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诊疗器械支撑架

诊疗器械支撑架

摘要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诊疗器械支撑架,其包括支撑模块、外壳模块和底座模块,其中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所述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用于安装所述诊疗器械;所述外壳模块被配置为覆盖所述支撑模块,所述外壳模块与所述连接座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并且所述底座模块与所述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能够沿着轨道移动。通过本公开的方案,能够使得诊疗器械在影像设备扫描孔内实时地从任意位置、角度覆盖病灶区域,进行诊疗操作,最大化利用扫描孔内空间,同时方便术者在术前安装和术后拆卸。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7236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精准医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414997.5

  •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日2022-02-28

  • 分类号A61B6/03(2006.01);A61B6/04(2006.01);A61B5/055(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清辰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33;

  • 代理人彭一波

  • 地址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号院清华同方科技大厦B座29层2970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1: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医学影像引导的诊疗器械支撑架。

背景技术

超声、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医学影像技术是临床常见的诊断方式和引导治疗手段。实时医学影像引导能够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并根据病变位置、大小及形态的变化调整手术路径和治疗方案,实现对病变的精确诊断治疗。然而 CT和MRI受限于设备自身的空间限制,在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很难实时进行一些操作,如活检、消融。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进入到CT、MRI扫描孔内的支撑架,在影像扫描时能够支撑住诊疗器械,协助临床医生进行相应操作。以往的诊疗器械支撑架不能满足使诊疗器械在CT或MRI扫描孔内实时地从任意位置、角度进行临床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诊疗器械支撑架,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诊疗器械支撑架,包括支撑模块(6)、外壳模块 (7)和底座模块(8),其中

所述支撑模块(6)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9),所述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9)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座(11),所述连接座(11)用于安装所述诊疗器械;

所述外壳模块(7)被配置为覆盖所述支撑模块(6),所述外壳模块(7) 与所述连接座(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22);并且

所述底座模块(8)与所述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9)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能够沿着轨道移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支撑模块(6)还包括连接轴 (1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9)的连接杆(10),所述连接轴(12)用于将所述连接座(11)固定在所述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9)之间,并且所述连接座(11)中设置有镂空(13),所述镂空(13)侧面设置有螺钉孔(15)。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连接座(11)两侧具有凸出部分,所述连接轴(12)经由所述凸出部分将所述连接座(11)固定在所述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9)之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连接轴(12)穿透所述连接座(11)两侧凸出部分插入到所述拱形支撑架(9),并且从所述拱形支撑架(9) 外部插入的螺钉(16)将所述拱形支撑架(9)、连接座(11)和连接轴(12) 固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外壳模块(7)包括外壳上盖 (18)和外壳下盖(19),所述外壳上盖(18)和外壳下盖(19)通过螺钉(21) 与所述支撑模块(6)的拱形支撑架(9)连接,所述外壳下盖(19)设有镂空的安装孔(22)以暴露所述连接座(11)。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外壳模块(7)还包括安装孔罩(20),所述安装孔罩(20)上有卡扣(23),所述卡扣(23)能够插入所述安装孔(22)边缘的卡扣孔(24)以与所述外壳下盖(19)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底座模块(8)包括底板(25)、连接板(26)和卡座滑块(27),所述底板(25)呈长条状,其长边与所述拱形支撑架(9)的长边在空间上垂直相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连接板(26)凸起的部分嵌入到所述拱形支撑架(9)的凹槽中。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卡座滑块(27)用于将所述底板(25)安装固定在所述轨道上。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卡座滑块(27)具有一定倾斜角,并且能够在所述底板(25)上的卡槽(31)内沿所述底板(25)短边方向滑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诊疗器械支撑架采用磁共振兼容材料制成。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诊疗器械支撑架,包括支撑模块、外壳模块和底座模块,其中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所述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用于安装所述诊疗器械;所述外壳模块被配置为覆盖所述支撑模块,所述外壳模块与所述连接座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并且所述底座模块与所述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能够沿着轨道移动。通过本公开的方案,能够使得诊疗器械在影像设备扫描孔内实时地从任意位置、角度覆盖病灶区域,进行诊疗操作,最大化利用扫描孔内空间,同时方便术者在术前安装和术后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诊疗器械和支撑架安装在医学影像设备上的示意图;

图2是支撑架和诊疗器械的示意图;

