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建筑测量便于携带的建筑测量尺

一种建筑测量便于携带的建筑测量尺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测量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建筑测量便于携带的建筑测量尺,包括测量尺本体,所述连接块远离测量尺本体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壁设置有转动钮,所述转动钮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锥齿轮。该建筑测量便于携带的建筑测量尺,将测量尺本体放置在待测量物品上方,同时正向转动转动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移动块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夹持板向上移动,通过夹持板与挤压弹簧对待测量物品的一侧进行夹持固定,增加了测量尺本体的测量时的稳定性,增加了测量时的精准性。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测量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建筑测量便于携带的建筑测量尺。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在建筑工程中常使用到建筑测量尺,由于工作人员需要携带测量尺去各处测量,由于测量尺体积较大不易携带,在测量时需工人将测量尺对准待测量目标,由于人工固定难以保证测量尺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测量的精准度。

为此我们亟需提供一种建筑测量便于携带的建筑测量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由于工作人员需要携带测量尺去各处测量,由于测量尺体积较大不易携带和人工固定难以保证测量尺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测量的精准度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测量便于携带的建筑测量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测量便于携带的建筑测量尺,包括测量尺本体,所述测量尺本体的外壁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外壁设置有半圆尺,所述测量尺本体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设置有平衡仪,所述连接块远离测量尺本体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壁设置有转动钮,所述转动钮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锥齿轮。

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外壁套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侧安装有夹持板所述测量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延伸测量尺,所述第一延伸测量尺的一端内部设置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延伸测量尺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延伸测量尺,所述第二延伸测量尺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转动块通过转轴与测量尺本体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与移动块的外壁相匹配的移动槽,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移动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壁与第二锥齿轮的外壁相啮合,所述螺纹杆的底端通过轴承与转动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一侧与夹持板的一侧固定安装,且转动槽的一侧开设有与夹持板的外壁相匹配的限位口,所述测量尺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延伸测量尺的外壁相匹配的移动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有两组,且移动槽的内壁两侧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的外壁相匹配的限位滑槽,且限位滑槽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的外壁相匹配的限位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延伸测量尺的一端内部开有与第一限位块的外壁相匹配的限位弹簧槽,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端通过挤压弹簧与限位弹簧槽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测量尺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延伸测量尺的外壁相匹配的收纳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有两组,且收纳槽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限位块的外壁相匹配的滑槽,且滑槽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限位块的外壁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二延伸测量尺的一端内部开设有与第二限位块的外壁相匹配的限位槽,且第二限位块通过复位弹簧与限位槽的内壁连接。

工作原理:将测量尺本体放置在待测量物品上方,同时正向转动转动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移动块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夹持板向上移动,通过夹持板与挤压弹簧对待测量物品的一侧进行夹持固定,固定好测量尺本体后,拉伸第二延伸测量尺使得第二限位块在第一延伸测量尺的内部移动,通过复位弹簧的复位带动第二限位块进入卡槽的内部,从而固定第二延伸测量尺,同时拉动第一延伸测量尺带动第一限位块在测量尺本体的内部移动,同时通过挤压弹簧的复位带动第一限位块进入限位卡槽的内部,从而固定第一延伸测量尺,从而展开第一延伸测量尺和第二延伸测量尺,待测量完成后,反向转动转动钮从而调动夹持板向下移动,从而取下测量尺本体,将第二延伸测量尺推动至第一延伸测量尺的内部,同时将第一延伸测量尺推动至测量尺本体的内部,从而对第二延伸测量尺和第一延伸测量尺进行收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可获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测量尺本体、固定板、转动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螺纹杆、移动块和夹持板,将测量尺本体放置在待测量物品上方,同时正向转动转动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移动块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夹持板向上移动,通过夹持板与挤压弹簧对待测量物品的一侧进行夹持固定,增加了测量尺本体的测量时的稳定性,增加了测量时的精准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测量尺本体、第一延伸测量尺、挤压弹簧、第一限位块、第二延伸测量尺、复位弹簧和第二限位块,拉伸第二延伸测量尺使得第二限位块在第一延伸测量尺的内部移动,通过复位弹簧的复位带动第二限位块进入卡槽的内部,从而固定第二延伸测量尺,同时拉动第一延伸测量尺带动第一限位块在测量尺本体的内部移动,同时通过挤压弹簧的复位带动第一限位块进入限位卡槽的内部,从而固定第一延伸测量尺,从而展开第一延伸测量尺和第二延伸测量尺,待测量完成后,反向转动转动钮从而调动夹持板向下移动,从而取下测量尺本体,将第二延伸测量尺推动至第一延伸测量尺的内部,同时将第一延伸测量尺推动至测量尺本体的内部,从而对第一延伸测量尺和第二延伸测量尺进行收纳,通过第一延伸测量尺和第二延伸测量尺的可收纳性,从而增加了测量尺本体携带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内部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内部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延伸测量尺局部内部图。

图中:1、测量尺本体;2、转动块;3、半圆尺;4、连接块;5、平衡仪;6、固定板;7、转动钮;8、第一锥齿轮;9、第二锥齿轮;10、螺纹杆;11、移动块;12、夹持板;13、第一延伸测量尺;14、挤压弹簧;15、第一限位块;16、第二延伸测量尺;17、复位弹簧;18、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测量便于携带的建筑测量尺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测量尺本体1,测量尺本体1的外壁设置有转动块2,转动块2的外壁设置有半圆尺3,测量尺本体1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块4,连接块4的外壁设置有平衡仪5,连接块4远离测量尺本体1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外壁设置有转动钮7,转动钮7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8,第一锥齿轮8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锥齿轮9,通过夹持板12与挤压弹簧14对待测量物品的一侧进行夹持固定,增加了测量尺本体1的测量时的稳定性,增加了测量时的精准性。

