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背胶滚压机构及背胶激活装置

背胶滚压机构及背胶激活装置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胶滚压机构及背胶激活装置,包括第一基座、轮安装架、滚压轮以及第一限位件。第一基座用于与加压机构连接。轮安装架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滚压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轮安装架上。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轮安装架的摆动角度,从而通过所述轮安装架使得所述滚压轮的轮面能够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倾斜。本申请提供的背胶滚压机构,通过将轮安装架可摆动地设置于第一基座上,使轮安装架能够带动滚压轮摆动,由此使滚压轮的轮面能够自行调整倾斜角度而适配零部件,使得零部件的背胶所受到的压力均匀。通过增设的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轮安装架的摆动角度,从而确保滚压轮的轮面倾角范围,避免轮面倾斜过度,确保背胶激活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006892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196062.0

  • 发明设计人 范德平;

    申请日2022-05-18

  • 分类号H05K13/00(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郭雨桐

  • 地址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东海社区红荔西路8089号深业中城6号楼A单元3401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45: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组装的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胶滚压机构及背胶激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电子产品进行组装时,部分零部件是通过背胶进行黏附连接的,比如:手机电池在与手机中框组装时,通过背胶将电池与中框黏附连接;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灯带与电子产品的壳体组装时,也是通过背胶将灯带固定在壳体上。

在将零部件组装完成后,需要采用背胶滚压轮对零部件施加一定压力方可激活背胶的粘性。一些情况下,零部件的表面可能并不是平面结构,其与背胶滚压轮的轮面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因此需要背胶滚压轮能够自行倾斜为适应角度,从而使滚压轮的轮面能够充分接触待激活背胶的零部件表面,以达到可靠的背胶激活效果。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关节轴承以使背胶滚压轮能够实现角度倾斜的功能。然而,由于关节轴承太过灵活且不易定位,导致滚压轮在初始状态时会因为角度倾斜过大而无法保证轮面与零部件表面进行可靠的面接触,从而导致背胶激活效果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胶滚压机构及背胶激活装置,轮安装架可相对于加压机构摆动,通过增设限位件以限制轮安装架的摆动角度,使得滚压轮的轮面能够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自行倾斜,从而确保滚压轮在滚压全过程中总能够与零部件保持面接触,以保证背胶激活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胶滚压机构,包括第一基座、轮安装架、滚压轮以及第一限位件。

第一基座用于与加压机构连接。轮安装架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滚压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轮安装架上,用于滚压待激活背胶的零部件。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轮安装架的摆动角度,从而通过所述轮安装架使得所述滚压轮的轮面能够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倾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

本申请提供的背胶滚压机构,通过将轮安装架可摆动地设置于第一基座上,使轮安装架能够带动滚压轮同步相对于第一基座摆动,由此使滚压轮的轮面相对于水平面能够产生倾斜,若承载台的夹具具有误差而无法使零部件的表面固定为水平状态时,或者零部件本身是非平面结构且表面的角度不确定时,滚压轮的轮面能够自行调整倾斜角度而适配零部件的表面,使得零部件的背胶所受到的压力均匀,确保背胶激活效果。并且,通过增设的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轮安装架的摆动角度,从而确保滚压轮的轮面只是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倾斜,避免了由于振动或者作业人员触碰而导致轮面的角度倾斜过大的情况发生,在滚压轮执行滚压工作的全过程中,始终保证滚压轮的轮面与零部件的表面能够充分接触,进一步确保零部件的背胶受压均匀,提升了背胶激活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基座开设有第一条形槽,所述轮安装架包括用于伸入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插接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滚压轮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槽底面,在所述轮安装架摆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插接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槽底面相抵以限制所述轮安装架的摆动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厚度,且通过第一台阶过渡衔接,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槽口壁面,在所述轮安装架摆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槽口壁面相抵以限制所述轮安装架的摆动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轮安装架和所述第一基座均开设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一销孔内穿设有第一销轴,所述轮安装架围绕所述第一销轴相对于所述第一基座摆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轮安装架和所述滚压轮均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轮安装架与多个所述滚压轮一一对应地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背胶滚压机构还包括:

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通过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加压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

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基座的摆动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背胶滚压机构还包括:

