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防振隔音侧板及寂静间

防振隔音侧板及寂静间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音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振隔音侧板及寂静间,防振隔音侧板包括框架及隔音组件,隔音组件分别对应连接于各框架的边框,隔音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蜂窝板、隔音条、第一吸音层、第二吸音层和网孔钢板,蜂窝板的背离第一吸音层的一侧包覆有第一防护板。框架起到了支撑和防护作用,有助于隔音组件的稳定安装,隔音组件分别对应连接于框架的各边框,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并且,隔音组件包括位于两侧的防护板和网孔钢板,具有防振作用,提高隔音组件的强度,从而保证二者之间的蜂窝板、隔音条、第一吸音层和第二吸音层的稳定性。具有该防振隔音侧板的寂静间也具备上述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865544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市百利文仪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055499.6

  • 发明设计人 梁纳新;

    申请日2022-01-10

  • 分类号E04B1/86(2006.01);E04B1/98(2006.01);E04C2/284(2006.01);E04C2/30(2006.01);E04C2/38(2006.01);E04C2/34(2006.01);E04H1/12(2006.01);

  • 代理机构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钟平

  • 地址 510990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经济开发区福从路19号A栋、B栋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7:54: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音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振隔音侧板及寂静间。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一些隔音板具备了基础的隔音性能,但在实际使用当中,隔音板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较差,难以满足一些建筑、设备等设施的装配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振隔音侧板,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防振隔音侧板的寂静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包括:

框架,包括多个边框,多个所述边框合围成具有中空部的所述框架;

隔音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中空部内,且所述隔音组件分别对应连接于各所述边框,所述隔音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蜂窝板、隔音条、第一吸音层、第二吸音层和网孔钢板,所述蜂窝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吸音层的一侧包覆有第一防护板。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隔音组件设置于框架的中空部内,框架起到了支撑和防护作用,有助于隔音组件的稳定安装,隔音组件分别对应连接于框架的各边框,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并且,隔音组件包括位于两侧的防护板和网孔钢板,具有防振作用,提高隔音组件的强度,从而保证二者之间的蜂窝板、隔音条、第一吸音层和第二吸音层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包括板体和侧壁,所述板体覆盖所述蜂窝板的表面,所述侧壁包覆于所述蜂窝板的边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所述第一吸音层的材料选用波峰吸音棉,且具有波峰面的表面朝向所述网孔钢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所述第二吸音层的材料选用防火吸音棉。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所述网孔钢板的背离所述第二吸音层的一侧还设置有内饰件,所述内饰件连接于所述网孔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所述内饰件的材料选用防菌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所述蜂窝板的朝向所述网孔钢板的一侧还包覆有第二防护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由覆膜板或MFC板制成,和/或,所述第二防护板由覆膜板或MFC板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所述隔音组件的至少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网孔钢板连接于所述边框,所述第一吸音层和所述第二吸音层压紧于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网孔钢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寂静间,包括:

安装架,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搭建形成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的所述安装架;

以及,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所述框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架,多个所述防振隔音侧板合围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寂静间,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防振隔音侧板合围于容纳空间的外部,由此可作为寂静间的侧壁,具有隔音的作用,并且由上述可知,防振隔音侧板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能够有效防振,防振隔音侧板的框架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架,从而能够实现快速拆装,便于寂静间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壁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寂静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框架100,边框110,中空部101;

隔音组件200,蜂窝板210,隔音条220,第一吸音层230,波峰面231,第二吸音层240,网孔钢板250,第一防护板260,板体261,侧壁262,第二防护板270,内饰件280,松紧带290;

安装架300,横梁310,纵梁320,容纳空间3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振隔音侧板,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并提出了一种具有该防振隔音侧板的寂静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壁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参考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包括框架100和隔音组件200,其中,框架100包括多个边框110,多个边框110合围成具有中空部101的框架100。隔音组件200设置于框架100的中空部101内,且隔音组件200分别对应连接于各边框110,隔音组件200包括依次层叠的蜂窝板210、隔音条220、第一吸音层230、第二吸音层240和网孔钢板250,蜂窝板210的背离第一吸音层230的一侧包覆有第一防护板260,蜂窝板210、第一吸音层230和第二吸音层240挤压于第一防护板260和网孔钢板250之间。其中蜂窝板210、隔音条220具有隔音作用,第一吸音层230、第二吸音层240具有吸音的作用,从而隔音组件200覆盖该中空部101并与框架100结合形成具备隔音性能的侧板,可应用于隔音设备、设施的装配。

本实施例中,隔音组件200设置于框架100的中空部101内,框架100起到了支撑和防护作用,有助于隔音组件200的稳定安装,隔音组件200的边沿分别对应连接于框架100的各边框110,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并且,隔音组件200包括位于两侧的防护板和网孔钢板250,具有防振作用,提高隔音组件200的强度,从而保证二者之间的蜂窝板210、隔音条220、第一吸音层230和第二吸音层240的稳定性。使用过程中,可以网孔钢板250朝内、蜂窝板210朝外的方式安装,蜂窝板210具有防振和隔音的作用,能够增加隔音组件200的防振性能,外部声音通过蜂窝板210隔音,内部声音通过第二吸音层240和第一吸音层230吸音,由此实现内部和外部声音的过滤和阻隔。

