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控台车载行车记录仪可上下左右转动的支架

一种中控台车载行车记录仪可上下左右转动的支架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中控台车载行车记录仪可上下左右转动的支架,包括支架头,所述支架头上贴合有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所述支架头通过四个机牙螺丝对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进行限位固定,所述支架头上贴合有支架转盘,所述支架转盘和支架头上贯穿有同一个螺杆;通过设置支架头、支架转盘、齿盘、支架底座和紧固螺丝,在支架转盘和支架头的配合下,使得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能跟随支架头进行上下旋转,在齿盘和支架转盘的配合下,使得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能跟随支架转盘进行左右旋转,保证操作人员能清楚的看到视角盲区,避免对倒车产生危险,同时使得该装置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避免操作人员观察时,出现不适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915725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艾尼精密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664956.1

  • 发明设计人 史善军;

    申请日2022-03-24

  • 分类号B60R11/02(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新虹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9;

  • 代理人刘菊美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九围社区九围第三工业区5号D栋厂房1层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8:02: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具体为一种中控台车载行车记录仪可上下左右转动的支架,属于支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上的辅助设备越来越多,中控台车载行车记录仪便是汽车上不可或缺的辅助设备之一,在对中控台车载行车记录仪进行安装时,需要借助支架进行固定。

传统的中控台车载行车记录仪大多是采用固定设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难以调节机器的角度,导致操作人员难以清楚的看到视角盲区,从而对倒车产生危险,且由于不同的操作人员身高不同,看机器的高度和角度不同,从而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观察的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中控台车载行车记录仪可上下左右转动的支架,通过设置支架头、支架转盘、齿盘、支架底座和紧固螺丝,在支架转盘和支架头的配合下,使得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能跟随支架头进行上下旋转,在齿盘和支架转盘的配合下,使得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能跟随支架转盘进行左右旋转,保证操作人员能清楚的看到视角盲区,避免对倒车产生危险,同时使得该装置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避免操作人员观察时,出现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中控台车载行车记录仪可上下左右转动的支架,包括支架头,所述支架头上贴合有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所述支架头通过四个机牙螺丝对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进行限位固定,所述支架头上贴合有支架转盘,所述支架转盘和支架头上贯穿有同一个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上滑动连接有旋钮,所述支架转盘上啮合有齿盘,所述齿盘上设有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上贴合有紧固螺丝,所述紧固螺丝贯穿齿盘,所述齿盘与支架转盘螺纹连接,所述支架底座上固定连接有3M胶。

优选的,所述紧固螺丝贯穿3M胶,所述3M胶的截面形状与支架底座的截面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支架转盘与支架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架头与支架转盘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钮与支架头转动连接,所述螺母的截面形状与旋钮上凹槽的截面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支架转盘两端的角度齿牙与支架头相互啮合,所述支架头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凹”字形。

优选的,所述支架转盘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凸”字形,所述支架转盘的端部直径大于齿盘的端部直径。

