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陶瓷厂使用的窑炉辊棒钩

一种陶瓷厂使用的窑炉辊棒钩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瓷厂使用的窑炉辊棒钩,该辊棒钩包括钩体和套筒;钩体呈杆状,钩体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辊棒的钩状结构,钩体的另一端设有限位盖;套筒套设在钩体上并能够以钩体为中心转动;该窑炉,包括窑炉本体、若干个辊棒和所述的辊棒钩。该陶瓷厂使用的窑炉辊棒钩利用钩体连接辊棒,利用套筒隔断工作人员与钩体的直接接触,且套筒能够以钩体为中心转动,反之,钩体转动时套筒能够保持相对静止,以此消除因辊棒转动导致的工作人员手部扭伤,提高维护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也就避免了维护作业需停机的情况,规避了停机维护对生产的影响,保证了生产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0145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吴伟强;

    申请/专利号CN202222027076.6

  • 发明设计人 吴伟强;

    申请日2022-08-02

  • 分类号B25B27/00(2006.01);

  • 代理机构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张凯

  • 地址 526000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夏江村委会夏江八队3巷22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5: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辊棒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厂使用的窑炉辊棒钩。

背景技术

辊棒是窑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在陶瓷制品烧制过程中,陶瓷制品放置在许多间隔紧密的水平耐火辊棒上,依靠辊棒的转动将陶瓷制品从窑头传送至窑尾,整个辊棒通道可以依次分为预热带、烧成带、急冷带和缓冷带,但所使用的辊棒在结构上是相同。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辊棒钩将辊棒从窑炉上取下,以实现对辊棒的维护或更换,但现有的辊棒钩结构简单,如果窑炉不停机的话,辊棒钩拆下辊棒时辊棒钩将在辊棒的带动下转动,容易出现工作人员手部扭伤的问题,辊棒的维护或更换存在较大的危险性。但窑炉停机进行维护的话,降低了产量,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厂使用的窑炉辊棒钩,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棒钩,包括钩体和套筒;

钩体呈杆状,钩体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辊棒的钩状结构,钩体的另一端设有限位盖;

套筒套设在钩体上并能够以钩体为中心转动;

且套筒构造为长套筒或短套筒,当套筒构造为长套筒时,长套筒的外周面设计为握持面,当套筒构造为短套筒时,短套筒上设有外伸的握持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握持面构造为适配于手掌曲线的曲面,或,握持面上设有防滑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防滑结构包括防滑槽、防滑纹和防滑凸点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握持结构包括手抓环,手抓环构造为环状结构,环状结构上设有用于连接短套筒的连接间隙,或,环状结构上设有用于连接短套筒的连接杆。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钩体选用铁钉,铁钉一端折弯以形成所述的钩状结构,铁钉另一端设置的钉头形成所述的限位盖,限位环焊接在铁钉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位盖和限位环均选用螺母,相应地,握持段的外周构造为适配于螺母的外螺纹。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窑炉,包括窑炉本体、若干个辊棒和所述的辊棒钩,辊棒转动设置在窑炉本体上,且相邻辊棒等间隔设置并组成运输通道,辊棒的端部设有适配于辊棒钩的抽拉槽。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辊棒的周向,辊棒的端部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抽拉槽。

有益效果:

利用钩体连接辊棒,利用套筒隔断工作人员与钩体的直接接触,且套筒能够以钩体为中心转动,反之,钩体转动时套筒能够保持相对静止,以此消除因辊棒转动导致的工作人员手部扭伤,提高维护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也就避免了维护作业需停机的情况,规避了停机维护对生产的影响,保证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辊棒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套筒构造为长套筒时,一种辊棒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套筒构造为短套筒时,一种辊棒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手抓环上设有连接间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手抓环上设有连接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辊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钩体;101、钩状结构;102、限位盖;2、套筒;201、长套筒;202、短套筒;3、握持结构;31、手抓环;301、连接间隙;302、连接杆;4、限位环;5、辊棒;501、抽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辊棒钩,包括钩体1和套筒2;钩体1呈杆状,钩体1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辊棒5的钩状结构101,钩体1的另一端设有限位盖102;套筒2套设在钩体1上并能够以钩体1为中心转动;

