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

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骨质疏松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加味右归丸由熟地24g、山药12g、山萸肉9g、肉桂9g、黑顺片9g、人参12g、鹿角胶12g、盐杜仲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当归15g、丹参15g、醋乳香15g和醋没药15g组成,且制成水丸。该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通过各组间通过对比发现:相较于金天组、补活组,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可显著降低患者腰背部疼痛,且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相较于金天组,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可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且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相较于金天组、补活组和加味组,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的有效率最高,为88.9%。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725788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311304831.3

  • 发明设计人

    申请日2023-10-10

  • 分类号A61K36/8945;A61P19/10;

  • 代理机构西安圣邦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越

  • 地址 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入库时间 2024-04-18 19:58:5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质疏松技术领域,具体为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慢病之一,2016年,中国6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为36%,其中男性占23%,女性占49%,说明OP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的病理实质是:在多种原因共同影响下,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被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被促进。

药物治疗是应对OP积极且有效的手段,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包括促进骨形成药、抑制骨吸收药和兼具上述两种疗效的双重作用药物。目前对于OP应采取的主要是药物疗法,如双磷酸盐、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雌激素等,可有效改善骨量,从而降低骨折的危险性,但是西药治疗也有其明显的缺点,成本高、治疗周期长、长期治疗副作用大,远期的临床疗效得不到肯定,而中医药副作用小、成本低,目前中医药治疗OP临床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在改善疼痛以及全身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拓展中医治疗OP的新疗法显得尤为重要。

另有研究表明,人参皂苷的代谢产物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且OP以中老年人为主,体质多年老气衰,倦怠乏力,脉沉细无力,宗景岳之旨,故加人参。

活络效灵丹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由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四味药组成,中医骨病学教材将其列为治疗骨痿属瘀血阻络型的主方,研究发现,丹参水提物能改善由激素泼尼松所导致的骨指标异常,降低骨小梁表面OC的数目和周长,增高骨组织量,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碱性磷酸酶的分泌,最终改善骨结构异常而抗OP,从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方面研究中,丹参酮可通过对RANK表达的抑制和对核转录因子表达的诱导,减少多核破骨细胞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分化而抑制骨吸收。

为此,设计本临床实验来研究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患者的临床疗效,二者应有协同作用,可进一步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确定能否改善骨密度值、调节骨转换指标、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的中医辨证应用,同时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所述加味右归丸由熟地24g、山药12g、山萸肉9g、肉桂9g、黑顺片9g、人参12g、鹿角胶12g、盐杜仲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当归15g、丹参15g、醋乳香15g和醋没药15g组成,且制成水丸;

其研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分组:将纳入12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四组,按照1:1比例进行分组;

S2、用法:口服,日1次,每次2片;每周服用6天,间歇1天,连续服用3个月,适当运动及光照,并给予运动指导;

S3、具体分组详情:1)对照A组,2)对照B组,3)对照C组,4)治疗D组;

S4、观察指标:

安全性指标:(1)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等,(2)一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试验前后各监测1次);

实验室指标:(1)不良事件:记录发生的症状,开始和消失时间,是否进行对症处理;(2)常规生化指标:①血清骨标志物六项水平,包括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BGP)、β特殊胶原降解产物(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甲状旁腺素(PTH)、25-羟基维生素D(VIT-D),②血清钙磷水平;(3)骨密度测量:症状指标:观察治疗前后腰背部VAS疼痛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依据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腰痛ODI评分;

S5、疗效判定: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骨密度检测,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其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S6、统计: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每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测量并填写骨密度、骨标志物四项、血清钙磷含量、腰背部VAS评分、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OP患者改善情况。

优选的,所述基础治疗:碳酸钙D3咀嚼片,适当运动及光照,并给予运动指导;对照A组:金天格胶囊;对照B组:补肾活血汤;对照C组:加味右归丸;治疗D组:加味右归丸+金天格胶囊。

