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

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包括壳体、国标交流充电单元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抢,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抢包括电线,所壳体靠近国标交流充电单元的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储存框,所述储存框内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储存有防水套,所述防水套的一侧端面与储存框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套的底部端面安装有抽拉绳,所述储存框的上端面卡接有第一固定塞组件,所述第一固定塞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一对转动轴孔。本实用新型不易发生水流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抢和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内,造成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无法正常使用或损毁,安全性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994193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福瑞士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059760.2

  • 发明设计人 滕健伟;姚红岩;张震;韩坤;

    申请日2022-08-06

  • 分类号B60L53/31(2019.01);B60L53/51(2019.01);B60L53/16(2019.01);

  • 代理机构南京启冠智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659;

  • 代理人刘明浩

  • 地址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工业园内(康平路南、粮库北)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47: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

背景技术

随着国外“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和“能源转型”的持续发展,家庭储能系统,尤其政府对民间使用光伏电力给予高额度的补贴,使得大部分民众实,现家庭电力的自给自足,还可储存多余的电量,导致了德国乃至欧洲家庭储能市场的兴起。

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主要是由离并网控制单元、电池单元、国标交流充电单元组成、显示屏、光伏输入接口、市电输入接口、交流输出接口、光伏开关、电池开关和底座组成,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的功能及连接方式为:

1.一个电池单元电压51.2V100Ah,电量:5kWh,内部设有电池管理系统,根据工况需求,可通过并联方式,灵活增加电量,电量为5nkWh,电池单元之间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单元进行电池参数的管理,并具有防止电池单元之间相互放电功能。

2.电池单元和离并网控制单元之间进行通讯,离并网控制单元根据电池单元状态,进行自动切换充电和放电状态。

3.离并网控制单元可通过光伏接口,进行连接光伏板,通过光伏板对电池单元进行充电,也可以通过市电接口,利用市电对电池单元进行充电。

4.用户可通过国标交流充电单元,对新能源车辆进行充电功能。

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的益处:

1.类似于一个微型储能电站,其运行不受城市供电压力影响。

2.在用电低谷时间,电池组可自行充电,以备用电高峰或断电时使用。除用作应急电源外,也因能均衡用电负荷,从而节省家庭电力开支。

3.电量可根据工况需求,灵活配置。

支持新能源车辆充电功能,利用电网低谷储电,然后对新能源车辆进行不限时间的充电,达到填谷削峰的作用。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

在使用国标交流充电单元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在遇到雨雪天气,水流易进入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抢和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内,而现有技术中未设置防护装置,容易导致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内的元器件损坏,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无法正常使用,严重时会导致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损毁,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包括壳体、国标交流充电单元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抢,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抢包括电线,所壳体靠近国标交流充电单元的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储存框;

所述储存框内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储存有防水套,所述防水套的一侧端面与储存框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套的底部端面安装有抽拉绳,所述储存框的上端面卡接有第一固定塞组件,所述第一固定塞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一对转动轴,一对所述转动轴的外侧端面均连接有固定块,一对所述固定块内开设有与转动轴相匹配的转动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塞组件下端面与第一凹槽接触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硅胶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塞组件的外侧端面固定连接有上卡扣,所述壳体接触上卡扣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与上卡扣相匹配的下卡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组件靠近国标交流充电单元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抢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下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卡接有固定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塞组件,所述第二固定塞组件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底部端面与壳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凹槽内储存有弹性绳,所述弹性绳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二凹槽的内侧端面,所述弹性绳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环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孔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与固定环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水组件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抢和国标交流充电单元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连接处进行遮挡防护,不易发生水流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抢和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内,造成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无法正常使用或损毁,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图3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的第三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的第四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图6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图6的C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显示屏、2.离并网控制单元、3.国标交流充电单元、4.光伏输入接口、5.市电输入接口、6.交流输出接口、7.光伏开关、8.电池开关、9.电池单元、10.底座、23.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01.电线、24.防水组件、2401.防水套、2402.抽拉绳、2403.储存框、2404.第一凹槽、2405.第一固定塞组件、25.上卡扣、26.下卡扣、27.固定座、28.固定组件、2801.第二固定塞组件、2802.固定螺栓、2803.第二凹槽、2804.弹性绳、2805.固定环、2806.第一限位孔、2807.固定扣、29.转动组件、2901.固定块、3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参图1所示,包括显示屏1、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光伏开关7、电池开关8、通讯接口、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和壳体30,离并网控制单元2通过通讯接口和电池单元9进行通讯,电池单元9通过第一通讯接口、第二通讯接口、第三通讯接口进行电池单元之间的通讯管理,通过光伏输入接口4可以使用光伏对电池单元进行充电,通过市电输入接口5可以使用市电对电池单元进行充电,通过交流输出接口6可以使用对用电负载进行供电,通过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对新能源车辆进行充电,以上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在叙述。

参图2所示,壳体30靠近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的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水组件24,防水组件24包括储存框2403,储存框2403大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储存框2403内开设有第一凹槽2404,第一凹槽2404内储存有防水套2401,防水套2401的一侧端面与储存框2403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防水套2401的底部端面安装有抽拉绳2402,防水套2401大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部分端面和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实现对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连接处进行遮挡防护,不易发生水流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抢和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内,造成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无法正常使用或损毁,安全性高。

