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平台

一种用于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平台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平台,涉及机械维修技术领域,该用于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平台,包括底盘,所述底盘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底盘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底盘通过设置在其顶部的滑槽与第二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内部均设置有销轴。该用于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平台,在维修保养矿山机械设备时,通过升降作业板,将工作人员传送至高处,避免了工作人员攀爬矿山机械设备耗时耗力的问题,通过设置安全护栏,工作人员维修机械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调节第二液压泵,将该维修平台调至水平状态,避免了该平台在崎岖地面升降时翻倒的问题,提高了该平台的安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95083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铜陵化工集团新桥矿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253233.5

  • 发明设计人 黄春民;徐小刚;郭志文;

    申请日2022-08-26

  • 分类号B66F11/04(2006.01);B66F17/00(2006.01);

  • 代理机构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李坤

  • 地址 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新桥办新桥村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34: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维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平台。

背景技术

矿山包括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建材矿和化学矿等等,矿山的开采需要许多的大型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在使用时都会产生损耗,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但是用于矿山开采的设备十分的庞大,维修工作也十分的繁重复杂,现有的矿山机械设备维修通常是由维修人员攀爬到机械设备上,而且攀爬时还要携带相关的维修用设备,大大增加了维修人员的体力消耗,费时费力,并且攀爬在高处作业,没有相关的保护措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平台,解决了现有的矿山机械维修费时费力,无保护措施,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平台,包括底盘,所述底盘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底盘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底盘通过设置在其顶部的滑槽与第二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内部均设置有销轴,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销轴与第一升降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销轴与第二升降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销轴处活动连接有第一液压泵,所述第一液压泵远离第一固定块的一端与第二升降杆的销轴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中部与第二升降杆的中部通过使用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杆远离第一固定块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二升降杆远离第二固定块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作业板,所述第四固定块的顶部与作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作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全护栏,所述安全护栏顶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工具箱。

可选的,所述底盘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泵,所述第二液压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

可选的,所述底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梯子。

可选的,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动力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滑槽、第二固定块、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的数量相同,均为两个。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第二液压泵和支撑底座的数量相同,均为四个。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平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平台,通过设置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和第一液压泵,通过伸缩第一液压泵,达到升降作业板的目的,在维修保养矿山机械设备时,通过升降作业板,将工作人员传送至一定的高度,对矿山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了工作人员攀爬矿山机械设备耗时耗力的问题,通过设置安全护栏,在工作人员维修机械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

(2)、该用于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平台,因为矿区的路面较崎岖,通过设置支撑杆、第二液压泵和支撑底座,将该维修平台移动至需要维修的矿山机械设备旁边,拉出支撑杆,通过调节第二液压泵,将该维修平台调至水平状态,从而避免了该平台在崎岖地面升降时易翻倒的问题,提高了该平台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工具箱,在其内部放置维修工具,工作人员在维修设备时,工具随用随拿,提高了维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作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2-第一固定块,3-滑槽,4-第二固定块,5-第一升降杆,6-第二升降杆,7-第一液压泵,8-第三固定块,9-第四固定块,10-作业板,11-安全护栏,12-工具箱,13-凹槽,14-支撑杆,15-第二液压泵,16-支撑底座,17-梯子,18-动力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平台,包括底盘1,底盘1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2,底盘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3,底盘1通过设置在其顶部的滑槽3与第二固定块4滑动连接,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4的内部均设置有销轴,第一固定块2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销轴与第一升降杆5活动连接,第二固定块4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销轴与第二升降杆6活动连接,第一固定块2的销轴处活动连接有第一液压泵7,第一液压泵7远离第一固定块2的一端与第二升降杆6的销轴处活动连接,第一升降杆5的中部与第二升降杆6的中部通过使用销轴活动连接,使第一升降杆5和第二升降杆6交叉连接,并且将第二固定块2与底盘1滑动连接,通过伸缩第一液压泵7,第二固定块4在底盘1上滑动,从而达到升降第一升降杆5和第二升降杆6的目的,第一升降杆5远离第一固定块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固定块8,第二升降杆6远离第二固定块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四固定块9,第三固定块8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作业板10,第四固定块9的顶部与作业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伸缩第一液压泵7,升降第一升降杆5和第二升降杆6,从而达到升降作业板10的目的,作业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全护栏11,工作人员在作业板10的表面上工作,安全护栏11可以给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防止工作人员从高空掉落,安全护栏10顶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工具箱12,工具箱12的内部放置维修设备用的工具,方便维修人员维修大型矿山机械设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底盘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4,该平台移动时,将支撑杆14收缩入凹槽13的内部,减小该平台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支撑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泵15,第二液压泵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16,因为矿山上的路面不平整,若是在崎岖的路面上升高作业板10,极易导致该维修平台翻倒,通过设置第二液压泵15,通过调节第二液压泵10的高度,达到调节该平台水平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底盘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梯子17,作用是便于工作人员进入作业板10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底盘1的底部设置有动力轮18,提供动力,便于该平台的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第一固定块2、滑槽3、第二固定块4、第一升降杆5、第二升降杆6、第三固定块8和第四固定块9的数量相同,均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支撑杆14、第二液压泵15和支撑底座16的数量相同,均为四个。

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动力轮18,将该平台移动到需要维修保养的矿山机械设备旁边,将支撑杆14伸出,通过调节第二液压泵15,将该平台调平,维修作业人员通过梯子17进入作业板10的表面,通过缩短第一液压泵7,达到升高作业板10的目的,将作业板10升高至合适的高度,维修人员对该平台旁边的矿山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综上所述,该用于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平台,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升降杆5、第二升降杆6和第一液压泵7,通过伸缩第一液压泵7,达到升降作业板10的目的,在维修保养矿山机械设备时,通过升降作业板10,将工作人员传送至一定的高度,对矿山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了工作人员攀爬矿山机械设备耗时耗力的问题,通过设置安全护栏11,在工作人员维修机械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因为矿区的路面较崎岖,通过设置支撑杆14、第二液压泵15和支撑底座16,将该维修平台移动至需要维修的矿山机械设备旁边,拉出支撑杆14,通过调节第二液压泵15,将该维修平台调至水平状态,从而避免了该平台在崎岖地面升降时易翻倒的问题,提高了该平台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工具箱12,在其内部放置维修工具,工作人员在维修设备时,工具随用随拿,提高了维修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