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轿厢独立悬挂系统和配备有该轿厢独立悬挂系统的电梯

轿厢独立悬挂系统和配备有该轿厢独立悬挂系统的电梯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轿厢独立悬挂系统和配备有该轿厢独立悬挂系统的电梯,该轿厢独立悬挂系统包括:上梁;轿厢,其安装至所述上梁;以及缓冲器撞板,其直接安装至所述轿厢的轿底的下表面;其中,所述轿厢独立悬挂系统不包括下梁。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独立悬挂系统,取消了原先的立柱上的下梁,直接将缓冲器撞板安装至轿厢的轿底的下表面,极大地减少了轿底的上平面与缓冲器撞板的距离,使得安装电梯的井道的坑底不再需要较大的适配空间,利于井道空间的充分利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889625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蒂升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244777.2

  • 发明设计人 王文见;徐霏;翟磊;王兆安;

    申请日2022-01-29

  • 分类号B66B11/02(2006.01);B66B5/28(2006.01);B66B11/08(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程伟;王锦阳

  • 地址 201602 上海市松江区工业区佘山分区勋业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7:56: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厢独立悬挂系统和配备有该轿厢独立悬挂系统的电梯。

背景技术

常规的电梯轿厢架为龙门架结构,包括上梁、立柱和下梁。电梯的轿厢的轿底安装在轿厢架的下梁上面,缓冲器撞板安装在下梁底部,通常下梁和轿底之间还放置减震装置。轿底上平面与缓冲器撞板的距离,会直接影响到电梯正常运行时所需的底坑深度,距离越大所需的底坑深度越深,不利于井道空间的充分利用。

因此,现有的轿厢悬挂系统存在进一步改进的需要。

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轿厢独立悬挂系统和配备有该轿厢独立悬挂系统的电梯,使得安装电梯的井道的坑底不再需要较大的适配空间,利于井道空间的充分利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轿厢独立悬挂系统,其包括:上梁;轿厢,其安装至所述上梁;以及缓冲器撞板,其直接安装至所述轿厢的轿底的下表面;其中,所述轿厢独立悬挂系统不包括下梁。

优选地,所述上梁通过连接件连接至所述轿厢的轿顶,所述连接件的上部穿出上梁,连接件的穿出上梁的部分的顶部设置有固定件,并且所述固定件和上梁之间设置有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的顶端连接至固定件,所述减振装置的底端连接至上梁。

优选地,所述上梁具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绳轮组件。

优选地,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安全钳。

优选地,所述上梁的横梁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异形孔组,所述轿顶的主梁上设置有与第一异形孔组相对应的第二异形孔组,第一异形孔组包括两个对称的第一异形孔,第二异形孔组包括两个对称的第二异形孔;每个连接件的上部通过卡板安装至上梁的横梁的一个相对应的第一异形孔处,每个连接件的下部通过卡板安装至轿顶的主梁的一个相对应的第二异形孔处。

优选地,第一异形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二孔的孔径大于第一孔的孔径,并且第一异形孔组中的两个第一异形孔各自的第一孔彼此靠近,第二异形孔包括第三孔和第四孔,第四孔的孔径大于第三孔的孔径,并且第二异形孔组中的两个第二异形孔各自的第三孔彼此靠近。

优选地,所述卡板具有两个圆孔或者两个半开口孔或者一个圆孔和一个半开口孔。

优选地,所述轿厢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连接至轿厢的轿顶,所述连接柱连接至轿厢的轿底。

优选地,所述轿厢独立悬挂系统不包括立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其配备有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轿厢独立悬挂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独立悬挂系统,取消了原先的立柱上的下梁,直接将缓冲器撞板安装至轿厢的轿底的下表面,极大地减少了轿底的上平面与缓冲器撞板的距离,使得安装电梯的井道的坑底不再需要较大的适配空间,利于井道空间的充分利用。

固定件和上梁之间设置还有减振装置,以降低安全制动时带来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独立悬挂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独立悬挂系统的轿顶和上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梁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轿顶的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异形孔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异形孔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应当理解,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而是呈现各种特征的简化表示,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呈现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实用新型将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独立悬挂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独立悬挂系统包括:上梁4、轿厢2和缓冲器撞板3。

轿厢2安装至所述上梁4。轿厢2用于承载人或者物品。

缓冲器撞板3直接安装至所述轿厢2的轿底21的下表面。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独立悬挂系统不包括下梁。

本实用新型取消原先轿厢架的下梁,将缓冲器撞板3直接安装至轿厢2的轿底21的下表面,极大地减少了轿底21的上平面与缓冲器撞板3的距离,使得安装电梯的井道的坑底不再需要较大的适配空间,利于井道空间的充分利用。

当电梯在运动中,由于钢丝绳断裂、曳引摩擦力、抱闸制动力不足或者控制系统失灵而超越终端层站底层或顶层时,缓冲器撞板3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以避免电梯轿厢或对重直接撞底或冲顶,保护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上梁4包括两个侧壁41和横梁42,横梁42横跨在两个侧壁41之间。为更清楚的示意横梁42与连接件7之间的连接关系,图2中只示意了一个侧壁41。另外,图1中未示意侧壁41。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横梁42上设置有安全钳45,在限速器动作时,安全钳45能够使轿厢2停止运行并保持静止状态。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横梁42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绳轮组件6,绳轮组件6用于连接曳引系统。

