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

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涉及防护套管技术领域,包括下套管,所述下套管的侧面铰接有上套管,所述上套管与所述下套管的内壁均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上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套管的内壁,下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套管的内壁,所述上套管与所述下套管内壁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限位杆,所述放置槽的内壁活动插接有布卷筒。本申请通过限位杆与限位槽插接便于对布料进行限位,从而便于减少布料在运输时旋转的可能,同时通过第一弹簧推动夹板移动并对布料进行夹持,从而便于减少布料在运输时产生松动并与布卷筒分离的可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66003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海盐三环丝织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162398.1

  • 发明设计人 李康;李清;姚力青;

    申请日2022-08-17

  • 分类号B65D85/672(2006.01);B65D25/10(2006.01);

  • 代理机构杭州海邦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23;

  • 代理人李滔

  • 地址 314300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望海街道君堂路333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31: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护套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

背景技术

蚕丝绸缎布卷在运输时需要将其放入防护套管内部,通过防护套管便于对蚕丝绸缎布卷进行保护,从而减少蚕丝绸缎布卷在运输过程中受损的可能。

现有的部分蚕丝绸缎布卷直接放入防护套管内部,在运输时运输车容易产生晃动,此时防护套管也会随之一同晃动,从而容易导致蚕丝绸缎布卷在防护套管内晃动与旋转,进而容易导致布卷上的布料松动并与布卷分离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提到的部分蚕丝绸缎布卷直接放入防护套管内部,在运输时运输车容易产生晃动,此时防护套管也会随之一同晃动,从而容易导致蚕丝绸缎布卷在防护套管内晃动与旋转,进而容易导致布卷上的布料松动并与布卷分离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

本申请提供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包括下套管,所述下套管的侧面铰接有上套管,所述上套管与所述下套管的内壁均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上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套管的内壁,下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套管的内壁,所述上套管与所述下套管内壁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限位杆,所述放置槽的内壁活动插接有布卷筒,所述布卷筒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杆活动插接在所述限位槽的内壁,所述布卷筒的侧面与所述夹板的内侧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限位杆与限位槽插接便于对布料进行限位,从而便于减少布料在运输时旋转的可能,同时通过第一弹簧推动夹板移动并对布料进行夹持,从而便于减少布料在运输时产生松动的可能。

可选的,上述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中,所述下套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凹槽板,所述上套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活动插接在所述凹槽板的内壁,所述凹槽板的侧面活动插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贯穿所述凹槽板并与所述插板的侧面活动插接,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凹槽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板与凹槽板插接便于将上套管与下套管拼接在一起,通过第二弹簧拉动固定杆移动并与插板插接,从而便于将插板固定在凹槽板内部。

可选的,上述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中,所述插板由两个插块与一个横板组成,两个所述插块关于所述横板对称,所述插板下端的棱做圆角处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板插入凹槽板内并与固定杆抵触时通过圆角处理促使固定杆向外移动,当插板完全插入凹槽板内部时,通过第二弹簧拉动固定杆复位并与插板插接,从而便于将上套管与下套管固定在一起。

可选的,上述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中,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杆关于所述凹槽板对称,所述固定杆靠近所述插板的一端为斜切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两个固定杆配合增加上套管与下套管固定在一起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上述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中,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等分为两组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套管与所述下套管的内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第一弹簧推动夹板移动并与布卷筒贴合,从而便于对布卷筒进行夹持。

可选的,上述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中,所述夹板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夹板为橡胶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板质地较软,从而便于减少夹板对布卷筒表面造成损伤的可能。

可选的,上述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中,所述下套管的顶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壁设置有压簧,所述上套管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活动插接在所述弧形槽的内壁,所述弧形杆的下端与所述压簧的上端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员拉动固定杆移动与插板分离时,通过压簧推动弧形杆移动,从而促使弧形杆带动上套管偏转,进而便于操作员将上套管打开。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通过限位杆与限位槽插接便于对布料进行限位,从而便于减少布料在运输时旋转的可能,同时通过第一弹簧推动夹板移动并对布料进行夹持,从而便于减少布料在运输时产生松动并与布卷筒分离的可能;

