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灌区一体化测控装置

一种灌区一体化测控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灌区一体化测控装置,包括灌区地形和电动闸门,灌区地形的侧壁表面开设有闸口,电动闸门的下端安装于闸口的表面,灌区地形的表面安装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水深探测仪,检测装置通过水深探测仪对灌区的水位深度进行超声波探测,灌区地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检测杆,检测杆的上端表面安装有电控箱,电控箱的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通过设置在灌区地形安装检测装置,利用检测装置中的水深探测仪对水位深度进行检测,并通过电动推杆带动水深探测仪向水域表面进行伸展,进而对水域的多个点位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构对电动闸门的开启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具有便于提高灌区水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8629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河海中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254202.5

  • 发明设计人 朱亦平;姜晓溢;戴陈浩;滕娴;

    申请日2022-05-23

  • 分类号G01F23/296(2022.01);F16M11/04(2006.01);

  • 代理机构嘉兴熠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89;

  • 代理人沈淼

  • 地址 314051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昌盛南路36号14幢901室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2: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灌区测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灌区一体化测控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约占总供水量的65%,农业用水极度缺乏却又浪费严重,实行农业用水精准计量与控制是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大政方针,按照我国水利行业标准,目前我国有大型灌区400多处、中型灌区5200多处、小型灌区1000多万处,灌区的渠道分为干、支、斗、垄、毛等5个级。

因而需要针对各渠道的实际水位进行测量,进而判断该灌区是否需要进行灌流,现有的测量设备大都采用测量杆将测量设备伸向诶测量水域的表面进行水位测量。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测量方式,测量点位较为固定,而水域的地形可能存在变化,水内还可能存在障碍物影响测量结构,因而需要增设测量点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水位深度测量的点位单一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灌区一体化测控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灌区一体化测控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灌区一体化测控装置,包括灌区地形和电动闸门,灌区地形的侧壁表面开设有闸口,电动闸门的下端安装于闸口的表面,灌区地形的表面安装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水深探测仪,检测装置通过水深探测仪对灌区的水位深度进行超声波探测,灌区地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检测杆,检测杆的上端表面安装有电控箱,电控箱的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水深探测仪的检测端安装于电动推杆的末端。

可选的,水深探测仪的检测端安装有导线,导线的末端与电控箱内的信号传输单元信号连接,导线的前端表面固定套接有绝缘环。

可选的,电控箱的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收卷箱,收卷箱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缠绕轴,导线的表面缠绕于缠绕轴的表面,收卷箱的表面的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缠绕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可选的,收卷箱的侧壁表面开设有线孔,导线的表面与线孔的内壁滑动连接,线孔的内侧端开口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环,线孔的内侧端开口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力弹簧,推力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环。

可选的,第一导环和第二导环均通过电线与驱动电机的电源端电性连接,第一导环的表面和第二导环的表面均呈半圆环状,第二导环位于第一导环的正上方,第一导环的上端表面与第二导环的下端表面接触。

可选的,收卷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套管的内部与线孔的内部连通,套管的内壁与导线的表面滑动连接。

综上,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在灌区地形安装检测装置,利用检测装置中的水深探测仪对水位深度进行检测,并通过电动推杆带动水深探测仪向水域表面进行伸展,进而对水域的多个点位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构对电动闸门的开启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具有便于提高灌区水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特点。

2、通过设置水深探测仪随电动推杆进行伸展,进而对水域的多个点位进行测量的同时,利用过盈设置导线配合水深探测仪进行伸展,并通过设置驱动电机通过缠绕轴对过盈的导线进行收卷,同时,在电动推杆收缩后,利用导线表面的绝缘环对第二导环进行顶起,进而使得第一导环与第二导环分离,驱动电机的电源断路,从而使得具有便于导线使用的同时,避免对导线过度收卷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灌区一体化测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灌区一体化测控装置的绝缘环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灌区一体化测控装置的收卷箱结构剖视图。