弹性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用于使所述第一基座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复位归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基座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基座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弹性连接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通孔的外侧孔口处设置紧固件,以将所述弹性连接件弹性压紧于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基座开设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基座包括用于伸入所述第二条形槽内的第二插接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轮安装架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条形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槽底面,在所述第一基座摆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插接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槽底面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一基座的摆动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厚度,且通过第二台阶过渡衔接,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槽口壁面,在所述第一基座摆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槽口壁面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一基座的摆动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均开设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二销孔内穿设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一基座围绕所述第二销轴相对于所述第二基座摆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滚压轮开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穿设转轴,所述轴孔的孔壁与所述转轴的外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于所述轮安装架上开设的装配孔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背胶滚压机构还包括:

防夹挡片,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且覆盖于所述轮安装架与所述滚压轮的间隙。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背胶激活装置,包括加压机构、承载台以及上述的背胶滚压机构,所述承载台用于固定零部件,所述加压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背胶滚压机构向所述承载台的方向移动。

本申请提供的背胶激活装置,具有前述的背胶滚压机构,该背胶滚压机构中的轮安装架可摆动地设置于第一基座上,使轮安装架能够带动滚压轮同步相对于第一基座摆动,由此使滚压轮的轮面相对于水平面能够产生倾斜,若承载台的夹具具有误差而无法使零部件的表面固定为水平状态时,或者零部件本身是非平面结构且表面的角度不确定时,滚压轮的轮面能够自行调整倾斜角度而适配零部件的表面,使得零部件的背胶所受到的压力均匀,确保背胶激活效果。并且,通过增设的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轮安装架的摆动角度,从而确保滚压轮的轮面只是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倾斜,避免了由于振动或者作业人员触碰而导致轮面的角度倾斜过大的情况发生,在滚压轮执行滚压工作的全过程中,始终保证滚压轮的轮面与零部件的表面能够充分接触,进一步确保零部件的背胶受压均匀,提升了背胶激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胶滚压机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背胶滚压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背胶滚压机构的爆炸图;

图4是图2中背胶滚压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基座、第一基座及轮安装架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基座、第一基座及轮安装架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胶滚压机构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胶激活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胶激活装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胶激活装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基座;11、第一条形槽;12、第一销孔;13、第一销轴;14、容置槽;16、第二插接部;17、第二安装部;18、第二台阶;

20、轮安装架;22、第一插接部;23、第一安装部;24、第一台阶;25、装配孔;

30、滚压轮;31、轮面;32、轴孔;33、转轴;34、轴承;40、第一限位件;

50、第二基座;51、通孔;52、紧固件;53、第二条形槽;54、第二销孔;55、第二销轴;

60、第二限位件;70、弹性连接件;80、防夹挡片;

100、加压机构;200、承载台;300、背胶滚压机构;400、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示例性介绍本申请实施例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侧”、“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在对电子产品进行组装时,使用到背胶的零部件需要进行施压以激活背胶的粘性。该步骤由专用的背胶激活装置进行实施。背胶激活装置通常包括可前后移动的承载台、可上下移动的加压机构以及滚压轮,承载台上通过夹具固定待激活背胶的零部件,加压机构带动滚压轮下压,待滚压轮与零部件满足滚压压力值时,承载台带动零部件相对于滚压轮进行前后移动,从而使滚压轮能够将零部件具有背胶的区域都滚压到,以激活所有区域的背胶。

相关技术中,滚压轮以轮面水平的方式固定在加压机构上,或者根据需求轮面保持一定倾斜,但也是固定在加压机构上的,无法自行调整轮面的倾斜角度。由于承载台的夹具具有误差,无法使零部件表面与滚压轮的轮面完美贴合,或者零部件表面的角度不确定等因数,滚压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轮面与零部件表面的角度,导致轮面与零部件无法面接触,从而导致零部件的背胶所受到的压力不均匀而影响到背胶激活效果。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在另一些相关技术中,采用关节轴承以使滚压轮的轮面能够实现角度倾斜的功能。然而,由于关节轴承太过灵活且不易定位,滚压轮在初始状态时很容易因受到振动或者作业人员触碰而导致轮面的角度倾斜过大(10°以上),此时,加压机构在带动滚压轮压向零部件时,便不是由滚压轮的轮面与零部件进行面接触,而是滚压轮的轮沿与零部件进行线接触,由此会导致零部件的背胶所受的压力不均而到影响激活效果。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胶滚压机构及背胶激活装置,轮安装架可相对于加压机构摆动,通过增设限位件以限制轮安装架的摆动角度,使得滚压轮的轮面能够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自行倾斜,从而确保滚压轮在滚压全过程中总能够与零部件保持面接触,以保证背胶激活效果。

