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昆虫捕捉装置

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昆虫捕捉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昆虫捕捉装置,主要涉及标本收集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壳体远离缺口的另一侧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上可拆卸的安装有收集盒,所述壳体内可转动的安装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基于电力驱动,所述转动架上环形阵列分布有多个收集架,所述收集架为框型架且收集架内框固定有纱网,所述壳体内设有吹风罩,所述吹风罩的外侧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出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吹风罩上连接有基于电力驱动的风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实现持续性的对昆虫进行捕捉,并自动对捕捉的昆虫进行收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87462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杰;

    申请/专利号CN202122456574.8

  • 发明设计人 刘杰;

    申请日2021-10-12

  • 分类号A01M1/02(2006.01);A01M1/00(2006.01);

  • 代理机构济南尚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7;

  • 代理人张晓瑾

  • 地址 273100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任兴商务中心B322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7:58: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本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昆虫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内,包含有对昆虫及生态环境的研究,经常需要对某一地区的昆虫进行连续而长期的收集,并基于足够的标本进行研究。

现有设置在自然环境下的昆虫收集和捕捉装置,其受到饱和度的影响,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对昆虫的收集速度有明显的影响。不利于对昆虫数量的统计和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昆虫捕捉装置,它实现持续性的对昆虫进行捕捉,并自动对捕捉的昆虫进行收集。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昆虫捕捉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壳体远离缺口的另一侧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上可拆卸的安装有收集盒,所述壳体内可转动的安装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基于电力驱动,所述转动架上环形阵列分布有多个收集架,所述收集架为框型架且收集架内框固定有纱网,所述壳体内设有吹风罩,所述吹风罩的外侧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出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吹风罩上连接有基于电力驱动的风源。

所述壳体包括底板、顶板、围板,所述底板为圆形,所述底板的周侧与围板的底侧固定连接,所述围板为圆柱形,所述围板的顶侧与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缺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围板的周面相对的两侧。

所述转动架包括转盘、安装柱;所述转盘与底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减速器连接电机,所述安装柱相对转盘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安装柱的底端固定在转盘上,所述安装柱的左右侧面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柱的长度方向相对应,所述收集架为具有弹性的塑料架,所述收集架的宽度与相邻两个插槽槽底的距离相适应,所述收集架的高度与安装柱的高度相适应,所述收集架的侧边与插槽活动插接。

所述安装柱的顶端设有插杆,所述插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转动的轴向为插杆的长度方向,所述顶板的底面上设有与转盘同轴的环形槽,所述滚轮的周面与环形槽内圈的内壁相配合。

所述出口上固定连接有与壳体一体成型的对接口,所述对接口为与出口大小具有相对应截面的直筒形,所述收集盒上设有盒口,所述盒口的大小与对接口的大小相对应,所述盒口的两侧设有楔形卡条,所述对接口的内壁上设有与楔形卡条相配合卡接的卡槽。

所述收集盒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容纳腔。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装置能够实现持续性的对昆虫进行捕捉,通过吹风对收集架纱网上的昆虫的吹落,能够及时的对网纱进行重置清空,给昆虫的再次爬附留有充足的空间。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剖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件拆分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底板;2、顶板;3、围板;4、缺口;5、对接口;6、转盘;7、安装柱;8、插杆;9、滚轮;10、环形槽;11、插槽;12、收集架;13、收集盒;14、盒口;15、楔形卡条;16、卡槽;17、容纳腔;18、吹风罩;19、出风口;20、风管;21、橡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实施例: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用昆虫捕捉装置

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可通过支撑架、挂绳、抱箍等常见的固定设施固定在自然环境中的某位置。

所述壳体基本为圆柱形的形态,包括底板1、顶板2、围板3,所述底板1设置在底部,所述底板1为圆形,所述底板1的周侧与围板3的底侧固定连接,所述围板3为圆柱形,所述围板3的顶侧与顶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共同围合为一个圆柱形的壳体结构。

