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应对河湖排污口点源污染的原位治理装置

一种应对河湖排污口点源污染的原位治理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一种应对河湖排污口点源污染的原位治理装置,包括漂浮平台、污水处理模块、投药模块、曝气模块和电能模块,所述污水处理模块设置在漂浮平台的中部,所述投药模块、曝气模块和电能模块均安装在漂浮平台上,所述电能模块与投药模块、曝气模块电连接,所述污水处理模块包括围挡和滤网;本应对河湖排污口点源污染的原位治理装置设置装在河湖面上对安装场地要求较低,无需占用河湖岸边的土地;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通过光伏板发电,节能环保;通过药剂存储箱和自动投药器分别向生化处理区和前置处理区内投加生化菌剂以及絮凝剂对污水进行絮凝和微生物净水,能够有效地提高污水的净化效率以及净化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5719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庄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539499.X

  • 发明设计人 李冬旗;梁贵芳;梁淑欣;李庚;

    申请日2022-06-20

  • 分类号C02F9/14(2006.01);

  • 代理机构广州渣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16;

  • 代理人林清云

  • 地址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荔联街塘东路1号第四栋505室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1: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域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对河湖排污口点源污染的原位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河湖水污染治理中,截污控源往往是首先进行的工作,彻底堵截入河排污口,隔绝外源污染的做法固然可以减少河湖水体污染物总量,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有许多河道的部分排污口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或者经费问题在短时间内不能完成彻底封堵,这给河道治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现阶段针对河湖排污口点源污染的方案比较行之有效的是将入河排污口附近围挡起来,使入河污水停留在围挡区域内,再将这部分污水用泵抽进污水处理设备内部,添加絮凝药剂沉降后再放回河湖水体,该方式以絮凝沉淀反应为基本原理,因此在去除入河污水悬浮物、总磷指标上效果明显。

目前河湖排污口端污水处理方式还存在以下问题:

1、成本较高,能耗较大,现有方案需要在岸边放置一个污水处理装置,且需将入河污水抽取上来进行处理,需要较高的设备投资和电费、药剂费;

2、现有技术以絮凝沉淀反应为基本原理,因此在去除入河污水悬浮物、总磷指标上效果明显,但对COD、氨氮等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并不明显;

3、现有技术设备需要占用岸边土地面积,且要求土地相对平整,对河湖岸场地有一定限制和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应对河湖排污口点源污染的原位治理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应对河湖排污口点源污染的原位治理装置,包括漂浮平台、污水处理模块、投药模块、曝气模块和电能模块,所述污水处理模块设置在漂浮平台的中部,所述投药模块、曝气模块和电能模块均安装在漂浮平台上,所述电能模块与投药模块、曝气模块电连接,所述污水处理模块包括围挡和滤网,所述围挡固定安装在漂浮平台的中部,所述围挡呈“口”字型结构且围挡延伸至漂浮平台的下部,所述围挡处设置有前置处理区与生化处理区,所述前置处理区与生化处理区通过滤网分隔,所述前置处理区与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生化处理区内设置有若干生物载体填料。

进一步,所述投药模块包括药剂存储箱和自动投药器,所述药剂存储箱和自动投药器均安装在漂浮平台上,所述自动投药器安装在围挡的侧部。

进一步,所述漂浮平台上设置有工具房,所述曝气模块和电能模块均安装在工具房内,所述曝气模块包括曝气泵与曝气管,所述曝气泵与曝气管的一端连接,曝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前者指处理区与生化处理区内。

进一步,所述电能模块包括若干光伏板和电池储能系统,所述光伏板安装在工具房与药剂存储箱的顶部,所述电池储能系统安装在工具房内,所述电池储能系统包括蓄电池与控制主机,所述蓄电池与控制主机电连接,控制主机与光伏板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机与曝气泵、自动投药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本应对河湖排污口点源污染的原位治理装置设置装在河湖面上对安装场地要求较低,无需占用河湖岸边的土地;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通过光伏板发电,节能环保;通过药剂存储箱和自动投药器分别向生化处理区和前置处理区内投加生化菌剂以及絮凝剂对污水进行絮凝和微生物净水,能够有效地提高污水的净化效率以及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漂浮平台,2.围挡,3.滤网,4.前置处理区,5.生化处理区,6.进水管,7.工具房,8.药剂存储箱,9.光伏板,10.自动投药器,11.电池储能系统,12.曝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