现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背胶滚压机构及背胶激活装置。

如图1-图4、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胶滚压机构300,包括第一基座10、轮安装架20、滚压轮30以及第一限位件40。

第一基座10用于与加压机构100连接。第一基座10还用于安装轮安装架20、滚压轮30以及第一限位件40。

轮安装架20可摆动地设置于第一基座10上。轮安装架20可以与第一基座10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使轮安装架20能够相对于第一基座10进行摆动。

滚压轮30转动连接于轮安装架20上,用于滚压待激活背胶的零部件400。滚压轮30的周壁即为轮面31,在滚压轮30进行滚压工作时,由轮面31与零部件400进行直接接触。

第一限位件40用于限制轮安装架20的摆动角度,从而通过轮安装架20使得滚压轮30的轮面31能够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倾斜。其中,滚压轮30的轮面31的倾斜角度,可以定义为轮面31与水平面的夹角,如图2中的夹角∠A,该∠A的范围可以为-5°~5°之间。其中,夹角∠A的范围为-2°~2°之间时,能够很好地满足大屏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屏幕背胶激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胶滚压机构300,通过将轮安装架20可摆动地设置于第一基座10上,使轮安装架20能够带动滚压轮30同步相对于第一基座10摆动,由此使滚压轮30的轮面31相对于水平面能够产生倾斜,若承载台200的夹具具有误差而无法使零部件400的表面固定为水平状态时,或者零部件400本身是非平面结构且表面的角度不确定时,滚压轮30的轮面31能够自行调整倾斜角度而适配零部件400的表面,使得零部件400的背胶所受到的压力均匀,确保背胶激活效果。并且,通过增设的第一限位件40用于限制轮安装架20的摆动角度,从而确保滚压轮30的轮面31只是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倾斜,避免了由于振动或者作业人员触碰而导致轮面31的角度倾斜过大的情况发生,在滚压轮30执行滚压工作的全过程中,始终保证滚压轮30的轮面31与零部件400的表面能够充分接触,进一步确保零部件400的背胶受压均匀,提升了背胶激活效果。

可选地,第一基座10可以直接与加压机构100进行固定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基座10相对于加压机构100不摆动。第一基座10也可以间接与加压机构100连接,比如第一基座10通过第二基座50与加压机构100进行连接,并且第一基座10相对于加压机构100可以摆动,具体详见后述实施例。

可选地,轮安装架20在与第一基座10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时,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在加工制作轮安装架20时固定设置销轴,第一基座10上对应销轴的位置开设销孔,且销轴与销孔间隙配合;或者将销轴与销孔的设置位置互换,在加工制作第一基座10时固定设置销轴,轮安装架20上对应销轴的位置开设销孔;亦或者,轮安装架20与第一基座10都开设有销孔,穿设单独的销轴标准件,具体可见后述的实施例。

可选地,形成滚压轮30轮面31的材料可以是柔性可形变材料,以避免造成零部件400表面损伤。柔性可形变材料比如是树脂或者橡胶。形成滚压轮30轮体的材料可以金属,使得滚压轮30有足够的强度,以提高使用寿命。金属材料比如是铁、铝等以及金属合金。

可选地,在第一基座10与加压机构100为固定连接方式时,第一限位件40可以设置于加压机构100上,比如从加压机构100上延伸出两个弧形限位臂,刚好能够抵靠在轮安装架20的摆动轨迹上。

可选地,第一基座10可以是板状、块状或者框架结构。比如,如图7所示,第一基座10是板状结构,轮安装架20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板状结构的一侧面。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0设置于第一基座10上。

如前所述,第一限位件40可以设置于加压机构100上,但是这样会增加第一限位件40的设计和加工难度。因此,为了降低第一限位件40的加工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0设置于第一基座10上。这样在加工制作第一基座10时便能够形成第一限位件40,可以方便实施。

可选地,如图7所示的左侧轮安装架20,第一限位件40可以是设置在第一基座10上的限位柱,两个限位柱分别位于轮安装架20的两侧位置,在轮安装架20左右摆动时,其摆动的角度由限位柱进行限制。