图3是支撑架的示意图;

图4是支撑架骨架和底座的示意图;

图5是骨架和底座的俯视图;

图6是支撑架的立面图;

图7是沿图5中A-A截面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连接轴与连接座、拱形支撑架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沿图6中B-B截面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外壳模块、支撑模块与底座模块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9的a是底座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9的b是底座模块与医学影像设备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在图中,1-支撑架,2-诊疗器械,3-影像设备,4-扫描床,5-扫描孔,6-支撑模块,7-外壳模块,8-底座模块,9-拱形支撑架,10-连接杆,11-连接座,12- 连接轴,13-镂空,14-螺钉,15-螺钉孔,16-螺钉,17-侧装位,18-上盖,19-下盖,20-安装孔罩,21-螺钉,22-安装孔,23-卡扣,24-卡扣孔,25-底板,26-连接板,27-卡座滑块,28-卡口,29-螺钉,30-连接螺钉,31-卡槽,32-轨道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公开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公开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诊疗器械支撑架,其包括支撑模块、外壳模块和底座模块,其中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所述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用于安装所述诊疗器械;所述外壳模块被配置为覆盖所述支撑模块,所述外壳模块与所述连接座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并且所述底座模块与所述至少两个拱形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能够沿着轨道移动。本实用新型的诊疗器械支撑架例如可以用于支撑申请人提交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2021114272143)的机器人在诸如 CT、MRI之类的影像设备的扫描孔中进行手术操作,使机器人的运动范围能够覆盖病灶区域,最大化利用扫描孔内空间,同时方便术者在术前安装和术后拆卸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诊疗器械支撑架,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描述的诊疗器械支撑架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是要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1的整体配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1用于支撑诸如手术机器人之类的诊疗器械2,并能够安装在诸如MRI、CT 之类的影像设备3的扫描床4上,并随扫描床4的移动进入到影像设备3的扫描孔5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1被设置为贴合扫描孔5内壁,以充分利用影像设备3的空间,在影像设备3进行相应的影像扫描时,吊装在支撑架1上的诊疗器械2可以进行诊疗操作。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1可以根据影像设备3的扫描孔5的形状和尺寸不同而被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和尺寸,例如其可以被设置为半圆形、梯形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并且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扫描孔5的空间,可以将支撑架1设置为贴合扫描孔5的内壁。

参考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1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支撑模块6、外壳模块7、底座模块8。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1被设计为骨架支撑结构,其中支撑模块6是支撑诊疗器械2的主要受力结构,外壳模块7用于包裹和保护支撑模块6,底座模块8用于将支撑模块6安装固定在影像设备3的扫描床4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骨架支撑结构,其整体性、刚度较好,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抗抖动效果,并且自重轻,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像过程中对医学影像的穿透性、磁场均匀性、稳定性的影响。

另外,由于MRI设备具有强磁场,在本实用新型中,整个支撑架1采用磁共振兼容材料,如非磁性金属、高强度聚合物等制成。具体地,支撑架1的主体结构采用高强度聚合物,因其具有重量轻、磁共振扫描下不容易产生伪影等特点;各结构件的连接部分采用非磁性金属,可以提高连接部分的结构强度。另外,如上所述,为了适应不同规格的影像设备3,支撑架1可以有多种尺寸的选择,以适合不同孔径的影像设备3。

接下来,详细描述支撑架1的各个组成部分。

参考图4和图5,支撑模块6用于支撑诊疗器械2,并且包括两个拱形支撑架9、若干个连接两个拱形支撑架9的连接杆10、机器人连接座11和连接轴12。

拱形支撑架9是支撑架1的受力骨架,并且可以是平行设置的两个或者更多个拱形支架,连接座11用于吊装诊疗器械2,连接轴12用于将连接座11固定在两个拱形支撑架9之间。

平行设置的两个拱形支撑架9的弧度被设置为能够贴合所适配的影像设备3 的扫描孔5内壁。两个拱形支撑架9之间设置了若干相互平行的连接杆10。

连接座11的宽度等于连接杆10的长度,即等于两个拱形支撑架9之间的距离。连接座11中间有一圆形的镂空13,圆形镂空13的直径小于连接座11的宽度,此处镂空13用于吊装诊疗器械2。

