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顶部动力箱

用于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顶部动力箱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顶部动力箱,包括动力箱,动力箱上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多个减速箱,减速箱包括齿轮环,齿轮环两侧设有啮合的小齿轮,小齿轮上设有绕缆轮,绕缆轮一侧设有平移装置;绕缆轮用于收卷钢缆,钢缆一端固定在绕缆轮上,钢缆另一端贯穿平移装置与吊物连接。一个电机连接多个减速箱,减速箱通过齿轮环与两个小齿轮连接,大幅度降低电机所需扭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和动力箱空间。多个吊点能够使吊物保持平衡,防止晃动,防止吊物出现突然下坠或跳跃的情况,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当电机或者其它机构失效时,制动盘能够对转轴进行锁死,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9480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爱登堡电梯(宜昌)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662544.4

  • 申请日2022-03-25

  • 分类号B66B7/00(2006.01);B66B11/04(2006.01);B66B5/00(2006.01);

  • 代理机构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姜荣华

  • 地址 443101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东城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郭家湾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34: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顶部动力箱。

背景技术

电梯通常在通常称之为电梯井的建筑结构中建造。在一些例子中,电梯井可由四个壁来限定,所述四个壁从建筑物的较低水平(称为坑)延伸至建筑物的较高水平。电梯井壁可由包括水泥、混凝土砖、石膏板和玻璃砖的各种材料形成。现有的电梯安装都是在老旧小区的地面通过起吊装置吊起井架,通过焊接或者铆接等连接方式拼装井架,然后通过起吊装置一个个吊起外框架、玻璃砖等装置,这样现场的施工速度极其慢,施工时间过长;或者现有技术通过在井架上安装动力箱,但现有的动力箱一个电机驱动一个钢缆绕缆轮,一个钢缆绕缆轮连接一个吊钩,在起吊过程中,吊物受力不平衡,只有一个着力点,容易出现电机扭矩过大,导致上移过快,电机能耗过大,吊物不过平稳,来回晃动,更有甚者出现吊物掉落,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此我们提出用于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顶部动力箱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CN 106103328 A记载了临时电梯装置,包括平台组件和构造为支撑所述平台组件的框架组件。框架组件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安全组件。提升组件构造成有助于在电梯井中提升所述平台组件和所述框架组件。攀缘绳索附接至所述提升组件并且具有张力。所述安全组件构造成在所述攀缘绳索中失去张力的情况下接合电梯导轨。但是该装置一个钢缆绕缆轮连接一个吊钩,在起吊过程中,吊物受力不平衡,只有一个着力点,容易出现电机扭矩过大,导致上移过快,电机能耗过大,吊物不过平稳,来回晃动,更有甚者出现吊物掉落,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使用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顶部动力箱,解决现场的施工速度极其慢,施工时间过长;吊物受力不平衡,容易出现电机扭矩过大,吊物不过平稳,来回晃动,更有甚者出现吊物掉落,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顶部动力箱,包括动力箱,动力箱上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多个减速箱,减速箱包括齿轮环,齿轮环两侧设有啮合的小齿轮,小齿轮上设有绕缆轮,绕缆轮一侧设有平移装置;

绕缆轮用于收卷钢缆,钢缆一端固定在绕缆轮上,钢缆另一端贯穿平移装置与吊物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动力箱的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动力箱安装在动力箱上。

优选的方案中,转轴一端设有制动盘,制动盘上设有气缸,气缸固定安装在动力箱上。

优选的方案中,减速箱包括箱壳,转轴贯穿多个箱壳与箱壳转动连接,转轴与齿轮环固定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绕缆轮与箱壳转动连接,绕缆轮的一端与小齿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动力箱上设有多个空槽,平移装置安装在空槽上。

优选的方案中,平移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两端设有轴承座,丝杆两端与轴承座连接,丝杆上设有螺纹轮,螺纹轮上设有转轮。

优选的方案中,丝杆与螺纹轮螺纹连接,螺纹轮与转轮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驱动电机,以使转轴转动,以使多个减速箱上的两个小齿轮转动。每个绕缆轮上的钢缆底部都有同一个吊物连接,或者每个绕缆轮上的钢缆与不同的吊物连接。从而实现驱动一个电机,能够使多个钢缆连接的吊物同时上下移动,当每个绕缆轮连接相同的吊物时,多个吊点能够使吊物保持平衡,防止晃动,防止吊物出现突然下坠或跳跃的情况,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一个电机连接多个减速箱,减速箱通过齿轮环与两个小齿轮连接,大幅度降低电机所需扭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和动力箱空间。

