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深层过滤单元及过滤器

一种深层过滤单元及过滤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层过滤单元,包括至少两层具有中心孔的深层过滤介质,至少两层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通过包边形成密封,且该外圈区域包括间隔设置的疏松区和致密区,致密区由外力挤压以将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紧密贴合形成,疏松区和外圈区域的外周被包边包覆。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过滤器。本申请提供的深层过滤单元中,通过致密区的设置,深层过滤单元在包边过程中,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不会被高压的熔融材料冲开,相邻深层过滤介质相互贴合,熔融的包边材料沿径向和周向流动,密封包覆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保证包边对其形成强度足够的包覆作用,密封性能可靠。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698142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693390.1

  • 发明设计人 贾建东;范雷;张艳蕾;

    申请日2022-07-01

  • 分类号B01D29/03(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11265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大桥工业园6号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8:32: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层过滤单元及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DE3741552C2一种过滤模块,包括多个过滤器单元支撑管、适配器件、密封环、密封环;过滤单元包含两个过滤器元件和布置于二者间的环形间隔件,两个过滤器元件在外周通过模制的外围边缘,其相当于包边,密封保持在一起,外围边缘上设置支撑元件,使得过滤器单元彼此支撑;多个过滤单元堆叠于具有通孔的支撑管的外周,适配器件固定于支撑管的两端;相邻过滤单元之间设置密封环,密封环也穿过支撑管;适配器件上安装密封环。

通常,上述过滤单元的制备过程是这样的:两层或者更多层过滤元件正对、堆叠,置于特定的模具中,模具的夹持机构在预设的压力条件下、相向挤压过滤元件靠近外边缘的一圈,然后熔融的固定包边材料从过滤元件外周径向向里喷射、流动,并包覆在过滤元件被夹持机构挤压区域的外圈部分,而夹持机构将熔融的固定包边材料也阻挡在其外周,熔融的固定包边材料冷却后形成外围边缘,进而将过滤元件被夹持机构挤压区域的外圈部分密封固定住。

即上述过滤单元在制备过程中,过滤元件最终被固定包边覆盖的区域未受到夹持机构的相向挤压作用,也就是说在其被固定包边覆盖前是暴露在外的,熔融的固定包边材料从其外周径向向内喷射、流动,然后覆盖该区域。

由于熔融的固定包边材料必须在比较高的压力作用下才能径向向内流动、进而覆盖夹持机构以外的区域,其从过滤元件外周径向向内喷射、流动的过程中,会将过滤元件暴露在夹持机构以外的部分的一定厚度的过滤介质冲开,该被冲开的部分与过滤元件外圈的其他部分分离,相应地,固定包边材料最后就覆盖在过滤元件外圈被冲开的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并且被冲开的部分被固定包边材料挤向夹持机构的外表面。甚至会出现相邻两层过滤元件外圈的局部整个厚度对应的过滤介质均被熔融的固定包边材料向内冲开,即相邻两层过滤元件在该区域局部完全被分开、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翘曲,相应地,两层过滤元件在该区域就不会被固定包边材料包覆,从而该区域也未形成密封,最终得到的过滤单元用于流体过滤时,部分原料液会从过滤单元未被固定包边材料密封包覆的区域直接穿过,然后与滤液混合。

因此,需要改进过滤元件封装形成过滤单元的工艺及过滤元件的封装结构,解决过滤元件外圈局部被熔融的包边材料的冲击而分开,并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翘曲及由此带来的原料液和滤液混合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边能够有效包覆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以形成密封,整体密封性能可靠的深层过滤单元及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层过滤单元,包括至少两层具有中心孔的深层过滤介质,所述至少两层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通过包边形成密封,且该外圈区域包括间隔设置的疏松区和致密区,所述致密区由外力挤压以将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紧密贴合形成,所述疏松区和外圈区域的外周被包边包覆。

