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多层钢结构厂房支撑框架

多层钢结构厂房支撑框架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层钢结构厂房支撑框架,涉及支撑框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避震橡胶支座,所述避震橡胶支座一端连接有支撑板,其另一端连接有预埋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于支撑座上的预埋板与避震橡胶支座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了支撑框架稳定性,减小了震动对其底部的影响,随后通过支撑柱上支杆与支撑杆,将顶盖与支撑框架的重量分开承担,减轻了支撑柱的负担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支撑柱的强度,以此达到一定程度上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通过顶板与支撑架连接的阻尼器,提高了地震时顶部结构的安全性,有效的减少了其被底部影响时造成的钢结构断裂的现象,从而增加厂房支撑框架的抗震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949318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诚蕊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838865.1

  • 发明设计人 周胜林;刘传明;

    申请日2022-07-17

  • 分类号E04B1/24(2006.01);E04B1/36(2006.01);E04B1/58(2006.01);E04B1/98(2006.01);E04C3/11(2006.01);E04H9/02(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东太湖大道11666号开平商务中心E幢916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41: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框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层钢结构厂房支撑框架。

背景技术

钢结构厂房主要是指主要的承重构件是由钢材组成的,包括钢柱子、钢梁、钢结构基础等组成的支撑框架,由于我国的钢产量增大,很多地方均开始采用钢结构厂房,因钢结构厂房质量轻、强度高、跨度大、施工工期短、防火性强、防腐蚀性高、搬移方便等诸多特点。

现有的大型的厂房建造过程中,考虑到容纳的体积,通常会将厂房的高度建的较高,但是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厂房高度较高,大多数结构之间均通过焊接和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且支撑框架的底座只能进行简单的缓冲,在受到地震影响时容易受到的波动较大,使得厂房的支撑框架在受到强烈震动时,其连接处可能会发生刚性断裂,然后导致厂房倒塌,以造成货物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多层钢结构厂房支撑框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厂房支撑框架避震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层钢结构厂房支撑框架。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多层钢结构厂房支撑框架,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避震橡胶支座,所述避震橡胶支座一端连接有支撑板,其另一端连接有预埋板,所述预埋板远离所述避震橡胶支座的一面构造有预埋杆;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杆,所述支杆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杆内设置有支撑杆;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杆相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九十度的夹角;

顶架,所述顶架包括两个连接在一起的顶板,还包括一个圆柱,所述圆柱的一端连接在两个所述顶板的连接处,所述圆柱的另一端与支撑架相连接,且两个所述顶板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连接有减震器。

进一步地,所述避震橡胶支座通过螺栓组件与所述预埋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埋板设置于浇筑的混凝土上,所述预埋板与其表面平齐,所述预埋杆设置于底板混凝土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预埋杆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构造在预埋板上,所述预埋杆的杆径由其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递减增。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的一端卡设有T形钢板,且所述支杆一侧安装有螺纹贯穿所述T形钢板的高强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杆的夹角处安装有直角板,所述直角板的竖直段与水平端通过螺栓组件分别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杆连接,且所述直角板的竖直段与其水平段之间构造有弧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上构造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构造有多个横向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于支撑座上的预埋板与避震橡胶支座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了支撑框架稳定性,减小了震动对其底部的影响,随后通过支撑柱上支杆与支撑杆,将顶盖与支撑框架的重量分开承担,减轻了支撑柱的负担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支撑柱的强度,以此达到一定程度上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通过顶板与支撑架连接的减震器,提高了地震时顶部结构的安全性,有效的减少了其被底部影响时造成的钢结构断裂的现象,从而增加厂房支撑框架的抗震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面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支撑座;101、避震橡胶支座;102、支撑板;103、预埋板;104、预埋杆;2、支撑柱;201、支杆;202、支撑杆;203、T形钢板;204、高强螺栓;3、支撑架;301、直角板;302、弧形板;4、顶架;401、顶板;402、圆柱;403、减震器;404、固定板;405、横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多层钢结构厂房支撑框架,包括:

支撑座1,支撑座1包括避震橡胶支座101,避震橡胶支座101一端连接有支撑板102,其另一端连接有预埋板103,避震橡胶支座101通过螺栓组件连接于支撑板102与预埋板103之间,预埋板103远离避震橡胶支座101的一面构造有预埋杆104,预埋板103下方构造有用于埋入地基的预埋杆104,从而对支撑座1起到一个锚固定位作用;

