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

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

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力供应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包括: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的高压侧通过330kV软导线与高压侧配电装置的一侧连接,高压侧配电装置的另一侧连接至330kV母线;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的中压侧通过软导线与中压侧配电装置的一侧连接,中压侧配电装置的另一侧通过电缆连接至110kV备用出线;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的低压侧通过铜排连接至10kV避雷器,且采用悬空运行方式;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通过线缆与二次设备装置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未见到使用车载移动式变压器来实现超高压变电站的负荷快速转供电相关报道的问题。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供应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负荷密度增长日益加快,330kV变电站作为枢纽变电站,其建设检修改造也日益频繁。针对基建、技改、事故等电网正常或突发情况,330kV枢纽变电站都存在负荷快速转供的需求。

由于330kV变电站内设备的重要性高,布置复杂,且停电困难。目前采用传统的转供电方案以满足变电站负荷快速转供的需求,其中,传统的转供电方案为:新增固定式变压器、高中低压三侧配套的配电装置和二次设备,并需制作构架、油坑、设备基础等配套设施。当转供电结束,设备退出运行时,还需拆除相关配套设施。但传统的转供电方案存在施工周期时间长、难度高、重复利用性低、主设备无法快速运输、经济代价大,无法满足用户供电连续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因此,在工程实际中,迫切需要车载移动式变压器来实现负荷快速转供电的需求。由于车载移动式变压器具有集成化程度高、体积小、占地少、建设灵活等优点,将其用于变电站复杂环境下负荷快速转供场景,对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保障不间断供电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车载移动式变压器在220kV及以下的电网中已经具备了较成熟的制造、建设和运维经验,但对于33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大容量领域,使用车载移动式变压器来实现330kV变电站的负荷快速转供电尚未见到相关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未见到使用车载移动式变压器来实现330kV变电站的负荷快速转供电相关报道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包括: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高压侧配电装置,中压侧配电装置,低压侧配电装置和与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配套使用的二次设备装置;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的高压侧通过330kV软导线与所述高压侧配电装置的一侧连接,所述高压侧配电装置的另一侧连接至变电站内330kV母线;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的中压侧通过110kV软导线与所述中压侧配电装置的一侧连接,所述中压侧配电装置的另一侧通过110kV电缆连接至变电站内110kV备用出线;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的低压侧通过铜排连接至10kV避雷器,且采用悬空运行方式;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通过线缆与所述二次设备装置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压侧配电装置包括330kV避雷器和与所述330kV避雷器连接的HGIS设备,所述HGIS设备包括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的高压侧经330kV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连接至变电站内330kV母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压侧配电装置包括110kV避雷器和与所述110kV避雷器连接的110kV电缆终端,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的中压侧经110kV避雷器、110kV电缆终端连接至变电站内110kV备用出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次设备装置包括安装在预制舱内的二次屏柜、照明设备和温控设备,所述二次屏柜、照明设备和温控设备通过线缆与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连接,且所述线缆设置在槽盒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设置在靠近所述高压侧配电装置的区域,且与变电站原330kV配电装置母线延伸方向呈直线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制舱设置在靠近所述高压侧配电装置的区域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使用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进行330kV变电站的负荷快速转供电,并取消传统主变低压侧的无功设备,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布置配电装置和运输方便的优势;同时,本申请提供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可有效降低转供电的实施难度,缩减停电时间,减少全寿命周期的投资费用,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过渡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的总平面图布置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中预制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2-330kV避雷器;3-HGIS设备;4-110kV避雷器;5-110kV电缆终端;6-10kV避雷器;7-330kV软导线;8-110kV软导线;9-110kV电缆;10-铜排;11-电压互感器;12-隔离开关;13-电流互感器;14-断路器;15-二次设备预制舱;16-槽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高压侧配电装置,中压侧配电装置,低压侧配电装置和与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配套使用的二次设备装置;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的高压侧通过330kV软导线7与所述高压侧配电装置的一侧连接,所述高压侧配电装置的另一侧连接至变电站内330kV母线;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7的中压侧通过110kV软导线8与所述中压侧配电装置的一侧连接,所述中压侧配电装置的另一侧通过110kV电缆9连接至变电站内110kV备用出线;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的低压侧通过铜排10连接至10kV避雷器6,且采用悬空运行方式;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通过线缆与所述二次设备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高压侧配电装置为330kV侧的配电装置,所述中压侧配电装置为110kV侧的配电装置,所述低压侧配电装置为10kV侧的配电装置;同时,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的布置设计根据设备重要程度,即按照高压侧配电装置、变压器、中压侧配电装置、低压侧配电装置、辅助设施的优先顺序,首先考虑合理的高压侧配电装置布置方案,然后依次开展其余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压侧配电装置包括330kV避雷器2和与所述330kV避雷器2连接的HGIS设备3,所述HGIS设备3包括电压互感器11、电流互感器13、断路器14和隔离开关12,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的高压侧经330kV避雷器2、电压互感器11、电流互感器13、断路器14和隔离开关12连接至变电站内330kV母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设置在靠近所述高压侧配电装置的区域,且与变电站原330kV配电装置母线延伸方向呈直线排列。