本实用新型中的深层过滤单元在封装过程中,用到的模具包括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是一个完整环形机构,其夹持包边内侧一圈,以便形成包边的内边界,第二夹持机构位于第一夹持机构的径向外侧,第二夹持机构夹持包边包覆的外圈区域,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施力点,该施力点用于向深层过滤介质施加相向夹持的作用力;致密区由第二夹持机构夹持以将深层过滤介质紧密贴合形成,通过致密区的设置,使得深层过滤单元在包边的加工过程中,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不会被高压的熔融材料冲开,保证在包边过程中,相邻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相互贴合,不仅仅是致密区的紧密贴合,由于疏松区和致密区间隔设置,疏松区的深层过滤介质在受到两侧致密区的牵拉作用下,也形成贴合,保证深层过滤介质的整个外圈区域都贴合在一起,熔融的包边材料可以密封深层过滤介质的整个外圈区域,保证包边对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形成强度足够的包覆作用,不会出现由于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的局部翘曲造成的包边材料包覆不完全的问题;致密区和疏松区间隔设置,熔融的包边材料周向流动填充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之间的区域,且沿着第二夹持机构相邻施力点之间的间隙径向流动以填充该区域,还周向流动形成包边的外周,继而形成一圈完整的环形包边,保证包边具有足够的径向宽度,继而对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形成强度足够的包覆作用,同时熔融的包边材料通过疏松区内相邻深层过滤介质的间隙径向和周向流动,填充疏松区和致密区内相邻深层过滤介质之间的缝隙,以确保密封性能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包边的径向宽度为7-12mm;所述致密区的周向长度为L,所述疏松区的周向长度为D,则L/D=1.1-1.4。

包边整体的径向宽度处在该数值范围的包边可以保证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具有足够的强度,从而提供良好的密封性能,避免因为包边的径向宽度过小而导致的局部区域无法密封;致密区和疏松区周向长度的比值设置一方面保证第二夹持机构与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的接触面积足够大,第二夹持机构对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形成的相向挤压作用强度足够高,不仅确保致密区的深层过滤介质紧密贴合,还能确保疏松区的深层过滤介质在致密区的牵拉作用也能实现贴合;致密区的周向长度和疏松区的周向长度比值小于1.4,在另一方面也确保具有足够多的熔融的包边材料包覆于深层过滤介质对应疏松区所在的区域的表面,以便冷却后形成的对应于疏松区的包边的强度也足够高,从而整个包边能够持续对至少两层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形成有效的相向夹紧作用,避免深层过滤单元弹开。

进一步的,所述包边包括覆盖深层过滤介质外圈区域两侧表面的两个包覆部,及连接两个包覆部的连接部,所述包覆部间隔设有长条状的通孔,其位置与所述致密区正对,该通孔的径向宽度与包边的径向宽度的比值为0.2-0.28,所述连接部密封贴合于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周。

包覆部的结构设计可以紧密贴合在深层过滤介质外圈区域的两侧表面和外周,保证可靠的密封性能;通孔的设置方便第二夹持机构穿过、对深层过滤介质挤压形成致密区,通孔的径向宽度与包边的径向宽度的比值设置保证包覆部及包边整体的机械强度,进而确保包边对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的夹紧作用强度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包覆部的厚度为2-3.5mm。

包覆部的厚度如果太薄,则不能给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提供足够可靠的密封性能,如果包覆部的厚度过大,则会增加深层过滤单元的整体厚度,包边容易产生外形缺陷,导致包边的不平整,甚至无法实现上下堆叠的深层过滤单元之间的密封配合,也需要较多的包边材料,加工成本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疏松区相对于致密区所在平面向外拱起,所述包边还包括位于相邻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之间的辅助密封层,其由熔融的包边材料从所述疏松区渗入形成。

现有的深层过滤单元中,由于最终被包边材料包覆的区域未被间隔设置的夹具夹持,即相当于该区域即整个环状区域均为疏松区,也就是说疏松区为一圈完整的环形,从而该环形区域内相邻过滤介质之间的间隙也呈环形。这就需要熔融的包边材料渗入整个环形间隙内,形成完整的环形薄层才能完全填充该间隙。实际的深层过滤单元封装发现,无法确保实现,即总是会出现面积较大的间隙不被包边材料填充的现象,从而密封性能未能达到最佳状态。

疏松区的深层过滤介质未受到外力的挤压作用,仅仅是受到两侧致密区的牵拉作用形成贴合,并且是相对于致密区所在平面向外拱起的,因此,熔融的包边材料可通过疏松区内相邻深层过滤介质的间隙渗入,由于疏松区和致密区间隔设置,且实际上仅疏松区内存在需要被熔融的包边材料填充的间隙,需要更少的熔融包边材料即可将间隙填充完整,该完整填充也更容易实现,渗入疏松区的间隙内的熔融包边材料冷却后即形成辅助密封层,辅助密封层的形成填充了疏松区内相邻深层过滤介质之间的间隙,实现可靠的密封性能。当然,如果熔融的包边材料的流速和压力足够高,其也可以部分周向流动,挤入致密区内相邻深层过滤介质之间,进而在该区域内也形成辅助密封层,进一步改善深层过滤单元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外边界与包覆部的外周之间的径向距离是包边径向宽度的30-50%;所述通孔的内边界与包覆部的内圈之间的径向距离是包边径向宽度的25-45%。