所述围板3的周面上设置缺口4,所述围板3的周面上与缺口4的相对侧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上固定连接有与壳体一体成型的对接口5,所述对接口5为与出口大小具有相对应截面的直筒形。

所述缺口4用于暴露其内部的组件。所述对接口5用于收集昆虫。

所述壳体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转盘6、安装柱7;

所述转盘6同轴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转盘6与底板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减速器连接电机,且基于电机驱动。实现转盘6的持续缓慢转动。

所述安装柱7为10根,所述安装柱7竖直延伸,相对转盘6垂直,所述安装柱7相对转盘6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安装柱7的底端固定在转盘6上,所述安装柱7的顶端设有插杆8,所述插杆8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滚轮9,所述滚轮9转动的轴向为插杆8的长度方向,所述顶板2的底面上设有与转盘6同轴的环形槽10,所述环形槽10的底侧与安装柱7的顶端相邻,距离不超过1mm,所述插杆8位于环形槽10内,所述滚轮9的周面与环形槽10内圈的内壁相配合,便于配合对转动架的转动进行导向,使转动架的转动稳定,且滚轮9的配合流畅顺滑且大大减少噪音,使得转动架的转动平稳、流畅、静音,避免惊扰到对昆虫的吸引和采集。

所述安装柱7的左右侧面上设有插槽11,所述插槽11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柱7的长度方向相对应。两根安装柱7之间设有与其可拆卸配合的收集架12。

所述收集架12为矩形的框型架,所述收集架12为弹性塑料架,能够折弯变形和回弹,从而便于插入到两个安装柱7里侧的插槽11内,所述收集架12的宽度与两个相邻插槽11槽底之间的距离相对应,所述收集架12的高度与安装柱7的高度相对应,所述收集架12的厚度与插槽11的厚度相适应。从而通过折弯收集架12能够将收集架12的两侧插入到两个相邻的插槽11内,松开后实现与转动架的快速安装配合。

所述收集架12的内框上固定有纱网,所述纱网上可以根据所要收集的昆虫去喷洒一定药物,实现对昆虫的吸引。

所述对接口5上可拆卸的对接有收集盒13;所述收集盒13上设有盒口14,所述盒口14的大小与对接口5的大小相对应,所述盒口14的两侧设有楔形卡条15,所述对接口5的内壁上设有与楔形卡条15相配合卡接的卡槽16,从而便于收集盒13与对接口5的安装和拆卸。

所述收集盒13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容纳腔17,便于被虫子汇集躲避风口。所述收集盒13最好为透明盒,便于研究员观察昆虫的量。

所述转动架内部设有吹风罩18,所述吹风罩18的外侧设有出风口19,所述出风口19位于出口的大小范围内,所述出风口19的宽度与两个相邻安装柱7之间的宽度相适应,所述吹风罩18为扇形截面的罩体,所述出风口19的口沿设有橡胶片21,所述橡胶片21能够与安装柱7的里侧端面相接触。让吹出的风能够尽量都向前作用在纱网上,减少从侧向的流失。如果风力较大的话,也可以省略橡胶片21的配置。

所述吹风罩18上设有风管20,所述风管20贯穿顶板2且风管20上安装有风机,用于提供风源,让出风口19吹出较大风量和风力的气流,将纱网上的昆虫垂落,使得昆虫不能继续勾爬在纱网上,进而被收集盒13收集。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是:根据需要在纱网上涂抹一定吸引目标昆虫的药物(非必须),然后将本装置固定在自然环境中的某处,启动转盘6缓慢转动,壳体周面的缺口4将对应位置的纱网暴露在外,昆虫落在上面的时候,随着转盘6的转动被带到壳体和纱网之间的缝隙,进一步随着转动而被带到出口位置,在出风口19的持续强风吹送下,爬在纱网上的昆虫被垂落,而封闭在收集盒13中。研究人员只需要定期的去查看和更换收集盒13,即可对昆虫样本进行采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