绳轮组件6的数量可以为1组、2组、3组、4组,甚至更多,绳轮组件6可以适用于曳引比为1:1、2:1、4:1或者其他曳引比的曳引系统。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上梁4通过连接件7连接至所述轿厢2的轿顶22,所述连接件7的上部穿出上梁4,连接件7的穿出上梁4的部分的顶部设置有固定件8,并且所述固定件8和上梁4之间设置有减振装置71,减振装置71的顶端连接至固定件8,减振装置71的底端连接至上梁4。

具体地,上梁4的横梁42通过连接件7连接至轿厢2的轿顶22,所述连接件7的上部穿出上梁4的横梁42,连接件7的穿出上梁4的横梁42的部分的顶部设置有固定件8,所述固定件8和上梁4之间设置有减振装置71,减振装置71的顶端连接至固定件8,减振装置71的底端连接至上梁4。

在安全钳45未制动时,整个轿厢2通过连接件7和减振装置71悬挂在上梁4的横梁42上,减振装置71处于压缩状态。

当安全钳45制动时,轿厢2由于惯性向下运动,带动连接件7相对于横梁42向下运动,以进一步压缩减振装置71,减振装置71的进一步压缩能够降低安全制动时带来的冲击,提高轿厢的舒适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连接件7可以选用拉杆或者连接板。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图2中示意了4个连接件7,连接件7的数量为偶数个,其至少为2个,也可以是6个、8个,甚至更多,这些情况不再图示。

减振装置71可以选用弹簧,也可以选用减震橡胶,或者其他具有减震功能的部件。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固定件8可以选用螺栓,连接件7穿过螺栓。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轿厢2上设置有连接柱1,连接柱1的顶端连接至轿厢2的轿顶22,连接柱1的底端连接至轿厢2的轿底21,连接柱1将轿厢2的轿底21和轿顶22连接在一起,以承载轿厢2的重量,以及轿厢2内的人和/或物品的重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上梁4的横梁42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异形孔组43,所述轿顶22的主梁221上设置有与第一异形孔组43相对应的第二异形孔组44,第一异形孔组43包括两个对称的第一异形孔431,第二异形孔组44包括两个对称的第二异形孔441。

每个连接件7的上部通过卡板91安装至上梁4的横梁42的一个相对应的第一异形孔431处,每个连接件7的下部通过卡板92安装至轿顶22的主梁221的一个相对应的第二异形孔441处。

具体地,如图3所示,横梁42包括竖直板421和两个延伸板422,两个延伸板422分别位于竖直板421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并且两个延伸板422向同一方向水平延伸,每个延伸板422上设置有第一异形孔组43。

其中,在上面的延伸板422的第一异形孔组43处设置卡板91,而在下面的延伸板422的第一异形孔组43处可以不设置卡板91。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异形孔431包括第一孔432和第二孔433,第二孔433的孔径大于第一孔432的孔径,并且在同一组第一异形孔组43中,两个第一异形孔431各自的第一孔432彼此靠近,第二异形孔441包括第三孔442和第四孔443,第四孔443的孔径大于第三孔432的孔径,并且在同一组第二异形孔组44中,两个第二异形孔441各自的第三孔442彼此靠近。

卡板91选用板状部件。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7所示,卡板91具有两个圆孔911。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8所示,卡板91具有一个圆孔911和一个半开口孔912。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9所示,卡板91具有两个半开口孔912。

卡板92可以选用上述卡板91的任意一种形式,这里不再另外图示。

由于横梁42与轿顶22之间的空间有限,连接件7在安装时需要从横梁42的上方向下依次穿过横梁42和轿顶22,而且连接件7一般设置为中部小,两端大的形式,所以,连接件7无法直接依次穿过横梁42和轿顶22后进行连接,而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卡板和异形孔,可以实现连接件7的快速连接,下面以图9所示的卡板91为例,介绍连接件7的安装方式。

将横梁42的第一异形孔431与轿顶22的主梁221的第二异形孔441对齐。

将连接件7从对齐的第一异形孔431的第二孔433向下穿过,并穿过第二异形孔441的第四孔443。

将连接件7移动至第一异形孔431的第一孔432和第二异形孔441的第三孔442。

用卡板91的半开口孔912卡住两个连接件7的上部(配合参见图1),并用卡板92的半开口孔卡住两个连接件7的下部,以防止两个连接件7脱离第一异形孔431的第一孔432和第二异形孔441的第三孔442,如此可以实现连接件7的快速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上述轿厢独立悬挂系统不包括立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梯,其配备有上述轿厢独立悬挂系统。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外”、“上面”、“下面”、“上面的”、“下面的”、“向上”、“向下”、“前”、“后”、“背后”、“内侧”、“外侧”、“向内”、“向外”、“内部”、“外部”、“内部的”、“外部的”、“向前”、“向后”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特征。

前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成为穷举的,也并不旨在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