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防止干枯的便捷式循环型育秧设备

一种防止干枯的便捷式循环型育秧设备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干枯的便捷式循环型育秧设备,支架之间设置有循环浇灌组件,吊篮内部底面铺设有海绵垫,送水管底端均匀安装有喷头,水箱中部焊接有引导架,浮板顶面中部粘接有内螺纹管,内螺纹管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引导架顶面对应挤压板处安装有控制按钮,水箱远离第一水泵一端安装有第二水泵,两个支架顶端安装有照明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水泵抽取水对幼苗上方进行浇灌,而在转动架转动时,吊篮底端接触水,水透过进水孔被海绵垫吸收,对幼苗下方进行润湿,使得浇水效果更好,且浮板高度随水位变化,在水位过低时,会触碰控制按钮,自动抽水补充水箱,防止出现幼苗干枯的状况。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874122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亚宏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776805.5

  • 申请日2022-04-06

  • 分类号A01G9/029(2018.01);A01G9/28(2018.01);A01G27/00(2006.01);A01G27/02(2006.01);A01G7/04(2006.01);

  • 代理机构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7;

  • 代理人胡光金

  • 地址 572099 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吉阳大道273号三亚云港园区6号楼316-8室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7:58: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干枯的便捷式循环型育秧设备。

背景技术

育秧即为培育幼苗,水稻工厂化育秧,是指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装备,集机电一体化、标准化、自控化为一体,创造一个适应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育秧,水稻工厂化育秧通过调控育秧环境,并通过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秧田管理,现有循环转动型的育秧设备,大大节省了空间,并保证了良好的光照效果。

但是目前的循环型的育秧设备因育苗盆立体设置且分散,浇水难以浇透彻,耗费水量大,在自动浇水时,水箱常会因无水而导致难以浇灌,幼苗容易因水分不足而产生幼苗干枯的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干枯的便捷式循环型育秧设备,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育秧设备因育苗盆立体设置且分散,浇水难以浇透彻,耗费水量大,在自动浇水时,水箱常会因无水而导致难以浇灌,幼苗容易因水分不足而产生幼苗干枯的状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架,两个所述支架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内部均匀转动安装有吊篮,两个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循环浇灌组件,所述循环浇灌组件包括进水孔、海绵垫、送水管、喷头、第一水泵、水箱、引导架、浮板、内螺纹管、螺杆、挤压板、控制按钮和第二水泵;

所述进水孔均匀开设于吊篮底面,所述吊篮内部底面铺设有海绵垫,所述转动架中部转动贯穿安装有送水管,所述送水管底端均匀安装有喷头,所述送水管一端固定贯穿支架,所述送水管一端通过软管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安装于水箱一端,所述水箱中部焊接有引导架,所述引导架内部滑动安装有浮板,所述浮板顶面中部粘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活动贯穿引导架顶面中部,所述内螺纹管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顶端粘接有挤压板,所述引导架顶面对应挤压板处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水箱远离第一水泵一端安装有第二水泵。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输入端和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所述控制按钮和第二水泵串联。

优选的,所述引导架为冂型板,所述引导架两侧内壁对应浮板处开设有滑槽。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架顶端安装有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照明架、滑杆、转轴、转动板、定位销、定位孔、弧形板和灯带;

所述照明架两侧底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架顶端,所述支架顶端对称转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两端均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活动贯穿照明架,所述转轴一端焊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远离转轴一端活动贯穿安装有定位销,所述照明架端部对应定位销处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滑杆中部滑动套接连接弧形板,所述弧形板靠近转动架内壁位置处安装有灯带。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为四分之一圆弧板,所述灯带输入端和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

优选的,所述滑杆为六棱柱,所述弧形板顶端对应滑杆处开设有正六边形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循环浇灌组件,通过第一水泵抽取水对幼苗上方进行浇灌,而在转动架转动时,吊篮底端接触水,水透过进水孔被海绵垫吸收,对幼苗下方进行润湿,使得浇水效果更好,且浮板高度随水位变化,在水位过低时,会触碰控制按钮,自动抽水补充水箱,防止出现幼苗干枯的状况。