2、当操作员拉动固定杆移动与插板分离时,通过压簧推动弧形杆移动,此时通过促使弧形杆带动上套管偏转,从而便于操作员将上套管打开,进而便于操作员对布卷筒进行拿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打开后局部立体展开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打开后局部立体结构剖面图。

图中:1、下套管;2、上套管;3、夹板;4、第一弹簧;5、放置槽;6、限位杆;7、布卷筒;8、限位槽;9、凹槽板;10、插板;11、固定杆;12、第二弹簧;13、弧形槽;14、压簧;15、弧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图2和图3,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包括下套管1,下套管1的侧面铰接有上套管2,通过翻转上套管2并与下套管1贴合促使二者形成一个圆管;上套管2与下套管1的内壁均设置有夹板3,夹板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上侧第一弹簧4固定连接在上套管2的内壁,下侧第一弹簧4固定连接在下套管1的内壁,第一弹簧4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一弹簧4等分为两组并分别设置在上套管2与下套管1的内壁,通过第一弹簧4便于推动夹板3移动。

上套管2与下套管1内壁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放置槽5,放置槽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限位杆6,放置槽5的内壁活动插接有布卷筒7,通过放置槽5便于对布卷筒7进行放置;布卷筒7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8,限位杆6活动插接在限位槽8的内壁,通过限位杆6与限位槽8插接便于对布料进行限位,从而便于减少布料在运输时旋转的可能;布卷筒7的侧面与夹板3的内侧贴合,夹板3的形状为圆弧形,夹板3为橡胶板,通过圆弧形夹板3便于对布卷筒7进行夹持,橡胶板质地较软,从而便于减少夹板3对布卷筒7表面造成损伤的可能。

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图2,下套管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凹槽板9,上套管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插板10,插板10活动插接在凹槽板9的内壁,凹槽板9的侧面活动插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贯穿凹槽板9并与插板10的侧面活动插接,固定杆11与凹槽板9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2,通过插板10与凹槽板9插接便于将上套管2与下套管1拼接在一起,通过第二弹簧12拉动固定杆11移动并与插板10插接,从而便于将插板10固定在凹槽板9内部,进而便于将上套管2与下套管1固定在一起。

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图2,固定杆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杆11关于凹槽板9对称,固定杆11靠近插板10的一端为斜切面,通过两个固定杆11配合便于增加上套管2与下套管1固定在一起连接的稳定性,通过斜切面促使插板10与固定杆11抵触时固定杆11自动向外侧移动,从而便于操作员将插板10插入凹槽板9内部。

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2和图3,插板10由两个插块与一个横板组成,两个插块关于横板对称,插板10下端的棱做圆角处理,当插板10插入凹槽板9内并与固定杆11抵触时通过圆角处理促使固定杆11向外移动,当插板10完全插入凹槽板9内部时,通过第二弹簧12拉动固定杆11复位并与插板10插接,从而便于将上套管2与下套管1固定在一起。

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2和图3,下套管1的顶面开设有弧形槽13,弧形槽13的内壁设置有压簧14,上套管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杆15,弧形杆15活动插接在弧形槽13的内壁,弧形杆15的下端与压簧14的上端贴合,当操作员拉动固定杆11移动与插板10分离时,通过压簧14推动弧形杆15移动,从而促使弧形杆15带动上套管2偏转,进而便于操作员将上套管2打开。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蚕丝绸缎布卷的运输防护套管时,首先将布卷筒7放入放置槽5内部,然后将上套管2与下套管1合起来,通过限位杆6与限位槽8插接便于对布料进行限位,从而便于减少布料在运输时旋转的可能,同时通过第一弹簧4推动夹板3移动并对布料进行夹持。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