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复合排水网土工膜的防水排水一体化结构

一种复合排水网土工膜的防水排水一体化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水技术领域的一种复合排水网土工膜的防水排水一体化结构,包括防水土工膜,防水土工膜一端的底端侧壁贯穿设置有排水管,防水土工膜位于排水管底端的侧壁设置有复合排水网,排水管与防水土工膜贯穿可拆卸连接,复合排水网与防水土工膜固定连接,排水管靠近复合排水网一端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密封端头,排水管远离两端的侧壁贯穿开设有排水孔。通过排水管将底部的水排出,从而实现防水、排水一体化工作状态,可通过防水土木工模防止侧壁及外部水源进入,同时可对底部积水进行排空,并减少排水作业时对水泵的需求量,可有效提高防、排水工作效率,同时降低排水工作能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97466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东岳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983246.1

  • 发明设计人 张楠;赵广珍;

    申请日2022-07-29

  • 分类号E03F1/00(2006.01);E04B1/66(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奥肯律师事务所 11881;

  • 代理人周桐

  • 地址 271411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经济开发区堡头大街万力重汽院内B区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45: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复合排水网土工膜的防水排水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防水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不论是隧道、桥梁、堤坝、道路、建筑还是我们日常居住的房屋,防水都不容忽视。同时,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器产品也存在必须直面的防水防潮问题。

在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一些殊位置进行防水、排水作业,而在现有技术中,多数土木工程施工现象,均通过土工膜进行防水作业,而在排水作业时,常常时通过水泵将防水区域内的水抽空,从而导致防水区域排水作业较为繁琐,增加作业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排水网土工膜的防水排水一体化结构,以解决上述提出的在现有技术中,多数土木工程施工现象,均通过土工膜进行防水作业,而在排水作业时,常常时通过水泵将防水区域内的水抽空,从而导致防水区域排水作业较为繁琐,增加作业量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排水网土工膜的防水排水一体化结构,包括防水土工膜,所述防水土工膜一端的底端侧壁贯穿设置有排水管,所述防水土工膜位于排水管底端的侧壁设置有复合排水网,所述排水管与防水土工膜贯穿可拆卸连接,所述复合排水网与防水土工膜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靠近复合排水网一端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密封端头,所述排水管远离两端的侧壁贯穿开设有排水孔,通过防水土工膜对需要防水的区域侧壁进行防水作业,同时通过复合排水网对防水区域底部进行防水作业,同时,通过排水管将底部的水排出,从而实现防水、排水一体化工作状态,可通过防水土木工模防止侧壁及外部水源进入,同时可对底部积水进行排空,并减少排水作业时对水泵的需求量,可有效提高防、排水工作效率,同时降低排水工作能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合排水网包括一个过滤面板,所述过滤面板设置与朝向排水管的一端,所述过滤面板的底部设置有聚乙烯底板,通过过滤面板和底部的聚乙烯底板进行渗透排水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面板和聚乙烯底板之间的内壁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四周均设置有侧板,所述内腔的内壁均匀交错设置有多个排水网,通过内腔提供排水网的安装空间,同时通过侧板对内腔的外围开口提供防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管包括一个连接端头,所述连接端头设置于朝向复合排水网的一端,所述密封端头与连接端头的外壁螺纹连接,通过连接端头将排水管与积水区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端头靠近密封端头一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环,所述连接端头远离第一密封环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法兰,通过第一密封环对连接处进行密封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管贯穿过防水土工膜的一端设置有排水端头,所述排水端头靠近连接端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环,所述排水端头靠近第二密封环一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排水端头远离第二连接法兰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水阀,通过第二密封环对连接处进行密封连接作业,避免水渗透,同时通过排水阀控制排水管的开启或关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法兰靠近密封端头一端的侧壁均匀贯穿螺纹连接有多个连接螺栓,多个所述连接螺栓贯穿过第一连接法兰的一端均贯穿过防水土工膜后与第二连接法兰螺纹连接,通过连接螺栓对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进行连接限位,进而对连接端头和排水端头进行连接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防水土工膜对需要防水的区域侧壁进行防水作业,同时通过复合排水网对防水区域底部进行防水作业,同时,通过排水管将底部的水排出,从而实现防水、排水一体化工作状态,可通过防水土木工模防止侧壁及外部水源进入,同时可对底部积水进行排空,并减少排水作业时对水泵的需求量,可有效提高防、排水工作效率,同时降低排水工作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水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排水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防水土工膜;2、排水管;210、连接端头;211、第一密封环;220、排水端头;221、排水阀;222、第二密封环;230、密封端头;240、第一连接法兰;241、连接螺栓;250、排水孔;260、第二连接法兰;3、复合排水网;310、过滤面板;320、聚乙烯底板;330、内腔;331、排水网;340、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一端”、“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复合排水网土工膜的防水排水一体化结构,包括防水土工膜1,防水土工膜1一端的底端侧壁贯穿设置有排水管2,防水土工膜1位于排水管2底端的侧壁设置有复合排水网3,排水管2与防水土工膜1贯穿可拆卸连接,复合排水网3与防水土工膜1固定连接,排水管2靠近复合排水网3一端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密封端头230,排水管2远离两端的侧壁贯穿开设有排水孔250,通过防水土工膜1对需要防水的区域侧壁进行防水作业,同时通过复合排水网3对防水区域底部进行防水作业,同时,通过排水管2将底部的水排出,从而实现防水、排水一体化工作状态,可通过防水土木工模防止侧壁及外部水源进入,同时可对底部积水进行排空,并减少排水作业时对水泵的需求量,可有效提高防、排水工作效率,同时降低排水工作能耗。

其中,复合排水网3包括一个过滤面板310,过滤面板310设置与朝向排水管2的一端,过滤面板310的底部设置有聚乙烯底板320,通过过滤面板310和底部的聚乙烯底板320进行渗透排水作业。

过滤面板310和聚乙烯底板320之间的内壁开设有内腔330,内腔330的四周均设置有侧板340,内腔330的内壁均匀交错设置有多个排水网331,通过内腔330提供排水网331的安装空间,同时通过侧板340对内腔330的外围开口提供防护。

排水管2包括一个连接端头210,连接端头210设置于朝向复合排水网3的一端,密封端头230与连接端头210的外壁螺纹连接,通过连接端头210将排水管2与积水区进行连接。

连接端头210靠近密封端头230一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环211,连接端头210远离第一密封环211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法兰240,通过第一密封环211对连接处进行密封作业。

排水管2贯穿过防水土工膜1的一端设置有排水端头220,排水端头220靠近连接端头2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环222,排水端头220靠近第二密封环222一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法兰260,排水端头220远离第二连接法兰260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水阀221,通过第二密封环222对连接处进行密封连接作业,避免水渗透,同时通过排水阀221控制排水管2的开启或关闭。

第一连接法兰240靠近密封端头230一端的侧壁均匀贯穿螺纹连接有多个连接螺栓241,多个连接螺栓241贯穿过第一连接法兰240的一端均贯穿过防水土工膜1后与第二连接法兰260螺纹连接,通过连接螺栓241对第一连接法兰240和第二连接法兰260进行连接限位,进而对连接端头210和排水端头220进行连接限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