优选的,所述支架底座通过3M胶实现粘附在汽车中控台表面,所述3M胶内部设有保证紧固螺丝贯穿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螺杆贯穿旋钮,所述螺杆与支架头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操作人员使用该装置时,先直接将支架头套接到支架转盘表面,操作人员将螺杆贯穿支架头和支架转盘,操作人员将螺母插入旋钮内部后,将旋钮对准支架转盘对应的一侧,使得螺母对准螺杆的螺纹端口,操作人员将旋钮套接到螺杆外壁后,使得螺母与螺杆的螺纹端口相互接触,操作人员直接转动旋钮即可,旋钮带动螺母进行旋转,使得螺母能与螺杆螺纹连接,并且保证螺母做靠近螺杆另一端的运动,随着旋钮的旋转,使得旋钮插接到支架头内部,在螺杆、螺母和旋钮的配合下,使得支架头与支架转盘完成连接处理,操作人员将齿盘安装到支架底座表面后,再将支架转盘套接到齿盘外壁,使得支架转盘与齿盘相互贴合,操作人员将紧固螺丝从而支架底座的底端穿过,使得紧固螺丝再穿过齿盘,并且对支架转盘进行连接固定处理,操作人员通过四个机牙螺丝将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固定到支架头表面,最后将3M胶粘附到支架底座表面,再通过3M胶将该装置粘附在汽车中控台即可,通过设置支架头、支架转盘、齿盘、支架底座和紧固螺丝,在支架转盘和支架头的配合下,使得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能跟随支架头进行上下旋转,在齿盘和支架转盘的配合下,使得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能跟随支架转盘进行左右旋转,保证操作人员能清楚的看到视角盲区,避免对倒车产生危险,同时使得该装置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避免操作人员观察时,出现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头;2、螺杆;3、支架转盘;4、旋钮;5、螺母;6、齿盘;7、支架底座;8、3M胶;9、紧固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中控台车载行车记录仪可上下左右转动的支架,包括支架头1,所述支架头1上贴合有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所述支架头1通过四个机牙螺丝对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进行限位固定,所述支架头1上贴合有支架转盘3,所述支架转盘3和支架头1上贯穿有同一个螺杆2,所述螺杆2上螺纹连接有螺母5,所述螺母5上滑动连接有旋钮4,所述支架转盘3上啮合有齿盘6,所述齿盘6上设有支架底座7,所述支架底座7上贴合有紧固螺丝9,所述紧固螺丝9贯穿齿盘6,所述齿盘6与支架转盘3螺纹连接,所述支架底座7上固定连接有3M胶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紧固螺丝9贯穿3M胶8,所述3M胶8的截面形状与支架底座7的截面形状相同,通过设置3M胶8,便于将该装置安装到汽车中控台上,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便捷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支架转盘3与支架底座7转动连接,所述支架头1与支架转盘3转动连接,所述旋钮4与支架头1转动连接,所述螺母5的截面形状与旋钮4上凹槽的截面形状相同,通过设置旋钮4,由于旋钮4的体积较大,从而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旋钮4转动螺母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支架转盘3两端的角度齿牙与支架头1相互啮合,所述支架头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凹”字形,所述支架转盘3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凸”字形,所述支架转盘3的端部直径大于齿盘6的端部直径,通过将支架转盘3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凹”字形,将支架转盘3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凸”字形,便于支架头1与支架转盘3进行安装固定处理,保证该装置能正常进行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支架底座7通过3M胶8实现粘附在汽车中控台表面,所述3M胶8内部设有保证紧固螺丝9贯穿的通孔,所述螺杆2贯穿旋钮4,所述螺杆2与支架头1滑动连接,通过设置螺杆2,保证支架头1与支架转盘3能正常进行连接处理,保证该装置能正常进行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先直接将支架头1套接到支架转盘3表面,再将螺杆2贯穿支架头1和支架转盘3,操作人员将螺母5插入旋钮4内部后,将旋钮4对准支架转盘3对应的一侧,使得螺母5对准螺杆2的螺纹端口,操作人员将旋钮4套接到螺杆2外壁后,使得螺母5与螺杆2的螺纹端口相互接触,操作人员直接转动旋钮4即可,旋钮4带动螺母5进行旋转,使得螺母5能与螺杆2螺纹连接,并且保证螺母5做靠近螺杆2另一端的运动,随着旋钮4的旋转,使得旋钮4插接到支架头1内部,在螺杆2、螺母5和旋钮4的配合下,使得支架头1与支架转盘3完成连接处理,操作人员将齿盘6安装到支架底座7表面后,再将支架转盘3套接到齿盘6外壁,使得支架转盘3与齿盘6相互贴合,操作人员将紧固螺丝9从而支架底座7的底端穿过,使得紧固螺丝9再穿过齿盘6,并且对支架转盘3进行连接固定处理,操作人员通过四个机牙螺丝将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固定到支架头1表面,最后将3M胶8粘附到支架底座7表面,再通过3M胶8将该装置粘附在汽车中控台即可,通过支架转盘3两端的角度齿跟支架头1连接,然后中间穿个螺杆2拧紧,实现车载行车记录仪本体跟支架头1上下转动,通过齿盘6跟支架转盘3与支架底座7中间安装一个紧固螺丝9固定实现机器左右转动,3M胶8实现将该装置安装到汽车中控台表面。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