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及电子制动武器

用于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及电子制动武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以及电子制动武器,所述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包括匣体、匣体中包括电接触模块以及击发模块,电接触模块包括两接触电极和两导线,两导线的一端分别对应的连接两接触电极,两导线的另一端用于分别对应连接电子制动武器的电源;击发模块用于发射两接触电极;其特征是,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还包括中转模块;中转模块包括两个脱离机构和连接线,脱离机构包括套筒部和脱离部,套筒部分别对应套设于导线上,脱离部和套筒部之间设有背离接触电极发射方向的脱出口,连接线的两端分别套设于脱离部,并可通过脱出口脱离脱离部。如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严重影响接触电极正常运行和击中目标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6468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21713112.3

  • 发明设计人 吴际恒;

    申请日2021-07-26

  • 分类号F41H13/00(2006.01);F41A9/61(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高川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荔村社区振兴路桑达工业区华明大厦403栋206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8:37: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及电子制动武器。

背景技术

电子制动武器,或称“电击枪”,其包括主体和发射弹匣,其中主体内部设置有高压电路,所述电子武器至少使用一个弹匣发射两个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的尾部一端连接导线、导线的另一端与主体的电路电性相连接,当两个接触电极射入活体目标时,高压电路产生的电脉冲通过目标从一个接触电极传递到另一个接触电极以完成电流回路,从而将电流释放到目标的神经肌肉系统,导致其丧志自主活动能力,从而完成制动或捕获。

国内外研究表明,两个电极之间的间距至少需要5英寸,才能确实保证获得满意的制服和控制目标的效果。因此该类产品的两个电极一般以一个5-8度的角度发射,以求电极离开弹匣后能够立即达到所述间距。然而,由于常见的电子制动武器的两电极的间距会随着射程的增加而增加,会导致两电极的间距在远距离由于间距过大容易偏离目标,从而影响电子制动武器的准确性和效果。

经反复实验表明,用一段连接线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接触电极尾部导线上的特定部位,可以有效约束所述接触电极的过度分离,从而明显提高电子制动武器的准确性和命中率。然而,进一步实验随即发现,所述连接线如果在电极飞行过程中意外挂靠在其他物体上,或者在实验中人为使用物体或工具直接抵住运动中的连接线,均可以阻止两个接触电极继续向前飞行,严重影响两接触电极顺利到达和击中目标。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期待能够解决上述发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以及电子制动武器,旨在解决严重影响接触电极的正常运行和击中目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具体的,所述用于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包括匣体、匣体包括电接触组件,中转模块以及击发组件;电接触组件安装于所述匣体,所述电接触组件包括两电极和两导线,所述两导线的一端分别对应的连接两所述电极,所述两导线的另一端用于分别对应连接电子制动武器的电路;击发组件设置于所述匣体,所述击发组件用于发射所述两电极;所述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还包括具有本实用新型特征的中转模块;所述中转模块包括两个脱离机构和连接线,所述脱离机构包括套筒部和脱离部,所述套筒部分别对应的套设于所述导线上,所述脱离部和所述套筒部之间设有背离所述电极发射方向的脱出口,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脱离部,并可通过所述脱出口脱离所述脱离部。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套筒部是一个沿所述导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筒状延长体。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套筒部套设于距所述电极尾端20-50厘米处的所述导线上。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套筒部内壁和所述导线之间存在间隙。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脱离机构相对于所述导线可转动。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端部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设于所述脱离部。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环和所述脱离部之间存在间隙。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环相对于所述脱离机构可转动。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套筒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间距大于所述套筒部的长度。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的长度不小于5英寸。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制动武器,所述电子制动武器包括上述的用于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

如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以及电子制动武器,所述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包括中转模块,所述中转模块设置于接触电极尾部连接的导线上特定的部位,有效避免了电极发射后间距过短或过度分离;所述中转模块包括两个脱离机构和连接线构成,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脱离机构的脱离部,并可通过所述脱出口脱离所述脱离部;即当所述连接线在接触电极飞行过程中意外挂靠在其他物体上,或者被人为使用物体或工具直接抵住时,所述连接线可以通过所述脱出口脱离所述接触电极,使得两个接触电极继续向前飞行击中目标。如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接触电极的间距过短或过度分离,以及当所述连接线受到阻碍时严重影响接触电极的正常运行和击中目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制动武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制动武器弹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中转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脱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原理及技术特征的一种电子制动武器100,所述电子制动武器100包括武器主体20,主体20内设置有电路以产生电子脉冲,以及用于所述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10,所述弹匣10可更换的设置于该武器主体20内。所述电子制动武器100使用至少一个弹匣10发射一对接触电极11,接触电极11的尾部连接导线12、所述两导线的一端分别对应的连接所述两接触电极11,所述两导线的另一端用于分别对应电性连接电子制动武器100的电路,当弹匣匣体10a中的击发模块10b被激发,两个接触电极11射入活体目标时,电子脉冲通过目标从一个接触电极11传递到另一个接触电极11以完成电流回路,从而将电流释放到目标的神经肌肉系统,导致其丧志自主活动能力,从而完成制动或捕获。

