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数字水准仪室内快速检校装置

一种数字水准仪室内快速检校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字水准仪室内快速检校装置,涉及数字水准仪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第一移动板的上表面与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其中,安装板的上表面与水准仪器的下表面卡接,安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壁的下表面与夹板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二移动板,第二移动板内的第二转盘会随着第一转盘的倾斜角度进行移动,使得水准仪器能够在箱体的上方实现高度调整的功能,且避免了水准仪器高度在难以调节时而导致检测时发生较大误差的情况,不仅提高了水准仪器后期的检测效果,且也降低了操作人员后续的工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00097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明洋测量工具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290992.9

  • 发明设计人 于健;徐忠鑫;徐平;

    申请日2022-08-30

  • 分类号F16M11/04(2006.01);F16M11/18(2006.01);

  • 代理机构盐城市大丰区丰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54;

  • 代理人邵珑

  • 地址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空港新区文溪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48: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字水准仪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数字水准仪室内快速检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测绘装备的不断发展,水准测量逐渐走向数字水准仪和条码水准标尺的配套使用,数字水准仪也逐渐实现了高精度和自动化,数字水准仪检校的室外方法不仅需要配套的条码水准标尺、脚架、尺垫等设备,还需要扶尺、迁移测站的多余观测人员。

在对室内进行检测时,水准仪与固定底座之间的位置大多数是固定卡死的,当水准仪的高度难以调节时,使得水准仪在检测时易发生较大误差,从而影响水准仪后期的检测效果,且也增加了操作人员后续的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水准仪室内快速检校装置,可以实现位置调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数字水准仪室内快速检校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第一移动板的上表面与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其中,安装板的上表面与水准仪器的下表面卡接,箱体的内壁与第二移动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第一移动板的右侧面设置有凹型板,凹型板的内壁与移动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第一移动板的内壁卡接有第一转盘,第一转盘的外表面与第二转盘的内壁卡接,安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壁的下表面与夹板的下表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箱体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安装板的下表面与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伸缩杆的底端与箱体的上表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移动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第二移动板的内壁与第二转盘的外表面卡接。

进一步的,凹型板的右侧面设置有转钮,转钮的左侧面与螺纹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螺纹杆的外表面与凹型板的内壁螺纹连接,螺纹杆的外表面与移动块的内壁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移动块的右侧面与连接板的左侧面卡接,第一转盘的右侧面与固定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连接板的右侧面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与固定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夹板的左侧面与水准仪器的右侧面搭接,夹板的右侧面与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弹簧的右端与限位槽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二移动板,操作人员通过凹槽对第二移动板进行施加推力或拉力时,第二移动板内的第二转盘会随着第一转盘的倾斜角度进行移动,而后第一移动板也会随着第二移动板的移动进行上下移动,而后第一移动板则会带动安装板向上移动,而安装板下方的伸缩杆则也会在箱体的内壁进行滑动,使得水准仪器能够在箱体的上方实现高度调整的功能,且避免了水准仪器高度在难以调节时而导致检测时发生较大误差的情况,不仅提高了水准仪器后期的检测效果,且也降低了操作人员后续的工序;

2、本方案通过设置螺纹杆,在通过手动旋转转钮时,使得转钮会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而后移动块则会随着螺纹杆的转动进行位置调整,由于移动块与连接板处于卡接状态,而滑槽与固定板处于卡接状态,当移动块在移动时会带动第一转盘进行转动,而第二移动板在移动时会则会带动第一移动板进行上下移动,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移动板在移动时的高度差,避免了水准仪器在室内进行校准时安装板高度无法调整的问题,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移动板上下移动的距离,有效的提高了该检校装置的灵活性。