平移装置上的螺纹轮能够在丝杆上移动,以使转轮相对于丝杆移动,以使钢缆相对于转轮上处于垂直状态,不存在偏角的问题,减低钢缆磨损。

当电机或者其它机构失效时,制动盘能够对转轴进行锁死,以使多个绕缆轮停止转动,进一步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轴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减速箱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移装置的轴侧视图;

图中:动力箱1;空槽101;电机2;转轴3;制动盘4;气缸5;减速箱6;箱壳601;齿轮环602;小齿轮603;平移装置7;支架701;轴承座702;丝杆703;螺纹轮704;转轮705;绕缆轮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中,用于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顶部动力箱,包括动力箱1,动力箱1上设有转轴3,转轴3上设有多个减速箱6,减速箱6包括齿轮环602,齿轮环602两侧设有啮合的小齿轮603,小齿轮603上设有绕缆轮8,绕缆轮8一侧设有平移装置7;

绕缆轮8用于收卷钢缆,钢缆一端固定在绕缆轮8上,钢缆另一端贯穿平移装置7与吊物连接。由此结构,驱动电机2,以使转轴3转动,以使多个减速箱6上的两个小齿轮603转动。每个绕缆轮8上的钢缆底部都有同一个吊物连接,或者每个绕缆轮8上的钢缆与不同的吊物连接。从而实现驱动一个电机2,能够使多个钢缆连接的吊物同时上下移动,当每个绕缆轮8连接相同的吊物时,多个吊点能够使吊物保持平衡,防止晃动,防止吊物出现突然下坠或跳跃的情况,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一个电机2连接多个减速箱6,减速箱6通过齿轮环602与两个小齿轮603连接,大幅度降低电机所需扭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和动力箱1空间。

平移装置7上的螺纹轮704能够在丝杆703上移动,以使转轮705相对于丝杆703移动,以使钢缆相对于转轮705上处于垂直状态,不存在偏角的问题,减低钢缆磨损。

当电机2或者其它机构失效时,制动盘4能够对转轴3进行锁死,以使多个绕缆轮8停止转动,进一步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优选的方案中,动力箱1的输出轴与转轴3固定连接,动力箱1安装在动力箱1上。由此结构,驱动电机2,以使转轴3转动,以使多个减速箱6上的两个小齿轮603转动。每个绕缆轮8上的钢缆底部都有同一个吊物连接,或者每个绕缆轮8上的钢缆与不同的吊物连接。从而实现驱动一个电机2,能够使多个钢缆连接的吊物同时上下移动,当每个绕缆轮8连接相同的吊物时,多个吊点能够使吊物保持平衡,防止晃动,防止吊物出现突然下坠或跳跃的情况,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优选的方案中,转轴3一端设有制动盘4,制动盘4上设有气缸5,气缸5固定安装在动力箱1上。由此结构,当电机2或者其它机构失效时,制动盘4能够对转轴3进行锁死,以使多个绕缆轮8停止转动,进一步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优选的方案中,减速箱6包括箱壳601,转轴3贯穿多个箱壳601与箱壳601转动连接,转轴3与齿轮环602固定连接。由此结构,一个电机2连接多个减速箱6,减速箱6通过齿轮环602与两个小齿轮603连接,大幅度降低电机所需扭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和动力箱1空间。

优选的方案中,绕缆轮8与箱壳601转动连接,绕缆轮8的一端与小齿轮603固定连接。由此结构,小齿轮603转动,能够驱动绕缆轮8转动。

优选的方案中,动力箱1上设有多个空槽101,平移装置7安装在空槽101上。

优选的方案中,平移装置7包括支架701,支架701两端设有轴承座702,丝杆703两端与轴承座702连接,丝杆703上设有螺纹轮704,螺纹轮704上设有转轮705。由此结构,平移装置7上的螺纹轮704能够在丝杆703上移动,以使转轮705相对于丝杆703移动,以使钢缆相对于转轮705上处于垂直状态,不存在偏角的问题,减低钢缆磨损。

优选的方案中,丝杆703与螺纹轮704螺纹连接,螺纹轮704与转轮705转动连接。由此结构,螺纹轮704与转轮705之间设有滚珠或者滚球,能够确保螺纹轮704与转轮705能够相对转动。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