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滤茶分离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茶水分离杯

滤茶分离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茶水分离杯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茶分离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茶水分离杯。它包括滤网、封水片、顶杆和弹力结构,所述顶杆穿过滤网与封水片相连,所述弹力结构与顶杆相连并驱动封水片朝向所述滤网移动,所述封水片与滤网之间具有通水空腔,所述滤网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若干槽口,所述槽口连通所述通水空腔与滤网下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滤茶分离机构及茶水分离杯通过在滤网边缘设置槽口,使泡茶仓内的茶水相对完全地流入到饮茶仓中,减少茶水滞留,使用体验更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90754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文奎;

    申请/专利号CN202220796236.0

  • 发明设计人 王文奎;

    申请日2022-04-07

  • 分类号A47G19/22(2006.01);B01D29/03(2006.01);

  • 代理机构济南克雷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9;

  • 代理人张祥明

  • 地址 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楼办事处古楼西大街二十里铺街1号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8:03: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水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茶分离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茶水分离杯。

背景技术

茶水分离杯中的中部设置滤茶分离机构,滤茶分离机构包括对茶叶茶水进行分离的滤网。使用时,需要将茶水分离杯倾斜倒置,使泡茶仓的茶水流入饮茶仓中。但现有技术中,茶水分离后仍有留有少量茶水滞留泡茶仓中,带来不好的观感和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滤茶分离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茶水分离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茶分离机构,包括滤网、封水片、顶杆和弹力结构,所述顶杆穿过滤网与封水片相连,所述弹力结构与顶杆相连并驱动封水片朝向所述滤网移动,所述封水片与滤网之间具有通水空腔,所述滤网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若干槽口,所述槽口连通所述通水空腔与滤网下部的空间。

可选的,所述弹力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顶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向上压紧滤网,另一端驱动所述顶杆向下移动。

可选的,所述弹簧外套设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上端与滤网的中心孔相连。

可选的,所述滤网的上部连接有环向的纵肋,所述纵肋的直径小于滤网的直径,所述纵肋的上部安装有与所述封水片相配合的密封圈,所述纵肋的外部具有通水环腔,且纵肋上具有多个连通通水环腔和通水空腔的通水孔。

可选的,所述纵肋的下部向外翻折形成横向的连接环片,所述连接环片与所述滤网的边缘固定在一起,所述连接环片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槽口相对应的缺口。

可选的,所述密封圈延伸至纵肋的外侧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不带纵肋的茶水分离杯,包括杯体、顶盖和底盖,所述杯体内壁设有环形凸台,所述杯体内安装有上述的滤茶分离机构,所述滤网压合在所述环形凸台的下平面,所述封水片压合在所述环形凸台的上平面。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提供了带纵肋的茶水分离杯,包括杯体、顶盖和底盖,所述杯体内壁设有环形凸台,所述杯体内安装有上述的滤茶分离机构,所述滤网压合在所述环形凸台的下平面,所述封水片压合在所述密封圈上,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环形凸台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封水片直径小于所述环形凸台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滤茶分离机构通过在滤网边缘设置槽口,使泡茶仓内的茶水相对完全地流入到饮茶仓中,减少茶水滞留,使用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滤茶分离机构的整体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滤网和纵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滤网和纵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滤网和纵肋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滤网和纵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的仰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滤茶机构的爆炸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滤茶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茶水分离杯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紧固螺帽1;封水片2;密封圈3;滤网4;固定套筒5;弹簧6;顶杆7;纵肋8;环形凸台9;通水空腔10;

槽口4-1;中心孔4-2;

连接环片8-1;通水孔8-2;通水环腔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滤茶分离机构

如图1-11所示,一种滤茶分离机构,包括滤网4、封水片2、顶杆7和弹力机构。

滤网4和封水片2的中部设有中心孔4-2,顶杆7从下向上依次穿过滤网4和封水片2的中心孔4-2,并可采用紧固螺帽1相连。

弹力结构与顶杆7相连并驱动封水片2朝向所述滤网4移动,弹力机构用于通过顶杆7对封水片2施加向下压力,配合以环形的止台,实现杯体内上下空间连通与密封。其中止台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技术方案,如杯内内壁压制有环形凸台9或定位在滤网4或杯体内骨架形成的环向台等。