优选的,所述碳酸钙D3咀嚼片的规格为每片含碳酸钙0.75克,维生素D360IU,所述金天格胶囊的规格为0.4g/粒。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对照A组使用金天格胶囊,其用法为:口服,日3次,每次1.2g,每周服用6天,间歇1天,连续服用3个月。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对照B组使用补肾活血汤,其补肾活血汤由熟地18g、山萸肉6g、杜仲6g、枸杞6g、菟丝子20g、补骨脂6g、肉苁蓉6g、独活6g、归尾6、没药6g、红花3g,制成水丸,其用法为:口服,日3次,每次9g,每周服用6天,间歇1天,连续服用3个月。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对照C组使用加味右归丸,加味右归丸由熟地24g、山药12g、山萸肉9g、肉桂9g、黑顺片9g、人参12g、鹿角胶12g、盐杜仲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当归15g、丹参15g、醋乳香15g、醋没药15g,制成水丸,其用法为:口服,日3次,每次9g;每周6天,间歇1天,连续服用3个月。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治疗D组采用加味右归丸+金天格胶囊,其用法为:口服,日3次,每次9g;每周6天,间歇1天,连续服用3个月。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显效:疼痛完全消失,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检查显示骨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明显缓解,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好转,检查显示骨质密度未见明显下降,无效:疼痛未缓解或缓解不明显,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检查显示骨质密度下降明显;总体治疗效果有效率=[(治愈数+好转数)/总数]×100%。

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其中四组内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的指标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采用多样本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卡方检验时,不超过20%T<5,采用卡方检验,若超过20%的T<5或至少1个T<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而四组间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的指标数据,采用配对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分析基于双侧假设检验,a=0.05为检验水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通过在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加味右归丸与金天格胶囊联合应用,不仅能升高血清tP1NP、BAP、VIT-D、Ca、P水平,还能降低血清β-CTX、BGP、PTH水平,减少腰背部VAS疼痛评分、中医症候疗效评分、腰痛ODI评分,最终增加BMD含量。

2、该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通过各组间通过对比发现:相较于金天组、补活组,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可显著降低患者腰背部疼痛,且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相较于金天组,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可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且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相较于金天组、补活组和加味组,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的有效率最高,为88.9%。

3、该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可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提高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从而增加血清钙磷含量,为骨骼结构的无机成分-羟磷灰石(钙磷结晶复合体)提供物质基础;降低血清β特殊胶原降解产物和骨钙素,提高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及增殖,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及增殖,使骨代谢向骨形成方向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BMD水平比较图;

图2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BMD差值均树水平比较图;

图3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β-CTX水平比较图;

图4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β-CTX差值中位数水平比较图;

图5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tP1NP水平比较图;

图6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tP1NP差值中位数水平比较图;

图7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BGP水平比较7.3-1表图;

图8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BGP差值水平比较7.3-2表图;

图9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BAP水平比较图;

图10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BAP差值中位数水平比较图;

图11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PTH水平比较图;

图12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PTH差值中位数水平比较图;

图13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VIT-D水平比较图;

图14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VIT-D差值中位数水平比较图;

图15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Ca水平比较图;

图16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Ca差值中位数水平比较图;

图17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P水平比较图;

图18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P差值中位数水平比较图;

图19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腰背部VAS疼痛评分比较图;

图20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评分比较图;

图21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腰痛ODI评分比较图;

图22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各组治愈、好转、未愈情况比较图;

图23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各组有效率比较图;

图24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四组患者治疗前性别比较图表1;

图25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四组患者治疗前年龄、BMI、BMD比较图表2;

图26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四组患者治疗前血清骨标志六项比较图表3;

图27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四组患者治疗前血清钙磷水平比较图表4;

图28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四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中医症候、腰痛ODI评分比较图表5;

图29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BMD水平比较图表6-1;

图30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BMD差值水平比较图表6-2;

图31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β-CTX水平比较图表7.1-1;

图32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差值β-CTX水平比较图表7.1-2;

图33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tP1NP水平比较图表7.2-1;

图34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tP1NP差值水平比较图表7.2-2;

图35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BGP水平比较图表7.3-1;

图36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BGP差值水平比较7.3-2;

图37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PTH水平比较图表7.5-1;

图38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PTH差值水平比较图表7.5-2;

图39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VIT-D水平比较图表7.6-1;

图40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VIT-D差值水平比较图表7.6-2;

图41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Ca水平比较图表8.1-1;

图42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Ca差值水平比较图表8.1-2;

图43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P水平比较图表8.2-1;

图44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P差值水平比较图表8.2-2;

图45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腰背部VAS疼痛评分比较图表9.1;

图46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评分比较图表9.2;

图47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治疗前后腰痛ODI评分比较图表9.3;

图48为本发明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中总体治疗效果有效比较图表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新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的实施例

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加味右归丸由熟地24g、山药12g、山萸肉9g、肉桂9g、黑顺片9g、人参12g、鹿角胶12g、盐杜仲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当归15g、丹参15g、醋乳香15g和醋没药15g组成,且制成水丸;