图中:1、灌区地形;2、电动闸门;3、闸口;4、水深探测仪;41、检测杆;42、电控箱;43、电动推杆;44、导线;45、绝缘环;46、收卷箱;47、缠绕轴;48、驱动电机;5、线孔;6、第一导环;7、安装板;8、推力弹簧;9、第二导环;10、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灌区一体化测控装置,包括灌区地形1和电动闸门2,灌区地形1的侧壁表面开设有闸口3,电动闸门2的下端安装于闸口3的表面,灌区地形1的表面安装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水深探测仪4,检测装置通过水深探测仪4对灌区的水位深度进行超声波探测,灌区地形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检测杆41,检测杆41的上端表面安装有电控箱42,电控箱42的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43,水深探测仪4的检测端安装于电动推杆43的末端,利用现代智慧应用对水深探测仪4、电控箱42、电动推杆43和电动闸门2进行控制,从而便于对灌区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通过设置在灌区地形1安装检测装置,利用检测装置中的水深探测仪4对水位深度进行检测,并通过电动推杆43带动水深探测仪4向水域表面进行伸展,进而对水域的多个点位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构对电动闸门2的开启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具有便于提高灌区水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特点。

参照图2-3,水深探测仪4的检测端安装有导线44,导线44的末端与电控箱42内的信号传输单元信号连接,导线44的前端表面固定套接有绝缘环45,利用过盈设置导线44连接水深探测仪4,从而便于水深探测仪4随电动推杆43进行伸展;电控箱42的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收卷箱46,收卷箱46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缠绕轴47,导线44的表面缠绕于缠绕轴47的表面,收卷箱46的表面的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8,驱动电机48的输出轴与缠绕轴47的一端固定连接,利用驱动电机48通过缠绕轴47对过盈的导线44进行收卷,从而便于对导线44进行收拢,还可以在驱动电机48的外表面安装防护箱,从而便于对驱动电机48进行保护;收卷箱46的侧壁表面开设有线孔5,导线44的表面与线孔5的内壁滑动连接,线孔5的内侧端开口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环6,线孔5的内侧端开口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安装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力弹簧8,推力弹簧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环9,利用第二导环9通过推力弹簧8进行活动安装,从而便于将第二导环9脱离第一导环6的表面,还可以在第二导环9和安装板7间增加推力弹簧8的数量,从而便于避免第二导环9发生偏移;第一导环6和第二导环9均通过电线与驱动电机48的电源端电性连接,第一导环6的表面和第二导环9的表面均呈半圆环状,第二导环9位于第一导环6的正上方,第一导环6的上端表面与第二导环9的下端表面接触,利用第一导环6和第二导环9接触,使得驱动电机48的电路畅通,进而便于对驱动电机48进行启动。

通过设置水深探测仪4随电动推杆43进行伸展,进而对水域的多个点位进行测量的同时,利用过盈设置导线44配合水深探测仪4进行伸展,并通过设置驱动电机48通过缠绕轴47对过盈的导线44进行收卷,同时,在电动推杆43收缩后,利用导线44表面的绝缘环45对第二导环9进行顶起,进而使得第一导环6与第二导环9分离,驱动电机48的电源断路,从而使得具有便于导线44使用的同时,避免对导线44过度收卷的特点。

收卷箱4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10,套管10的内部与线孔5的内部连通,套管10的内壁与导线44的表面滑动连接,利用在套管10的内侧壁安装清洁刷毛,从而便于将导线44表面的杂质去除。

工作原理:

使用时,启动电动推杆43,电动推杆43的末端带动水深探测仪4在水域的表面伸展,在电动推杆43伸展不同长度的点进行多次测量,电动推杆43伸展的同时,水深探测仪4带动导线44从收卷箱46向外拉伸,导线44在线孔5内滑动,分析测量结果,控制电动闸门2进行抬升,使得闸口3通流;

测量结束后,电动推杆43复位,启动驱动电机48,驱动电机48通过缠绕轴47对导线44进行收卷,导线44通过套管10时,套管10内的清洁刷毛对导线44的表面进行清洁,当绝缘环45进入收卷箱46后,第二导环9被绝缘环45顶起,推力弹簧8被压缩,驱动电机48的电源断路,驱动电机48停止。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