上述比例设置保证两个包覆部位于通孔外侧和内侧的实体区域足够宽,以便对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形成夹紧作用强度可靠,避免宽度不够导致的翘起而影响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包覆部还具有形成于相邻通孔之间的间隔件,其为自与包覆部相连的起始端朝着末端方向、宽度逐渐减小的柱状结构或块状结构。

间隔件的设置可以避免当多个深层过滤单元上下叠放使用时,相邻深层过滤单元的深层过滤介质相互贴合导致过滤面积的减小及流道的尺寸过小。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具有两条相对的短边和两条相对的长边,所述长边为弧形,所述两条长边的间距与两条短边的间距比值为10-15%;所述包边的截面呈U型,其内、外边界也为弧形,且与通孔的长边同心。

包边的结构设计、通孔的长短边设计,以及包边和通孔长边的同心设置,可减小由于通孔的设置对包覆部的强度的削弱程度,以维持包覆部对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形成夹紧作用的强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径小于包覆部内径的导流元件,所述深层过滤介质的数量为四层,其被导流元件分隔成两组,每组包括两层深层过滤介质。

导流元件不仅可以将两组深层过滤介质间隔开,保证其被充分利用进行过滤,提高过滤效率,而且导流元件的外周与包边的内侧间隔开,在该间隔区域可以利用第一夹持机构对包边内侧一圈的深层过滤介质进行夹持,避免熔融的包边材料进入,便于后期包边的内边界的形成,也防止第一夹持机构和导流元件内外挤压深层过滤介质,导致深层过滤介质的破裂。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过滤器,包括,

壳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深层过滤单元,其轴向堆叠于壳体内部,且与壳体内部密封配合;

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形成轴向相对的环形凸筋,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于该环形凸筋的径向内、外两侧;

所述环形凸筋按压于中心孔的外周,以在环形凸筋和深层过滤单元之间形成挤压密封,并将进液口和出液口密封间隔开。

过滤器的壳体内表面形成轴向相对设置的环形凸筋,其可以对深层过滤单元形成相向挤压作用,实现相邻深层过滤单元之间的密封堆叠,同时还实现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密封间隔;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中,深层过滤单元的密封堆叠仅通过一体形成在壳体内部的环形凸筋实现,相比于现有的过滤装置,省略了配件,大大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加工制造更简便、成本降低,且过滤器的组装工序也得到简化,并提供可靠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深层过滤单元在封装过程中,用到的模具包括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夹持包边内侧一圈,第二夹持机构夹持包边包覆的外圈区域,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施力点,该施力点用于向深层过滤介质施加相向夹持的作用力,以使得深层过滤介质紧密贴合形成致密区,通过致密区的设置,使得深层过滤单元在包边的加工过程中,深层过滤介质不会被高压的熔融材料冲开,保证在包边过程中,相邻深层过滤介质相互贴合,熔融的包边材料可以密封深层过滤介质的整个外圈区域,并且,熔融的包边材料沿径向和周向填充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二夹持机构之间、外圈的区域,形成一圈完整的环形包边,可以密封包覆于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保证包边对深层过滤介质的外圈区域形成强度足够的包覆作用,密封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层过滤单元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层过滤单元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层过滤单元的疏松区和致密区的简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层过滤单元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7为图6中增加辅助密封层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其中,1-深层过滤介质,11-中心孔,12-外圈区域,13-疏松区,14-致密区,15-包边的内侧一圈,2-包边,21-包覆部,211-通孔,212-间隔件,213-通孔的短边,214-通孔的长边,22-连接部,23-辅助密封层,3-导流元件,4-壳体,41-进液口,42-出液口,43-环形凸筋,44-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深层过滤单元,包括至少两层具有中心孔11的深层过滤介质1,上述至少两层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通过包边2形成密封,且该外圈区域12包括间隔设置的疏松区13和致密区14,所述致密区14由外力挤压从而将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紧密贴合形成,所述疏松区13则没有受到外力挤压,疏松区13内的深层过滤介质1仅仅相互贴合,所述疏松区13及外圈区域12的其他部分及外周均被包边2包覆,换句话说,深层过滤介质1外圈区域12对应致密区14的表面部分不被包边2包覆。