其研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分组:将纳入12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四组,按照1:1比例进行分组,步骤S1中每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测量并填写骨密度、骨标志物四项、血清钙磷含量、腰背部VAS评分、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OP患者改善情况,基础治疗:碳酸钙D3咀嚼片,适当运动及光照,并给予运动指导;对照A组:金天格胶囊;对照B组:补肾活血汤;对照C组:加味右归丸;治疗D组:加味右归丸+金天格胶囊,碳酸钙D3咀嚼片的规格为每片含碳酸钙0.75克,维生素D360IU,金天格胶囊的规格为0.4g/粒;

S2、用法:口服,日1次,每次2片;每周服用6天,间歇1天,连续服用3个月,适当运动及光照,并给予运动指导;

S3、具体分组详情:1)对照A组,2)对照B组,3)对照C组,4)治疗D组,步骤S3中对照A组使用金天格胶囊,其用法为:口服,日3次,每次1.2g,每周服用6天,间歇1天,连续服用3个月,步骤S3中对照B组使用补肾活血汤,其补肾活血汤由熟地18g、山萸肉6g、杜仲6g、枸杞6g、菟丝子20g、补骨脂6g、肉苁蓉6g、独活6g、归尾6、没药6g、红花3g,制成水丸,其用法为:口服,日3次,每次9g,每周服用6天,间歇1天,连续服用3个月,步骤S3中对照C组使用加味右归丸,加味右归丸由熟地24g、山药12g、山萸肉9g、肉桂9g、黑顺片9g、人参12g、鹿角胶12g、盐杜仲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当归15g、丹参15g、醋乳香15g、醋没药15g,制成水丸,其用法为:口服,日3次,每次9g;每周6天,间歇1天,连续服用3个月,步骤S3中治疗D组采用加味右归丸+金天格胶囊,其用法为:口服,日3次,每次9g;每周6天,间歇1天,连续服用3个月;

S4、观察指标:

安全性指标:(1)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等,(2)一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试验前后各监测1次);

实验室指标:(1)不良事件:记录发生的症状,开始和消失时间,是否进行对症处理;(2)常规生化指标:①血清骨标志物六项水平,包括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BGP)、β特殊胶原降解产物(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甲状旁腺素(PTH)、25-羟基维生素D(VIT-D),②血清钙磷水平;(3)骨密度测量:症状指标:观察治疗前后腰背部VAS疼痛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依据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腰痛ODI评分;

S5、疗效判定: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骨密度检测,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其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步骤S5中显效:疼痛完全消失,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检查显示骨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明显缓解,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好转,检查显示骨质密度未见明显下降,无效:疼痛未缓解或缓解不明显,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检查显示骨质密度下降明显;总体治疗效果有效率=[(治愈数+好转数)/总数]×100%;

S6、统计: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步骤S6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其中四组内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的指标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采用多样本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卡方检验时,不超过20%T<5,采用卡方检验,若超过20%的T<5或至少1个T<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而四组间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的指标数据,采用配对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分析基于双侧假设检验,a=0.05为检验水准。

实施例二

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OP的方法的实施例

1.四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本次研究金天格胶囊、补肾活血丸、加味右归丸和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四组患者在治疗和随访期间都如期完成测试,4例患者脱落或剔除。详细记录每个时间点所对应的观察指标和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年龄、性别、BMI等一般资料的统计详见表1、2、3。

1.1性别比较

四组患者各18例,其中金天组男性占比率11.1%(2/18),女性占比率88.9%(16/18),补活组男性占比率11.1%(2/18),女性占比率88.9%(16/18),加味组男性占比率11.1%(2/18),女性占比率88.9%(16/18),加金组男性占比率11.1%(2/18),女性占比率88.9%(16/18),因性别属于定性数据,故采用卡方检验,四组数据男女比例无统计学差异(X2=0.314,P=1.000>0.05),性别均衡可比(详见表1)。

1.2年龄比较

四组患者的年龄数据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方差分析,治疗前患者年龄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F=0.012,P=0.998>0.05),年龄均衡可比(详见表2)。

1.3体重指数(BMI)比较

四组患者的BMI数据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方差分析,治疗前患者BMI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F=0.001,P>0.05),BMI均衡可比(详见表2)

2四组患者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

金天组、补活组、加味组和加金组四组患者治疗前BMD、血清骨标志物六项、血清钙磷水平、腰背部VAS疼痛评分、中医症候疗效评分、腰痛ODI评分的统计学分析(详见表2、3、4、5)。

2.1治疗前BMD水平比较

四组患者的BMD数据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方差分析,治疗前患者BMD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F=1.960,P=0.128>0.05),BMD均衡可比(详见表2)。