参考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中,第一防护板260包括板体261和侧壁262,板体261覆盖蜂窝板210的表面,侧壁262包覆于蜂窝板210的边沿,由此能够实现蜂窝板210的防护,并且,能够通过第一防护板260与边框110连接,避免损伤蜂窝板210。隔音条220可挤压或粘附于蜂窝板210和框架100的边框110之间,可对蜂窝板210和边框110之间的缝隙有效地隔音。

参考图1,在上述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中,蜂窝板210的朝向网孔钢板250的一侧还可包覆有第二防护板270,由此,蜂窝板210的两侧均具有防护板,进一步增强蜂窝板210的稳定性。隔音条220可挤压或粘附于第二防护板270和框架100的边框110之间,可对第二防护板270和边框110之间的缝隙有效地隔音。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260可由覆膜板或MFC板制成,第二防护板270也可以由覆膜板或MFC板制成,覆膜板是在基材表面用功能性的膜层涂覆专业粘合剂后复合而成,具有防水性、防火性、优良的耐久性(耐候性、耐蚀性、耐化学性)和抗污能力,广泛应用于建材中,常见的有覆膜钢板、覆膜铝板等等。MFC板是一种具有耐磨、抗刻划、耐高温、易清洁、耐酸碱等优点的复合型饰板。第一防护板260和第二防护板27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根据实际的生产和装配需求进行合理选择。隔音条220的材料可选用EVA材料,具有柔软性好、隔音、防震、防滑、抗压力性强的特点。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中,第一吸音层230的材料选用波峰吸音棉,且具有波峰面231的表面朝向网孔钢板250的一侧,波峰吸音棉为常用的吸音材料,其一侧具有波峰结构的波峰面231,波峰吸音棉对高频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隔音组件200的第一吸音层230采用波峰吸音棉可以吸收高频声音。另外,波峰吸音棉还具有较好的缓冲振动的作用,同时具有阻燃的特性,能够在一定程度具备防振、防火能力。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中,第二吸音层240的材料选用防火吸音棉,防火吸音棉为常用的吸音材料,具有吸引率高、隔音性和耐火性能好的特点,隔音组件200的第二吸音层240采用防火吸音棉可以吸收低频声音,且具有较好的防火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隔音组件200的第一吸音层230和第二吸音层240分别采用波峰吸音棉和防火吸音棉,防火吸音棉位于波峰吸音棉的具有波峰面231的一侧,由此,能够保证较好的防火性能,并且可吸收高频、低频声音,保障隔音效果。松紧带290连接于网孔钢板250,第二吸音层240通过松紧带290的作用贴附于网孔钢板250的内壁,可对敲击声进行吸音/消音,由此防止敲击声通过网孔钢板250传出。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中,网孔钢板250的背离第二吸音层240的一侧还设置有内饰件280,内饰件280连接于网孔钢板250,使用时,网孔钢板250朝向内部,内饰件280起到内部装饰的作用。其中,内饰件280的材料可选用防菌布,防菌布是常见的内饰材料,由织物纺织而成,通过织物中的药物实现抗菌功能。防振隔音侧板的内饰件280采用防菌布制成,具有抗菌和抑制细菌繁殖的功能,从而有效避免异味产生。当然,内饰件280也可以采用其他用于内饰的基布或墙布等等。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中,隔音组件200的至少第一防护板260和网孔钢板250连接于边框110,第一吸音层230和第二吸音层240压紧于第一防护板260和网孔钢板250之间,连接方式简单可靠,并且,框架100的边框110能够形成结实的安装结构,从而能够保证隔音组件200各组成部分的稳定性。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可应用于多种隔音设备、设施当中,能够对内、外的声音进行隔音、消音。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寂静间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寂静间,包括安装架300和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防振隔音侧板,其中,安装架300包括多个横梁310和多个纵梁320,横梁310和纵梁320搭建形成内部具有容纳空间301的安装架300。防振隔音侧板的框架100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架300,多个防振隔音侧板合围于容纳空间301的外部,防振隔音侧板合围于容纳空间301的外部,由此可作为寂静间的侧壁,具有隔音的作用。其中,网孔钢板250朝内,蜂窝板210朝外,由此,外部声音向内传播时,大部分声音将被蜂窝板210阻隔过滤,而内部声音向外传播时,大部分声音将被第二吸音层240和第一吸音层230吸附消音,由此,能够对合围在内部的容纳空间301进行隔音。该容纳空间301可供使用者在内部进行相关的活动,例如会谈、娱乐等等,防振隔音侧板的隔音作用,能够对容纳空间301内产生的声音进行消音,避免声音传播到外部,并且,能够对外部的声音进行隔音,避免外部声音影响容纳空间301内的活动,由此形成相对隔绝的寂静间。并且由上述可知,该防振隔音侧板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能够有效防振,防振隔音侧板的框架100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架300,从而能够实现快速拆装,便于寂静间的装配。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