可选地,如图7所示的右侧轮安装架20,第一限位件40还可以是设置在第一基座10上的限位臂,两个限位臂从第一基座10的下方延伸出,分别位于轮安装架20的两侧位置,在轮安装架20左右摆动时,其摆动的角度由限位臂进行限制。

如图3-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0开设有第一条形槽11,轮安装架20包括用于伸入第一条形槽11内的第一插接部22以及用于安装滚压轮30的第一安装部23,第一插接部22可摆动地连接于第一条形槽11内。

如前所述,第一基座10可以是板状、块状或者框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0为块状结构,底部开设有第一条形槽11,轮安装架20由相连的第一插接部22和第一安装部23构成,并且第一插接部22连接于第一安装部23的顶端,第一安装部23的底端滚动设置滚压轮30,第一插接部22伸入第一条形槽11后与两侧槽壁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22与第一条形槽11的两侧槽壁连接,使得轮安装架20与第一基座10具有两个连接点,当第一基座10将加压机构100的压力传递至轮安装架20时,保证连接点(销轴)所受到的剪切力平衡,进而保证了轮安装架20与第一基座10的连接强度。

此外,第一插接部22可摆动地连接于第一条形槽11内,还能够形成防护作用,避免轮安装架20在摆动时挤压到作业人员的手部。

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0包括第一条形槽11的槽底面,在轮安装架20摆动过程中,通过第一插接部22的顶面与第一条形槽11的槽底面相抵以限制轮安装架20的摆动角度。

除了前述实施例中由限位柱或限位臂所构成的第一限位件40之外,还可以如本实施例中,由第一条形槽11的槽底面构成第一限位件40。第一插接部22的顶面与第一条形槽11的槽底面之间具有间隙,在轮安装架20左右摆动过程中,通过第一插接部22的顶面与第一条形槽11的槽底面相抵以限制轮安装架20的摆动角度。

本实施例中,无需单独增设限位柱或限位臂,通过第一条形槽11的槽底面构成第一限位件40,由此对于第一限位件40的加工方法较为简单,铣切便可成型。

此外,由第一条形槽11的槽底面所构成的第一限位件40,通过一个第一条形槽11便能够适配多个轮安装架20,从而无需为每个轮安装架20单独增设限位柱或限位臂,较少了加工步骤。

如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22的厚度小于第一安装部23的厚度,且通过第一台阶24过渡衔接,第一限位件40包括第一条形槽11的槽口壁面,在轮安装架20摆动过程中,通过第一台阶24与第一条形槽11的槽口壁面相抵以限制轮安装架20的摆动角度。

除了前述实施例中第一条形槽11的槽底面构成第一限位件40之外,还可以为采用其他方式,即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插接部22和第一安装部23的过渡位置设置第一台阶24,第一条形槽11的槽口壁面构成第一限位件40。第一台阶24与第一条形槽11的槽口壁面之间具有间隙,在轮安装架20摆动过程中,通过第一台阶24与第一条形槽11的槽口壁面相抵以限制轮安装架20左右摆动的角度。

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具有相同的有点,也无需单独增设限位柱或限位臂,通过第一条形槽11的槽口壁面构成第一限位件40,由此对于第一限位件40的加工方法较为简单,铣切便可成型。

如图3、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轮安装架20和第一基座10均开设有第一销孔12,第一销孔12内穿设有第一销轴13,轮安装架20围绕第一销轴13相对于第一基座10摆动。

本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轮安装架20与第一基座10的连接方式,轮安装架20和第一基座10均开设有第一销孔12,第一销孔12内穿设有第一销轴13以将轮安装架20和第一基座10连接,轮安装架20围绕第一销轴13相对于第一基座10进行左右摆动。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比较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如图2、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轮安装架20和滚压轮30均包括多个,多个轮安装架20与多个滚压轮30一一对应地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0上可以只安装一组轮安装架20和滚压轮30,也可以如本实施例中,安装多组轮安装架20和滚压轮30,从而能够扩大对零部件400的滚压作业面积,提高背胶激活效率。

可选地,轮安装架20和滚压轮30均包括两个,呈左右对称的方式布设在第一基座10上。如图8所示,滚压轮30左右对称,可以滚压零部件400表面呈凹面的情况,也可以滚压零部件400表面呈凸面的情况。