2.2治疗前血清骨标志物六项水平比较

四组患者血清β-CTX、tP1NP、BGP、BAP、PTH、VIT-D六项各项数据均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均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前患者β-CTX(H=2.608,P=0.456>0.05)、tP1NP(H=0.138,P=0.987>0.05)、OC(H=2.106,P=0.551>0.05)、BAP(H=0.419,P=0.936>0.05)、PTH(H=0.145,P=0.986>0.05)、VIT-D(H=0.184,P=0.980>0.05)总体上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骨标志物六项均衡可比(详见表3)。

2.3治疗前血清钙磷水平比较

四组患者的血清Ca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前患者血清Ca水平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H=0.654,P=0.884>0.05),血清Ca水平均衡可比;四组患者的血清P数据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方差分析,治疗前患者血清P水平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F=0.173,P=0.914>0.05),血清P水平均衡可比(详见表4)。

2.4治疗前腰背部VAS疼痛评分比较

四组患者的治疗前腰背部VAS疼痛评分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前患者VAS疼痛评分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H=0.441,P=0.932>0.05),VAS疼痛评分均衡可比(详见表5)。

2.5治疗前中医症候疗效评分比较

四组患者的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前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H=1.452,P=0.693>0.05),中医症候评分均衡可比(详见表5)。

2.6治疗前腰痛ODI评分比较

四组患者的治疗前腰痛ODI评分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前患者腰痛ODI评分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H=1.900,P=0.593>0.05),腰痛ODI评分均衡可比(详见表5)。

3.四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差值观察指标比较

金天组、补活组、加味组和加金组四组患者治疗前后BMD、血清骨标志物六项,血清钙磷差值水平和治疗后腰背部VAS疼痛评分、中医症候疗效评分、腰痛ODI评分的统计学分析(详见表6、7、8、9)。

3.1BMD差值水平比较

(1)组内比较:加味组(t=﹣2.642,P=0.017<0.05)和加金组(t=﹣5.011,P=0.001<0.05)试验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6-1、2和图1)。

(2)组间比较:四组患者的BMD数据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方差分析,治疗前后BMD差值总体上有统计学差异(F=3.321,P=0.025<0.05),其中金天组BMD差值均值与加金组BMD差值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1<0.05)(详见表6-2和图2)。

3.2血清骨标志物六项差值水平比较

3.2.1血清β-CTX差值水平比较

(1)组内比较:补活组(t=3.426,P=0.003<0.05)、加味组(t=4.160,P=0.001<0.05)和加金组(t=4.438,P<0.001)试验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7.1-1和图3)。

(2)组间比较:四组患者的β-CTX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前后β-CTX差值水平总体上有统计学差异(H=18.311,P<0.001),其中金天组与加味组(P=0.014<0.05)和加金组(P<0.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7.1-2和图4)。

3.2.2血清tP1NP差值水平比较

(1)组内比较:金天组(t=2.222,P=0.04<0.05)试验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7.2-1和图5)。

(2)组间比较:四组患者的tP1NP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前后tP1NP差值水平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H=6.801,P>0.05)(详见表7.2-2和图6)。

3.2.3血清BGP差值水平比较

(1)组内比较:金天组(t=﹣2.157,P=0.046<0.05)和加金组(t=3.992,P=0.001<0.05)试验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7.3-1和图7)。

(2)组间比较:四组患者的BGP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前后BGP差值水平总体上有统计学差异(H=

33.978,P<0.001),其中金天组与加味组(P=0.008<0.05)和加金组(P<0.001),补活组与加金组(P=0.004<0.0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7.3-2和图8)。

3.2.5血清PTH差值水平比较

(1)组内比较:补活组(t=2.248,P=0.038<0.05)、加味组(t=2.277,P=0.036<0.05)和加金组(t=2.793,P=0.012<0.05)试验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7.5-1和图11)。

(2)组间比较:四组患者的PTH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前后PTH差值水平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H=3.167,P=0.367)(详见表7.5-2和图12)。

3.2.6血清VIT-D差值水平比较

(1)组内比较:加金组(t=﹣3.648,P=0.002<0.05)试验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7.6-1和图13)。

(2)组间比较:四组患者的VIT-D数据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方差分析,治疗前后VIT-D差值水平总体上有统计学差异(F=3.167,P=0.003),其中金天组(P=0.002<0.05)、补活组(P=0.029<0.05)和加味组(P=0.047<0.05)与加金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7.6-2和图14)。