2、设置有照明组件,在自然光照不足时,可通过转动板转动调节弧形板抬起的高度和角度,再沿着滑杆拉动弧形板,扩大照明区域,照明效果好,在自然光照充足时,则将弧形板相互靠近堆叠靠近,再转动滑杆至原位,减小占用的空间,且可防止灯带受损,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循环浇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照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B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支架;2、转动架;3、吊篮;

4、循环浇灌组件;401、进水孔;402、海绵垫;403、送水管;404、喷头;405、第一水泵;406、水箱;407、引导架;408、浮板;409、内螺纹管;410、螺杆;411、挤压板;412、控制按钮;413、第二水泵;

5、照明组件;501、照明架;502、滑杆;503、转轴;504、转动板;505、定位销;506、定位孔;507、弧形板;508、灯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干枯的便捷式循环型育秧设备技术方案,包括支架1,两个支架1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架2,转动架2内部均匀转动安装有吊篮3,两个支架1之间设置有循环浇灌组件4,循环浇灌组件4包括进水孔401、海绵垫402、送水管403、喷头404、第一水泵405、水箱406、引导架407、浮板408、内螺纹管409、螺杆410、挤压板411、控制按钮412和第二水泵413;

进水孔401均匀开设于吊篮3底面,吊篮3内部底面铺设有海绵垫402,转动架2中部转动贯穿安装有送水管403,送水管403底端均匀安装有喷头404,送水管403一端固定贯穿支架1,送水管403一端通过软管连接有第一水泵405,第一水泵405安装于水箱406一端,水箱406中部焊接有引导架407,引导架407内部滑动安装有浮板408,引导架407为冂型板,引导架407两侧内壁对应浮板408处开设有滑槽,便于浮板408沿着引导架407滑动,浮板408顶面中部粘接有内螺纹管409,内螺纹管409活动贯穿引导架407顶面中部,内螺纹管409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410,螺杆410顶端粘接有挤压板411,引导架407顶面对应挤压板411处安装有控制按钮412,水箱406远离第一水泵405一端安装有第二水泵413,第一水泵405和第二水泵413输入端和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控制按钮412和第二水泵413串联,保证第一水泵405和第二水泵413正常工作。

两个支架1顶端安装有照明组件5,照明组件5包括照明架501、滑杆502、转轴503、转动板504、定位销505、定位孔506、弧形板507和灯带508;

照明架501两侧底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架1顶端,支架1顶端对称转动安装有滑杆502,滑杆502两端均焊接有转轴503,转轴503活动贯穿照明架501,转轴503一端焊接有转动板504,转动板504远离转轴503一端活动贯穿安装有定位销505,照明架501端部对应定位销505处开设有定位孔506,滑杆502中部滑动套接连接弧形板507,滑杆502为六棱柱,弧形板507顶端对应滑杆502处开设有正六边形孔,便于滑杆502转动时带动弧形板507带动,弧形板507靠近转动架2内壁位置处安装有灯带508,弧形板507为四分之一圆弧板,灯带508输入端和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便于弧形板507贴合转动架2,保护灯带50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启动第二水泵413,将水箱406灌满,通过第一水泵405抽取水至送水管403的喷头404喷出,对幼苗上方进行浇灌,多余的水重新落至水箱406内,而在转动架2转动时,最底端的吊篮3底端接触水,水透过进水孔401被海绵垫402吸收,对幼苗下方进行润湿,使得浇水效果更好,且浮板408高度随水位变化,沿着引导架407滑动,在水位过低时,挤压板411会触碰控制按钮412,第二水泵413抽水补充水箱406,防止出现幼苗干枯的状况,且水位警戒线可通过转动内螺纹管409内的螺杆410,调节挤压板411高度进行调节;

在自然光照不足时,通过转动板504带动转轴503端部的滑杆502转动,滑杆502为六棱柱,调节弧形板507抬起的高度和角度,定位销505嵌入定位孔506固定,再沿着滑杆502拉动弧形板507,扩大照明区域,照明效果好,在自然光照充足时,则将弧形板507相互靠近堆叠靠近,再转动滑杆502至原位,减小占用的空间,且弧形板507为四分之一圆弧板,弧形板507贴合转动架2,保护灯带508,防止灯带508受损,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