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刚性导柱以及具有该刚性导柱移动提升装置

一种刚性导柱以及具有该刚性导柱移动提升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刚性导柱,包括竖直设置的导柱本体,导柱本体的顶部安装有转向机构,导柱本体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连接有止挡板;导柱本体的横截面为矩形。还公开了一种含有上述刚性导柱的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还包括卷扬机和滑框,滑框的外侧壁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用于转运货物的转运装置,滑框包括上套环,上套环套设在导柱本体上且与导柱本体滑动连接,卷扬机的钢丝绳端部与转运装置固定连接;上套环顶部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导轮组,每个导轮组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导轮,每个导轮上均开设有V型设置的滑槽,滑槽抵触导柱本体的角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该堆垛起重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同时,导柱本体的设置避免了伸缩式立柱的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889973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22932333.6

  • 申请日2021-11-26

  • 分类号B66F9/075(2006.01);

  • 代理机构郑州科硕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7;

  • 代理人汪镇

  • 地址 453400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长恼工业区矿山路与纬三路交汇处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7:59: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刚性导柱以及具有该刚性导柱移动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起重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起重机能够满足其起吊重物的需求,还要求起重机能够满足其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需求。例如,在风力强大的环境下或者在堆垛的情况下均对起重机吊具的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堆垛中多采用两根导柱来对吊具进行导向,以提高其稳定性,但是两个导柱的设置就使得其占据的空间增大,使其推广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1712441.1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单圆形刚性导柱,该导柱包括多节导杆,相邻的两节导杆之间通过导向装置实现其滑动连接,吊具则固定连接在最下端的导杆上,使用时,通过收绳操作使得吊具向上移动,同时位于下端的导杆缩至其上部的导杆内,但是这种伸缩设置的导杆生产工艺较为复杂,限制了这种提升装置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刚性导柱以及具有该刚性导柱移动提升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刚性导柱,该刚性导柱包括导柱本体,导柱本体竖直设置,导柱本体的顶部安装有用于驱动刚导柱本体转动的转向机构,导柱本体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连接有止挡板。

优选地,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回转支承和减速电机,回转支承的外圈与导柱本体之间固定连接,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回转支承外圈的齿轮相捏合。

优选地,导柱本体的横截面为矩形。

优选地,导柱本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刚性导柱的移动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还包括卷扬机和滑框,滑框的外侧壁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用于转运货物的转运装置,滑框包括上套环,上套环套设在导柱本体上且与导柱本体滑动连接,卷扬机的钢丝绳端部与转运装置固定连接;上套环顶部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导轮组,每个导轮组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导轮,每个导轮上均开设有V型设置的滑槽,滑槽抵触导柱本体的角设置且所述的滑槽两个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90°。

优选地,每个导轮组中的两个导轮呈对角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导轮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导轮组交叉设置。

优选地,该滑框还包括下套环,下套环与上套环间隔设置且上套环与下套环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柱固定连接,下套环底部也安装有一个或者两个导轮组。

优选地,上套环顶部和下套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止挡板相适配的缓冲柱,上套环和下套环均为一端开口的环形且该开口远离转运装置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转运装置为插臂,靠近插臂的两个连接柱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柱,两个安装柱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远离安装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滑柱,两个滑柱均竖直设置,两个滑柱远离固定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水平杆,水平杆底部安装有升降电缸,升降电缸的另一端通过底座安装在固定板上;插臂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货叉,两个货叉靠近滑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环,滑环套设在水平杆上并与水平杆滑动连接,滑环顶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顶紧螺栓,顶紧螺栓的端部抵触水平杆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一种刚性导柱,该刚性导柱包括导柱本体,导柱本体的横截面为矩形,导柱本体上套设有滑框,用于转移货物的转运装置则固定连接在滑框的侧壁上,滑框上设置有多个导轮,导轮与导柱本体之间滚动接触,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该堆垛起重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同时,导柱本体的设置避免了伸缩式立柱的使用。(2)通过在小车框架与导柱本体之间设置转向机构便于实现导柱本体的旋转,从而实现滑框和位于滑框上的转运装置的旋转,便于转运装置带着货物进行转向,以满足仓库中货物堆垛的需求。(3)每组导轮中的两个导轮均呈对角设置,使得滑框与导柱本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而两个呈对角设置的导轮组,则进一步增大了导柱本体与滑框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滑框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4)通过在导柱本体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止挡板,便于对滑框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避免滑框冲顶或者从导柱本体的底部与导柱本体相脱离,同时,通过在上套环顶部和下套环底部均设置缓冲柱,则对滑框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延长了滑框的使用寿命。(5)通过升降电缸便于对货叉的高度进行微调,同时通过滑动滑环便于对两个货叉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该提升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货物,扩大该提升装置适用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刚性导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轮与导柱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轮与安装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刚性导柱,如图1所示,该刚性导柱包括导柱本体1,导柱本体1竖直设置,导柱本体1的顶部安装有用于驱动刚导柱本体1转动的转向机构,转向机构的具体结构在此处不作进一步限制,其可选自回转支承、齿轮或者其他传送装置来实现。导柱本体1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连接有止挡板2。导柱本体1即为柱状设置的柱体,导柱本体1的生产工艺较为简单,降低了刚性导柱的生产成本,止挡板2的设置则对刚性导柱上运行的移动提升装置活动范围进行了限制,避免移动提升装置出现冲顶或者从导柱本体1上脱落的情况。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回转支承3和减速电机4,回转支承3的外圈与导柱本体1之间固定连接,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传动齿轮5,传动齿轮5与回转支承3外圈的齿轮相捏合。使用时,启动减速电机4,减速电机4带动传动齿轮5的转动,传动齿轮5带动回转支承3外圈的转动,从而实现了刚性导柱的旋转。