第二锥齿轮9的外壁套设有螺纹杆10,螺纹杆10的一侧安装有夹持板12测量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延伸测量尺13,第一延伸测量尺13的一端内部设置有挤压弹簧14,挤压弹簧14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5,第一延伸测量尺1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延伸测量尺16,第二延伸测量尺16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17,复位弹簧17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8,通过第一延伸测量尺13和第二延伸测量尺16的可收纳性,从而增加了测量尺本体1携带时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转动块2通过转轴与测量尺本体1的外壁转动连接,固定板6的内部开设有与移动块11的外壁相匹配的移动槽,第一锥齿轮8设置于移动槽的内部,通过夹持板12与挤压弹簧14对待测量物品的一侧进行夹持固定,增加了测量尺本体1的测量时的稳定性,增加了测量时的精准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锥齿轮8的外壁与第二锥齿轮9的外壁相啮合,螺纹杆10的底端通过轴承与转动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移动块11的一侧与夹持板12的一侧固定安装,且转动槽的一侧开设有与夹持板12的外壁相匹配的限位口,测量尺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延伸测量尺13的外壁相匹配的移动槽,通过设置测量尺本体1、固定板6、转动钮7、第一锥齿轮8、第二锥齿轮9、螺纹杆10、移动块11和夹持板12,将测量尺本体1放置在待测量物品上方,同时正向转动转动钮7带动第一锥齿轮8转动,第一锥齿轮8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9转动,第二锥齿轮9转动带动螺纹杆10转动,从而带动移动块1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夹持板12向上移动,通过夹持板12与挤压弹簧14对待测量物品的一侧进行夹持固定,增加了测量尺本体1的测量时的稳定性,增加了测量时的精准性。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块15设置有两组,且移动槽的内壁两侧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15的外壁相匹配的限位滑槽,且限位滑槽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15的外壁相匹配的限位卡槽,通过设置测量尺本体1、第一延伸测量尺13、挤压弹簧14、第一限位块15、第二延伸测量尺16、复位弹簧17和第二限位块18,拉伸第二延伸测量尺16使得第二限位块18在第一延伸测量尺13的内部移动,通过复位弹簧17的复位带动第二限位块18进入卡槽的内部,从而固定第二延伸测量尺16,同时拉动第一延伸测量尺13带动第一限位块15在测量尺本体1的内部移动,同时通过挤压弹簧14的复位带动第一限位块15进入限位卡槽的内部,从而固定第一延伸测量尺13,从而展开第一延伸测量尺13和第二延伸测量尺16,待测量完成后,反向转动转动钮7从而调动夹持板12向下移动,从而取下测量尺本体1,将第二延伸测量尺16推动至第一延伸测量尺13的内部,同时将第一延伸测量尺13推动至测量尺本体1的内部,从而对第一延伸测量尺13和第二延伸测量尺16进行收纳,通过第一延伸测量尺13和第二延伸测量尺16的可收纳性,从而增加了测量尺本体1携带时的便捷性。

更进一步的,第一延伸测量尺13的一端内部开有与第一限位块15的外壁相匹配的限位弹簧槽,第一限位块15的一端通过挤压弹簧14与限位弹簧槽的内壁连接,第一延伸测量尺13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延伸测量尺16的外壁相匹配的收纳槽,通过第一延伸测量尺13和第二延伸测量尺16的可收纳性,从而增加了测量尺本体1携带时的便捷性。

除此之外,第二限位块18设置有两组,且收纳槽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限位块18的外壁相匹配的滑槽,且滑槽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限位块18的外壁相匹配的卡槽,第二延伸测量尺16的一端内部开设有与第二限位块18的外壁相匹配的限位槽,且第二限位块18通过复位弹簧17与限位槽的内壁连接,通过第一延伸测量尺13和第二延伸测量尺16的可收纳性,从而增加了测量尺本体1携带时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操作使用时,如图1至图5所示,将测量尺本体1放置在待测量物品上方,同时正向转动转动钮7带动第一锥齿轮8转动,第一锥齿轮8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9转动,第二锥齿轮9转动带动螺纹杆10转动,从而带动移动块1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夹持板12向上移动,通过夹持板12与挤压弹簧14对待测量物品的一侧进行夹持固定,固定好测量尺本体1后,拉伸第二延伸测量尺16使得第二限位块18在第一延伸测量尺13的内部移动,通过复位弹簧17的复位带动第二限位块18进入卡槽的内部,从而固定第二延伸测量尺16,同时拉动第一延伸测量尺13带动第一限位块15在测量尺本体1的内部移动,同时通过挤压弹簧14的复位带动第一限位块15进入限位卡槽的内部,从而固定第一延伸测量尺13,从而展开第一延伸测量尺13和第二延伸测量尺16,待测量完成后,反向转动转动钮7从而调动夹持板12向下移动,从而取下测量尺本体1,将第二延伸测量尺16推动至第一延伸测量尺13的内部,同时将第一延伸测量尺13推动至测量尺本体1的内部,从而对第二延伸测量尺16和第一延伸测量尺13进行收纳。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应当地涵盖了与本案实用新型点有关的其他组合及具体应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