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前交叉韧带损伤固定支具

一种前交叉韧带损伤固定支具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支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前交叉韧带损伤固定支具,其包括:大腿支撑件、连接组件和小腿支撑件,大腿支撑件包括左侧开口的大腿支撑壳体和连接在所述大腿支撑壳体开口处的大腿绑带;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大腿支撑壳体下端,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大腿支条和小腿支条,所述大腿支条固定在大腿支撑壳体前后两侧,所述大腿支条底部开设有铰孔,所述小腿支条顶部开设有与铰孔连接的铰轴,大腿支条固定于连接组件的铰轴前侧,小腿支条固定于连接组件的铰轴后侧,使支具的小腿力线位于大腿力线的后方,使绑带固定后给小腿一个向后的力,小腿后移会使前交叉韧带松弛,达到放松前交叉韧带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2385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21586158.8

  • 发明设计人 毕云龙;曹阳;

    申请日2022-06-23

  • 分类号A61F5/058(2006.01);

  • 代理机构陕西铭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87;

  • 代理人王为

  • 地址 121004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人民街五段2号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8:37: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4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支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前交叉韧带损伤固定支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因剧烈体育运动和车祸外伤造成的膝关节损伤逐年增加,近年随着运动医学研究的深入,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手术率亦随之增加,如何解决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问题变得日益迫切。

膝交叉交叉韧带属于膝关节的稳定装置,分为前、后两束,前交叉韧带的作用是限制胫骨前移,在胫骨前移时它是处于紧张状态的,所以韧带损伤修复后应该让小腿向后侧偏移,才能使前交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而目前的支具固定后大腿和小腿是处于同一轴线的,这样不利于前交叉韧带的修复,无法给损伤的前交叉韧带提供一个松弛的修复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韧带损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交叉韧带损伤固定支具,采用交错设置的连接组件,将大腿支条固定于连接组件的铰轴前侧,小腿支条固定于连接组件的铰轴后侧,使支具的小腿力线位于大腿力线的后方,使绑带固定后给小腿一个向后的力,小腿后移会使前交叉韧带松弛,达到放松前交叉韧带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交叉韧带损伤固定支具,其包括:

大腿支撑件,包括左侧开口的大腿支撑壳体和连接在所述大腿支撑壳体开口处的大腿绑带;

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大腿支撑壳体下端,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大腿支条和小腿支条,所述大腿支条固定在大腿支撑壳体前后两侧,所述大腿支条底部开设有铰孔,所述小腿支条顶部开设有与铰孔连接的铰轴,所述大腿支条位于铰孔左侧,所述小腿支条位于铰轴右侧;

小腿支撑件,连接在所述小腿支条上,所述小腿支撑件包括左侧开口的小腿支撑壳体、脚部支撑壳体和小腿绑带,所述小腿支撑壳体与小腿支条固定连接,所述小腿支撑壳体底部连接脚部支撑壳体,所述小腿支撑壳体左侧开口处连接小腿绑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损伤固定支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大腿支撑壳体内侧设置有大腿支撑垫,所述小腿支撑壳体内侧设置有小腿支撑垫,所述小腿支撑垫延伸至脚部支撑壳体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损伤固定支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大腿支撑壳体和小腿支撑壳体均为塑料件,所述大腿支条和小腿支条均为金属件,所述大腿支条和小腿支条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大腿支撑壳体和小腿支撑壳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损伤固定支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大腿绑带和小腿绑带均采用弹力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损伤固定支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脚部支撑壳体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脚部支撑壳体的开口处设置有脚部绑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损伤固定支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大腿支撑壳体和小腿支撑壳体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交错设置的连接组件,将大腿支条固定于连接组件的铰轴前侧,小腿支条固定于连接组件的铰轴后侧,使支具的小腿力线位于大腿力线的后方,使绑带固定后给小腿一个向后的力,小腿后移会使前交叉韧带松弛,达到放松前交叉韧带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腿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小腿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大腿支撑件、110大腿支撑壳体、120大腿绑带、130大腿支撑垫、200连接组件、210大腿支条、211铰孔、220小腿支条、221铰轴、300小腿支撑件、310小腿支撑壳体、320脚部支撑壳体、330小腿绑带、340小腿支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交叉韧带损伤固定支具,采用交错设置的连接组件,将大腿支条固定于连接组件的铰轴前侧,小腿支条固定于连接组件的铰轴后侧,使支具的小腿力线位于大腿力线的后方,使绑带固定后给小腿一个向后的力,小腿后移会使前交叉韧带松弛,达到放松前交叉韧带的目的,请参阅图1-图4,包括:大腿支撑件100、连接组件200和小腿支撑件300。

大腿支撑件100包括左侧开口的大腿支撑壳体110和连接在大腿支撑壳体110开口处的大腿绑带120,大腿支撑壳体110卡在患者大腿外部,对大腿后侧进行支撑,通过大腿绑带120将大腿支撑壳体110绑扎固定在大腿上。

连接组件200连接在大腿支撑壳体110下端,连接组件200包括大腿支条210和小腿支条220,大腿支条210固定在大腿支撑壳体110前后两侧,大腿支条210底部开设有铰孔211,小腿支条220顶部开设有与铰孔211连接的铰轴221,大腿支条210位于铰孔211左侧,小腿支条220位于铰轴221右侧,使得大腿支条210与铰孔211形成“6”字形,而小腿支条220与铰轴221形成“9”字形,此时,大腿给予力位于左侧的大腿支条210上,而小腿的力在右侧的小腿支条220上,使支具的小腿力线位于大腿力线的后方,使绑带固定后给小腿一个向后的力,小腿后移会使前交叉韧带松弛,达到放松前交叉韧带的目的。

小腿支撑件300连接在小腿支条220上,小腿支撑件300包括左侧开口的小腿支撑壳体310、脚部支撑壳体320和小腿绑带330,小腿支撑壳体310与小腿支条220固定连接,小腿支撑壳体310底部连接脚部支撑壳体320,小腿支撑壳体310左侧开口处连接小腿绑带330,小腿支撑壳体310卡在小腿外部,脚部卡在脚部支撑壳体320内,通过小腿绑带330将小腿支撑壳体310绑扎在小腿上。

大腿支撑壳体110内侧设置有大腿支撑垫130,小腿支撑壳体310内侧设置有小腿支撑垫340,小腿支撑垫340延伸至脚部支撑壳体320内侧,通过大腿支撑垫130与小腿支撑垫340对患者皮肤进行保护,避免皮肤磨伤。

大腿支撑壳体110和小腿支撑壳体310均为塑料件,大腿支条210和小腿支条220均为金属件,大腿支条210和小腿支条220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大腿支撑壳体110和小腿支撑壳体310上。

大腿绑带120和小腿绑带330均采用弹力带,通过回弹作用收紧连接。

脚部支撑壳体320顶部设置有开口,脚部支撑壳体320的开口处设置有脚部绑带,方便对脚部进行固定。

大腿支撑壳体110和小腿支撑壳体310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气孔,用于皮肤透气。

在具体的使用时,通过大腿绑带120将大腿支撑件100绑扎固定在大腿上,通过小腿绑带330将小腿支撑件300绑扎在小腿上,大腿给予力位于左侧的大腿支条210上,而小腿的力在右侧的小腿支条220上,使支具的小腿力线位于大腿力线的后方,使绑带固定后给小腿一个向后的力,小腿后移会使前交叉韧带松弛,达到放松前交叉韧带的目的。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