本实用新型在将至少两层深层过滤介质1封装形成深层过滤单元时,用到的模具包括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是一个完整环形机构,其夹持于包边2内侧一圈15,以便形成包边2的内边界,第二夹持机构位于第一夹持机构的径向外侧,第二夹持机构夹持包边2包覆的外圈区域,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施力点,该施力点用于向深层过滤介质1施加相向夹持的作用力。也就是说,深层过滤介质1位于包边2的内侧一圈15被模具的第一夹持机构夹持、相互贴合,而且包边2包覆的外圈区域12也被模具的第二夹持机构夹持住,且第二夹持机构和第一夹持机构是径向间隔开的,该第二夹持机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可向深层过滤介质1施加相向夹持作用的施力点,即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被第二夹持机构间隔夹持,受到第二夹持机构间隔的、相向挤压作用,从而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也相互贴合,该外圈区域12对应第二夹持机构夹持住的位置形成致密区14,在该致密区14内深层过滤介质1紧密贴合,形成密封,相邻致密区14之间的区域未被第二夹持机构夹持,形成疏松区13,此处所说的疏松区13,虽然深层过滤介质1未受外力作用仅仅相互接触,但是疏松区13内的深层过滤介质1在其两侧致密区14的牵拉作用下,相邻表面之间也形成贴合,只不过相比被第二夹持机构夹持形成致密区14,疏松区13内深层过滤介质1之间的相互挤压作用略小;因此,深层过滤介质1的整个外圈区域12都贴合在一起,从而熔融的包边2材料周向流动填充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之间的区域,且沿着第二夹持机构相邻施力点之间的间隙径向流动以填充该区域,还周向流动包覆第二夹持机构和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边缘之间的环形区域及形成包边2的外周,继而形成一圈完整的环形包边2,而且由于疏松区13和致密区14间隔设置,包边2材料可以通过疏松区13沿径向和周向向内流动,进而密封包覆于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保证包边2具有足够的径向宽度,保证包边2对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形成强度足够的包覆作用,不会出现由于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的局部翘曲造成的包边2材料包覆不完全的问题。最终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层过滤单元的外圈区域12的所有区域均形成密封贴合,且除了致密区14外均被包边2密封包覆住,即致密区14内侧一圈完整的环形区域、外侧一圈完整的环形区域、疏松区13对应的区域,及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周均被包边2包覆住,深层过滤单元的整体密封性能可靠,其用于流体过滤时,不会出现滤液和原料液混合的问题。

包边2的径向宽度为7-12mm,即图3中S1=7-12mm,径向宽度处在该数值范围的包边2可以保证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避免因为包边2的径向宽度过小而导致的包覆作用强度不够。

并且,如图3所示,致密区14的周向长度为L,疏松区13的周向长度为D,则L/D=1.1-1.4。上述比值的设置一方面保证第二夹持机构与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的接触面积足够大,第二夹持机构对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形成的相向挤压作用强度足够高,不仅确保致密区14的深层过滤介质1紧密贴合,还能确保疏松区13的深层过滤介质1在致密区14的牵拉作用下也能实现贴合。

致密区14的周向长度和疏松区13的周向长度比值小于1.4,从而有足够多的熔融包边材料包覆疏松区13,进而确保熔融的包边材料冷却后形成的包边2的强度也足够高,从而能够持续对至少两层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形成有效的相向夹紧作用,避免深层过滤单元弹开。

如图5、图6所示,包边2包括覆盖深层过滤介质1外圈区域12两侧表面的两个包覆部21,及连接两个包覆部21的连接部22。换句话说,包边2单侧的截面呈开口朝内的U型,而且包边2的内、外边界也为弧形,即包覆部21呈圆环状紧密贴合在深层过滤介质1外圈区域12的表面,且包覆部21的厚度为2-3.5mm,即图6中H=2-3.5mm。连接部22则密封贴合在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周,即深层过滤介质1厚度方向上的外圈侧面通过连接部22形成密封。

在包覆部21间隔设置有长条状的通孔211,其位置与致密区14正对,也就是说在将至少两层深层过滤介质1封装形成深层过滤单元时,包边2内的长条状的通孔211被间隔设置的第二夹持机构穿过,进而相向挤压深层过滤介质1正对通孔211的区域,形成相应的致密区14。该通孔211的径向宽度与包边2的径向宽度的比值为0.2-0.28,即图3中S2/S1=0.2-0.28。上述比值的设置,在第二夹持机构对深层过滤介质1形成足够的挤压力的前提下,保证包边2整体的机械强度,进而确保包边2对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的夹紧作用强度可靠。