进一步地,导柱本体1的横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导柱本体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具有该刚性导柱的移动提升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该提升装置还包括卷扬机(图中未示出)和滑框7,滑框7的外侧壁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用于转运货物的转运装置,滑框7包括上套环11,上套环11套设在导柱本体1上且与导柱本体1滑动连接,卷扬机的钢丝绳端部与转运装置固定连接;上套环11顶部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导轮组,每个导轮组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导轮8,每个导轮8上均开设有V型设置的滑槽9,滑槽9抵触导柱本体1的角设置且滑槽9两个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δ,δ=90°。使用时,通过操作卷扬机使得转运装置上升或者下降,由于转运装置固定连接在滑框7上,因此,转运装置带动了上套环11沿着导柱本体1上下移动,这就使得转运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避免了货物的倾翻。同时,由于滑槽9抵触导柱本体1的对角,因此,转运装置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滑槽9不会发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避免了钢丝绳的缠绕,保证了转运装置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每个导轮组中的两个导轮8呈对角设置。对角设置的两个导轮8进一步提高了转运装置在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的导轮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导轮组交叉设置。即导柱本体1的四角处均滚动连接有导轮8,增大了上套环11与导柱本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上套环11与导柱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保证了转运装置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4所示,该滑框7还包括下套环10,下套环10与上套环11间隔设置且上套环11与下套环10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柱12固定连接,下套环10底部也安装有一个或者两个导轮组。通过设置下套环10并在下套环10底部安装导轮组,进一步增大了滑框7与导柱本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滑框7沿着导柱本体1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上套环11顶部和下套环10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止挡板2相适配的缓冲柱13。使用时,缓冲柱13的设置使得滑框7与止挡板2碰撞时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避免止挡板2直接碰撞上套环11和下套环10造成滑框7的损坏,延长了该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缓冲柱13的材质可选自但不限于软质橡胶、泡沫、聚氨酯等。当下套环10底部的缓冲柱13抵触刚性导柱下部的止挡板2时,下套环10底部的导轮8依然抵触刚性导柱设置,避免了下套环10底部的导轮8脱离刚性导柱的情形,保证了整个起重机运行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上套环11和下套环10均为一端设有开口14的环形且该开口14远离转运装置设置。通过设置开口14,便于在开口14处的上套环11上、下套环10上安装传感器或者相关的电器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的转运装置为插臂15,靠近插臂15的两个连接柱12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柱16,两个安装柱16远离连接柱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固定板17,固定板17远离安装柱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滑柱18,两个滑柱18均竖直设置,两个滑柱18远离固定板17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水平杆19,水平杆19底部安装有升降电缸20,升降电缸20的另一端通过底座22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7上;插臂15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货叉,两个货叉靠近滑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环21,滑环21套设在水平杆19上并与水平杆19滑动连接,滑环21顶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顶紧螺栓23,顶紧螺栓23的端部抵触水平杆设置。通过设置升降电缸20,便于通过升降电缸20的收缩来调整水平杆19的高度,从而便于对两个货叉的高度进行微调;同时,通过松动顶紧螺栓23,滑动货叉便于对两个货叉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得该插臂15能够用于提升不同大小的货物,扩大了该提升装置的使用范围。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刚性导柱的横截面为长方形,长方形的设置减少了刚性导柱所耗费的材料。