本应对河湖排污口点源污染的原位治理装置利用河道或湖泊内的空间进行布置,漂浮平台1由若干拼接式浮球拼接形成,污水处理模块用于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曝气模块用于污水处理模块的推流曝气,投药模块用于向污水处理模块中投加药剂,电能模块用于投药模块与曝气模块的供电;污水处理模块由围挡2与滤网3组成,围挡2与滤网3呈“日”字型结构设置,滤网3将围挡2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前置处理区4和生化处理区5,前置处理区4与进水管6的一端连通,进水管6的另一端与河湖岸边排污管连通,生化处理区5内设置有若干用于承载净水微生物的生物载体填料。

投药模块包括药剂存储箱8和自动投药器10,药剂存储箱8内存储有净水微生物药剂以及絮凝剂,自动投药器10向前置处理区4中投加絮凝剂,净水微生物药剂投加至生化处理区5中,自动投药器10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按需选配即可。

曝气泵12、电池储能系统11等电器安装在工具房7中,避免雨水以及阳光侵蚀,曝气泵12通过曝气管对前置处理区4以及生化处理区5中的水进行推流曝气。

电能模块的光伏板9能够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电池储能系统11用于存储电能,其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光伏板9处产生的电脑能通过控制主机内置的转换电路存储至蓄电池内,控制主机内置有物联网通讯模块,因此,用户可通过物联网远程控制本装置,控制主机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赘述。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本应对河湖排污口点源污染的原位治理装置的围挡2安装在漂浮平台1处并插入水中,围挡2的中部采用滤网3进行分隔,分隔成前者指处理区和生化处理区5,滤网3可在围挡2中快速进行拆装,滤网3内部为蜂巢状塑料骨架结构,保证透水的同时提升整体刚性;滤网3外部为丙纶材质滤布,能有效隔绝水中悬浮物。漂浮平台1上设置有曝气模块、电能模块和投药模块,曝气泵12为生化处理区5提供溶解氧以及对前置处理区4进行推流曝气,电能模块采用光伏清洁能源,而自动投药器10负责向前处理区投加絮凝药剂,药剂存储箱8中的净水生物药剂投加至生化处理器中。

前置处理区4通过进水管6与岸边排污管连通,污水通过进水管6排放至前置处理区4中,随后自动投药器10即向前置处理区4内投加絮凝剂,在絮凝剂的桥连作用下,污水中的悬浮物逐渐聚合形成较大的颗粒并向下沉降,随着前处理区的水位上升,水透过围挡2中部的滤网3进入生化处理区5中,而悬浮物由于沉降作用和滤网3的过滤作用留在前置处理区4。生化处理区5内放置有大量的生物载体填料,通过向生化处理区5内外源投加净水微生物菌剂并培养后,生物载体填料中有大量固定态生长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当污水经过生物膜时,污水将和生物笼内部填料上附着生长的菌胶团开始接触,菌胶团表面由于细菌和胞外聚合物的作用,快速吸附水中的有机物,使菌胶团表面既附有大量的活性细菌,又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成为微生物摄取有机物和繁殖活动的适宜场所。由于这种有利条件,菌胶团表层的微生物迅速繁殖,很快消耗水中有机物。迅速繁殖的微生物生命活动和降解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溶解氧,设备集成的曝气设备将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溶解氧,确保生物降解过程高效运行。通过高效的生物降解,大大削减了入河污水的污染物浓度。

本装置安装成本和运行成本降低。本装置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围挡2可使用建筑用木制模板,废物利用,整体为快速插装式安装方式,更省人工。后期运行中使用光伏清洁能源,节能环保。

本装置融合了絮凝沉淀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通过絮凝沉淀将入河污水中的大量悬浮物去除,并通过滤网3将其隔绝在前置处理区4,再通过生物处理区将水中剩余的有机物、含氮污染物进行进一步生物降解,因此本技术不仅拥有现有技术的降低悬浮物和总磷的作用,还有较强的COD、BOD降解效果和良好的脱氮效果。

本装置整体安装放置于河道、湖泊内,不占用岸上空间,适应大多数安装场景,安装限制较小,通用性较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适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