可选地,轮安装架20和滚压轮30均包括三个以上,呈等间距的方式布设在第一基座10上,可以滚压零部件400表面呈波浪形的情况。

如图1-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背胶滚压机构300还包括第二基座50和第二限位件60。第一基座10通过第二基座50与加压机构100连接,第一基座10可摆动地设置于第二基座50上。第二限位件60设置于第二基座50上,用于限制第一基座10的摆动角度。

前述的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0均是与加压机构100直接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基座10相对于加压机构100不能摆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第二基座50,使第一基座10间接与加压机构100连接,并且第一基座10还能够相对于第二基座50进行摆动,从而使轮安装架20能够摆动至更加复杂的角度和位置,使得滚压轮30也能够适配结构更加复杂的零部件400。

比如,如图9所示,零部件400表面具有高度落差时,第一基座10相对于第二基座50摆动,带动两个轮安装架20形成高度差,轮安装架20再相对于第一基座10进行摆动,使得滚压轮30的轮面31贴合零部件400的表面。

再比如,如图10所示,零部件400表面是斜面时,第一基座10相对于第二基座50摆动,带动两个轮安装架20形成高度差,轮安装架20再相对于第一基座10进行摆动,使得滚压轮30的轮面31贴合零部件400的斜面。

可选地,第一基座10相对于第二基座50能够摆动-2°~2°。

如图3、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背胶滚压机构300还包括弹性连接件70,弹性连接件70设置于第二基座50与第一基座10之间,用于使第一基座10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复位归正。

前述实施例中记载了通过增加第二基座50,并且第一基座10还能够相对于第二基座50进行摆动,从而使轮安装架20能够摆动至更加复杂的角度和位置,但是这样会放大滚压轮30轮面31的倾斜角度,比如,若轮面31最大的倾斜角度为5°,增加了第二基座50且第一基座10相对于第二基座50也能够摆动5°,那么轮面31最大可以形成10°的倾斜角度。此时,轮面31就会存在如背景技术中记载的使用了关节轴承后的技术问题:如果由于振动或者作业人员触碰的情况时,在初始阶段会造成轮面31倾斜过度(10°的倾斜角度)而与零部件400接触不充分的情况。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缺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基座50与第一基座10之间增设弹性连接件70,用于使第一基座10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复位归正,从而提高第一基座10的减振效果,避免滚压轮30的轮面31在初始阶段时出现倾斜过度的情况,也能够避免作业人员触碰后导致的偏斜情况发生。

可选地,弹性连接件70可以设置在第二基座50与第一基座10之间的弹簧或者弹性体,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基座50与第一基座10连接处的扭簧。

如图3、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基座50开设有通孔51,第一基座10对应通孔51的位置开设有容置槽14,弹性连接件70穿设于通孔51与容置槽14内,且通孔51的外侧孔口处设置紧固件52,以将弹性连接件70弹性压紧于第二基座50与第一基座1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弹性连接件70的安装方式。弹性连接件70以弹簧为例,弹簧穿过第二基座50的通孔51后置于第一基座10的容置槽14内,然后在通孔51的上孔口处固定销子、螺栓或者堵头等紧固件52,使紧固件52与第二基座50固定,弹簧便被压缩固定在第一基座10的容置槽14的槽底与第二基座50之间。

本实施例中对于弹性连接件70的安装方式较为简单、快捷,能够提高装置的装配效率。

如图3、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基座50开设有第二条形槽53,第一基座10包括用于伸入第二条形槽53内的第二插接部16以及用于安装轮安装架20的第二安装部17,第二插接部16可摆动地连接于第二条形槽53内。

第二基座50可以是板状、块状或者框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座50为块状结构,底部开设有第二条形槽53,第一基座10由第二插接部16和第二安装部17构成,第二插接部16伸入第二条形槽53后与两侧槽壁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接部16与第二条形槽53的两侧槽壁连接,使得第一基座10与第二基座50具有两个连接点,当第二基座50将加压机构100的压力传递至第一基座10时,保证连接点(销轴)所受到的剪切力平衡,进而保证了第一基座10与第二基座50的连接强度。

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60包括第二条形槽53的槽底面,在第一基座10摆动过程中,通过第二插接部16的顶面与第二条形槽53的槽底面相抵以限制第一基座10的摆动角度。

与第一限位件40相类似的,第二限位件60也可以由限位柱或限位臂所构成,还可以如本实施例中,由第二条形槽53的槽底面构成第二限位件60。第二插接部16的顶面与第二条形槽53的槽底面之间具有间隙,在第一基座10左右摆动过程中,通过第二插接部16的顶面与第二条形槽53的槽底面相抵以限制第一基座10的摆动角度。