由于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并不等长,这就使得长方形对角线与长边和短边所形成的两个夹角的大小并不相等,因此,为了实现导轮8沿着该刚性导柱滑动,对刚性导柱与导轮8之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为了便于阐述,刚性导柱横截面的中心点记为点O,刚性导柱其中一个角记为点A,由此,刚性导柱其中一条对角线记为OA,靠近点A的转轴的中心点记为点B,转轴沿宽度方向的对称轴线记为BC,对称轴线BC与对角线OA的延长线相互平行,这样的设置使得四个导轮8均朝向刚性导柱横截面的中心点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四个导轮8沿着长方体的刚性导柱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对称轴线BC与滑槽9两侧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β和γ,β与γ之间的关系为:β≠γ且β+γ=90°。即滑槽9为直角的,直角滑槽9的设置使得滑槽9的两个内侧壁均与刚性导柱相贴合,增加了滑槽9与刚性导柱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滑框7沿着刚性导柱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上套环11顶部的转轴通过安装板24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上套环11顶部,下套环10底部的转轴也通过安装板24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下套环10底部;安装板24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座25,转轴通过安装座25安装在上套环11上。安装座25两侧的安装板24上均开设有条形的安装孔,上套环11和下套环10上均开设有与安装孔位置相对应的开孔,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开孔和安装孔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由于安装孔为条形设置的,因此松动固定螺栓后,可调整安装座25的位置使得固定螺栓沿着安装孔滑动,从而对安装座25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导轮8位置的调节。安装座25上部开设有条形的轴位孔26,轴位孔26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连接柱12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α<180°,α可为直角、锐角或钝角,在此处不对其进行具体的限制。转轴29位于轴位孔26内靠近刚性导柱的一端,安装座25上开设有与轴位孔26相对应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27,调节螺栓27的端部抵触转轴设置。通过调节螺栓27来调节转轴29的位置,使得导轮8与刚性导柱之间的间距得以调节,进而得以调节各个滑槽9与刚性导柱四角之间的间距,使得刚性导柱的四角均恰好位于滑槽9内,保证滑框7能够沿着刚性导柱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较优地,90°<α<180°,这样的设置使得转轴的力更多地作用在轴位孔26上,减小了调节螺栓27的承受力,进而保证了导轮8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α=120°,此时,调节螺栓27和轴位孔26的受力均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内,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安装座25的顶部开设有与转轴相适配的贯穿孔28,贯穿孔28与轴位孔26相连通。通过设置贯穿孔28,工作人员可以将转轴依次穿过贯穿孔28、轴位孔26并将在放在轴位孔26内,接着通过调节螺栓27来对转轴的位置进行固定,这样的设置便于对导轮8进行更换,进一步延长了该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相连的两个连接柱12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柱。通过设置加强柱便于提高该滑框7的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刚性导柱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设置有过渡圆角,滑槽9与过渡圆角相抵触的一面也设置有与过渡圆角相适配的弧形部。设置有过渡圆角的刚性导柱生产工艺更加简单,因此,为了减少工艺步骤,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刚性导柱四角均设置了过渡圆角,同时过渡圆角和弧形部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刚性导柱与滑槽9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导轮8沿着刚性导柱移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对称轴线BC到导轮8两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分别为d1和d2,d1与d2之间的关系为d1=d2。这样的结构设置一方面生产工艺简单,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导轮8的耗材,降低了生产成本。

使用方法:使用时,当货物放置在转运装置上后,启动卷扬机,卷扬机对钢丝绳进行收绳操作,使得转运装置向靠近主梁的方向移动,同时,滑框7上的导轮8沿着导柱本体1向上移动,保证了转运装置以及转运装置上货物的稳定,转运装置上升至一定高度后,关闭卷扬机并通过小车行走机构带动小车框架移动以完成堆垛操作,堆垛完成后卷扬机对钢丝绳进行放绳操作,使得转运装置向远离主梁的方向移动,同时,滑框7上的导轮8沿着刚性导柱向下移动,并重复上述操作完成下一轮的堆垛操作。

上述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