

调蓄池是一种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既能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的一种重要基础设施。

在现有技术中,调蓄池内冲洗设备常用的有门式水力冲洗系统、水力喷射器等,设备均设置于调蓄池底,位于水下,设备易磨损。

其中,水力喷射器需建造冲洗水贮水间并外接水源,占用一定外部空间且对水质有一定要求。

而门式水力冲洗系统虽然无需外部供水,但冲洗门易被水中杂质卡住,且储水池中的水量有限,冲洗效果一般。

而且由于市区内的初期雨水调蓄池通常深度较深,因此对池底的设备检修较为困难,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如何解决调蓄池的内部冲洗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竖井调蓄进水的调蓄池结构,实现的目的是解决调蓄池的内部冲洗问题,实现对流道的循环冲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竖井调蓄进水的调蓄池结构,包括竖直延伸并上端开口的池体;

所述池体从底部向上依次包括集水坑、锥形螺旋冲洗流道和螺旋形阶梯式流道;

所述锥形螺旋冲洗流道包括下端内径小于上端内径的去头锥形侧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去头锥形侧壁,并环绕中心轴呈螺旋结构的平滑流道;

所述螺旋形阶梯式流道包括竖直设置管状侧壁,以及沿所述管状侧壁并环绕中心轴呈螺旋结构的阶梯式流道;

所述螺旋形阶梯式流道位于所述池体上方开口处的一端设有进水管,位于所述池体底部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锥形螺旋冲洗流道和所述集水坑相接;

所述集水坑内设有包括提升泵、出水管和回水管的冲洗回流管道;

所述提升泵通过所述出水管将所述集水坑中的水抽出至所述池体的上端闸门井处;

所述出水管的上端通过所述上端闸门井内的闸门或阀门控制,将水通过所述回水管将水回送至所述螺旋形阶梯式流道设有所述进水管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池体的横截面成矩形或者圆形。

优选的,所述螺旋形阶梯式流道为单螺旋流道或双螺旋流道。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回水管之间设有上端闸门井,且所述上端闸门井上设有与污水管网连接的放空管;

所述上端闸门井通过内部的所述闸门或阀门的开关切换,用于切换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回水管或者所述放空管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流道的循环冲洗,以替代传统的冲洗设备,锥形螺旋冲洗流道和螺旋形阶梯式流道一方面可以起到跌水消能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人员的检修和逃生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锥形螺旋冲洗流道能够最佳的冲洗水流速进行冲洗,以获得最佳的冲洗效果,防止流道内的底泥沉积。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基于竖井调蓄进水的调蓄池结构,包括竖直延伸并上端开口的池体。

池体从底部向上依次包括集水坑1、锥形螺旋冲洗流道2和螺旋形阶梯式流道3;

锥形螺旋冲洗流道2包括下端内径小于上端内径的去头锥形侧壁,以及设置在去头锥形侧壁,并环绕中心轴呈螺旋结构的平滑流道;

螺旋形阶梯式流道3包括竖直设置管状侧壁,以及沿管状侧壁并环绕中心轴呈螺旋结构的阶梯式流道;

螺旋形阶梯式流道3位于池体上方开口处的一端设有进水管4,位于池体底部的另一端依次与锥形螺旋冲洗流道2和集水坑1相接;

集水坑1内设有包括提升泵5、出水管6和回水管7的冲洗回流管道;

提升泵5通过出水管6将集水坑1中的水抽出至池体的上端闸门井8处;

出水管6的上端通过上端闸门井8内的闸门或阀门9控制,将水通过回水管7将水回送至螺旋形阶梯式流道3设有进水管4的一端。

在实际应用中,设置在内腔的侧壁,绕池体中心轴盘旋的螺旋形阶梯式流道3一方面可以起到跌水消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人员的检修和逃生通道;

螺旋形阶梯式流道3一端与进水管4连接通入需要处理的水,水通过螺旋形阶梯式流道3螺旋落坡后排入池体底部的锥形螺旋冲洗流道2,最终回到集水坑1;

螺旋形阶梯式流道3及锥形螺旋冲洗流道2结合包括提升泵5、出水管6和回水管7的冲洗回流管道对集水坑1内水的提升,实现对螺旋形阶梯式流道3的循环冲洗,以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专用冲洗设备。

在某些实施例中,池体的横截面成矩形或者圆形。

在某些实施例中,螺旋形阶梯式流道3和锥形螺旋冲洗流道2均为单螺旋流道或双螺旋流道。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调蓄池的尺寸大小设置单螺旋流道或双螺旋流道,向集水坑1以螺旋落坡方式进水。

在某些实施例中,出水管6和回水管7之间设有上端闸门井8,且上端闸门井8上设有与污水管网连接的放空管10;

上端闸门井8通过内部的闸门或阀门9的开关切换,用于切换出水管6与回水管7或者放空管10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基于竖井调蓄进水的调蓄池结构的冲洗工艺方法,当通过进水管4输入的外部进水停止,集水坑1内的水量降低至设计高度后,调蓄池进入冲洗模式;

在冲洗模式中,出水管6和回水管7处于连通状态,集水坑1内的水通过提升泵5、出水管6和回水管7提升后再打回螺旋形阶梯式流道3和锥形螺旋冲洗流道2,对螺旋形阶梯式流道3、锥形螺旋冲洗流道2集水坑1进行循环反复的冲洗;

完成冲洗后,出水管6和回水管7断开,出水管6与外部污水管网连通将冲洗后的集水坑1内的水排至污水管网。

在某些实施例中,若池体的底部沉积严重,在进入冲洗模式前,向采用小型冲洗车或清扫机器人通过螺旋形阶梯式流道3及锥形螺旋冲洗流道2下到池体的底部,先对池体的底部进行清淤。

在某些实施例中,池体的底部沉积严重是指池体的底部沉积能够阻塞提升泵5、出水管6或者回水管7。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