针对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所述辊棒钩利用钩体1连接辊棒5,利用套筒2隔断工作人员与钩体1的直接接触,且套筒2能够以钩体1为中心转动,反之,钩体1转动时套筒2能够保持相对静止,以此消除因辊棒5转动导致的工作人员手部扭伤,提高维护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也就避免了维护作业需停机的情况,规避了停机维护对生产的影响,保证了生产效率。

工作时,工作人员手握套筒2以实现对所述辊棒钩的操控,移动钩体1至辊棒5上以实现二者的连接,即通过钩状结构101连接辊棒5。工作人员向外抽拉辊棒钩,拉力作用至辊棒5上以将辊棒5从工作位置上抽出。工作人员再对辊棒5进行检查,以确认辊棒5情况,并根据辊棒5的使用情况决定继续使用、进行维护还是直接更换。最后,将辊棒5重新安装在所述的工作位置上,即完成其中一个辊棒5的维护工作。

可选地,套筒2构造为长套筒201或短套筒202;基于此,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套筒2,以提高维护作业的便捷性,以提高所述辊棒钩的实用性。

具体来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2所示,当套筒2构造为长套筒201时,长套筒201的外周面设计为握持面。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长套筒201可以供工作人员直接握持,此时,所述的辊棒钩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经济性好的优点。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3所示,当套筒2构造为短套筒202时,短套筒202上设有外伸的握持结构3。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握持结构3增加所述辊棒钩的整体长度,且便于施力,也方便于多人配合使用。

基于此,在空间狭小的情况,推荐选用长套筒201的辊棒钩;在空间较大且辊棒5安装更牢固的情况,推荐选用短套筒202的辊棒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握持面构造为适配于手掌曲线的曲面,或,握持面上设有防滑结构。基于上述设计方案,无论是曲面或者防滑结构,二者的作用是一致的,即增大工作人员与握持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一方面避免工作人员在抽拉过程中出现脱手现象,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施力上限,以扩大使用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滑结构包括防滑槽、防滑纹和防滑凸点中的至少一者。即滑槽、防滑纹和防滑凸点中的一者或者多者组合以形成所述防滑结构,以增大工作人员与握持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容易理解的,防滑结构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握持结构3包括手抓环3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抓环31提供更大的握持空间,既可以单人调整施力角度,又便于多人同时使用,方便且实用。

可选地,手抓环31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手抓环31构造为环状结构。可选地,环状结构包括三角环、方形环、圆环、椭圆环或不规则环,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作任何限制。

对于手抓环31与套筒2的连接方式,以下提供两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4所示,环状结构上设有用于连接短套筒202的连接间隙301。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5所示,环状结构上设有用于连接短套筒202的连接杆302。

其中,前者通过连接间隙301的设置使得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后者通过连接杆302增加长度,以便于穿过缝隙。基于此,所述的辊棒钩具有多种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有效扩大了使用范围,提高了实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钩体1上设有限位环4,限位环4与限位盖102相对设置,且限位环4与限位盖102之间的间隙构造为适配于套筒2的握持段。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通过移动套筒2可以使套筒2分别抵接于限位盖102或限位环4,以分别施加拉力或推力,增加了作用力的方向,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作业场景。可选地,限位环4包括但不限于螺母。

可选地,钩体1选用铁钉,铁钉一端折弯以形成所述的钩状结构101,铁钉另一端设置的钉头形成所述的限位盖102,限位环4焊接在铁钉上。基于此,钩体1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的优点,有助于降低所述辊棒钩的经济成本。

本实施例在所述辊棒钩的基础上,介绍一种窑炉,该窑炉包括窑炉本体、若干个辊棒5和所述的辊棒钩,辊棒5转动设置在窑炉本体上,且相邻辊棒5等间隔设置并组成运输通道,辊棒5的端部设有适配于辊棒钩的抽拉槽501。

即在此介绍了所述辊棒钩的一种实际应用方式,所述窑炉也通过辊棒钩实现了不停机维护,保证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量。工作人员在进行辊棒5维护作业时也更安全、更高效。

工作时,工作人员手持所述辊棒钩沿着运输通道对辊棒5进行维护作业,其中,所述辊棒钩的使用已经结合其结构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辊棒5的周向,辊棒5的端部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抽拉槽501。基于此,通过抽拉槽501的设计,以提高所述辊棒钩连接辊棒5的方便程度和效率,提高维护的方便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