3、本方案通过设置夹板,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动拉拽夹板,使得夹板会在限位槽内进行滑动,而后夹板也会对弹簧施加推力,而后再将水准仪器放置到安装板的上方,通过松开夹板,使得夹板在受到弹簧推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使得水准仪器在进行位置调整时不易发生滑落的现象,且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也难以发生掉落的情况,一方面保障了水准仪器检测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对水准仪器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箱体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第一移动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第一移动板;3、伸缩杆;4、安装板;5、水准仪器;6、支撑板;7、第一转盘;8、第二移动板;9、第二转盘;10、凹槽;11、凹型板;12、螺纹杆;13、转钮;14、移动块;15、连接板;16、滑槽;17、固定板;18、夹板;19、限位槽;2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数字水准仪室内快速检校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2,第一移动板2的上表面与安装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安装板4的上表面与水准仪器5的下表面卡接,箱体1的内壁与第二移动板8的外表面滑动连接,第一移动板2的右侧面设置有凹型板11,凹型板11的内壁与移动块1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第一移动板2的内壁卡接有第一转盘7,第一转盘7的外表面与第二转盘9的内壁卡接,箱体1的下表面与支撑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安装板4的下表面与伸缩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伸缩杆3的底端与箱体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凹槽10对第二移动板8进行施加推力或拉力时,第二移动板8内的第二转盘9会随着第一转盘7的倾斜角度进行移动,而后第一移动板2也会随着第二移动板8的移动进行上下移动,而后第一移动板2则会带动安装板4向上移动,使得水准仪器5能够在箱体1的上方实现高度调整的功能,且避免了水准仪器5高度在难以调节时而导致检测时发生较大误差的情况,降低了操作人员后续的工序。

实施例2

一种数字水准仪室内快速检校装置,与实施例箱体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3所示,第二移动板8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0,第二移动板8的内壁与第二转盘9的外表面卡接,凹型板11的右侧面设置有转钮13,转钮13的左侧面与螺纹杆12的右端固定连接,螺纹杆12的外表面与凹型板11的内壁螺纹连接,螺纹杆12的外表面与移动块14的内壁螺纹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手动旋转转钮13时,使得转钮13会带动螺纹杆12进行转动,而后移动块14则会随着螺纹杆12的转动进行位置调整,第二移动板8在移动时会则会带动第一移动板2进行上下移动,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移动板2在移动时的高度差,避免了水准仪器5在室内进行校准时安装板4高度无法调整的问题,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移动板2上下移动的距离,有效的提高了该检校装置的灵活性。

实施例3

一种数字水准仪室内快速检校装置,与实施例箱体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4所示,安装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9,限位槽19内壁的下表面与夹板18的下表面滑动连接,夹板18的左侧面与水准仪器5的右侧面搭接,夹板18的右侧面与弹簧20的左端固定连接,弹簧20的右端与限位槽19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手动拉拽夹板18,使得夹板18会在限位槽19内进行滑动,而后夹板18也会对弹簧20施加推力,而后再将水准仪器5放置到安装板4的上方,通过松开夹板18,使得夹板18在受到弹簧20推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使得水准仪器5在进行位置调整时不易发生滑落的现象,且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也难以发生掉落的情况,一反面保障了水准仪器5检测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对水准仪器5进行拆卸。

工作原理,操作人员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手动拉拽夹板18,使得夹板18会在限位槽19内进行滑动,而后夹板18也会对弹簧20施加推力,而后再将水准仪器5放置到安装板4的上方,通过松开夹板18,使得夹板18在受到弹簧20推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后将水准仪器5进行固定,而后再手动旋转转钮13,使得转钮13会带动螺纹杆12进行转动,而后移动块14则会随着螺纹杆12的转动进行位置调整,而移动块14右侧的连接板15会带动固定板17进行转动,而第一转盘7在转动时会带动第二转盘9在第二移动板8内进行旋转,而后通过凹槽10对第二移动板8进行施加推力或拉力时,第二移动板8内的第二转盘9会随着第一转盘7的倾斜角度进行移动,而后第一移动板2也会随着第二移动板8的移动进行上下移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