支撑柱2,支撑柱2包括支杆201,支杆201安装于支撑板102上,支杆201竖直构造在支撑板102端部的外表面上,支杆201内设置有支撑杆202,支撑杆202上构造有凹槽,支杆201内部沿支杆201长度方向构造有凸块,且凸块可以与支撑杆202内部构造的凹槽相互卡设,从而对支撑杆202进行固定;

支撑架3,支撑架3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202相连接,支撑架3的两端构造有与凹槽对应的卡接块,便于支撑架3的卡设,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九十度的夹角,支撑架3与支撑杆202卡接固定后,支撑板102底面与支撑杆202内侧呈九十度直角形状,且支撑杆202上端通过螺栓组件对支撑架3进行限制,对支撑板102与支撑杆202之间的卡接关系的进一步固定,加强了支撑框架的稳定性;

顶架4,顶架4包括两个连接在一起的顶板401,还包括一个圆柱402,圆柱402的一端连接在两个顶板401的连接处,两个顶板401的一端相互连接且呈一个八字形,圆柱402的另一端与支撑架3相连接,圆柱402具体起到将顶板401立于支撑架3上的支撑作用,且两个顶板401与支撑架3之间连接有减震器403,通过减少支撑架3在震动时对顶板401产生的影响,以达到提高支撑框架稳定性的效果。

在受到地震影响时,通过连接于支撑座1上的预埋板103与避震橡胶支座101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了支撑框架稳定性,降低了震动对其底部的影响,随后通过支撑柱2上支杆201与支撑杆202,将顶盖与支撑框架的重量分开承担,减轻了支撑柱2的负担,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支撑柱2的钢性强度,从而提高了支撑柱2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降低了震动对支撑柱2的影响,最后通过顶板401与支撑架3连接的减震器403,在提高了地震时顶部结构的安全性,还有效的减少了其被底部的震动影响时造成的钢结构断裂的现象,从而增加厂房支撑框架的抗震性。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避震橡胶支座101通过螺栓组件与预埋板103连接,避震橡胶支座101通过螺栓固定与预埋板103上,起到连接固定作用的同时,提高了支撑框架底部的的稳定性。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埋板103设置于浇筑的混凝土上,预埋板103需要在浇筑底板混凝土的同时进行安装,预埋板103与其表面平齐,预埋板103要与浇筑底板混凝土保持水平平齐,以便于避震橡胶支座101的安装,预埋杆104设置于底板混凝土内部,预埋杆104设置在浇筑的混凝土内部,加强了预埋板103与混凝土之间的固定关系,从而起到了对支撑座1的进一步固定。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埋杆104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构造在预埋板103上,预埋杆104的杆径由其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递减增,当预埋杆104浇筑到混凝土后,由于其第二端的杆径大于第一端的杆径,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过这种形状构造,从而提高了支撑框架的稳定性。

如图1、图3与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杆201的一端卡设有T形钢板203,这里的T形钢板203具体为横截面为T形的钢板,支杆201上构造有与T形钢板203相契合的凹槽,凹槽用于对T形钢板203的T形端进行固定,且支杆201一侧安装有螺纹贯穿T形钢板203的高强螺栓204,通过高强螺栓204对卡设的T形钢板203进行限制,从而使T形钢板203与支杆201之间形成固定关系,且T形钢板203的两端卡设于支撑框架中的两个支杆201上,以此起到了支撑框架之间的固定的作用。

如图1、图3与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与支撑杆202的夹角处安装有直角板301,直角板301的竖直段与水平端通过螺栓组件分别与支撑架3与支撑杆202连接,直角板301将支撑架3与支撑杆202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通过对支撑架3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对支撑架3与支撑杆202之间的连接关系进一步的固定,且竖直段与水平段之间构造有弧形板302,弧形板302用于抵触直竖直段与水平端,增加了直角板301的稳定性,使支撑架3与支撑杆202连接的更加牢固,提高了支撑框架的稳定性。

如图1与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圆柱402靠近支撑架3的一端上构造有固定板404,固定板404形状呈长方形,固定板404螺纹连接于支撑架3上,以此达到将顶板401固定于支撑架3上的作用,且固定板404的设置有利于增大顶板401与支撑架3之间的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从而变相提高了顶板401的稳定性。

如图1与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401上构造有多个横向凹槽405,横向凹槽405可以在铺设时与顶盖的纹路相匹配,从而达到对顶盖的一个固定的效果,且通过凹槽与顶盖的相互卡设,也能对顶板401产生一定的固定效果,从而增加了顶板401的稳固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