其中,考虑变电站内原330kV配电装置的位置及运输通道,确定将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的高压侧配电装置布置在与变电站原330kV配电装置母线延伸方向呈直线处。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的高压侧使用330kV软导线连接至高压侧配电装置中,再使用330kV软导线连接至变电站内330kV母线上,其中,330kV母线及架构利用站内原有设施。同时,车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距离高压侧配电装置相对较近,距离中压侧配电装置相对较远。

其中,所述隔离开关包括第一隔离开关和第二隔离开关,所述电流互感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电流互感器,其中,所述隔离开关又称刀闸开关或刀开关。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的高压侧经330kV避雷器2、电压互感器11、第一刀闸、第一电流互感器、断路器、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二刀闸直接连接至330kV母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压侧配电装置包括110kV避雷器4和与所述110kV避雷器4连接的110kV电缆终端5,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的中压侧经110kV避雷器4、110kV电缆终端5连接至变电站内110kV备用出线。

其中,考虑变电站内110kV备用出线的位置,确定使用110kV软导线8将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的中压侧途经110kV避雷器4连接至其附近的110kV电缆终端5,再通过110kV电缆9连接至变电站内可用的110kV备用出线上,其中,110kV配电装置(即,中压侧配电装置)利用变电站内原有设施;

在一些实施例中,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的低压侧直接使用铜排10连接至10kV避雷器6,并采用悬空运行方式;同时,低压侧配电装置与原变电站中的低压侧35kV配电装置互相独立。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的总平面图布置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次设备装置包括安装在预制舱内的二次屏柜、照明设备和温控设备,所述二次屏柜、照明设备和温控设备通过线缆与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连接,且所述线缆设置在槽盒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制舱设置在靠近所述高压侧配电装置的区域内。

其中,所述二次设备装置的结构以预制舱的形式设置在空地区域,如图2所示,考虑建设可利用场地及运输通道,确定将预制舱布置在HGIS设备附近的空余场地内;将与所述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通过线缆相连接的二次屏柜、照明设备、温控设备均安装在预制舱内,其中,线缆采用槽盒敷设在地面内。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现超高压变电站快速转供电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中预制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预制舱的长为4.1米,如图3中a图所示;预制舱的宽和高分别为2.8米和3.2米,如图3中b图所示。在预制舱内预留一面空屏位,其屏位的具体布置结构如图3中c图所示,以增加工程灵活性;在必要的工程中,可以用作直流屏或向量保护设备屏;预制舱呈箱体结构,如图3中d图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使用330kV车载移动式变压器1进行330kV变电站的负荷快速转供电,并取消传统主变低压侧的无功设备,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布置配电装置和运输方便的优势;同时,本申请提供的配电装置布置结构,可有效降低转供电的实施难度,缩减停电时间,减少全寿命周期的投资费用,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过渡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本说明书通篇提及的“多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等,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部件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本说明书通篇出现的短语“在多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另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等并不一定都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具体特征、部件或特性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因此,在无限制的情形下,结合一个实施例示出或描述的具体特征、部件或特性可全部或部分地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的特征、部件或特性进行组合。这种修改和变型旨在包括在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