封水片2与滤网4之间具有通水空腔10,即封水片2与滤网4之间存在间距。滤网4的周向边缘设置有若干个槽口4-1,槽口4-1连通所述通水空腔10与滤网4下部的空间。显然的,为确保滤网4的滤茶功能,槽口4-1的尺寸不能太大,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是兼具滤网4和通水功能所需要的宽度。有利地,该槽口4-1为沿滤网4边缘延伸的弧形条状结构。

茶水分离杯在倾斜或倒置时,下方的泡茶仓的茶水会通过滤孔流入上方的饮茶仓,但考虑滤网4的强度,滤网4周向边缘部分是不开设滤孔的,因此部分茶水不能相对完全地流入饮茶仓,尤其是当其设置纵肋8时更为明显。这就导致泡茶仓内总是有少量茶水存在,这对精致的泡茶观感及泡茶体验带来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滤网4周向边缘开设槽口4-1,使得泡茶仓边缘的茶水也毫无保留地可以流入饮茶仓。

弹力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顶杆7上的弹簧6,所述弹簧6的一端向上压紧滤网4,另一端驱动所述顶杆7向下移动。其中“压紧”可以是弹簧6与滤网4直接接触实现压紧,也可以通过其它部件如固定套筒5间接接触实现压紧。弹簧6外套设有固定套筒5,所述固定套筒5的上端与滤网4的中心孔4-2相连。

作为一个可选结构,滤网4的上部连接有环向的纵肋8,纵肋8的直径小于滤网4的直径,纵肋8的上部安装有与所述封水片2相配合的密封圈3。纵肋8的外部具有通水环腔8-3,且纵肋8上具有多个连通通水环腔8-3和通水空腔10的通水孔8-2。纵肋8与滤网4连接,增加了滤网4的强度,使之具有更好的支撑性能。纵肋8的直径较小,是为了能够插入到杯体内的环形凸台9内。纵肋8的上部配合密封圈3,可起到“止台”作用,封水片2单独扣合在该“止台”上或单独扣合在杯体内壁的环形凸台9上,也可以同时扣合在这两处,这其中一个考虑因素是,是否可以将滤茶分离机构取下。通水环腔8-3的设置方便茶水更通畅地流入饮茶仓中。

另外,所述通水孔8-2与所述槽口4-1可以交错设置,使得杯体以任意位置倾斜,要么泡茶仓内的茶水流入通水环腔8-3,要么通水环腔8-3内的茶水流入通水空腔10,减少茶水滞留的可能性。

有利地,纵肋8的下部向外翻折形成横向的连接环片,所述连接环片与所述滤网4的边缘固定在一起,所述连接环片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槽口4-1相对应的缺口。这样连接环片上方的空间形成通水环腔8-3,连接环片与滤网4边缘重合,增加滤网4支撑强度,也更方便将纵肋8与滤网4固接。

如考虑在使用过程中,将装配后的茶水分离杯中的滤茶分离机构取下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3还延伸至纵肋8的外侧面,使其与环形凸台9密封。

实施例2不带纵肋8的茶水分离杯

它包括杯体、顶盖和底盖,杯体内壁设有环形凸台9,杯体内安装有上述的滤茶分离机构。滤网4压合在所述环形凸台9的下平面,封水片2压合在所述环形凸台9的上平面。

其结构可采用本申请人六代产品的技术方案,专利名称:一种分离式泡茶杯,专利号:201821055952.3,或,专利名称:密封垫片、连接结构、腔室分离与密封结构和茶水分离杯,专利号:201922488421.4。

实施例3带纵肋的茶水分离杯

如图12所示,它包括杯体、顶盖和底盖,杯体内壁设有环形凸台9。杯体内安装有上述的滤茶分离机构,滤网4压合在所述环形凸台9的下平面,封水片2压合在所述密封圈3上,密封圈3与所述环形凸台9相配合。封水片2直径小于所述环形凸台9的内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