诊疗器械2可以通过螺钉14和圆形镂空13的两侧的螺钉孔15安装固定在连接座11上。圆形镂空13的两侧设有若干螺钉孔15,用途是减轻连接座11自重和便于机器人2在工作时散热。

连接座11两侧凸出部分分别通过连接轴12连接,连接轴12将连接座11 固定在两个拱形支撑架9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轴12比连接杆10细,以便于连接座11与拱形支撑架9的连接。

连接轴12与连接座11和拱形支撑架9的连接方式如图7所示。连接轴12 穿透连接座11插入到拱形支撑架9内部。一个从拱形支撑架9外部插入的螺钉 16将拱形支撑架9、连接座11、连接轴12三者固定和定位。

在采用普通的固定方式的情况下,连接轴12只连接其本身和连接座11,而不连接拱形支撑架9,同时螺钉16也只连接拱形支撑架9和连接座11,而不插入连接轴12。本实施例的定位方式和普通的固定方式相比,形成了拱形支撑架9和连接座11之间的双重固定。这种方式能够使连接座11和拱形支撑架9之间的连接更稳固,与普通的固定方式相比,能够减少振动或松动。

参考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座11有三个安装位,分别位于支撑架1顶部和左右两侧。侧装位17的诊疗器械2用于针对位置靠近人体左侧或右侧的病灶进行手术操作。这三个安装位可以使诊疗器械在CT或MRI扫描孔内实时地从任意位置、角度进行临床操作。

参考图2和图3,外壳模块7包括三个部分:外壳上盖18、外壳下盖19和安装孔罩20。

外壳模块7用于包裹支撑模块6,可以保护主要受力结构即支撑模块6不受外部环境如灰尘、皮屑、血液等的污染和破坏。另外,外壳模块7还可以用于包裹有源器械的缆线,使缆线可以从外壳模块7和支撑模块6之间的空隙中通过,避免在使用中误碰缆线而造成额外的安全风险,同时也达到紧凑而合理地利用空间的目的。

外壳上盖18和外壳下盖19通过若干螺钉21与支撑模块6的拱形支撑架9 连接。外壳下盖19在三个安装位设有镂空的安装孔22,能够使连接座11暴露,便于连接座11与诊疗器械2连接。无需使用的安装孔22可以用安装孔罩20盖住,起到防尘防水等作用。安装孔罩20上有卡扣23,可以插入安装孔22边缘的卡扣孔24将其与外壳下盖19连接固定。

参考图1-图6,底座模块8包括底板25、连接板26和若干卡座滑块27。底板25呈长条状,其长边与拱形支撑架9的长边在空间上垂直相交,形成稳固的结构。拱形支撑架9的下端可以插入到底板25上的卡口28中。

参考图8,连接板26凸起的部分嵌入到拱形支撑架9的凹槽中,并有若干螺钉29将二者紧密连接固定。

卡座滑块27用于将底板25安装固定在扫描床4上,卡座滑块27为可更换组件,其具有不同的尺寸大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中不同品牌的扫描床4轨道槽32尺寸而更换。举例来说,参考图9,本实施例中参考的某常见品牌型号的影像设备3扫描床4两侧的轨道槽32为燕尾槽。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卡座滑块 27被设计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卡座滑块27的倾斜角度与扫描床4轨道槽32内侧的倾斜角度一致,使得卡座滑块27可以正好卡在扫描床4两侧的轨道槽32 里。

底板25和卡座滑块27通过连接螺钉30连接固定。如图3和图9所示,连接螺钉30在未拧紧时,卡座滑块27可以在底板25上的卡槽31内沿底板短边方向上滑动。当卡座滑块27在不同的位置固定时,可以适应不同宽度的扫描床 4。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先将诊疗器械2通过支撑架1的连接座11安装固定在支撑架1上。然后再将安装好诊疗器械2的支撑架1通过卡座滑块27与影像设备3的扫描床4连接,并拧紧连接螺钉30进行固定。在影像扫描过程中,支撑架1及其支撑的诊疗器械2将随扫描床4的移动进入到影像设备3的扫描孔5 中。诊疗器械在影像设备扫描孔内可以实时地从任意位置、角度覆盖病灶区域,进行诊疗操作。扫描或诊疗过程结束后,支撑架1及其支撑的诊疗器械2将随扫描床4移出扫描孔5。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