具体的,参图5所示,当出现雨水天气时,通过将储存框2403内的防水套2401取出,将防水套2401套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上,达到防水套2401完全包围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连接处并遮挡住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的大部分端面,然后通过拉动抽拉绳2402,达到抽拉绳2402完全系紧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防水套2401底部端面紧密贴合无缝隙,实现对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连接处进行遮挡防护,在雨水天气时,不易发生水流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抢和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内。

其中防水套2401为防水材质,具有防止雨水不易进入防水套2401内部的作用,其中抽拉绳2402连接在防水套2401的底部端面,当拉动抽拉绳2402时,防水套2401底部端面会随着抽拉绳2402的拉动逐渐缩小,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防水套2401底部端面紧密贴合无缝隙,实现将防水套2401固定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上,防水套2401不易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上下移动。

参图3~4所示,储存框2403的上端面卡接有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下端面与第一凹槽2404相匹配,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卡接在第一凹槽2404内,实现对第一凹槽2404的密封,第一凹槽2404内不易进入灰尘、碎屑等。

参图3~4所示,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下端面与第一凹槽2404接触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硅胶圈,实现进一步加强将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固定在第一凹槽2404上。

参图3~6所示,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位于靠近光伏输入接口4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组件29,转动组件29两侧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一对转动轴的外侧端面均连接有固定块2901,一对固定块2901内开设有与转动轴相匹配的转动孔,转动轴在一对转动孔内转动,达到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通过转动组件29在固定块2901内转动,实现对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转动方向的控制。

具体的,参图4所示,当需要将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移动至离开第一凹槽2404内,将防水套2401取出时,通过转动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随着转动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上的转动组件29通过转动轴在固定块2901内的转动孔中转动,将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转动至离开第一凹槽2404内,然后取出防水套2401。

参图2~4所示,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的外侧端面固定连接有上卡扣25,壳体30接触上卡扣25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与上卡扣25相匹配的下卡扣26,上卡扣25卡接下卡扣26,实现将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固定在壳体30上。

具体的,将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转动至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上的上卡扣25卡接壳体30上的下卡扣26,达到将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固定在壳体30上,便于将防水套2401取出时,不影响防水套2401的正常使用。

参图3~4所示,防水组件24靠近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7,固定座27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相匹配,固定座27不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的正常使用,固定座27具有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结合充电时,能够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连接的一部分端面具有支撑的作用,增强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连接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连接断裂的情况。

参图4~7所示,固定座27下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803,第二凹槽2803内卡接有固定组件28,固定组件28包括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固定在第二凹槽2803上,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与第二凹槽2803相匹配,实现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具有对第二凹槽2803密封的作用,第二凹槽2803内不易进入灰尘、碎屑等。

参图6~7所示,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接触第二凹槽2803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硅胶圈,实现对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固定在第二凹槽2803上具有加强的作用。

参图6~7所示,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2802,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栓2802相匹配的第二限位孔,固定螺栓2802贯穿第二限位孔,固定螺栓2802的底部断面与壳体30固定连接,达到将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固定在壳体30上,当移动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时,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通过第二限位孔在固定螺栓2802上移动,实现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移动时不易从壳体30上脱落。

参图6~7所示,第二凹槽2803内储存有弹性绳2804,弹性绳2804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二凹槽2803的内侧端面,弹性绳2804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805,固定环2805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2806,第一限位孔2806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扣2807,固定扣2807与第一限位孔2806相匹配,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连接的加强固定,不易发生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连接在外力作用,或者意外情况下连接断裂的情况。

具体的,当需要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连接处进行加强固定时,通过将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从第二凹槽2803上移动至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离开第二凹槽2803,然后将弹性绳2804取出,将弹性绳2804上的固定环2805套接在电线2301上,将固定环2805围绕电线2301一圈,达到固定环2805与电线2301紧密贴合无缝隙,此时将固定扣2807插入对应的第一限位孔2806内,达到将固定环2805固定在电线2301上,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连接处的加强固定,

其中固定扣2807的下部端面固定连接有卡扣,固定扣2807与第一限位孔2806相匹配,当固定扣2807下端面的卡扣卡接在第一限位孔2806内时,实现将固定扣2807固定在第一限位孔2806内。

使用时,参图2所示,当使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连接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固定座27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的一部分端面具有支撑的作用,增强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连接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连接断裂的情况。

参图3所示,当需要将防水套2401取出时,先将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移动至离开第一凹槽2404内,然后将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转动至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上的上卡扣25卡接壳体30上的下卡扣26,达到将第一固定塞组件2405固定在壳体30上,然后取出防水套2401。

参图5所示,当出现雨水天气时,需要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连接处进行遮防护时,先取出防水套2401后,将防水套2401套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上,达到防水套2401完全包围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连接处并遮住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的大部分端面,然后通过拉动抽拉绳2402,达到抽拉绳2402完全系紧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防水套2401紧密贴合无缝隙,实现对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连接处进行遮挡防护。

参图6所示,当需要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连接进行加强固定时,通过将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从第二凹槽2803上移动至第二固定塞组件2801离开第二凹槽2803,然后将弹性绳2804取出,将弹性绳2804上的固定环2805套接在电线2301上,将固定环2805围绕电线2301一圈,达到固定环2805与电线2301紧密贴合无缝隙,此时将固定扣2807插入对应的第一限位孔2806内,达到将固定环2805固定在电线2301上,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抢23与国标交流充电单元3连接处的加强固定。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水组件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抢和国标交流充电单元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连接处进行遮挡防护,不易发生水流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抢和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内,造成组合式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柜无法正常使用或损毁,安全性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