3.3血清钙磷差值水平比较

3.3.1血清Ca水平差值比较

(1)组内比较:加味组(t=﹣2.205,P=0.042<0.05)和加金组(t=﹣5.090,P<0.001)试验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8.1-1和图15)。

(2)组间比较:四组患者的Ca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前后Ca差值水平总体上有统计学差异(H=13.917,P=0.003<0.05),其中金天组(P=0.002<0.05)与补活组(P=0.035<0.05)和加金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8.1-2和图16)。

3.3.2血清P差值水平比较

(1)组内比较:补活组(t=﹣2.178,P=0.044<0.05)、加味组(t=﹣2.242,P=0.039<0.05)和加金组(t=﹣11.898,P<0.001)试验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8.2-1和图17)。

(2)组间比较:四组患者的P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前后P差值水平总体上有统计学差异(H=20.163,P<0.001),其中金天组(P<0.001)、补活组(P=0.003<0.05)和加味组(P=0.010<0.05)与加金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8.2-2和图18)。

3.4治疗后VAS疼痛、中医症候、腰痛ODI评分比较

3.4.1治疗后腰背部VAS疼痛评分比较

(1)组内比较:金天组(t=5.760,P<0.001)、补活组(t=7.545,P<0.001)、加味组(t=9.200,P<0.001)和加金组(t=19.230,P<0.001)试验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9.1和图19)。

(2)组间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腰背部VAS疼痛评分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腰背部VAS疼痛评分总体上有统计学差异(H=24.756,P<0.001),其中金天组与加味组(P<0.001)和加金组(P=0.001<0.05),补活组与加味组(P=0.020<0.05)和加金组(P=0.031<0.0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3.4.2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评分比较

(1)组内比较:金天组(t=5.023,P<0.001)、补活组(t=8.117,P<0.001)、加味组(t=10.805,P<0.001)和加金组(t=17.241,P<0.001)试验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9.2和图20)。

(2)组间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评分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评分总体上有统计学差异(H=25.026,P<0.001),其中金天组与加味组(P=0.027<0.05)和加金组(P<0.001),补活组与加金组(P=0.001<0.0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3.4.3治疗后腰痛ODI评分比较

(1)组内比较:金天组(t=5.019,P<0.001)、补活组(t=5.852,P<0.001)、加味组(t=8.118,P<0.001)和加金组(t=10.374,P<0.001)试验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9.3和图21)。

(2)组间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腰痛ODI评分数据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故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腰痛ODI评分总体上有统计学差异(H=24.455,P<0.001),其中金天组与加金组(P<0.001)、补活组与加金组(P=0.025<0.05)和加味组与加金组(P=0.033<0.0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4四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四组患者各18例,治疗3个月后总体疗效结果评定,金天组:显效1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有效率61.1%;补活组:显效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率72.2%;加味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83.3%;加金组: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88.9%。有效率属于定性数据,故采用卡方检验,四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补活组与加味组(X2=7.291,P=0.027<0.05)和加金组(X2=6.255,P=0.043<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0和图22、23)。

5安全性观察

参与试验的全部受试者血常规、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异常,各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过程中:

1.金天组不良反应:①口渴,大便干燥2例。②下肢水肿1例。

2.补活组不良反应:①舌红,舌尖生疮1例;②头晕、恶心欲呕1例;③尿失禁1例。

3.加味组不良反应:①胃部胀满或胀痛,食欲减少2例4.加金组不良反应:①口渴,大便干燥1例;②胃部胀痛,食欲减少2例。

各组基础药物均有钙尔奇,钙尔奇常见不良反应为便秘、腹胀、腹痛、胃肠胀气等胃肠不适等症状,故口舌及大便干燥不能排除钙尔奇的可能性。剩余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见其它不适症状。

在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加味右归丸与金天格胶囊联合应用,不仅能升高血清tP1NP、BAP、VIT-D、Ca、P水平,还能降低血清β-CTX、BGP、PTH水平,减少腰背部VAS疼痛评分、中医症候疗效评分、腰痛ODI评分,最终增加BMD含量。

各组间通过对比发现:相较于金天组、补活组,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可显著降低患者腰背部疼痛,且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相较于金天组,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可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且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相较于金天组、补活组和加味组,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的有效率最高,为88.9%。

加味右归丸联合金天格胶囊可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提高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从而增加血清钙磷含量,为骨骼结构的无机成分-羟磷灰石(钙磷结晶复合体)提供物质基础;降低血清β特殊胶原降解产物和骨钙素,提高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及增殖,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及增殖,使骨代谢向骨形成方向发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