通孔211的外边界与包覆部21的外周之间的径向距离是包边2径向宽度的30-50%,即图3中S3/S1=30-50%。通孔211的内边界与包覆部21的内圈之间的径向距离是包边2径向宽度的25-45%,即图3中(S1-S2-S3)/S1=25-45%。上述比例设置保证两个包覆部21位于通孔211外侧和内侧的实体区域足够宽,以便对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形成夹紧作用强度可靠。

更具体的,通孔211具有两条相对的短边213和两条相对的长边214,长边214为弧形,长边214与包边2的内、外边界同心设置,两条长边214的间距与两条短边213的间距比值为10-15%,即图3中S2/L=10-15%。通孔211设计为长条状、且长边214与包边2的包覆部21的内、外边界同心,可减小由于通孔211的设置对包覆部21的强度的削弱程度,以维持包覆部21对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形成夹紧作用的强度。

包覆部21还具有形成在相邻通孔211之间的间隔件212,其为从与包覆部21相连的起始端朝着末端方向、宽度逐渐减小的柱状结构或块状结构。间隔件212的设置可以避免当多个深层过滤单元上下叠放使用时,相邻深层过滤单元的深层过滤介质1相互贴合导致过滤面积的减小。

由于疏松区13内的深层过滤介质1之间只是贴合,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而形成挤压密封,因此,疏松区13相对于致密区14所在平面向外拱起,疏松区13的深层过滤介质1未受到外力的挤压作用,仅仅是受到两侧致密区14的牵拉作用形成贴合,因此,熔融的包边材料可通过疏松区13内相邻深层过滤介质1的间隙渗入,由于疏松区13和致密区14间隔设置,且实际上仅疏松区13内存在需要被熔融的包边材料填充的间隙,需要更少的熔融包边材料即可将间隙填充完整,该完整填充也更容易实现,渗入疏松区13的间隙内的熔融包边材料冷却后即形成辅助密封层23,辅助密封层23的形成填充了疏松区13内相邻深层过滤介质1之间的间隙,实现可靠的密封性能。当然,如果熔融的包边材料的流速和压力足够高,其也可以部分周向流动,挤入致密区14内相邻深层过滤介质1之间,进而在该区域内也形成辅助密封层,进一步改善深层过滤单元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深层过滤介质1的数量为四层,其被导流元件3分隔成两组,每组包括两层深层过滤介质1,导流元件3的外径小于包覆部21的内径,从而不仅可以将两组深层过滤介质1间隔开,保证其被充分利用进行过滤,提高过滤效率,而且导流元件3的外周与包边2的内侧间隔开,在该间隔区域可以利用第一夹持机构对包边2内侧一圈15的深层过滤介质1进行夹持,避免熔融的包边2材料进入,便于后期包边2的形成。上述导流元件3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任意结构,不作限制。

如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包括壳体4,及轴向堆叠在壳体4内部的至少两个深层过滤单元。壳体4具有进液口41和出液口42;每个深层过滤单元包括至少两层深层过滤介质1,深层过滤介质1的外圈区域12通过包边2形成密封,其中心处形成连通深层过滤单元内部的中心孔11,即深层过滤单元的结构为上述的结构。当轴向堆叠时,相邻深层过滤单元的中心孔11上下完全正对。

在壳体4的内表面形成轴向相对的环形凸筋43,即在壳体4的内顶面和内底面均一体形成环形凸筋43,其两个环形凸筋43上下正对,并且,相邻深层过滤单元之间还设置硬质的支撑环44。上述的进液口41和出液口42分别设置在该环形凸筋43的径向内、外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深层过滤介质1由纤维素、助滤剂和树脂粘结剂构成。也就是说,深层过滤介质1的质地相对松散,其仅仅靠自身上下堆叠是无法实现密封的。此时,由硬质材质制成的环形凸筋43按压在中心孔11的外周,且两者及支撑环44至少部分轴向正对,环形凸筋43及支撑环44对深层过滤单元形成相向挤压作用,从而在环形凸筋43和与壳体4相邻的深层过滤单元之间及相邻深层过滤单元之间形成挤压密封,形成挤压密封的区域正好位于中心孔11的外周,并且由于进液口41和出液口42位于环形凸筋43的两侧,从而在形成挤压密封的同时,将进液口41和出液口42也密封间隔开。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