图1中所述弹匣10处于发射状态,其中显示已被发射出匣体10a的两个接触电极11,以及电极11尾部连接的导线12,具有本实用新型特征的中转模块由脱离机构14和连接线13构成,设置于所述接触电极11尾部的导线12上;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中转模块在导线12上的位置十分重要,实验数据表明,所述中转模块设置于距离所述接触电极11尾端20-50厘米的导线上的特定部位最为理想,在这个部位中转模块的连接线13对电极11的牵拉作用和电极11本身向外延伸的作用力达到平衡,可以维持两个接触电极以平行姿态向前飞行。所述距离过短会引起两个电极11发射后由于连接线13的牵拉作用彼此向内回弹,导致两个接触电极11的间距过短,甚至相撞;而距离过长则会发生两个电极11的间距过大,约束效果不佳,容易偏离目标的弊端;同样的,实验发现所述连接线13的长度对接触电极11的约束效果及电极间距也有重要影响,实验数据表明,连接线13的长度至少不小于5英寸,优选的,所述连接线13的长度为20-50厘米时作用最佳。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电子制动武器的弹匣1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所述弹匣10包括匣体10a、匣体10a包括电接触模块,安装于所述匣体10a内,所述电接触模块包括两接触电极11和两导线12,所述两导线12的一端分别对应的连接两所述接触电极11,另一端用于分别对应连接主体20中的电路(未显示),图中的电接触模块已从匣体10a中射出;击发模块10b设置于所述匣体10a,所述击发模块10b用于发射所述两接触电极11;具有本实用新型特征的中转模块连同电接触模块的一部分设置于匣体10a内,实际发射时,接触电极11连同尾部连接的导线12一起发射出弹匣10,当电极11分离至一定间距时,带动本实用新型中的中转模块,促使其脱离模块14的两个作用端方向向内朝向两导线12之间,并使得连接线13处于紧张状态,对两个接触电极11起到约束作用。

请参阅图3及图4,进一步描述具有本实用新型特征的中转模块的详细结构特征及作用机理;所述中转模块包括两个脱离机构14和连接线13,所述脱离机构14包括套筒部141和脱离部142,所述套筒部141分别对应套设于所述导线12上,所述脱离部142和所述套筒部141之间设有背离所述接触电极11发射方向的脱出口,所述连接线1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脱离部142,并可通过所述脱出口脱离所述脱离部142。

所述套筒部141的结构是一个沿所述导线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筒状延长体,其延长的体部能够在电极11发射后借其尾部导线12拉直的张力,将所述套筒部141维持固定于大致与导线12的线体长轴一致的方位,进而保证所述中转模块的正确方位和朝向,有利于连接线13从脱出口的顺利脱出。

所述套筒部141的内壁与所述导线12之间存在间隙,使得所述脱离机构14相对于所述导线12能够转动,此结构设置能够保证电极11发射后避免因导线12自身发生旋转而导致连接线13缠绕于导线12上影响其发挥作用。

所述导线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51和第二限位件152,所述套筒部141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15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52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151所述第二限位件152的间距大于所述套筒部141的长度。在结构上,所述套筒部141的内壁与所述导线12之间存在间隙,且所述脱离机构14相对于所述导线12能够转动,以及所述第一限位件151所述第二限位件152的间距大于所述套筒部的结构和设置,均可以保证所述套筒部141的自由活动不受限制,从而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所述限位件151,152可以是所述导线12本身的一个结扣,或是其他外部结构,固定在所述导线12上。

中转模块中的连接线13端部可以设置连接环131,所述连接环131也可以是连接线13自身的一个结扣,或者是一个单独的结构,如金属或塑料环等;所述连接环131套设于所述脱离部142,所述连接环131和所述脱离部142之间存在间隙,并且所述连接环相对于所述脱离部142可自由活动,此结构及设置能够保证所述连接环131在受到外力时顺利通过所述脱出口脱离所述脱离部142。

实际使用中,当所述连接线13在接触电极11飞行过程中意外挂靠在其他物体上,或者歹徒使用物体或工具直接抵住运动中的连接线13时(如图3中箭头所示),所述连接线13可以借所述连接环131通过背离所述接触电极11发射方向的脱出口脱离所述脱离部142,从而保证电极11能够继续飞行,击中目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