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新型车库防洪闸

一种新型车库防洪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车库防洪闸。本实用新型包括墙体、一号防护闸门和二号防护闸门,所述一号防护闸门内侧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座,且二号防护闸门内侧的两端为设置有固定座,所述一号防护闸门内侧远离墙体一端的下方设置有一号定位销,且二号防护闸门内侧远离墙体一端的下方也设置有一号定位销,所述一号防护闸门内侧远离墙体一端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座,且限位座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座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限位杆,所述二号防护闸门内侧远离墙体一端的上方设置有二号定位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一号定位销和二号定位销,通过一号定位销和二号定位销可以对装置进行固定,提高了装置在工作时稳定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1321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贺灿锋;

    申请/专利号CN202221449252.9

  • 发明设计人 贺灿锋;

    申请日2022-06-11

  • 分类号E06B9/0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箐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05;

  • 代理人程建秀

  • 地址 5113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新七路313号11栋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7: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车库防洪闸。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库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而且车库为了节省路面空间,多数都设置在地下,这就使得车库在下雨或者由于洪水等原因会使车库内流入大量的水,造成地下车库的积水,给广大车主带来了麻烦。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的此类装置工作时固定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车库防洪闸,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装置工作时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车库防洪闸,包括墙体、一号防护闸门和二号防护闸门,所述一号防护闸门内侧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座,且二号防护闸门内侧的两端为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座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一号防护闸门内侧远离墙体一端的下方设置有一号定位销,且二号防护闸门内侧远离墙体一端的下方也设置有一号定位销,所述一号防护闸门内侧远离墙体一端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座,且限位座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座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限位杆,所述二号防护闸门内侧远离墙体一端的上方设置有二号定位销。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固定杆、活动杆、螺栓孔、固定螺栓和活动座,所述活动座设置在固定座的内部,且活动杆设置在活动座的底端,所述螺栓孔均匀开设在活动杆的内部,且固定螺栓贯穿设置在螺栓孔的内部,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活动杆的外部,且支撑板设置在固定杆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套,且防滑套由硅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四个,所述活动座的顶端均开设有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调节块、限位块、支撑杆、活动槽和弹簧,所述活动槽开设在固定座上方的内部,且弹簧均匀设置在活动槽内部的顶端,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弹簧的底端,且限位块均匀设置在支撑杆的底端,所述调节块设置在支撑杆外侧的在中间部分。

优选的,所述调节块与支撑杆构成固定结构,所述固定座上均开设有方便调节块移动的移动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分别贯穿了限位座和二号定位销的内部,且限位座与一号防护闸门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一号定位销、二号定位销、限位杆、限位座和限位槽,通过一号定位销和二号定位销可以对装置进行固定,还利用限位杆对二号定位销进行限位,提高了装置在工作时稳定性;

(2)通过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由支持板、固定杆、活动杆、螺栓孔、固定螺栓和活动座组成,利用活动杆的移动,可以调整对支撑板位置进行调整。再插入固定螺栓可以对活动杆进行固定,可以便捷的调整支撑机构的长度,可以更好的对装置进行支撑,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3)通过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由调节块、限位块、支撑杆、活动槽和弹簧组成,通过拉动调节块可以对限位块的位置进行固定移动,从而可以便捷对支撑机构进行固定,提高了安装的速度,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杆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支撑机构;201、支撑板;202、固定杆;203、活动杆;204、螺栓孔;205、固定螺栓;206、活动座;3、一号防护闸门;4、一号定位销;5、二号防护闸门;6、固定座;7、二号定位销;8、固定机构;801、调节块;802、限位块;803、支撑杆;804、活动槽;805、弹簧;9、限位杆;10、限位座;1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车库防洪闸,包括墙体1、一号防护闸门3和二号防护闸门5,一号防护闸门3和二号防护闸门5可以对洪水进行阻挡,一号防护闸门3内侧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座6,且二号防护闸门5内侧的两端为设置有固定座6,固定座6可以提供承载力,一号防护闸门3内侧远离墙体1一端的下方设置有一号定位销4,且二号防护闸门5内侧远离墙体1一端的下方也设置有一号定位销4,一号定位销4可以方便对一号防护闸门3和二号防护闸门5进行固定,一号防护闸门3内侧远离墙体1一端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座10,且限位座10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1,限位座10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限位杆9,二号防护闸门5内侧远离墙体1一端的上方设置有二号定位销7,限位杆9分别贯穿了限位座10和二号定位销7的内部,且限位座10与一号防护闸门3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将二号定位销7插入到限位座10内部的限位槽11内,还利用限位杆9对二号定位销7进行限位,可以更好的对装置进行固定。

请参阅图4,且固定座6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板201、固定杆202、活动杆203、螺栓孔204、固定螺栓205和活动座206,活动座206设置在固定座6的内部,活动座206可以方便调整活动杆203的角度,且活动杆203设置在活动座206的底端,活动杆203的移动方便对支撑机构2的长度进行调整,螺栓孔204均匀开设在活动杆203的内部,且固定螺栓205贯穿设置在螺栓孔204的内部,固定螺栓205可以对活动杆203进行固定,固定杆202设置在活动杆203的外部,固定杆202可以提供承载力,且支撑板201设置在固定杆202的底端,支撑板201可以扩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稳定性,支撑板201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套,且防滑套由硅胶制成,可以增大摩擦力,支撑板201设置有四个,活动座206的顶端均开设有限位孔。

请参阅图5,固定座6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机构8,固定机构8包括调节块801、限位块802、支撑杆803、活动槽804和弹簧805,活动槽804开设在固定座6上方的内部,且弹簧805均匀设置在活动槽804内部的顶端,利用弹簧805的弹性回弹可以推动限位块802插入到活动座206的内部,支撑杆803设置在弹簧805的底端,支撑杆803可以为限位块802提供承载力,且限位块802均匀设置在支撑杆803的底端,调节块801设置在支撑杆803外侧的在中间部分,调节块801可以方便对限位块802的位置进行调整,调节块801与支撑杆803构成固定结构,固定座6上均开设有方便调节块801移动的移动槽。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先推动一号防护闸门3和二号防护闸门5可以对车库出入口进行遮挡,放下一号定位销4,通过重力将一号定位销4插入到地下,随后将二号定位销7插入到限位座10内部的限位槽11内,还利用限位杆9对二号定位销7进行限位,可以更好的对一号防护闸门3和二号防护闸门5进行固定,提高了装置在工作时稳定性;

其次,通过拉动调节块801可以对限位块802的位置进行移动,将活动座206放入到固定座6的内部,再放掉调节块801,利用弹簧805的弹力推动限位块802插入到活动座206的内部,可以便捷对活动座206进行固定,提高了安装的速度,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最后,利用活动杆203在固定杆202内部的移动,可以方便对支撑板201的位置进行调整。再将固定螺栓205插入到螺栓孔204的内部,可以对活动杆203进行固定,可以便捷的调整支撑机构2的长度,可以更好的对装置进行支撑,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