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预制集水坑模板和应用该预制集水坑模板的集水坑

一种预制集水坑模板和应用该预制集水坑模板的集水坑

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集水坑模板和应用该预制集水坑模板的集水坑属于地基与基础施工领域,该预制集水坑模板包括一个混凝土基座和一个或多个叠放在混凝土基座顶部的混凝土标准块。在开挖集水坑后,将集水坑内的水抽干,将混凝土基座吊至集水坑内,定位好混凝土基座后,依次吊装混凝土标准块,然后用回填材料对预制集水坑模板的四周侧壁进行填充,最后在模板内进行防水施工、集水坑钢筋绑扎、木模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常规做法,达到集水坑成型。该预制集水坑模板制作和施工简单,集水坑成型快,可缩短施工工期,尤其适用于砂层集水坑施工,避免涌水涌沙,降低安全风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92040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20973320.0

  • 申请日2021-05-08

  • 分类号E02D19/22(2006.01);E02D31/02(2006.01);E03F5/10(2006.01);E02D19/10(2006.01);E04G13/0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单姣;王灵灵

  • 地址 100075 北京市东城区永外沙子口中街32号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8:01: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与基础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制集水坑模板和应用该预制集水坑模板的集水坑。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地下建筑一般均会设计有集水坑,在复杂地质、地下水丰富的情况下,集水坑很难成型施工。常规采取两种方法施工:支护法和支反模法。支护法需在开挖前对集水坑处进行搅拌桩或钢板桩支护,这种方法虽能保证后期施工安全,但施工成本极高;支反模法需在开挖中采取迅速进行边抽水边支设反模,最后浇筑混凝土成型,时间要求紧,过程中极易出现涌水涌砂现象,比较麻烦、费力、安全风险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集水坑模板和应用该预制集水坑模板的集水坑,以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常规集水坑施工工艺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大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集水坑模板,包括一个混凝土基座和一个或多个叠放在混凝土基座顶部的混凝土标准块。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基座包括一块底板和多块连接在底板侧边顶部的基座侧壁,多块所述基座侧壁依次首尾连接,所述混凝土标准块由多块与基座侧壁对应的标准块侧壁依次首尾连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基座侧壁和标准块侧壁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吊装孔。

优选地,所述基座侧壁的顶部和标准块侧壁的顶部均预埋有吊装钢筋,所述吊装钢筋的顶部伸出基座侧壁和标准块侧壁的顶部,所述标准块侧壁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吊装钢筋的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吊装钢筋为倒置的U形钢筋。

优选地,所述基座侧壁的顶部、以及除最顶部以外的其余的标准块侧壁的顶部均连接有凸块,所述标准块侧壁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凸块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基座侧壁和标准块侧壁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吊装孔。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应用上述预制集水坑模板的集水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预制集水坑模板、回填材料和集水坑本体,所述回填材料填充在预制集水坑模板的四周侧壁,所述集水坑本体设置在预制集水坑模板的内壁和顶部、以及回填材料的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集水坑模板利用混凝土模具现浇成型,包括一个混凝土基座和一个或多个叠放在混凝土基座顶部的混凝土标准块。在开挖集水坑后,将集水坑内的水抽干,将混凝土基座吊至集水坑内,定位好混凝土基座后,依次吊装混凝土标准块,然后用回填材料对预制集水坑模板的四周侧壁进行填充,最后在模板内进行防水施工、集水坑钢筋绑扎、木模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常规做法,达到集水坑成型。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集水坑模板制作和施工简单,集水坑成型快,可缩短施工工期,尤其适用于砂层集水坑施工,避免涌水涌沙,降低安全风险。

(2)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集水坑模板通过在基座侧壁顶部和标准块侧壁顶部均预埋吊装钢筋,同时在标准块侧壁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吊装钢筋的限位槽,一方面有利于利用吊装钢筋吊装基座和标准块,另一方面还能利用吊装钢筋和限位槽能够更快捷地对基座和标准块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预制集水坑模板的示意图。

图2为集水坑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预制集水坑模板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中的预制集水坑模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注:1-混凝土基座、2-混凝土标准块、3-底板、4-基座侧壁、5-标准块侧壁、6-吊装孔、7-吊装钢筋、8-限位槽、9-凸块、10-凹槽、11-回填材料、12-集水坑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集水坑模板包括混凝土基座1和混凝土标准块2。混凝土基座1和混凝土标准块2均利用混凝土模具现浇成型。混凝土基座1的数量为一个,混凝土标准块2的数量根据集水坑的深度确定。混凝土标准块2的数量为一个时,混凝土标准块2直接叠放在混凝土基座1的顶部;混凝土标准块2的数量为多个时,混凝土标准块2依次叠放在混凝土基座1的顶部。

混凝土基座1包括一块底板3和多块连接在底板3侧边顶部的基座侧壁4。多块基座侧壁4依次首尾连接。同样地,混凝土标准块2由多块与基座侧壁4对应的标准块侧壁5依次首尾连接而成。具体地,根据集水坑的形状,基座侧壁4和标准块侧壁5通常为四块。

为了方便吊装,在基座侧壁4和标准块侧壁5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吊装孔6。

集水坑施工时,先根据地下集水坑大小和深度确定混凝土基座1和混凝土标准块2的尺寸和数量,利用混凝土模具现浇成型。用挖机开挖好地下集水坑,用抽水泵将地下集水坑内水抽干,用吊具将混凝土基座1吊至地下集水坑内,定好位后依次吊装混凝土标准块2,然后用回填材料11对预制集水坑模板的四周进行填充,回填材料11可以选择混凝土、级配砂石或砂土等。最后用硬性水泥砂浆封堵吊装孔6,在预制集水坑模板内进行防水施工、集水坑钢筋绑扎、木模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常规做法,形成集水坑本体12。如图2所示,集水坑包括上述预制集水坑模板、回填材料11和集水坑本体12,回填材料11填充在预制集水坑模板的四周侧壁,集水坑本体12设置在预制集水坑模板的内壁和顶部、以及回填材料11的顶部。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基座侧壁4的顶部和标准块侧壁5的顶部均预埋有吊装钢筋7,吊装钢筋7的顶部伸出基座侧壁4和标准块侧壁5的顶部。标准块侧壁5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吊装钢筋7的限位槽8。 一方面可以利用吊装钢筋7更方便吊装混凝土基座1和混凝土标准块2,另一方面利用吊装钢筋7和限位槽8的配合,可以更快地定位混凝土基座1和混凝土标准块2。吊装钢筋7为倒置的U形钢筋,当然吊装钢筋7的具体形状不限制,任何能够起到上述功能的吊装钢筋7都可以。由于设置了吊装钢筋7,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相比,省去了吊装孔6。在安装预制集水坑模板时,吊具吊挂在吊装钢筋7上。集水坑本体12施工时,不需要封堵吊装孔6。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基座侧壁4的顶部、以及除最顶部以外的其余的标准块侧壁5的顶部均连接有凸块9,标准块侧壁5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凸块9的凹槽10。凸块9是在预制混凝土基座1和混凝土标准块2时一体成型的。同样凹槽10是在预制混凝土标准块2时一体成型的。利用凸块9和凹槽10的相互配合,可以更方便定位混凝土基座1和混凝土标准块2。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