本实施例中,无需单独增设限位柱或限位臂,通过第二条形槽53的槽底面构成第二限位件60,由此对于第二限位件60的加工方法较为简单,铣切便可成型。

如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插接部16的厚度小于第二安装部17的厚度,且通过第二台阶18过渡衔接,第二限位件60包括第二条形槽53的槽口壁面,在第一基座10摆动过程中,通过第二台阶18与第二条形槽53的槽口壁面相抵以限制第一基座10的摆动角度。

与第一限位件40相类似的,除了前述实施例中第二条形槽53的槽底面构成第二限位件60之外,还可以为采用其他方式,即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插接部16和第二安装部17的过渡位置设置第二台阶18,第二条形槽53的槽口壁面构成第二限位件60。第二台阶18与第二条形槽53的槽口壁面之间具有间隙,在第一基座10摆动过程中,通过第二台阶18与第二条形槽53的槽口壁面相抵以限制第一基座10左右摆动的角度。

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具有相同的有点,也无需单独增设限位柱或限位臂,通过第二条形槽53的槽口壁面构成第二限位件60,由此对于第二限位件60的加工方法较为简单,铣切便可成型。

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0和第二基座50均开设有第二销孔54,第二销孔54内穿设有第二销轴55,第一基座10围绕第二销轴55相对于第二基座50摆动。

本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第一基座10与第二基座50的连接方式,第一基座10和第二基座50均开设有第二销孔54,第二销孔54内穿设有第二销轴55以将第一基座10和第二基座50连接,第一基座10围绕第二销轴55相对于第二基座50进行左右摆动。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比较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滚压轮30开设有轴孔32,轴孔32内穿设转轴33,轴孔32的孔壁与转轴33的外壁之间通过轴承34连接,转轴33的两端固定于轮安装架20上开设的装配孔25内。

本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滚压轮30与轮安装架20的连接方式,滚压轮30与转轴33之间设置轴承34,转轴33的两端固定于轮安装架20上,转轴33上还可以套设垫片用以隔开滚压轮30与轮安装架20,避免轮安装架20对滚压轮30的转动造成干涉。

如图1、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背胶滚压机构300还包括防夹挡片80,防夹挡片80与第一基座10连接,且覆盖于轮安装架20与滚压轮30的间隙。

本实施例中,增加的防夹挡片80能够避免作业人员的手部被滚压轮30与轮安装架20挤伤,同时也能够防止作业人员触碰到滚压轮30而导致轮面31倾斜。

如图8-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胶激活装置,包括加压机构100、承载台200以及上述的背胶滚压机构300,承载台200用于固定零部件400,加压机构100用于带动背胶滚压机构300向承载台200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承载台200上具有夹具用于固定零部件400,承载台200下方与传动皮带连接,可以前后移动。

可选地,加压机构100可以由液压伸缩杆或者电动伸缩杆构成,可以带动背胶滚压机构300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加压机构100带动背胶滚压机构300下压,待滚压轮30与零部件400满足滚压压力值时,承载台200带动零部件400相对于滚压轮30进行前后移动,从而使滚压轮30能够将零部件400具有背胶的区域都滚压到,以激活所有区域的背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胶激活装置,具有前述的背胶滚压机构300,该背胶滚压机构300中的轮安装架20可摆动地设置于第一基座10上,使轮安装架20能够带动滚压轮30同步相对于第一基座10摆动,由此使滚压轮30的轮面31相对于水平面能够产生倾斜,若承载台200的夹具具有误差而无法使零部件400的表面固定为水平状态时,或者零部件400本身是非平面结构且表面的角度不确定时,滚压轮30的轮面31能够自行调整倾斜角度而适配零部件400的表面,使得零部件400的背胶所受到的压力均匀,确保背胶激活效果。并且,通过增设的第一限位件40用于限制轮安装架20的摆动角度,从而确保滚压轮30的轮面31只是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倾斜,避免了由于振动或者作业人员触碰而导致轮面31的角度倾斜过大的情况发生,在滚压轮30执行滚压工作的全过程中,始终保证滚压轮30的轮面31与零部件400的表面能够充分接触,进一步确保零部件400的背胶受压均匀,提升了背胶激活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